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结合1例CO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CO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影、各类线带状影;肺组织病理学主要特征是肺泡管、肺泡腔内见肉芽组织栓;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良好。结论 COP的诊断是临床-影像-病理的综合分析过程,以肿块及空洞为表现的COP少见,临床易误诊为肺部感染或肿瘤,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及早获得病理学证据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2.
白塞氏病合并肺动脉瘤附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2004年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的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7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不同程度的咯血(7/7)是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的典型特点;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影增大及肺外周带大小不等、边缘整齐的结节影(7/7),肺血管造影显示相应部位肺动脉瘤形成(5/5)及远端血管闭塞。1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病理学表现为血管的慢性炎症。6例患者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预后好,其中2例接受介入治疗;另1例因反复大咯血行右下肺叶切除,目前仍接受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病情稳定。结论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特点为肺动脉瘤形成,咯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血管造影能明确血管瘤的部位,增强胸部CT能够确定诊断。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结果该病的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发性、周围性结节影;病理表现有4种类型:乳头型、实体型、硬化型和血管瘤样型,镜下主要有2种细胞成分:立方状细胞和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立方状细胞表达SP-B、LCK、CEA和EMA,多角形细胞表达Vim和CgA。其中部分尚表达NSE和EMA。部分患者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少见,容易发生误诊,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2.5∶1。以咳嗽、咳痰、气短、咯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及结节样隆起;病理学检查均查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支气管黏膜下和肺组织中,刚果红染色阳性。结论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药物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胃的血管球瘤更为罕见.由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早期确诊率低.现结合笔者诊断的1例胃血管球瘤病例,并复习近10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6例[1~6]报道,对胃血管球瘤的影像学和内窥镜特征,以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胃血管球瘤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简略探讨.方法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的17例肺隐球菌病例的组织切片,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下为充血、水肿,表面附有灰白色黏液胶样物.病理组织学特征主要为隐球菌性炎性肉芽肿或凝固胶样非干酪状坏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该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灶区T淋巴细胞增多提示患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特点与病理表现,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结果:该病无典型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发性、周围性结节影;病理表现有乳头型、实体型、硬化型和血管瘤样型4种类型,镜下主要有立方状细胞和多角形细胞2种细胞成分;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标记立方状细胞表达LCK、CEA和EMA,多角形细胞表达Vim和CgA,其中部分尚表达NSE和EMA;PSH术前诊断困难,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良好.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对于肺组织中孤立性病灶,应考虑到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积极手术病灶切除并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深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结合2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22例中的20例被证实的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均行胸外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个月~5年不等,病人术后均无复发和转移。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孤立、境界清楚的结节影。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有赖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结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归纳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拟诊小肠间质瘤,1例拟诊脂肪肉瘤,1例拟诊肝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其中1例属恶性,均治愈.结论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该病的唯一治疗方法,能完整切除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血管平滑肌肉瘤的病因,组织学特征,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l例异位卵巢血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20 ~ 65岁,多发于50岁以上,多以单侧发病.发病原因不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大多预后不良,确诊主要依据手术后病理诊断.手术范围及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无确切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结论 原发性卵巢血管平滑肌肉瘤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最佳治疗方案是该病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取所在科室20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同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查治疗后,1年、3年以及5年内的生存率为60%、50%以及65%.结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确诊该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术联合病理学检查,该病的预后和组织学分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短期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均可发生,相对于其他类型肺癌,该病的恶性程度在临床上仍然未做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述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等。[结果]该病发病率低,临床罕见,临床症状少且轻微,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术前易误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且能获得病理学依据,预后好。[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低,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是一种极其罕见且致命的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常无明显特异性,因此其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心脏彩色超声、胸部CT及心脏MR等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最终诊断需组织病理学检查。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仅能通过病例报道得到相关治疗经验,手术、化疗及放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有可能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仍缺乏大量试验支持,整体预后极差。文章综述近年来有关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的认识.方法:结合3例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和预后.结果: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病因不明确,临床症状可有发热、胸痛、咳嗽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膜下单发、多发的肺内结节或团块;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内上皮细胞性肉芽肿、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坏死.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易复发.结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病情易反复.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坏死的严重程度可能和该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手段和预后,为该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头皮血管肉瘤肺转移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方法 总结收治的1例头皮血管肉瘤肺薄壁囊性转移并发气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主要为干咳、血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性薄壁囊肿且进展快并伴液气胸,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中有不规则血管构成,内衬异形增生内皮细胞,细胞呈梭形,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相.结论 头皮血管肉瘤肺薄壁囊性转移非常罕见,结合胸部CT及病理检查可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血管球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血管球瘤患者的CT表现,并做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患者,男性,5 3岁,查体发现右肺病变.CT平扫表现为右肺中叶直径3.8cm圆形肿块,边缘光整,CT增强扫描肿块周边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结论 原发性肺血管球瘤非常罕见,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或肺恶性血管球瘤(MGT)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报道本院1例原发性气管MGT,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原发性气管或肺MGT的案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气管镜表现、病理学表现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男性,咳嗽、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气管内MGT,气管镜下射频消融+冷冻治疗,患者拒绝化疗,双肺转移,术后2个月死亡。检索到16篇文献共17例原发性气管或肺MGT,其中5例原发于气管,12例原发于肺。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气管镜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气管MGT的治疗首先考虑外科手术节段切除,其预后尚可。肺MGT的治疗有肺叶切除术或气道介入治疗,其预后均较差。目前原发于气管或肺MGT的治疗,需早期治疗,由于气道介入及化疗的疗效不确切,治疗仍需首先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结论原发性气管或肺MGT为罕见病,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极易漏诊、误诊,最终需依靠活检进行病理学分析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以明确诊断,其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本科诊断的1例P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PEH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结节。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节中心硬化或呈淀粉样变,结节周边富细胞,瘤细胞轻到中度异型,胞质内见原始血管腔。瘤细胞呈巢状伸入周围的肺泡腔生长。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主要表达CD31、CD34、、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化性血管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结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EH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经手术确诊的4例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4例患者的颅脑MRI检查均能清楚显示颅内脑外的占位病变,T1WI呈等低的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其内见管状的流空信号,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与硬脑膜以窄基底相连,2例肿块见少许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瘤是富血管的颅内脑外的占位病变,具有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MRI检查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