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感染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主要体现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结缔组织和心血管系统,其中主要以血液系统(36.5%)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20.0%)和皮肤损害(18.8%),余分别占9.4%、9.4%、5.9%;所有患儿经确诊为MP感染后予阿奇霉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的MP感染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多了解认识、重视该疾病,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合理利用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3年450例MP感染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172例临床特征,其中男106例、女66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分析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MP感染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2例,在所有肺外并发症受累系统中最高的为消化系统占40.12%,其余依次为循环、皮肤黏膜、泌尿、神经、血液等系统,分别占27.91%、21.51%、18.02%、12.79%、9.88%;所有患儿经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儿复杂的肺外并发症,从而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的损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发生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消化系统损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对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有145例并发肺外损害,发病率为48.9%,其中有48例为消化系统损害,占33.1%,其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热程、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起始时间、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以消化系统最常见;多种因素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应尽早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感染患儿临床干预以减少消化系统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龚省城 《中国保健》2007,15(16):64-6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有肺外表现的MP感染病例共304例进行分析.结果304例有肺外表现的患儿中,胸腔积液47例(15.5%),关节疼痛或/和活动受限26例(8.6%),心肌损害34例(11.2%),中枢神经系统受损28例(9.2%),肾损害27例(8.9%),消化系统损害症状62例(20.4%),肝脾肿大、肝损害41例(13.5%),血液系统受损40例(13.2%),皮疹24例(7.9%),其他45例(14.8%).另外,33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占有肺外表现病例的(10.9%).结论重视MP感染的肺外表现,尤其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3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可引起心、肾、血液、神经、消化道、皮肤、关节等多系统损害;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35例患儿1例好转,其余均痊愈。结论MP感染导致多系统损害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生活地域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5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生活地域以及季节的关系。结果 526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中86例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16.3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610岁患儿为27.45%、<1岁为5.0%、110岁患儿为27.45%、<1岁为5.0%、13岁为5.88%、43岁为5.88%、45岁为12.50%和115岁为12.50%和1114岁为13.26%,614岁为13.26%,610岁患儿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城镇患儿为21.33%,高于农村患儿的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10岁患儿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城镇患儿为21.33%,高于农村患儿的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季度发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34%、8.66%、9.16%、26.0%,第一、四季度高于第二、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6.76%、哮喘患儿为8.89%、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10.48%和支气管炎患儿为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男、女童感染概率相似,多见于学龄期城镇儿童,冬春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以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为主,应参考以上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芳  赵玉 《现代保健》2010,(23):98-99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中均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器官受累,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王芳  齐雪姣  满晓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11+64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某院148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48例中76例(51.35%)肺外器官受累,受累部位除呼吸道症状还包括消化、泌尿、血液、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及皮肤黏膜损害.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阿奇霉素为重要药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6例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并发症者32例(57.1%),其中胸腔积液3例(9.4%),心肌受累8例(21.8%),神经系统受累8例(25%),消化系统受累10例(31.2%),泌尿系统受累3例(9.4%),出现皮疹1例(3.1%)。结论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1%)。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肌受累多见,一般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0d左右出现,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患儿更易导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组病例除自动出院2例好转外,均为治愈出院。说明合理治疗MP感染,其并发症的转归大都能随着MP肺炎治愈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44-1145
目的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4月平舆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支原体肺炎21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支原体肺炎男性患儿104例,女性患儿107例;5岁以下儿童占71.1%;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喘息率明显高于年长儿(62.4%vs 39.2%,P0.01),呕吐腹泻率明显高于年长儿(35.8%vs 14.7%,P0.01),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14.7%vs 5.9%,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  相似文献   

11.
