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患者,女.32岁,已婚,兰州市郊农民。腰腿疼痛,跛行1年余,双下肢不全瘫痪,二便障碍半月入院.查体:强迫侧卧体位.腰椎向后反张,凸向右侧.无主动活动度,被动屈伸.平卧则会阴区及双下肢疼痛加剧。L_(3-4)、L_(4-5)椎间隙两侧均有压痛及射痛。会阴区、双下肢后侧痛觉缺失。双小腿肌肉萎缩。膝关节屈伸肌力:左Ⅱ~Ⅳ级,右Ⅰ~Ⅱ级,左足屈伸,内外翻及左拇屈伸肌力Ⅰ~Ⅱ级;右足除内翻肌力Ⅰ级外,其余为0级,双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膝反射亢进,双踝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X片:腰椎反张有凸,L_(3-4.5)椎体骨质增生.左侧椎间隙狭窄,小闰节突退变,腰椎骶化。CT片:L_(3-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钙化。L_5左侧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例1,孔××,男,20岁,某师范学校体育系学生。因右侧臀部及右下肢串痛10个月于1986年7月26日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练习跳远时(双下肢极力伸展内收),突感臀部针刺样疼痛,不能坐下,站立时症状减轻。1个月后出现右下肢串痛及小腿麻木。入院前曾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行局部治疗3次,每次封闭后症状均缓解5~6d。患者以往无慢性腰腿痛病史。查体:腰部生理屈度正常,活动好,无椎旁压痛,右侧臀肌略萎缩,梨状肌区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15°,左侧90°;双下肢皮肤感觉、肌力、腱反射均正常。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梨状肌手术探查,见坐骨神经自…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腰腿痛12 d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15日在我院就诊,行腰椎间盘CT示L_5/S_1椎间盘突出(向左后侧突出);L_(4/5)椎间盘膨隆,经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13年4月25日出现右侧腰腿痛症状加重伴右下肢肢体麻木感,来院复诊并收住入院。入院诊断: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查体:脊柱正直,生理弧度变浅,L_(4/5)、L_5/S_1棘间右侧压痛,以L_5/S_1明显,并向右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稍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左/右=90。/30。,双下肢肌力V级,右小腿后外侧  相似文献   

4.
<正> 患儿刘某.男,5岁。因双下肢跛行.鸭步态半年。入院前因扁桃腺炎.臀部反复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右侧6次.左侧7次)。注射后两臀部硬节疼痛.热敷无效.跛行逐渐加重。否认胎疾.外伤,感染史。 检查:营养发育良好.步态呈短距离跨步相,双臀部触及与臀肌纤维方向一致的条索状硬块.质地硬.无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采用牵引下按摩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200例,男114例;女8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d,最长18a。诱因为扭伤、搬重物者86例;久坐久站工作者59例;受风寒者28例;不明原因者27例。病变部位在L_3~L_4、L_4~L_5者39例:L_4~L_5突出者76例;L_4~L_5,L_5~S_1突出者63例;L_3~L_4、L_4~L_5、L_5~S_1突出者22例。 症状与体征:腰痛、下肢放射性痛,咳嗽、打喷嚏、排便等时痛甚,跛行,重者卧床翻动困难。日久者小腿外侧其足部有麻木  相似文献   

6.
1 病史资料 患者:男,29岁,农民,因腰腿痛半年于2001—02—21入院。主诉:2000—08初无诱因感腰痛、腰胀,疼痛向左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跛行。检查:脊柱腰段向右侧弯,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左侧  相似文献   

7.
病人 ,男 ,40岁。因腰痛 6 0d ,弯腰后腰痛突然加重伴放射性左下肢疼痛 10d入院。曾给予牵引、按摩等治疗 ,无效。查体 :跛行 ,腰不能伸直 ,L4,5及L5S1 棘突左旁侧压痛和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 4 0°)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左臀部、大腿后外、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左膝腱反射减弱 ,左跟母趾背伸肌肌力Ⅲ~Ⅳ级 ,左跟腱反射减弱。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消失 ,L4,5椎间隙前后等宽。腰椎间盘CT示L4,5椎间盘向左后突出 ,硬膜囊略受压。椎管造影示注入造影剂后胸腰段充盈 ,L4,5间隙水平及L5椎体下部左侧见两个压迹 ,…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4岁。因腰痛、左下肢跛行并发热7d于1999年9月2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60mm Hg(12/8kPa)。痛苦面容,跛行,被动体位,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左臀部见毛囊炎愈合疤痕,腰椎强直,活动受限,左L_(2-4)处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托马征阳性,双下肢等长,双髋关节活动自如。腰椎及骨盆X线检查无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123g/L,白细胞17.2×10~9/L,淋巴细胞0.19,中性粒细胞0.76,嗜酸性粒细胞0.05。尿常规:黄、浑,白细胞2~5个/HP,红细胞(+)/HP,蛋白(++),尿糖(++)。24h红细胞沉降率:57mm/1 h。  相似文献   

