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NR)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50%)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来评价两种方法对AMI患者NR的影响。结果两组虽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CTFC显著减少[(23.10±4.51)帧vs.(25.53±5.09)帧,P〈0.05)]、MBG 2~3级显著增高(90%vs.74%,P〈0.05)、NR发生率显著减少(10%vs.26%,P〈0.05);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显著增加(88%vs.70%,P〈0.05),直接支架组CK-MB峰值显著减少[(217.2±96.86)U/Lvs.(260.22±97.78)U/L,P〈0.05]、CK-MB峰值时间显著提前[(11.72±2.67)hvs.(13.7±2.06)h,P〈0.05]。结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NR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支架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69名AMI行急诊PCI支架术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评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各项临床指标对无复流的意义.结果 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心梗部位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史、冠脉开通时间,入院时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无复流的发生率17.2%.结论 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脉开通时间长、入院时心功能分级低、白细胞计数高、CK-MB与cTnI水平高等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CI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MI 312例,根据有无复流及TIMI等级,分为无复流组(TIMI 0~1级,n=37)与复流组(TIMI 3级,n=275)。记录胸痛持续时间、冠心病危险因素,检测入院时外周血相关指标及心电图ST段改变,观察PCI相关影像学变化及TIMI血流情况,评估左室功能、血栓等级、血管痉挛等变化,分析无复流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血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胸痛持续时间、最大ST段变化、左室射血分数、血栓等级、分叉病变、偏心病变、累及血管数、血管痉挛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计数、血栓等级、血管痉挛等级是预测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血白细胞计数、血栓分级、血管痉挛等级是预测AMI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并发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无复流患者23例。在其余15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3级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为正常血流组(对照组)。统计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2.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和心功能不全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发生;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相关因素与无复流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院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PTCA)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 2 8例 ,女 10例 ,4 3~ 74岁 ,平均 6 1 2岁。梗死部位前壁 18例 ,下壁 9例 ,下壁+后壁 4例 ,合并右室梗死 4例 ,侧壁 3例。单支血管病变 2 2例 ,2支血管病变 9例 ,3支血管病变 7例。梗死相关血管中左主干 1例 ,前降支 19例 ,回旋支 4例 ,右冠状动脉 14例。1 2 病例选择  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症PTCA治疗。入选标准是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140例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根据入院时cTn Ⅰ水平分为cTn Ⅰ升高组和cTn Ⅰ正常组,比较两组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STR%)及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血流级别、校正的TIMI帧数(CTFC).结果cTnⅠ升高组STR%较cTnⅠ正常组低(45.09±32.18 vs 65.45±32.18,P<0.05),STR%<30%者较多(25.4% vs 12.3%,P<0.05).cTn Ⅰ升高组PCI后TIMI<3级者较多(31.3% vs 13.7%,P<0.05),CTFC较高(35.71±19.22 vs 27.65±14.23,P<0.01);CTFC≥30帧者较多(40.3% vs 2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入院时cTn Ⅰ升高者,无复流发生率高,心肌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及654-2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654-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1例AMI直接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存在无复流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62.3±9.3岁。从症状开始至PCI术开通IRA时间7.14±2.32 h,术后平均TIMI血流1.76±0.43级,以硝酸甘油200μg冠状动脉内注入,10 min后以654-2 500μg冠状动脉内注入,于给药后第1、3、1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TIMI血流计帧法和QCA分别测定硝酸甘油和654-2冠状动脉内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IRA血流速率帧数和管腔直径。结果①术后基础对照与硝酸甘油给药第1、3分钟时CAG血流帧数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3.80±9.40 vs 78.33±10.39帧、83.80±9.40 vs 77.47±10.51帧,P均>0.05);654-2给药后第1、3和10分钟时CAG血流帧数分别较给药前减少58.3%、56.2%和54.6%(P均<0.001);②冠状动脉内给予654-2后3 min时IRA管径亦较前略有增加(3.20±0.26 mm vs 3.30±0.25 mm,P>0.05);③654-2冠状动脉内给药后10 min内连续监测冠状动脉内压、外周血压、PR间期、QT间期和QRS时限各参数,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654-2 500μg可改善AMI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且安全易行,可作为治疗IRA开通后无复流现象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140例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根据入院时cTnⅠ水平分为cTnⅠ升高组和cTnⅠ正常组,比较两组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STR%)及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血流级别、校正的TIMI帧数(CTFC)。结果:cTnⅠ升高组STR%较cTnⅠ正常组低(45.09±32.18vs65.45±32.18,P<0.05),STR%<30%者较多(25.4%vs12.3%,P<0.05)。cTnⅠ升高组PCI后TIMI<3级者较多(31.3%vs13.7%,P<0.05),CTFC较高(35.71±19.22vs27.65±14.23,P<0.01);CTFC≥30帧者较多(40.3%vs2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入院时cTnⅠ升高者,无复流发生率高,心肌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手术安全性,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将我院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结果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成功率及半年随访结果。