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剑平 《山西中医》1995,11(3):23-24
归脾汤临床新用举隅北京城建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81)郝剑平关键词归脾汤,古方新用,异病同治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获神、黄芪、炒枣仁、龙眼肉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灸甘草二钱八药组成。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又增加当归、远...  相似文献   

2.
归脾汤出自宋·严永和《济生方》,原方为八味药,至明代薛立斋又加入当归、远志二味,共为十味药组成,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是临床补益剂的代表方之一,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自80年代以来,笔者在临床应用归脾汤治疗40余种病证,并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治疗经验简结报告如下。1 归脾汤的组成、主治、方解及剂量与配制 1.1 归脾的方药组成:人参(或党参),茯苓,白  相似文献   

3.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至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它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症,又增补了治疗脾不统血而致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的归脾汤,是在严用和《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芪、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归脾丸的方源来于宋代严永和的《济生方》,处方用药着眼于“归脾”二字,即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八味药组成。主要功用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近代临床应用于失眠、健忘、头晕、心悸、怔忡、自汗、盗汗、诸般血证等等。  相似文献   

5.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  相似文献   

6.
“归脾汤”一方,是宋朝名医严用和所创制,记载于他所著的《济生方》内,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八味药组成。后来薛立斋加入当归、远志二味(据《校注妇人良方》)于是本方由十味组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敦煌医书《辅行诀》方剂中五脏归经用药配伍规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敦煌方药辨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五脏归经对脏腑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整理《辅行诀》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6味,总用药次数为336次。归经配伍体系是归肺脾心三经补气药为甘草、人参;归心脾肾经的三经温里药为干姜;归肺脾二经发散风寒药为生姜;归脾肝二经补血药为白芍药;归肺经温化寒痰药为旋复花;归肺经发散风寒药为桂枝;归脾经清热燥湿药为黄芩。结论:《辅行诀》方药归经频次最高药物是治疗天行病小阴旦汤的基本组成药物。  相似文献   

8.
归脾汤最早见于《济生方》。原方“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炒枣仁各一两,人参、木香各五钱,炙甘草二钱五分”。后《校注妇人良方》增入当归、远志各一钱。功能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和脾不统血诸证。  相似文献   

9.
正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归脾汤就是"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主要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甘草二钱半组成。明·薛己在《校注妇人良方》于原中加当归、远志各一钱,加强养  相似文献   

10.
归脾汤最早出自南宋·严用和所著的《医方考》一书,至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一书中加入当归、远志二药,始臻完备。全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流传至今,有益气养血,健脾补心之功效,历来被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是治疗心脾两虚证型疾病的代表方。孙自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河南省首届名中医,致力于中医男科学研究数十年,在其临床实践中,运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的多种男科疾病,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随孙师学习,现选录孙师运用归脾汤治疗早泄、阳痿、性功能减退等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基于《脾胃论》全书所涉及处方探析脾胃疾病的制方法则。方法 收集《脾胃论》全书所涉及处方,统计处方中各药味的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和归经,采用降维因子归化、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等方法探索各药味之间的关联,结合东垣学术思想探析脾胃疾病处方的制方法则。结果 全书100首处方涉及中药116味,以解表药、补虚药和收涩药为主;高频药味有人参、白术、陈皮和炙甘草;以甘温药为主,辛、苦为辅;多归脾、胃经;陈皮-人参、白术-人参和柴胡-升麻药对使用频次最高,羌活-升麻-柴胡、茯苓-人参-白术角药常相须为用。结论 脾胃为本、甘温相合,湿从胃生、淡渗利湿,升阳宣畅、风药胜湿,湿热相合、苦辛通降和食滞胃阻、消食快气等配伍法则是《脾胃论》体现的脾胃疾病处方的主要制方法则。  相似文献   

12.
郭放  毛静远 《山西中医》2011,27(7):58-58
归脾汤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至明朝补入当归、远志两药,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脾不统血等病证。笔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采用归脾汤治疗1例心悸患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归脾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千百年来,凭借其独到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现就其组方及其在内妇科中的临床应用,作一评析。1组方周密功效明确归脾汤来源于《济生方》,原方组成为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校注妇人良方》将该方中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临床应  相似文献   

14.
张冬冬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307-2308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历代医家早有运用归脾汤治疗此类疾病的记载,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曰:"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  相似文献   

15.
发现医院药房中黄药子的混用情况(黄药子、薯莨各占1/2),查证了《本草纲目》的记载和原植物图都不是黄药子;查《别录》与《唐本草》知道了黄药子与薯莨古人已混用过,并延续至今,本文使这一混乱得以澄清并做了二药饮片的紫外光谱法鉴别,指明应分开使用。  相似文献   

16.
四、配麦、味治气津两伤人参,补气且能生津。然对气津两伤之证,人参之补阴不足以生津,故配用养阴生津之麦冬,参冬味伍用,尤有润养益气之能。五、配兹补阴血药治气血虚弱脾气虚则化源不足。本品味甘归脾,能补脾益气,故人参用之宗旨有二:一为补气则能生血,是气血同源,阳生阴长之意。正是《本草发挥》所述:“仲景以人参为补气者,羌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阴长,血乃旺实。若阴虚单补血,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二为人参味甘归脾能补血,恰是《景岳全书》之文理:”唯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气味俱厚,阳中微阴,气虚血虚俱能补。”治气血虚弱而致苍  相似文献   

17.
刘思魁 《山西中医》1994,10(2):43-44
归脾汤临床新用长治钢铁公司卫生处(046031)刘恩魁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剂生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至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主治上又增补了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又增加...  相似文献   

18.
归脾汤临床新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苗后清济宁市第二电器厂卫生室张传华【关键词】归脾汤,临床应用归脾汤出自来严用和《济生方》,笔者原方加减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低血压、便秘等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余某,男...  相似文献   

19.
黄芪,古代写作黄耆,始载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肺二经。《本草纲目》释其名:“耆,长也。  相似文献   

20.
《归脾汤》原载宋朝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朝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笔者在临床中将此方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眩晕、心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