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波  郭新成  王铎 《吉林医学》2013,(32):6708-6709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ICU危重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首剂量1μg/kg,以后0.20.6μg/(kg·h)静脉泵注维持;咪达唑仑组首剂量0.05 mg/kg,以后0.040.6μg/(kg·h)静脉泵注维持;咪达唑仑组首剂量0.05 mg/kg,以后0.040.08 mg/(kg·h)静脉泵注维持。结果:右美托咪啶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谵妄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较咪达唑仑可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有利于重症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赵帅  李娟  季清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95-96,1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术后重症患者分为Y组(右美托咪定组,42例)和M组(咪达唑仑组,3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Prince-Henry疼痛评分调整芬太尼用量,使患者疼痛评分≤3分。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8~0.10 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连续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无创平均动脉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及镇静镇痛评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总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谵妄、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总镇静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Y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397.36±100.55)μg/(kg.h)vs(217.48±94.83)μg/(kg.h)](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Y组短于M组[(0.23±0.05)min vs(10.21±0.76)min](P<0.05),Y组谵妄发生率低于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治疗剂量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AECOPD机械通气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良好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但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且患者镇静后苏醒时间较短,可以认为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袁莉  马海鹰 《吉林医学》2014,(12):2555-255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镇静疗效。方法:选择8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咪达唑仑组:首次负荷剂量,静脉推注0.05 mg/kg,以后0.02~0.08 mg/(kg·h)静脉推注维持。右美托咪定组:首次负荷剂量,静脉推注1μg/kg(>10 min),以后0.2~0.7μg/(kg·h)静脉推注维持。目标为Ramsay镇静深度2~4级。观察镇静效果及用药后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谵妄发生率。结果:两组达到镇静效果时间相似,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唤醒时间短,发生呼吸抑制2例,低血压3例,谵妄1例,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易唤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咪唑安定和右美托咪定序贯镇静疗效。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序贯镇静组行序贯镇静,咪唑安定负荷剂量0.03~0.3mg/kg,滴定维持剂量0.04~0.2mg/kg/h,机械通气时间5 d停用咪达唑仑,改为右美托咪啶镇静,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ICU住院费用、谵妄发生例数和不良记忆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序贯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和谵妄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ICU住院费用和不良记忆例数明显降低。结论 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咪唑安定和右美托咪定序贯镇静比单一药物镇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图书馆和医学文摘Embsse数据库,手动检索以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ICU和镇静为关键词,以1999年1月~2014年4月为检索年限的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检索后,发现共有12篇相关文献,共计1700例患者,其中,右美托咪定组有870例患者,咪达唑仑组有830例患者.根据Meta分析可以得出:(1)右美托咪定组中的ICU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方面均比咪达唑仑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右美托咪定组中的ICU患者并发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药物的镇静起效时长和患者的醒药时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应用于ICU患者的镇静效果中,均有肯定的应用价值.但右美托咪定更能有效降低ICU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长,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因此,右美托咪定是ICU患者镇静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啶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咪达唑仑组(n=60)和右美托咪啶组(n=60),分别比较两组镇静效果,用药前后的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撤机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组镇静有效率95.00%(57/60)与右美托咪啶组镇静有效率96.67%(5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动脉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均较用药前改善(P0.05),而用药后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撤机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相当,并且右美托咪啶可缩短停药后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撤机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无呼吸抑制,不良反应较少,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的效果观察,并与咪达唑仑组进行对照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麻醉术后转ICU需继续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撤机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镇静满意程度右美托咪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0.2%vs 36.5%)(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撤机所需时间(59.20±6.55)min vs(60.47±8.67)min,及停药后拔管所需时间(103.40±8.56)min vs(117.30±13.25)min,均少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5.80±1.64)h vs(5.50±1.54)h及ICU住院时间(3.28±0.54)d vs(4.12±0.4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同时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不仅可安全应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还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疗效.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后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降钙素原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Ramsay评分在2~4分时,右美托咪定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降钙素原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EICU机械通气患者中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而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于维 《吉林医学》2021,(1):129-130
