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胆管癌术前评估患者行64排螺旋CT上腹部增强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数据进行CPR重建,对胆管癌术前评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评价CPR对胆管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CPR对胆管癌术前胆管癌及受侵润胆管显示率达100%,均能显示受侵润胆管的毗邻关系和肿瘤范围,术前评估胆管癌可切除性准确率达100%。结论 CPR可直观地显示受侵润胆管及胆管癌的毗邻关系,对胆管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MSCT和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多排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每例的MSCT、MRI进行独立、盲法阅片,进行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T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分别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36例,姑息性手术为9例。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78%、44.44%、51.11%、0.95、1.06,MRI则分别为69.44%、55.56%、66.67%、1.56、0.5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MS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上升为83.33%。结论联合行MSCT及MRI分析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分型、T分期的准确率,为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20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扫描,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及实质性脏器与周围转移的情况。结果 20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现肝门部肿块样改变7例,管壁增厚,远程胆管扩张,浸润狭窄型9例,腔内生长型2例,有2例平扫和增强扫描显未见明确肿块。6例行病变局部薄层延迟扫描,肿瘤具有持续性、渐进性的特点,术前诊断准确。肿瘤合并胆结石的7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0例,实质脏器转移6例。结论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扫描不但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强化和形态特点,更有利于观察肿瘤沿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和肝内有无子灶等。加用增强扫描特别是延迟病灶局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建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喜中 《江苏医药》2008,34(6):576-578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造影(N-CTCP)及曲面成像(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89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使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将扫描重建数据在工作站进行编辑处理,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inIP)和CPR图像,根据最小强度投影(MinIP)及CPR图像对梗阻部位、性质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MinIP和CPR对判断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0%和95.5%.结论 N-CTCP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部位识别的准确率高,N-CTCP及CPR图像结合,获得轴位原始像(ASI)能对胆管梗阻性质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Klatsk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有21例检出并显示侵及范围,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只有2例误诊为单纯性胆道炎症.结论 螺旋CT与超声联合应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性,为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33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3例患者行患侧及健侧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螺旋CT扫描,总结患侧及健侧CT影像表现,同时将CT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示: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管径粗,与健侧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将肿瘤影像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06例肝外胆管梗阻病例中,胆总管下段胆管癌65例,胰头癌25例,肝门部胆管癌15例,肝总管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胆管癌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肝外胆管癌极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经螺旋CT联合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回顾分析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经螺旋CT及超声确诊26例,并显示其侵及范围,确诊率为92.86%。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病变显示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冠心病临床诊断或可疑病例在1周内先后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左右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的狭窄程度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评价双源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74.9%、阴性预测值为94.9%、符合率为91.8%。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行,可作为高危人群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肠套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结果 16例肠套叠中,小肠套叠6例,结肠套叠7例,回盲部套叠3例,本组13例可见"靶征",9例同时可见"彗星尾征",3例可见"双肠管征",6例肠壁增厚,4例不全梗阻,4例可见腹水。结论 CT在诊断肠套叠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CT对66例可疑为输尿管结石,B超、KUB、IVU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进行平扫描和增强扫描,并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B超、KUB、IVU等检查结果的提示采用三种不同的扫描方式。结果 66例患者检出输尿管结石67枚,其中65例为单侧单发,1例为单侧双发。结论 应用CT诊断输尿管结石优于常规方法,明确输尿管内高密度影极为关键,出现“淹没征”和“双影征”是诊断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出现延迟强化;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CT平扫在小儿结节性硬化症中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颅脑CT表现,并经临床共同确诊.结果 41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CT平扫表现为颅内钙化和/(或)非钙化结节.结节发生于室管膜下40例(97.5%),在首次扫描或复诊扫描中,结节钙化发现率100%;结节发生于皮质或皮质下11例(26.8%);脑实质内可见孤立的斑片状钙化10例(24.3%);双侧侧脑室扩大20例(48.8%).结论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内结节多为室管膜下钙化或高密度结节.CT平扫对颅内高密度或钙化结节具有高度特异性,是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贺年 《淮海医药》2003,21(3):195-196
目的 探讨 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CT检查证实的 37例被X平扫漏诊的骨折病例 ,受伤部位分别为髋关节 15例 ,膝关节 5例 ,颞颌关节 1例 ,腕关节 2例 ,鼻骨 6例 ,眼眶骨 8例。结果 所有病例 CT横断面图像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结论  CT检查能够提供骨关节创伤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骨折 ,X线检查后行 CT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I、CT用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对比联合使用与单一使用的诊断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40例)为单一CT检查,观察组(40例)实施MRI联合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脑梗死总检出率为97.5%,对照组为65%,MRI、CT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而且观察组在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在脑梗死的诊断中,联合诊断相比于单一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和CT资料9例,对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本组9例13个病灶中平扫呈高密度10个,等密度2个,低密度1个,未见脂肪及钙化影,增强扫描9个呈均匀强化、延迟强化。结论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表现,对提高诊断水平有相当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米志奎  方康晓  张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49-1550
目的 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0例资料齐全的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及CT表现。结果 (1)肺结核病变主要分布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其次为上叶前段和下叶各段。(2)胸部CT对肺内隐蔽部位的结核病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3)胸部CT对病灶内的钙化、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以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检查。结论 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排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1例患者,采用单层螺旋 CT 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mm 的轴面重建,比较层厚3mm 和1mm 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A 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以及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1mm 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mm 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单层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