9.
例1 男,52岁。因右侧肾区胀痛伴血尿2月入院。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静脉肾盂造影(IVU)为右肾积水。逆行肾盂造影(RGD)为右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至L_4横突处不显影,呈镰刀状异常。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0天后手术,上段输尿管直径3cm,管壁增厚,受压段输尿管狭窄并与下腔静脉粘连。行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性 ,63岁 ,农民。 1 997年 1 1月中旬感右侧腰腿痛 ,无明显外伤史。活动多、久站、久坐或咳嗽、喷嚏、排便时痛加重。痛时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和足背外侧 ,拐行勉强可做家务事情。 1 998年 2月以来 ,症状加重 ,左下肢动时痛 ,不能行走 ,卧床休息。2月 1 3日地区医院CT报告 :L4~ 5椎间盘突出症 ,以L4~ 5、L5~S1段椎管为主 ,椎间盘膨隆 ,黄韧带肥厚。神清 ,营养欠佳 ,被动体位。脊柱生理弯曲度消失 ,向左侧弯 ,腰椎变直 ,L4~ 5右侧椎旁有压痛 ,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右侧 35°( ) ,左侧 85°( -) ;加强试验右侧阴性 ,…  相似文献   

11.
一,病史摘要患者许×,男,24岁,病历号000190。因被自行车撞中左胯,跛行,两天后发烧,多汗,左髋关节跳痛,活动受限。曾给青、链霉素肌注半月无效,于伤后20天(82年5月12日)住院。既往健康。检查:一般情况好,体温38℃,皮肤及表浅淋巴结无异常,心肺(一),腹软,肝脾无肿大,左腿不能负重,L_5S_1弯向右侧,左髋臼周围明显压痛,皮温高于右侧,拾物试验( ),左下肢4字试验( ),屈曲50°,左腿股四头肌肌力Ⅱ级,其径中度细;血常规:WBC 12,400/mm~3,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月~2001年6月,我院收治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术前CT扫描或脊髓造影检查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确诊,手术治疗均采用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61例,女25例;年龄20~63岁,平均42.5岁;病史6个月~15年,平均3年5个月。临床表现均诉有持续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麻痛,其中单侧56例,双侧30例。咳嗽、喷嚏等腹压增高或站立行走后症状加剧,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间歇性跛行59例。病变部位:L_(3~)间隙8例,L_(4~5)间隙39例,L_5~S_1间隙21例,L_(4~5)~L_5~S_1两个间隙18例,79例病变间隙棘突旁有固定压痛点,伴放射至臀、大腿、小腿和足部,7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例鞍区麻木,但大小便功能正常,63例下肢皮肤感觉障碍,65例伸拇或屈拇肌力减弱,不能平卧23例,行走时脊柱侧弯29例,下肢肌萎缩26例。1.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摄X线腰椎正侧位  相似文献   

13.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发现右侧臀部包块3+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3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臀部包块,局部偶有隐痛,走路时可有放射痛,放射至腘窝处,无关节红肿、畸形、麻木,未予重视。半个月前患者感右侧臀部包块疼痛,痛引右下肢,呈阵发性隐痛,于“贵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予肢体关节平扫回示:右侧臀大肌前方肌间隙内占位并周围渗出,后就诊于我院。查体:右侧臀部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大小约4cm×2cm×2cm, 位置较深,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7岁,大学教师。因慢性腰痛30余年,症状加重1年于1990年8月19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有一次明显腰外伤史,以后每逢劳累后腰痛复发伴右下肢麻木,休息后能缓解。CT检查发现L_(3~4)和L_(4~5)椎间盘突出。曾行腰椎大推拿术,术后症状更重,呈持续性,并发展至右髋疼痛,伸直受限,影响睡眠。入院后行腰穿,测压160mmH_2O(1.47kPa),压颈试验呈不全梗阻;脑脊液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数5×10~9/L。糖3mmol/L,蛋白13.4g/L,氯化物122mmol/L。腰椎碘水造影示L_(3~4)和L_(4~5)椎间盘突出。于1990年4月10日在硬麻下行L_4、L_5全椎板切除,探查发现L_(3~4)间隙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髓核摘除。L_(4~5)间隙椎间盘无明显突出,但在同一水平的硬膜内有一肿块,打开  相似文献   