目的:分析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ICU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机械通气时间低于48 h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试验组(n=44例),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浅镇静水平比例,谵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的效应.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镇静、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静脉泵注10 min,继以0.2~0.7μg·kg-1·h-1维持;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需机械通气的口腔癌术后患者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30位口腔癌根治术后需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患者随机分为Dex组与Mid组,分别给予0.2~1.0μg·kg^-1·h^-1的右旋美托咪啶和0.02~0.1 mg·kg^-1·h^-1的咪达唑仑,以维持患者轻中度镇静( RASS评分-3~0)。记录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程度的时间百分比、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Dex组达到目标镇静深度的时间明显长于Mid组(P﹤0.05);Dex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Mid组(P﹤0.05)。两组谵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相似(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延长患者达到镇静目标评分的时间,减少芬太尼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但是,要注意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应用时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用于ICU心脏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术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13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n=6)和丙泊酚组(n=7),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镇静治疗并同时给予吗啡镇痛,镇静目标为Ramsay评分2-4分。监测用药期间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镇静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意外拔管情况以及镇静药物相关并发症(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结果:两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啶组停药后躁动的比例明显少于丙泊酚组(0%比28.57%,P〈0.05),右美托咪啶组谵妄发生率明显少于丙泊酚组(0%比14.28%,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10.51±5.11)h比(11.07±4.91)h,P〉0.05],两组意外拔管率无明显差异(0%比0%,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33.33%比42.86%,P〉0.05)、需要干预的低血压比例(16.67%比28.57%,P〉0.0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心动过缓发生率(33.33%比28.57%,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心脏术后患者能够实现镇静目标,对呼吸、循环无显著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宁海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NPPV,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于10 min内静推毕后,采用微量泵静推,以0.1~0.6μg·kg-1·h-1剂量维持,以镇静Ramsay评分2~4分为目标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以及对NPPV的依从性(改有创通气率)和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对NPPV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创通气率[4%比16%]和住ICU时间[(5.47±3.19)d比(8.78±3.45)d]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PPV时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ICU内AECOPD患者NPPV时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脉滴注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胸科术后需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滴注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滴注复合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2组患者根据Ramsay镇静以及呛咳评分追加咪达唑仑以及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的镇静评分、呛咳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给药次数、使用剂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呛咳反应、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机械通气24 h内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给药次数和使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滴注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以显著减轻气管导管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ICU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焦虑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中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焦虑情绪并经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总分〉50分的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D组,n=30)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n=30)。D组患者麻醉前右美托咪定总量为1μg/kg持续15min静脉泵注后进行麻醉操作。M组患者麻醉操作前15min常规咪达唑仑0.04mg/kg静注。两组患者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并分析入室后(T0)、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T1)、手术切皮开始前(T2)Ramsay镇静评分、MAP、HR、SPO2、患者的疼痛刺激反应、谵妄人数及低氧血症需呼吸支持率。结果两组患者T1和T2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R(P〈0.05);D组患者T1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两组患者T2时点MAP、HR均分别低于R时点(P〈0.05),D组T1时点的MAP、HR值低于其T0时点值P〈0.05。D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疼痛刺激体动反应、谵妄及低氧血症需呼吸支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焦虑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中可以明显抑制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无明显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至2013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及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后的呼吸力学、血气等指标。结果与SIMV组比较,ASV组潮气量(VT)显著增加[(627.3±58.8)mL比(430.5±76.8)mL,P〈0.01],而呼吸频率明显下降[(15.5±3.6)次/min比(22.3±2.8)次/min,P〈0.01],气道峰压(PIP)显著下降[(2.31±0.60)kPa比(3.31±0.82)kPa,P〈0.05],平均气道压无明显改变(Pm)[(0.74±0.68)kPa比(0.77±0.25)kPa,P〉0.05],吸气阻力(R)显著下降[(1.51±0.52)kPa·L^-1·s^-1比(2.35±0.24)kPa·L^-1·s^-1,P〈0.05]。ASV组器械附加功(WOBimp)(0.02J/L比0.06J/L,P〈0.01)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0.027kPa·s比0.051kPa·s,P〈0.01)均较SIMV组明显降低,带机时间明显缩短[(7.2±2.1)d比(9.5±2.9)d,P〈0.05]。SIMV和ASV两种呼吸模式下血气分析、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SIMV模式相比,ASV可以降低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缩短带机时间,推荐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腹部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转入ICU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咪达唑仑组(M组,20例).D组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经中心静脉泵注射20min,每1h依据Ramsay评分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为0.2~0.7μg/(kg.h);M组予咪达唑仑负荷剂量0.05mg/kg静脉1min推注完,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0.02~0.1mg/(kg.h).每2h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当NRS评分〉4分时,加用芬太尼1μg/kg.达到脱机条件者拔出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镇静效率,芬太尼用量,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血管事件及谵妄发生率.结果D组镇静效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与M组比较,D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用药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ICU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好,易唤醒,可缩短拔管时间,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谵妄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