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将68例下壁AMI患者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分为3组:Ⅰ组(n=19):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Ⅱ组(n=14):Ⅴ_(1~3)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4.3%、74.3%,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1),Ⅲ组前降支狭窄程度≥90%的有34.3%,Ⅰ组、Ⅱ组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果提示:下壁AMI伴胸前导联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主要原因是前降支严重狭窄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它可作为早期甄别下壁AMI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而Ⅴ_(1~3)导联ST段下降可考虑是一种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2个月余,加重1.5h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心前区闷痛就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中段狭窄80%,远段狭窄50%,第一对角支开口狭窄85%~90%;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病变;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  相似文献   

3.
对 6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患者 ,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 ( UBIO)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符合 1 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5 1~ 72岁 ,平均 63岁。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3例 ,心脏负荷试验出现典型心绞痛 ,伴缺血性 ST-T改变。自发性心绞痛 2例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75 %和 85 %。梗塞后心绞痛 1例系前间壁心肌梗塞 2 3天后出现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0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029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共发现2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0.89%,心肌桥长度为6~29mm,平均19mm。左前降支有23例(85.2%),左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所致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8岁.反复发作性胸痛2 a,加重1个月,2003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2 a前开始于步行1000米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憋气,出汗,持续2 min~3 min后自行缓解.未经诊治.1个月前开始步行200~300米出现上述症状,饭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min缓解.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05 mV~0.2 mV.症状缓解后心电图示上述导联ST段回至基线,T波直立.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化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正常.血脂:总胆固醇253 mg/dL,LDL-C 169 mg/dL,HDL-C35 mg/dL.于2003年12月1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升主动脉造影术:前降支中段可见一处短病变,狭窄>90%.升主动脉造影,主动脉根部未见右冠状动脉发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前降支中段病变处,形成90°成角,开口处狭窄>90%.使用Stormer 2.5 mm×15 mm球囊(8 atm)预扩张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后,前降支病变处置入美国Cordis公司3.5 mm×13 mm支架一个(14 atm).术后造影显示受治段前降支无残余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残余狭窄25%~50%,前向血流TIMI 3级(图1、2见封二).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3岁。因劳累后胸骨后闷痛1年,加重半年为主诉住院。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前降支动脉75%狭窄,回旋支动脉90%狭窄。诊断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其他各项生化检查无异常。入院后第3d,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相似文献   

7.
鲜玉琼  郑昌柱  王玉华  徐迎辉  居海宁 《上海医学》2006,29(9):613-613,F0004
患者女,79岁。因反复胸闷5d,伴胸痛半天,于2005年4月16日入院。人院体格检查:神清,心率78次/min,心律齐,第一心音低钝。血压120/80mm Hg(1mm Hg= 0.133kPa)。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r型,ST段抬高2.0mV,V_2、V_3导联呈RS型,TS段抬高1.0~2.0 mV,V_4、V_5导联呈qRs型,ST段抬高1.5~2.0mV,V_6、V_7、V_8、V_9导联呈qR型,ST段抬高0.5~1.0mV,V_3R、V_4R、V_5R、V_6R呈QS型,ST段抬高0.5mV(图1,见封四)。肌酸激酶(CK)为189U/L,肌钙蛋白T(TNT)为0.91ng/mL。心电图诊断为急性下壁、前侧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入院当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初步印象为冠状动脉血供呈右优势型,左回旋支(LCX)开口狭窄50%,左前降支(LAD)7~8段局部狭窄75%,右冠状动脉(RCA)管壁弥漫性轻度不规则狭窄10%。结合心电图分析造影图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ICS)是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能较快地缓解心绞痛 ,增加冠脉循环血量。我院于 2 0 0 2年 5月开展了 3例PTCA及ICS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8~ 5 6岁。均有心肌梗塞病史 ,其中 2例为陈旧性下壁心梗 ,1例为陈旧性前壁心梗。UCG示 :EF值正常 ,左右心房、心室大小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例前降支完全闭塞 ,1例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两处 90 %狭窄 ,另 1例右冠状动脉近端 95 %狭窄、左旋支 90 %狭窄。1.2 方法 平卧位 ,常规消毒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5 1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1个月 ,加重 3d ,于 1999年12月 2 8日入院。查体 :Bp 16 0kPa/ 10 5kPa ,心界不大 ,HR 74次 /min ,律齐 ,心脏各瓣膜区无杂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第 6段狭窄 (90 % )。临床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劳累型心绞痛。入院后 2 4h动态ECG示 :V5导联 (附图 ) ,P波直立 ,P波规律出现 ,频率 44次~ 5 2次 /min ;有轻度窦性心律不齐 ;P R间期有长短两种 :短P R 0 2 0s ,长P R0 40s,长P R在 1次房性早搏 (P )后出现 ,其终止形式为交界性早搏 (QRS )引发…  相似文献   