方法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33例,年龄25-40岁,其中12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塞相关动脉(IRA),对T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1级(溶栓失败)或虽达到TIMI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的23例患者,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TCA治疗。随访6个月中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 33例患者中IRA38支,单支病变26例(78.8%)、双支病变6例(21.2%),其中2例单支病变患者IRA基本正常。TIMI血流0-1级或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有胸痛者23例,IRA2丢、急性PTCA使24支获得完全再通,TIMI血流达3级,成功率96.0%,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22例成功的PTCA患者6个月随访中无心脏事件发生,2例发生再狭窄(9.1%),11例未接受或未成功的PTCA患者中3例再梗死(27.2%)。结论 青年人AMI单支病变多见,急诊PTCA治疗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近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杨鹏伟 《临床荟萃》2002,17(7):385-385
直接冠脉支架术 (PTCA)是在常规冠脉支架术基础上作出的改良 ,即不用球囊进行预扩张而直接植入支架。我们为2 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植入 2 6枚冠脉支架 ,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为北京朝阳医院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行急诊冠脉造影的 AMI患者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4 0~ 78岁 ,平均 (6 2± 11)岁。梗死部位 :前壁 12例 ,单纯下壁 8例 ,下壁 +后壁 4例 ,下壁合并右室 2例 ;心功能 Killip分级 I级 2 0例 , 级 5例 , 级 1例 ;梗死相关血管 :左前降支12例 ,回旋支 6例 ,右冠状动脉 8…  相似文献   

1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是当今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但成功的PTCA和支架术并非治疗的终点,术后的康复护理、定期随访、抗凝、降脂药物的治疗,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患PTCA和支架术的重点.现将我科的术后康复指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广马  林英忠  王风  刘伶  林虹  伍广伟 《临床荟萃》2004,19(11):638-639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常见的病因。及早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人AMI一般病情危重.并发症及溶栓禁忌证较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可能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是老年人IRA病变复杂,病变弥漫.钙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10 8例成功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 ,分析术后 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移幅度 ,分为四组 :A组 :抬高ST段下移 10 0 % ;B组 :抬高ST段下移 5 0 %~ 10 0 % ;C组 :抬高ST段下移 0~ 5 0 % ;D组 :ST段无下移。结果 :四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时间相似 ,A组患者下壁和 /或后壁、右室梗死占 84 6 % ,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5 )。抬高ST段下降≥ 5 0 %组比 <5 0 %组的CPK、CK-MB峰值 ,梗死延展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分别为 32 6 6 1± 2 15 7 6比 436 4 0± 2 873 0 ,134 5± 80 1比 176 9± 10 7 5 ,0比 6 1% ,1 3%比 12 1% ,P <0 0 5 ) ,LVEF明显升高 (5 8 5±12 9比 5 1 5± 16 0 ,P <0 0 5 )。结论 :AMI成功再灌流治疗后抬高ST段下移幅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迅速下降≥ 5 0 %组梗死面积小 ,左室收缩功能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为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连续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22例。对照组为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连续急诊PCI无复流者22例。研究组出现无复流现象后,送微导管至无复流血管远端,经微导管团注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方法,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观察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事件。结果研究组给药后首次造影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提高(21例VS3例,P〈0.01),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3级血流比例仍较高(22例VS9例,P〈0.01)。首次和末次造影均显示研究组心肌组织灌注较对照组更佳,TMPG-3级的例数分别为19例VS1例(P〈0.01)和20例VS6例(P〈0.01)。研究组明显缩短介入手术时间(46.4±16.3)分钟vs(62.2±21.5)分钟(P〈0.01),减少X线暴露时间(10.5±4.9)分钟VS(18.1±5.4)分钟(P〈0.01),提高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51.3±9.2)%VS(37.1±6.7)%(P〈0.01),减少住院期间MACE事件(1例VS6例,P〈0.05)。结论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维拉帕米,可以即刻提高靶血管血流灌注和心肌组织灌注,缩短手术时间,使急诊手术更加顺利,同时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减少MACE事件。临床实践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该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提高血流灌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NR)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或静脉溶栓治疗、其梗死的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ive Artery,IRA)再通后,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病变部位因内膜撕裂、管壁夹层、血栓栓塞、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外膜血管痉挛等急性PCI机械并发症因素,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的现象.短暂的动脉闭塞是无复流发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心肌梗死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择期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京生 《临床荟萃》2004,19(3):160-161
198 3年Hartzler首次报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2 0世纪 90年代又进行了十余项大规模临床试验 ,证明了直接PCI的疗效。本文就补救性PCI及择期PCI曾出现争议及近几年的最新进展简述如下。1 择期PCI与补救性PCI的概念1.1 择期PCI的概念 择期PCI是指AMI发病数天后 ,对溶栓治疗后已再通但有残余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 (IRA)或溶栓失败及未行溶栓治疗的闭塞IRA行PCI,目的在于预防缺血复发、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 ,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 补救性PCI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