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6年来120例MHD中22例死亡患者的死亡主要原因及提出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排在第一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大于50岁的患者死亡的第二个原因是严重的感染;小于50岁的患者第二的死亡原因是经济费用.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应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卫  高路  黄发琼  叶丽萍 《安徽医学》2005,26(5):366-368
目的进一步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从而采取一体化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HD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在MHD患者的死因中,尿毒症并发心血管病变死亡占首位(42.85%),其次为并发脑血管病(17.14%)及感染(14.28%)死亡。死亡原因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心衰、贫血、高血压、营养不良有关。结论早期充分透析、积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严格控制血压及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7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间隙体重增长过多、营养不良、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对患者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患者,在透析间期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28次,原因:有效血容量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因素等其他原因。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无1例死亡。结论血容量减少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最主要的原因,有效的护理干预,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指导是预防低血压发生,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ESRD接受MHD患者71例,根据患者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变化(IDWG)分两组:控制良好者为A组(平均IDWG%3.5%),控制不良者为B组(平均IDWG%≥3.5%),分别检测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干体重(DW)、体重指数BMI、人体学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1年后A、B两组DW、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体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比较HB、RBC、TC、TG、LPɑ、HCO-3、n PCR、SPKT/V、ALB、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i PTH、BS、G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IDWG控制良好者可减少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控制不良者促进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重的影响,使透析(HD)患者认识控制体重增长的重要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间103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6个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跟踪观察3个月,评价干预后HD患者的干体重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干预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与干体重的比值(IWGR%)、液体摄入量、超滤量、透析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理想范围,可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慧林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30-132,14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48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老年、非老年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以感染最高,其次为心功能衰竭.年龄、透析不充分和糖尿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过多、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死亡危险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过多以及低白蛋白血症分别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原发病,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充分的血液透析,控制干体重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是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的34例次急性充血性心衰原因的观察,认为导致维持性血透病人充血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充分透析、控制摄入水量和透析间期的体重是防治透析病人充血性心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31例、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MHD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血液透析第一年的病死率高,死亡原因第一位是心血管病,第二位是感染;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差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及血液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采取一体化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290例,其中,死亡患者140例,与同期非死亡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相比较。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因、死亡原因、年龄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占同期MHD治疗总数的48.3%,死亡原因心血管病居首位(占40.5%),脑血管病占35.5%,感染占8.21%,多脏器衰竭占6.43%,肿瘤占3.57%,其他原因死亡占5.71%。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年龄较大,60岁以上组病死率高达50%以上。结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感染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高龄、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和严重贫血相关。充分透析、严格控制血压和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贫血、充分合理选择个体化透析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亦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探讨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以及同期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透析开始时血肌酐水平显著,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3个月时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固醇、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红蛋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透死亡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ES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死因及离治对策。方法 对70例在MHD中死亡的ESRF者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13年来MHD的ESRF患者死亡70例,平均 透析54.7周,93.8次。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71.4%)。MHD之前已有高血压,且每次血透前、后伴发高血压次数超过其血透总次数的30%者47例。死因:脑出血27例,心衰23例,心率失常6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心肌梗死3例,肺结核1例。其中多囊肾中3例(3/4)、痛风性肾病3例(3/3)、高血压肾病中2例(2/3)均死于脑出血。结论 ESRF在MHD中主要死因是脑出血和心衰,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应予良好控制。多囊肾和痛风引起的ESRF在MHD中易因脑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病例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一些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死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4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19例(42.2%),感染10例(22.2%),恶液质8例(17.7%),恶性肿瘤4例(8.8%),脑出血3例(6.6%),自杀1例(2.2%)。老年组(≥65岁)死亡33例(81.5%);非老年组(<65岁)死亡12例(18.5%)。结论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恶液质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三大死亡原因,死亡病例以老年患者为主,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是构成死亡的主要原发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原发病因明确的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因分布、治疗的转归、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MHD患者中死亡73例(27.24%),目前仍在我院行HD治疗者44例(16.42%);MHD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1.65%,3年存活率为77.77%,5年存活率为59.37%,中位生存时间7.503年;性别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开始HD治疗时年龄≥50岁,原发病因为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以及每周透析2次或少于2次的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结论本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ESRD的最常见原因,开始HD治疗时年龄≥50岁,原发病为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者,以及透析不充分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在我院肾内科接受MHD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到2011年10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因子筛选结果显示,NLR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0.452(0.223~0.916);P=0.027];中性粒细胞数目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3.981(1.443~10.984);P=0.008];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高龄、低白蛋白水平,而未发现淋巴细胞数目与患者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NLR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是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提示对具有较高的NLR值(≥3.88)及中性粒细胞数目(≥4.37×109/L)的首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密切的观察监护,以及投入更多的精力纠正可改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153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病例报告]对153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的年龄和原发病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37.3%;50岁以上患者生存率低于50岁以下者;糖尿病性肾病生存率最低,3年生存率为31.7%.33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为17例,脑血管意外为13例,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肿瘤各为1例;合并营养不良者为26例.[讨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生存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糖尿病性肾病及营养不良是影响生存率的高危因素,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湖南省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透析转归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285例,湖南省人民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95例,株洲市一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衡阳市中心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30例,累计1622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6.91±15.41)岁,男女之比为1.45∶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6.43%;其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58%;梗阻性肾病占9.13%;糖尿病肾病占8.85%。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呈上升趋势。ESRD血液透析持续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581例,其中43.7%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13.0%患者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2%改为腹膜透析,1.4%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8%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3.6%;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占21.0%。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其次为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