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合并大血管问题应该受到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专科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通常是指心脑血管和下肢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王红武 《广州医药》2002,33(1):67-68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是指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 ,累及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等。它在糖尿病人中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 ,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1] 。因此 ,对糖尿病的治疗 ,要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控制血糖 ,对其与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害因素也需积极治疗 ,才能减少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危害性 ,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对预防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治疗 ,包括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东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重可控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治疗后其大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变化,建立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一级预防有效的、规范的、成本效益比良好的干预方案。方法:筛选新发或确诊1年以内无大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50)和强化干预组(n=150),采取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部分可控危险因素进行2年不同程度的干预,定期检测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大血管病变即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并统计分析医疗费用。结果:干预随访2年后,常规治疗组患者DBP、FBG、2hPBG、HbA1c、TG、TC和H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BMI、SBP、FBG、2hPBG、HbA1c、TG、TC、HDL-c和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BMI、TC和IMT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随访2年后,常规治疗组患者IMT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于同期强化干预组(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AS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医疗费用均逐年增加,强化治疗组患者2年总体医疗费用、治疗第1年和第2年的治疗费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多重血管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是防治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在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 ,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等。它虽然不是糖尿病所特有 ,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 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形势严峻  近年应用灵敏的超声检测技术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或用电子束计算机成像动脉壁钙化分析 ,许多无症状的 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广泛的“亚临床”状态的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 ,不少 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较迟 ,许多人直到有明显的代谢紊乱症状后才就诊 ,估计从出现无症状的高血糖到诊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9-142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高血糖、肥胖和血脂异常等其他多种心血管危险要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增加,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病原因之一。肥胖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有可能是连接二者的纽带。近年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脂代谢途径。因此,本文旨在分析Chemerin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孙玥  冯罡  孙侃 《医学综述》2009,15(6):883-885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群能使白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其中的C-C趋化因子主要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和某些T细胞亚群,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本文主要探讨C-C趋化因子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及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1 高血压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血压与糖尿病 (DM )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及其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国外高达 4 0 %~ 80 % ,国内为2 8 4~ 4 8 0 % ,为非DM人群近 2倍。高血压是DM大血管并发症致死的危险因素 ,其危害远远超过诸如  相似文献   

9.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它所引起的慢性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病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是造成糖尿病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80%糖尿病病人是直接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截肢的发生率亦比正常人高出5~10倍。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可发生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可能已经存在。临床早期无任何表现,当血管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狭窄到3/4时才有症状,但等到出现症状时已是晚期。因此,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干预治疗,对于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深远的意义。我们对153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建档管理,并发症检查,了解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状况,发病特点,给予全面治疗,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丽萍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118-12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在我国患病率It益增高。其血管并发症是影响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DM所致的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基本相同,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瘀证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属于“血瘀症”范畴,瘀血阻滞,血脉不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对 60例疑似大血管病变的糖尿病人经心电图、脑CT、下肢动脉血流图和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检查。结果 :IMT法阳性 45例 (IMT值 1.3 70± 0 .64mm) ,其它方法阳性共 2 2例 (IMT值1.673± 0 .5 5 0mm)。IMT法与其它方法的分布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脑CT和下肢动脉血流图偏重于中、重度病变的确诊 ,对轻度和正常人群的判断灵敏性低 ,IMT法对正常及轻、中、重度病变的确定都有极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患的激素水平的变化、代谢紊乱、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等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本就这方面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周围大血管病变的研究李彩萍,李荣慧,王风岐(第一附属医院内科1.彩超室)周围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用彩色多音勒仪测定糖尿病患者下肢深动脉血流的方法研究其动脉硬化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动脉硬化与其它慢性病变以及有关因素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余江毅 《医学综述》2009,15(3):428-431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引起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通常相互关联,深入了解并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代谢、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克林澳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玉伟 《河北医学》2008,14(3):339-340
目的:探讨克林澳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克林澳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参麦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明显优于对照组58.6%(P<0.01),两组治疗后血粘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克林澳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药。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文明  廖志红  胡国亮  姚斌  翁建平 《广东医学》2003,24(10):1036-103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临床观察指标,筛选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因其诊断的滞后性,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大血管病变时,往往已发生无法逆转的血管损伤,因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成为全球疾病重大负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及早期治疗进展,旨在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彭晖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722-723
据国内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62%,其中,男、女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和53%。由于两病并存,互为影响,会加速心、脑、肾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并积极的降压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2年全球糖尿病(DM)总人口为170000000,预期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6600000[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中等以上动脉的粥样硬化(AS),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约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在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人发生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终点事件危险度上的作用。方法对2009-01~2011-12年间在本科室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每年随机抽取100例共300例患者应用UKPDS Risk Engine v2.0软件计算其入院治疗前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卒中和致死性卒中10年危险度的变化。结果依据该指南,近3年来我科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治疗后其心血管疾病、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卒中和致死性卒中的10年危险度明显降低,且2011年较2009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有效、有益,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终点事件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