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外国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谱的特性。以利用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用E-test法检测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997-199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当年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分别为:3.8%(8/58)、18.7%(23/123)、19.3%(53/275)。在三年中分离到耐亚胺培南菌株,其来源按标本分以痰液最多见,分别为:62。5%(5/8)、60.9%(14/23)、73.6%(39/53),按病区分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分别为:37.5%(3/8)、43.5%(10/23)、43.4%(23/5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种类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氨基糖苷类中的妥布霉素相对较低,其次为哌拉西林和复合三代头孢菌不中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分离率有随年度增加趋势。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分离率有随年度增加趋势。其主要来源为ICU病房,主要致病部位为呼吸道。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实验室的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或哌拉西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西安地区四所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151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151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 ICU (37.1%)、神经内科 ICU (27.1%)及烧伤科(19.9%);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 B 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94株携带 VIM 基因,32株携带IMP 基因,5株携带 SPM 基因,3株携带 SIM 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表达有关,耐药基因以 VIM、IMP 为主,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谱的特性,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用E-test法检测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997~1999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当年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分别为3.8%(8/58)、18.7%(23/123)、19.3%(53/275)。在三年中分离到耐亚胺培南菌株,其来源按标本分以痰液最多见,分别为62.5%(5/8)、60.9%(14/23)、73.6%(39/53)。按病区分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分别为37.5%(3/8)、43.5%(10/23)、43.4%(23/5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种类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氨基糖苷类中的妥布霉素相对较低,其次为哌拉西林和复合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分离率有随年度增加趋势,其主要来源为ICU病房,主要致病部位为呼吸道。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实验室的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或哌拉西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572株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572株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检出率居前5位的菌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2株(24.8%)、大肠埃希菌101株(17.7%)、肺炎克雷伯菌96株(16.8%)、鲍曼不动杆菌73株(12.8%)、阴沟肠杆菌35株(6.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3.6%和39.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高达47.9%。结论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尤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急诊科,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为82.5%(869/105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离率达22.2%。耐亚胺培南菌株除对头孢哌酮钠、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耐药率<40.0%外,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钠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40.0%,对氨曲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耐药率为57.7%~100%;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降低,耐药率为32.4%~44.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强,耐药率≤21.2%。神经内科未分离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关注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变化,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并研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icro-Walkaway-4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IMP、VIM、GIM、OXA)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cccp)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MIC的影响。结果 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特治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43.1%和44.6%,对头孢他啶、马斯平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8%、53.8%和55.4%;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阳性11株(16.9%)、VIM 4株(6.2%),oprD2基因缺失5株(7.7%),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CCCP检测阳性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7株(10.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亚胺培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广谱抗生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趋势,比较其耐药与敏感菌株的耐药谱特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稀释法对在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9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使用X2检验比较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在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总共检测68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85株(12.3%)、中介度53株(7.7%)、敏感551株(80%),耐药率有逐年增高之势.美洛培南的药敏谱与亚胺培南相似.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粘菌素E高度敏感;两组菌株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其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对包括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及丁胺卡那在内的其余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组均为明显高于敏感组(P均<0.01).结论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并且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状况非常严重.治疗时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和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RTPCR检测外排泵Mex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结果收集到的655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52.5%和59.2%,加入CCCP前后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无明显变化;52.0%(51/9B)美罗培南耐药株MexAB-OprM显著高表达(P〈0.05),43.7%(59/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显著低表达(P〈0.05),14.8%(20/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表达缺失;SDS-PAGE和Western—blot显示与标准菌株PAO1相比,OprD2表达水平减低菌株ZZ20显影减低,表达缺失菌株BJ1不显影。结论MexAB-OprM表达升高和OprD2表达降低甚至缺失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情况。方法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协同实验来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结果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6.69%,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氨曲南部分耐药,耐药率分别为45.12%、50.33%、59.74%、61.43%、62.12%和63.16%;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6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8.10%(24/63)。结论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实验室应加强对产酶菌株的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4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1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细菌分析鉴定仪(ATB)鉴定,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株为耐亚胺培南菌株,占总菌株数14.6%,耐美罗西林的菌株数达50.0%,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达31.7%,替卡西林/棒酸耐药高达63.0%。