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在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美金刚治疗,对照组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8周及1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SAN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结论: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可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6周左侧颞顶叶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采用幻听量表(AHR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6周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幻听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AHRS、PANSS的总分和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招募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比较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降低,SQLS评分逐渐升高,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Q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CB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化身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 80 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 化身治疗(干预6 周),对照组予以药物维持治疗和伪化身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精 神病性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子量表(PSYRATS-AH)分别于干预前后来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幻听的严重 程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PANSS 总分、PANSS 幻听分、PSYRATS-AH幻听频率和声音造成的痛苦总 分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 0.05);研究组PANSS 幻听分、PSYRATS-AH幻听频率和声音造成的痛苦总分 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5),且低于对照组,但PANSS 总分评分改善不明显(P> 0.05)。结论 化身治 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7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4、8、12周末,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度洛西汀较单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合并丙戊酸钠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共治疗8周.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疗效评定,应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与基线时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WMS、WAIS-RC、WCST评分与基线时比较,除即刻记忆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即刻记忆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结论 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并 进一步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与患者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组绝经后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12 周的奥氮平和雷洛昔芬 (6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和安慰剂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2 周检测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同 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NSS 总 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 后,研究组PANSS 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05);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值与PANSS 阴性症状分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434, P=0.005)。结论 加用雷洛昔芬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升高血清雌 二醇含量,并且体内雌二醇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Ds)合并丁螺环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在单一AAPD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加用丁螺环酮及安慰剂,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分别给予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治疗4、8、12周后给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以PANSS减分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第8周起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88.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治疗8周后两组WAIS-R总分、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及WMS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均O.05)。结论:AAPDs合并丁螺环酮较单一AAPDs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认知功能改善,且无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对照组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及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与阳性症状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更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伴有幻听的患者分为CBT干预组(研究组)与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片治疗,CBT组药物剂量约为对照组的1/3,同时予以CBT干预。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两组的PNASS评分、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6,P0.05)。结论 CBT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足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均有临床效果,前者疗效的持续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优于后者,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伴发情绪问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3例抑郁症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21例(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对照组22例(支持性咨询),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标分、SDS指数、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并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急性应激,防止癌症患者心理病理状态慢性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将北京市原崇文区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12周时CBT组的心理因子、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29,3.024; P<0.05);38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因子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072,2.706,2.818;P<0.05);64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因子、心理因子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08,2.055,2.647,4.109; P<0.05).结论 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显著改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但由于样本量小等因素尚需在社区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背外侧前额叶和左侧颞顶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起效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36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组(n1 =12)、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组(n2=14)及对照组(假性刺激)(n3=10),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组、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组分别给予10次1 Hz rTMS真性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纯音听力测试评估副反应.结果 两个真性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假性治疗组,与基线比较,背外侧前额叶组第4次评估、左侧颞顶叶组第7次评估出现统计学差异,两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治疗组、对照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1 Hz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颞顶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均有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予一般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12、18、24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第12、18、24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第12、18、24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6.
背景: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喉癌损伤性手术作,可导致巨大的压力,但如何能减轻手术带来的心理影响知道甚少。目标:比较认知行为治疗(CBT)与药物治疗对喉切除术后咽喉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心理门诊中喉切除术后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的病历,确定63例患者曾接受过8周一对一的CBT治疗(其中无法说话的患者以书面形式作出回应),以及56例患者曾接受过8周的盐酸丁螺环酮治疗(n=11)、舍曲林治疗(n=9)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n=36)。治疗的选择(CBT或药物)是根据病人的陈述偏好而定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SAS平均分和SDS平均分都明显下降,(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伴有有焦虑或者抑郁症状患者的百分比也显著下降了。但是,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药物治疗组32%的参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一个或多个不良反应,但这些都没有严重到需要停药治疗。讨论:CBT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的治疗手段,可用于减少一个人被诊断患有癌症或接受癌症治疗后往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众多证据表明,这些心理症状的治疗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短疾病的病程,所以肿瘤学家和其他临床医生需要定期筛查癌症患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慢性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如果存在的话,就需要积极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这项研究表明,CBT对于即使无法说话的癌症患者来说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社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发生率及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378例社区AD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评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临床痴呆评定表(CDR)及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分析BPSD症状发生率及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BPSD的发生率为62.2%,其中以行为紊乱发生率最高(35.4%),幻觉及焦虑恐惧最低(均为11.4%),在接受BPSD治疗上仅为20%~25%。重度痴呆的幻觉及行为紊乱的发生率或因子分要高于轻、中度痴呆,而中度痴呆的情感障碍因子分最高。与AD患者BPSD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病前生活事件、MMSE总分、年龄及CDR评分。结论社区AD患者的BPSD有较高的发生率,与BPSD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有生活事件、年龄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Little evidence exists for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n voices even though it is clear that CBT does affect delusions and symptoms overall. This study tested whether a group based on cognitive behavioural principles could produce beneficial effects on hallucinations. AIM: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 CBT on social functioning and severity of hallucinations. METHOD: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if they had a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and experienced distressing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rated on the PANSS). The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group CBT (N = 45) or a control group who received treatment as usual (N = 40). The two main outcomes were social functioning as measured by the Social Behaviour Schedule and the severity of hallucinations as measured by the total score on the Hallucinations Scale of PSYRATS. Assess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baseline, 10 weeks (post therapy) and 36 weeks (six months following therapy). RESULTS: Mixed random effects models reveal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ocial functioning (effect size 0.63 six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rapy). There was no general effect of group CBT on the severity of hallucinations. However, there was a large cluster effect of therapy group on the severity of hallucinations such that they were reduced in some but not all of the therapy groups. Improvement in hallucinations was associated with receiving therapy early in the trial and having very experienced therapists (extensive CBT training which included expert supervision for a series of individual cases for at least a year following initial training). CONCLUSION: Group CBT does improve social functioning but unless therapy is provided by experienced CBT therapists hallucinations are not reduc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对4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的45例产后抑郁症给予健康宣教等一般治疗,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DAS总分及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及自主性态度等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干预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及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及自主性态度等因子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t=6.37,P〈0.01)。治疗后两组的HAMD总分有极显著性差异(t=6.37,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对产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77例,随机分为有无认知行为疗法两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量表(insight scale)、功 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入组前、治疗第2、4、8周末各评定1次,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90项症状清单(SCL-90)总分.结果:研究组(有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第4、8周末BPRS、insightscale、GAF评分较对照组(无认知行为治疗)改变显著.结论:早期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