15.
1病史资料 患者:男,29岁,农民,因腰腿痛半年于2001-02-21入院.主诉:2000-08初无诱因感腰痛、腰胀,疼痛向左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跛行.检查:脊柱腰段向右侧弯,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0.,加强试验(+),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2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加重伴静息痛半个月”入院。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股动脉及以下未及动脉搏动,大腿下段皮温明显降低,右足第一趾发黑溃疡。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右侧髂动脉完全闭塞,周围侧枝建立,右侧股深动脉显影尚可,右股浅动脉基本闭塞及胫前、胫后、腓动脉显示不清(图1)。根据泛大西洋协作(TASC)组织分型为TASCD[1]。2010年12月14日手术。手术方法:患者右侧卧位约60°~70°。消毒铺中后在右侧腹股沟行直切口约7 cm,暴露股动脉。腹部分别置入7个套管针(trocar),行左侧经腹结肠后径路暴露腹卡动脉。  相似文献   

17.
由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称为侧隐窝综合征,又名上关节突综合征或神经根管综合征,是腰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1982年6月至1993年10月本院共收治75例,采用扩大开窗术,行椎间关节部分切除术,经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75例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5~75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1年,平均5年6个月;多数病例起病隐匿,仅16例有较明显的外伤史。狭窄平面:L_(2~3)1例,L_(3~4)3例,L_(4~5)40例,L_5~S_1 31例。单侧狭窄58例,双侧狭窄17例。 2.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71例,大腿前外侧痛4例,节段性皮肤麻木42例,间歇性跛行16例,休息时侧身屈髋体位18例。腰部活动轻度受限20例,皮肤感觉改变50例,伸(口止母)肌力减弱1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0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0例,排尿困难1例。 3.影象学检查:X线片示腰椎退行性变58例,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40例,椎间关节骨质增生45例,椎间隙狭窄15例,椎间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缩短6例,椎体向前滑移2例。CT示侧隐窝前后距离0~3.4mm(平均2.5mm)70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40例,椎管狭窄、椎板增厚6例,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0例,椎间关节增生肥大10例,椎间盘变性真空8例。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腹主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冰冷、苍白、瘫软等双下肢急性缺血的"5P"症状,急诊入院.经动脉造影(图1)诊断为:急性腹主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行急诊介人插管局部灌注溶栓治疗,9 h后溶栓成功,"5P"症状消失,血管造影显示粥样斑块及残留附壁血栓(如图2、3),之后症状完全消失.3年后患者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渐缩短,最长行走距离1 km,但无静息痛,再次入院.行血管造影(图4)显示:肾下腹主动脉(L3~L4段)粥样斑块附壁血栓并狭窄(>85%),左右髂总动脉近段局部狭窄(左侧较重)伴部分管壁钙化.  相似文献   

19.
矩形棒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 10月至 1998年 12月 ,我院采用矩形棒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12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48~ 6 5岁 ,平均 5 1岁。病程 6~ 30年 ,平均 18年。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11例 ,其中伴单侧下肢放射痛 4例 ,双侧下肢放射痛 7例 ;剧烈腰痛无下肢放射痛 1例 ;严重下肢麻痛无腰痛2例。间歇性跛行 8例 ,行走 5 0~ 30 0 m即需下蹲休息。体检 :腰部前凸增加、臀部后凸、腰骶部压痛 11例 ,棘突呈台阶状 6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例。X线片示 :全部为 L5 滑脱 ;其中 度滑脱 4例 ;…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0岁.因持续性腰痛伴右下肢间歇性跛行,于1999年 5月11日入院.6年前在一次重体力劳动后,突然感觉腰部疼痛,继而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 .查体:脊柱向右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L4~5压痛明显,进一年来下肢疼痛加剧,出现间歇性跛行.CT显示: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L5 椎管狭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