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64 例哮喘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 ACT) 调查表的填写及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 、肺功能测定, 记录FeNO 值及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 , 根据FeNO 值分为FeNO 增高组( n =33) 和FeNO 正常组( n =31) , 两组患者均给予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 吸入性皮质激素( ICS/LABA, 沙美特罗替卡松50 /250) 规律治疗,3 个月后随诊, 复测肺功能、FeNO, 填写ACT评分量表。结果 两 组患者治疗后ACT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ACT 评分高于FeNO 正常组( 22. 07 ±5. 49 比19. 23 ±5. 48, t = 2. 893,P 〈0. 05) , FeNO 增高组完全控制率高于FeNO 正常组( 42. 42% 比19. 35% , X2 = 3. 960, P 〈 0. 05) ;FEV1、FEV1% pred 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治疗后FEV1、FEV1% pred 均高于FeNO正常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ACT 评分呈负相关( r = - 0. 302, P 〈0. 05; r=0. 674, P 〈0. 01) , 与治疗后ACT 改善值呈正相关( r = 0. 514, P 〈 0. 01; r = 0. 674, P 〈0. 01) 。FeNO 及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后FEV1、FEV1% pred 均无相关性。结论 吸入ICS/LABA 对FeNO增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 FeNO 值越高吸入ICS/LABA 后临床症状改善越明显, FeNO 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 治疗的敏感性, 指导哮喘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B2受体激动剂(LABA)防治儿童中、重度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重度哮喘诊断标准的8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吸入舒利迭(含ICS加LABA)治疗,对照组采用吸入辅舒酮(仅含ICS)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需吸入短效B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吸入含ICS加LABA的药物是防治儿童中、重度哮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轻度持续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ids,ICS)不同递减增量的疗效。方法选择47例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ICS不同增减剂量(每次50,33,25μg),通过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及哮喘控制测试观察哮喘控制状况。结果不同组别达到哮喘控制的ICS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组别达到哮喘控制的疗程和升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哮喘患儿应用ICS治疗良好控制后小剂量递减吸入激素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二甲及三甲医院供应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原因、环节和处置情况。方法根据锐器伤的发生方式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供应室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极高,低年资职级人员尤高。伤口正规处理及登记上报率三甲医院明显高于二甲医院(P〈0.001)。二甲医院在回收过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三甲医院(P〈0.05)。二甲医院违反操作规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三甲医院(P〈0.005)。结论必须强化防护知识教育及严谨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正确处置伤口,及时登记上报和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5.
曹真 《中外医疗》2009,28(23):4-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总IgE变化及其护理。方法入选病例为本院儿科门诊哮喘患儿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和ICS组(165例)。对照组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ICS组〈5岁(101例)患儿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5岁(64例)患儿吸入美特罗替卡松。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别月采用全自动过敏原定量分析仪测定其血清IgE,ICS组继续治疗至1年,复查其血清IgE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IgE水平分别为(360.43±35.58:)ng/L、(391.27±37.48)mg/L(P〉0.05),ICS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1年IgE分别为(560.43±43.58)ng/L,(452.43±30.18)ng/L及(430.43±25.53)ng/L,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ICS治疗3个月,〈5岁患儿65例(64.4%)控制,≥5岁患儿49例(76.6%)控制,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珍0.05);但IgE水平下降(76例,75.2%vs38例,5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IgE水平下降在哮喘急性期明显,缓解期下降缓慢。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改善志儿的临床症状及延长缓解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重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疗程,哮喘达到良好控制后ICS成功减停的可行性。方法将76例年龄(8.8±2.6)岁的中重度哮喘患儿,依年龄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起始剂量为4001μg/d或600μg/d达到哮喘控制3个月以上,ICS减少50%剂量维持治疗后,每3个月减少50-100μg,停药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结果初始高剂量时间平均为5.7月(4~10月),总的疗程平均为26.4月(20~39月)。成功减停激素的患儿有62例(90%),其中51例(82.3%)控制良好,9例(14.5%)有轻度喘息发作用,2例(3.2%)病人反复发作。治疗后发生哮喘恶化事件及相关的急诊就医、缺课、住院的患儿比率均低于治疗前(x^2=58.899,73.255,94.891,4.279;P〈0.001或P〈0.05)。结论对于中高剂量ICS治疗的哮喘儿童达到控制并维持3个月以上,ICS减少50%用量,维持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激素均可以顺利的减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151例T2DM患者分别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及二药合用治疗,比较三组治疗1年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三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格列美脲组下降的幅度较大(P〈0.05);治疗后三组的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但三组间治疗前后的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HOMA-IR,与二甲双胍相比格列美脲在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方面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8.