7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确诊为MP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36例(46·2%),3~5岁27例(34·6%),5岁以上15例(19·2%)。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7例(21·8%)。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者以年长儿多见,且主要损害神经、血液、泌尿、心血管、消化系统,表现为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及肝功能损害。结论:婴幼儿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各个系统。提示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周杰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611-2612
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导致心、肾、脑和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我院儿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50例,其中38例有肺外并发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50例,全部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滴度>1∶80),均符合MP感染诊断标准〔1〕。有肺外并发症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岁组6例,~12岁组32例。1·2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1·2·1心血管受累1…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有肺外器官损害的210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534例中210例有肺外器官损害(39.3%),累及的主要器官有心血管系统69例(32.9%)、消化系统86例(41.0%)、血液系统48例(22.9%)、泌尿系统46例(21.9%)、神经系统8例(3.8%)、皮肤损害37例(17.6%)、肌肉关节损害18例(8.6%)。结论: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器官受累。对出现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的MPP患儿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区域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年龄5~94岁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采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取黏液痰或脓块痰或咽拭子接种于MP选择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将2002~2005年间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2份痰、咽拭子MP培养阳性率为16.8%(229/1362);男性占9.9%(135/1362),女性占6.9%(94/1362)。结论MP感染在本区域并不少见,71~80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24.1%。MP培养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金标准,建议采用培养法对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者进行痰、咽拭子MP培养,以协助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征并调查感染危险因素,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市潞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肺炎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胸部听诊、肺部影像学表现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影、白细胞计数、支原体感染史等相关资料,根据静脉血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统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并分析感染病例分布特点,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获得有效研究对象3891例,有效率95.23%。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718例,感染率为18.45%(718/3891)。男童(56.27%)多于女童(43.73%),以4~6岁儿童占比最高(41.50%),其次为1~3岁、7~12岁、3月龄~1岁儿童;发病季节以冬季发病占比最高(39.83%),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临床症状以咳嗽占比最高(89.00%),其次为发热、呼吸急促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63)、咳嗽(OR=2.768)、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影(OR=2.983)、白细胞计数增高(OR=2.161)、支原体感染史(OR=1.436)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待进一步降低,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可以针对具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肺炎患儿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血、尿淀粉酶等,重点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情况.结果 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较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逐渐增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年龄越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抗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组为本院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46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MP-IgA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IgM、CP-IgG,同时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做MP培养和CP培养.结果:28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M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MP培养法以及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CP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4.26%和36.88%、59.22%和37.94%.MP、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和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CP感染初期(1~16 d)出现的抗体以MPI~I和CPIgM为主;感染早期(13-25)出现的是MPIgA,MPIgG和CPIgG在此期也有;感染后期和恢复期(21 d之后)以MPIgG和CPIgG为主.MPIgG和CP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单纯性支原体肺炎、单纯性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在肺部的临床表现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混合感染者肺外表现显著高于单纯性感染者(P<0.01).肺外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和血液系统表现,其次是泌尿系统、皮肤眼部症状、关节运动系统的表现.在0~1岁、1~3岁、3~6岁、6~14岁各年龄组之间MP、CP单纯感染及MP CP混合感染病例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岁以后的感染病例较3岁之前的感染病例显著增多(P<0.01).结论:MP、CP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用于病原体诊断.多种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近5年门诊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耐药性,旨在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2868例临床资料。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疾病类型、季节分布状况及感染率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近5年门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人数为1006例,感染率为35.08%,在2012-2016年中,2012年的感染率最低为27.65%,2014年的感染率最高为43.63%,高于2016年感染率35.41%(P0.05);1~3岁患儿就诊最多,阳性感染率最高为46.48%,0~6个月患儿就诊最少,阳性感染率最低为6.74%,五组间感染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46.00%,高于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31.96%(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88%、42.80%、32.18%、36.46%;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在近五年的敏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 MP是本地区CAP的主要病原体,1~3岁是患儿的高发年龄,夏季为患儿的高发季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峻,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加大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63-864
目的分析梅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10例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和年长儿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损伤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0例MP肺炎中婴幼儿(<3岁)组252例,占61.5%,年长儿组(≥3岁) 158例,占38.5%。临床表现上婴幼儿组喘息、呼吸急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长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肺外损伤发生率、 WBC异常率、 CRP上升率及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MP肺炎临床表现上各有特点,需结合患儿病情发展程度和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成上升趋势,有资料报告约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15~20%,并可导致多系统的损害。我院儿科从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30例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