10.
白静  白洁  沈东 《中国病案》2006,7(3):47-47
心脏压塞与肺栓塞均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同时并发此两种并发症较少见,又因治疗上相互矛盾使得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本文报告1例PCI术后出现迟发心脏压塞合并肺栓塞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0岁。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2个月入院。诊断:(1)冠心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弥漫性狭窄、钙化,中段次全闭塞;回旋支中段两处70%狭窄;右冠状动脉后降支起始部及左室后支远段90%狭窄。因患者拒绝冠状动脉搭桥而行PCI。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置入7F鞘…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优点是减少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缩短住院日 ,节省费用 [1 ] 。我室自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例 ,手术过程顺利 ,临床效果良好 ,笔者就手术室护理配合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 ,年龄6 3± 11岁 (5 3~ 79岁 ) ;体重 6 8± 7kg(49~ 90 kg)。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 :单纯前降支起始部严重狭窄 1例 ,2支以上病变 11例。本组患者均为经规则内科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2.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7岁,2型糖尿病7年,因冠心病、恶化劳累性心绞痛于2006年3月23日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前降支中段99%弥漫狭窄,回旋支中段70%局限性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80%弥漫不规则狭窄。于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病变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 ireb ird)3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2 d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有糖尿病史20余年。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型糖尿病。12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近段50%、中段95%及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50%-70%狭窄,左回旋支(LCX)近段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15.
李华珍  马春红  叶涛 《华夏医学》2004,17(6):903-905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94例 AIMI共分 4组 :1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2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3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 4组 ,下壁梗死不伴有其他导联 ST段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在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7例中有 85 .2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却有 77.8% ,其中单支病变仅 18.5 %。下壁心肌梗死未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6例中有 88.5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仅有 34.6 % ,其中单支病变达 6 1.5 %。两组统计学分别为 P<0 .0 0 1和 P<0 .0 1。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组 2 3例中 3支病变的占总数 5 2 .2 % ,双支病变的占总数的 2 1.7% ,共占总数的73.9%。与无 ST段下移的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在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比例均有明显差异 (P<0 .0 0 1和 P<0 .0 5 ) ,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的患者中左回旋支病变达 5 5 .6 %。结论 :AIMI时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与部位有关。 AIMI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多为伴有前壁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后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分布呈右优势型28例,左优势型13例,均衡型10例。其中44例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各分支边界光滑,无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30%、中段局限性狭窄40%各1例,左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约40%1例,左前降支中段狭窄20%1例,左回旋支近段局限性狭窄30%2例,前降支心肌桥1例,狭窄〈50%。左室造影21例,左心室腔扩大,左室广泛收缩活动减弱37例。射血分数0.35±0.17(0.19~0.52)。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排除冠心病确诊扩张型心肌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97~ 2 0 0 0年 ,我们对 1 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1 3例 ,均为男性。年龄 5 3~83岁。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显示单纯左主干病变 1例 ,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病变 4例 ,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病变 8例 ,合并左室壁瘤 3例。按 KILLIP分级 ,泵功能 2级 8例 ,泵心功能 3级 5例。心排指数 ( EF) 0 .2 5~ 0 .86。其中EF<0 .6有 6例 ,手术搭 1根桥 2例 ,2根桥 3例 ,3根桥 8例。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6例 ,肺间质水肿 3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0~ 2 1小时 (…  相似文献   

18.
颈前路潜行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 1 999年 8月至 2 0 0 3年 1月行颈前路潜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4 1例 ,33例获随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3例中男 1 6例 ,女 1 7例。年龄 4 1~ 5 0岁1 3例 ;5 1~ 6 0岁 1 2例 ;6 1~ 70岁 6例 ;70岁以上 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1 2例 ,双节段突出 1 4例 ,跨节段突出 7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6例 ,QPLL累及 1~ 2节段 4例 ,3个节段以上 2例 ,合并颈椎管狭窄 1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 1 7分法评分〔1〕,重度颈脊髓损害 (<7分 ) 2 1例 ,中度颈脊髓损害 (8~ 1 2分 ) 1 …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冠状动脉搭桥术(以下简称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而非体外循环(以下简称CPB)下行CABG大大缩短了住院日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我院1999年1月至4月在非CPB下行7例CABG,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48~65岁,平均57.7岁,7例均有活动受限及劳累后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例为左前降支病变;1例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1例左前降支、回旋支病变;另4例为3支病变。术前心功能级1例,组6例。搭桥4支1例,3支3例,2支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连续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59例,年龄<60岁;B组,60例,年龄60-69岁:C组,67例,年龄≥70岁。分别以下述指标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目测法估算狭窄百分数,且以前段正常血管直径为100,则狭窄百分数值表示狭窄程度;病变冠状动脉支数,造影示腔径狭窄≥50%的病变累及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计分按狭窄程度分级计分,≤25%狭窄,为1分,26%-50%狭窄为2分,51%-75%狭窄为3分, >75%狭窄为4分。若一支血管有多处狭窄,则测量最狭窄病变处;若多支血管有狭窄,则将各支血管狭窄分数累加。所有计量资料均作方差分析。结果3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结论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不大,可能为非冠状动脉的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