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粗针Tru-cut(16G)对21例肝占位病变行肝穿活检,组织病理诊断20例,正确率95.2%,细胞学诊断13例,正确10例,正确率47.6%。有6例出现穿刺点疼痛,在3日内自行消失,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笔者认为只要掌握好穿刺技术,粗针肝穿活检对肝肿瘤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我科收治的原因不明胸腔积液 4 6例进行了胸膜活检病理学检查 ,确诊率为 5 6 5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一般临床检查和胸液检查(包括常规、蛋白定量、胸水LDH、CEA、细胞学检查、细菌学检查 )所不能确诊的病人共 4 6例。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3岁。患者均有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 4 6例病人最后确诊的疾病为 :恶性胸腔积液2 6液 ,结核性胸膜炎 14例 ,化脓性胸膜炎 2例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 1例 ,狼疮性胸膜炎 1例 ,白塞氏病 1例 ,干燥综合征 1例。1 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肝脏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对疑难肝病的患儿的确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收检的42例小儿肝穿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及方法收集启东市肝癌研究所1990~1996年收检的小儿肝穿活检标本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在12岁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B超定位后腹膜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95例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住院患者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腹腔积液性质,在B超检查提示腹膜增厚及了解拟穿刺点腹腔内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后,行腹膜活检。结果 9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活检成功,分别取出2~4块腹膜组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转移性腹膜癌37例(38.9%),腹膜结核41例(43.1%),腹膜间皮瘤5例(5.2%),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1.1%),纤维组织增生4例(4.2%),慢性炎性细胞浸润7例(7.4%)。经腹膜穿刺活检的诊断阳性率为88.4%。结论腹膜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疸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而不明原因的黄疸,在临床上也较多见.这类病人有一部份可肉眼看到皮肤巩膜黄染,有的肉眼看不到皮肤巩膜黄染,仅表现为黄疸指数升高,相关酶测值升高.而超声引导下对肝组织活检并进行病理分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并帮助判断预后,因此对临床诊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对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及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诊治梗阻性黄疸体会秦杰,王志刚(包头医学院一附院外科,包头014010)本文总结了17便梗阻性黄疸做经皮肝穿(PTC)检查成功25次,做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4例。通过PTC及PTCD可以显示胆道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抽血查二对半、肝功、做肝脏B超,了解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已成为广大病友的常识,但通过肝穿刺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来判断肝病的严重性却并非大家都知道,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本文对1981年9月至1983年11月经超声诊断并有手术证实的外科性黄疸病人 160例作一分析。发现不同病因有不同的声象留;恶性组的胆囊扩张程度高于良性组。结果表明,超声诊断技术能为外科性黄疸的病因和确定病变部位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文并提出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无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提高胆囊结石伴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黄疸3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有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102例;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56例;经内窥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排出而行胆囊切除术者50例。121例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24例;经内窥镜行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术者56例;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无异常,行胆囊切除术者21例;先行保守治疗,黄疸消退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者16例;单纯行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加重在内窥镜下行鼻胆管引流者4例。结论:当胆囊结石并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多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或先在内窥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或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首要目的均是尽快进行胆道减压和引流,以解除胆道梗阻。胆囊结石伴黄疸但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时,不宜轻易地行胆囊切除术,应充分应用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仔细调查胆道情况,恰当选择鼻胆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 (Dubin Johnsonsyndrome ,DJS)的诊断和鉴别方法。 方法 :对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196 0~1998年确诊的 10例DJS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DJS以慢性持续或间歇性黄疸为主要特征 ,血清胆红素一般轻度升高且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ALT及AST正常 ;但并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肝病时可升高。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 ;BSP试验呈典型双峰曲线 ,该方法已被淘汰。腹腔镜下肝脏呈特征性“黑肝”改变 ;肝活检细胞内有棕色或棕黄色色素颗粒沉着。结论 :腹腔镜检查和 /或肝活检是DJ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07-01—2011-05-01我院收治的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LAVA、MRCP检查,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LAVA、MRCP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AVA、MRCP检查显示: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末端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5例,胰头癌4例,十二指肠癌2例,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胆管结石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结论 LAVA和MRCP的联合应用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ubin-Johnso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Dubin-Johnso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方法.结果 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长期轻-中度皮肤、巩膜黄染和小便发黄,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黄疸;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平均(87.9±51.5) mol/L;尿胆红素均阳性;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中央区周围肝细胞胞质内易见较粗大的棕色色素颗粒沉积,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对临床上反复发生以结合性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同时血清转氨酶正常,并已排除肝内、外梗阻及其他各类肝病者,应及时行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以便确诊是否患有Dubin-Johnson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产生黄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我院1992年8月至1998年8月1832例胆囊切除术病例。结果:经B超、CT、手术、肝功证实:①胆道损伤造成的黄疸7例;②胆道内残余结石所至黄疸8例;③引流物造成黄疸4例;④肝细胞性黄疸12例。结论:明道损伤、胆道残余结石、不恰当的引流及术前肝功不良等是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常见的原因;因此,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必要的检查、恰当的引流及围手术期保肝等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规律,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发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6月~8月份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206例,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生后7天内的胆红素值。对出现高胆红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大于85umol/L(5mg/dl)者32例,其中有8例在未来一周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7日内胆红素高于正常值者共43例,有17例母乳分泌少,婴儿排便次数少,有12例孕周大于40周,并伴有羊水少或胎盘钙化。本组病例胆红素出现的峰值时间多为生后4~5天,平均峰值174umol/L(10.2mg/dl),无一例在生后第一天出现峰值。结论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水平较高(>85umol/L)的新生儿应引起重视。孕周大于40周,且其母亲胎盘功能减退者应注意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母亲泌乳量少,新生儿生后三天内排便次数少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黄疸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黄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1692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692例单纯胆囊切除术有18例术后早期出现黄疸。通过肝功能、肝炎病毒免疫检查、B型超声检查或手术证实,术后早期出现黄疸有内科性黄疸5例和外科性黄疸13例。经过治疗,全部缓解。结论:内科性黄疸只需要采取积极支持治疗和护肝治疗,而外科性黄疸则必须再次手术或采取其它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