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可靠药物之一,而随着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增加,应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加强耐药监测,以便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是重要的致病菌。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位居前一、二。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只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高,除阿米卡星耐药率是28.4%外,其余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虽然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更为显著,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医院感染菌中的地位同样重要,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筛选,PCR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和IMP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27.3%,其次为环丙沙星(20.5%)和头孢吡肟(15.9%);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可以考虑使用。北京天坛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combinations of imipenem plus ciprofloxacin and imipenem plus amikacin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ctivity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other bacterial pathogens. For imipenem-susceptible P. aeruginosa, synergy of imipenem plus ciprofloxacin and imipenem plus amikacin was observed against 36 and 45% of the strains,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synergy against imipenem-resistant isolates of P. aeruginosa was 10% for both combinations. Antagonism was not observed with either 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该院2005年4~7月住院患者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情况,为难治性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VITEK-60鉴定细菌及测定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纸片法检测PA产MBL。结果共检出PA103株,耐亚胺培南PA47株,同时耐头孢他啶16株,其中产MBL的PA8株,占所分离PA的7.8%,占耐亚胺培南PA的17.0%。8株产酶菌株中除1株对左旋氧氟沙星敏感外,对羧苄青霉素、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奈替米星、复方增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均耐药;非产酶菌株仅有2株对羧苄青霉素敏感,1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结论临床感染分离的PA、产酶菌株与非产酶菌株均呈多重耐药性。产MBL是PA对头孢类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实验室对其正确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烧伤病区和其他病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采用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酶的菌株。结果在检测的6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金属酶的有9株,占13.2%。烧伤病区产金属酶的有7株(7/32),占21.9%;其他病区产金属酶的有2株(2/36),占5.6%。产酶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88.9%、66.7%、88.9%、100%、100%、88.9%,远远高于不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烧伤病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比其他病区的高,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必须依据药敏实验结果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Susceptibility data from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urveillance Study for 10,361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2,573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tested at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1995 to 2000 were analyzed. In all years, amikacin was the most active antimicrobial agent against P. aeruginosa, and imipenem was the most active agent against Acinetobacter. Resistance of both organisms to common therapeutic agents tested throughout the analysis period increased from 1995 to 2000, although the increase was not consistent for all drugs from year to year. The increases were higher among Acinetobacter, and for both organisms, the increase in resistance was greatest for ciprofloxacin. Among all P. aeruginosa tested in 1999 and 2000, resistance to ciprofloxacin was 9-11% higher for isolates from patients on general hospital wards than those from ICUs. Of the 3424 ICU isolates of P. aeruginosa tested in 1999 and 2000, 77 (2.2%)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i.e., resistant to piperacillin, ceftazidime, imipenem, and gentamicin). Twenty (3.9%)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in 1999 and seven (1.9%) in 2000 were resistant to imipenem, ceftazidim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ciprofloxacin, and amikacin. Although resistance in both P.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increased, multidrug-resistant (to > or =4 agents) strains were uncomm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7%、22.8%和30.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99.2%、97.3oA和92.3%。结论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4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临床血培养分离的 13 456株细菌药敏结果,按照 CLSI2019年标准,使用 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血培养分离前 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 3 121株(23.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 822株(21.0%)、肺炎克雷伯菌 2 038株(15.1%)、金黄色葡萄球菌 844株(6.3%)和屎肠球菌 727株(5.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3.7%和 4.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43.5%和 47.6%。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测试抗生素耐药性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 42.1%和 84.2%,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分离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主动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蕴惠  宋秀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48-1049,1052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81株,其中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62.2%;重症医学科、儿科和呼吸内科分离的菌株数居前3位;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为4.5%,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这类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好,耐药率低于10%,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1.3%和11.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临床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005年我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8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07株(27.51%),革兰阴性菌1336株((72.49%)。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1.7%和87.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88.0%和73%。未出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中介和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极敏感,耐药率最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6.6%和56.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8.8%和90.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0%和39.2%,14.0%菌株对所有检测药物耐药。结论我院2005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最高,非发酵菌数量呈上升趋势,且耐药状况严重,14%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检测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