胡茂清  张洪茂  杨雪  罗玉  周雪雷 《四川医学》2009,30(8):1231-1233
目的了解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glucose,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了解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的FPG、PPG以及HbAlc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6mmol/L、6.03mmol/L和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0.O%的患者HbAlc水平〈7.O%。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62.5%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14.3%的患者HbAlc水平〈7.0%,两者的HbA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发生7次轻微低血糖。结论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HbAlc水平〈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张杰民 《广州医药》2009,40(3):26-28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吸入性长效13受体激动剂(LABA)混合剂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长期应用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把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2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奇霉素125mg/次口服,1次/天;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次吸入,2次/天。B组(20例)在基础治疗上只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次吸入,2次/天。C组(20例)仅予基础治疗,包括:氧疗,允许使用稳定剂量的茶碱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但不允许使用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组胺拮抗剂和激素。三组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比较各组病人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及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的变化。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FEV1、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尤以A组为明显,C组患者变化不大。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分级改善人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急性加重例次低于B、C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ICS/LABA在稳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中长期应用,既减少了ICS的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保证了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真武汤加羧甲司坦片配合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疗效。方法:20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二组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另加六君子汤合真武汤加羧甲司坦片配合呼吸操治疗,观察一疗程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急性加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患者急性加重者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真武汤加羧甲司坦片配合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临床症状及减少急性加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致代谢综合征的预治方法。方法:将2009年lO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二甲双胍组(研究组)和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另将同期100例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原治疗基础上合用二甲双胍)。分别在入组前及入组后4、8、12周末测定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三酰甘油(TG),同时采用PANSS和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12周,研究组FP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研究组和对照纽体质量、BMI、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对照组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7%者26例(55%)、研究组7例(15%)。治疗4周后。治疗组体质量、BMI、FPG和TG水平均下降(P〈0.05)。3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但3组PANSS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17%(8/48)、15%(7/47)和14%(14/97)的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改善长期服用奥氮平所致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对甘肃省39家不同级别医院450名呼吸科医师调查,以了解其哮喘的认知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393份.对哮喘机制、哮喘急性发作时首选药物、中度以上慢性持续期哮喘一线治疗药物、哮喘非急性发作时最佳给药途径和正确使用气雾剂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1.1%、38.2%、49.6%、65.4%和33.6%,认为哮喘通过治疗可达到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者分别为22.1%和53.2%,掌握峰流速仪意义和使用者30.8%.三甲医院医师的认知度高于三乙医院和二甲医院(P〈0.05或 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 beta2-agonists,LABA)联合长效抗胆碱能受体拮抗剂(long-acting muscarine anticholinergic,LAMA)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宁波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难治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LABA组(n=51)和LAMA组(n=51)。其中LABA组予ICS联合LABA治疗,LAMA组给予ICS、LABA联合LA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出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哮喘测试控制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喘息、咳嗽、咳痰评分、FEV1、FEV1%水平、CAT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LABA组比较,LAM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皮疹、排尿困难、心悸、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吸入型ICS联合LABA治疗相比,ICS,LABA,LAMA 3种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哮喘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本市三所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8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自行设计"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表进行职业防护意识调查。结果: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防护措施"、"自身健康危害"、"污物废物处理"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二甲和二乙医院(P〈0.05);二甲医院"防护措施"得分明显高于二乙医院(P〈0.05),而二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自身健康危害"得分明显低于二乙医院(P〈0.05);二甲医院及二乙医院的"污物废物处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劳动关系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医院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最高,其次是二乙及二甲医院;另外,护士的护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级别不同,职业防护意识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多囊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在作者医院门诊就诊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用复方多囊调经汤,西药治疗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双侧卵巢体积、卵泡数目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54.1%(P〈0.05),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妊娠率分别为28.00%和6.25%(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促黄体生成素(1uteinizinghor—mone,LH)、血清睾酮(testoserone,T)水平降低,雌激素(estradiol,E2)水平升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卵巢体积缩小,卵泡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西药治疗组在治疗后,双侧卵巢体积、卵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多囊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IR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排卵率及受孕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中林 《中外医疗》2012,31(32):101-102
目的研究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异性变应原雾化吸入减敏防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未控制、尘螨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B组(吸入减敏组,2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同时A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5ml每周2次,B组雾化吸人特异性变应原每周2次持续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如下指标:(1)哮喘症状控制测试(ACT)评分;(2)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3)皮肤过敏原测试;(4)平均每周使用万托林喷数。结果治疗后两组AC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肺功能FEV.占预计值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均〈0.05);两组皮试强度反应性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使用万托林喷数明显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率B组高于A组(80.0%W55.0%,P〈0.05)。结论特异性变应原雾化吸人减敏可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因此在防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具有II缶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下的规范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入选调查的59例门诊哮喘患者要求同时填写CES-D量表、ACT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在健康教育指导下规范治疗后复诊并再次填写上述量表,对前后两次所得量表的数据以CES-D评分按有否抑郁情绪排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有抑郁情绪的哮喘患者规范治疗前占40.7%(24/59),经规范治疗后降低为13.6%(8/59),配对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无抑郁情绪两组组间比较可见,规范治疗前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除活动受限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外的3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后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除活动受限和心理因素外的3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规范治疗前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规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规范治疗前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生存质量及构成生存质量5因素中的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和对刺激原的反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ACT评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其他2个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P〉0.05),规范治疗后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除活动受限和心理因素外的3个因素皆呈显著差异(P〈0.05),且与ACT评分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症状和对刺激原的反应是影响哮喘人群抑郁情绪最具共性的因素,心理因素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也影响哮喘人群抑郁情绪值得引起重视;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配合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和减轻抑郁情绪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顾丽英  唐华  陈洁  符佩华 《浙江医学》2018,40(2):152-15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学龄期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学龄期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按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百分比是否正常分为EOS增多组63例和EOS正常组45例,再将两组患儿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糖皮质激素(ICS)+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亚组。ICS+LABA亚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应用带口含器的储物罐吸入,每次1吸,2次/d。ICS+LTRA亚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应用带口含器的储物罐吸入,每次1吸,2次/d,并嚼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次,1次/d。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方案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儿童哮喘测试(C-ACT)评分、血清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IL-5水平、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无论用何种方案,治疗后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C-ACT评分、血清CysLTs、IL-5水平和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EOS增多组中ICS+LTRA亚组夜间哮喘评分、C-ACT评分、血清CysLTs、IL-5水平、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ICS+LABA亚组(均P<0.05)。EOS正常组中两亚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外周血EOS增多的哮喘患儿,ICS+LTRA方案较ICS+LABA方案更有利于哮喘的控制;对于外周血EOS正常的患儿,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