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因素致病是《内经》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从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来探究疾病的发生,不仅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更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圣人之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这就是说,《内经》将知天地人、合天地人,视为理论基石,置于法规的高度,并作为医事教育的准绳。天和地为自然界,人事,指人类社会的形态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民俗及人的个体特性(性别、年龄、体质、人格、心理等)。可见,…  相似文献   

2.
《内经》从自然和社会两太方面来探究疾病的发生,不仅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更主张“上知天,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圣人之道也,上台于天,下台于地,中台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这就是说,《内经》将知天地人、合天地人,  相似文献   

3.
《内经》云:“而道上知天文,下知他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而“中知人事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群体中个体的人格体质的理论。祖国医学反复强调医道必须“中知人事”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人的’气质、个性特点、体质作了最早的探索。它包括I现代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个性、性格、气质等内容,从而为中医心理学形成的今天、进一步理论升华为“阴阳人格体质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始终和医疗实践结合在一起,成为辩证论治的基础理论之一,对诊断疾病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互·理论依据: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对于人格…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保健思想。发现了“古人”能“尽终其天年”,而“令人”则“半百而衰”。原因是前者知“道”后者“妄”为。《内经》对黄学和老学的思想是兼收并蓄,除了吸收老学的“不争”和“贵柔守静”的无为思想外,更继承了黄学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在养生保健中主张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捍卫健康。  相似文献   

5.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先秦哲学大师之一。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的学者认为“举凡春秋,战国之际的九流百家,大抵都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因此,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内经》,自然也受到《老子》思想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自然 乐观 淳德——论《内经》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养生理论受先秦道家影响颇深,尤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为甚。“自然无为”是道家道德完美的最高境界。概括起来即自然,乐观,淳德。 1 顺应自然,生活守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内经》论养生长寿,讲究人法天地自然之理,遵重天地阴阳变化的自然法则与规律。首先,《内经》肯定了人的天年寿限。《内经》中“天年”、“天数”、“天寿”等概念,均体现了对人的自然寿限常  相似文献   

7.
阴阳思想在《内经》和《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内经》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继承与应用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深刻把握《内经》阴阳思想.从阴阳为天地之道、阴阳的属性与内涵、阴阳分类3个方面分析《内经》阴阳思想与《周易》之间的继承关系.“阴阳为天地之道”部分用天人相应的思想深入解读,“阴阳的属性与内涵”部分从阴阳的整体性(不易性、变易性、简易性)和阴阳的相对性(阳尊阴卑、阴阳之位、阴阳之动、同类相应、异类消长)两部分分别讨论,“阴阳分类”部分讨论了阴阳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相似文献   

8.
《孙子》与《内经》,分别为上古军事名著与医学巨著,然而战争要夺命,医道要救人,因其相悖,故将二著相提并论者少。如将病邪与疾病作为敌方,把人体及正气看成己方,就会发现兵家之两军相争与疾病之正邪相搏,皆存在不是此胜便是彼胜,均乃性命攸关,确有一致之处。具体从“关乎生死,慎之又慎”、“不唯鬼神,致胜可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就虚,以患为利”、“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五个方面,论述了《孙子》中所含的唯物辩证思想在《内经》中的反映与运用。  相似文献   

9.
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线索,结合其历史与文化背景,对“食养”内涵进行全方位的讨论与解读。认为“食养”是《内经》“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反映了《内经》极其谨慎的用药态度。《内经》对“食养”的应用并非仅停留在祛余邪的单一层面,还可用于疾病的治疗。而且,食养也是《内经》最为倚重的愈后康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易传》与《内经》之"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与《内经》形成于同一历史时期而略早于《内经》,且两者皆与上古巫文化相关,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易传》与《内经》之“神”在用法及意义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皆有表示大自然运动变化复杂奥妙莫测之意,皆有表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之意。只是《内经》主要论述人的生命运动规律,所以在此二义的基础上在医学领域做了进一步推衍。  相似文献   

11.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帝经内》中“阴虚”一词有着不同涵义的状况,对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中的“阴虚”概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词在《内经》中出现11处,其涵 义有6种,即内伤致病,脏阴不足,五脏精亏、尺脉无力、气口脉虚及阴分气虚。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道"论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黄帝内经》(以下称《内经》“道”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观、整体恒动观,并用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以“道”为主线,对《内经》全文进行层层剖析,归纳总结其核心思想。结果:《内经》之所以被后世奉为圭臬,是因为其“道”论贯穿于始终,其指导思想就是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所逐步形成的整体观和恒动观,是自发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结论 《内经》因以其“道、为核心,使之至今仍然作为祖国医学的精髓,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登本、武长春主编的《内经词典》[1 ] ,是第一部《内经》专书词典 ,它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对《内经》所用的全部 2 2 86个汉字 ,5580个词 (包括少数短语 )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处理 ,对字词的含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和简明扼要的解释。本书不但对于研读《内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也为研读其他中医古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不过正如吕炳奎先生在《内经词典》序言中所说 :“以词典形式整理研究中医经典事属前无古人 ,也必难于一蹴而就。”因此对字典中词语的义项排列或释义有不同的看法也在所难免。本文即对《内经词典》中的“立”、“…  相似文献   

15.
道家思想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以“道”为其学说宗旨。其道气论为《内经》气一元论奠定了基础,无为论思想促进了《内经》治法及养生理论的形成,辩证观则对《内经》病机、诊法、治则等理论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全国知名的内经学专家李今庸教授主编、张六通教授副主编、湖北中医学院三位中年教师参加编写的《新编黄帝内经纲目》(以下简称《纲目》)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底出版了.该书集中反映了编者长期钻研、讲授《黄帝内经》的心得体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内经学研究的新进展。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收益匪浅。同前些年出版的多种《内经》著作和教材比较,《纲目》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类选合理.纲举目张《黄帝内经》篇次浩繁,而内容又欠系统,常使研习者难得要领。虽然自杨上善始.已出现了分类选辑的多种《内经》读本,但不是如张介宾《类经》的失之繁冗,便是像李中梓《内经知要》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是两汉以前古代医学家的论文集。其中有关教学法的论述,除《著至教论》、《示从容论》、《官能》等篇较集中外,还散见于其它许多篇章。《内经》的作者深得古代教育家孔子等教育思想的真谛,采取了许多至今仍不失为先进的教学法。一、因材施教人的禀赋、后天教育、社会环境不同,决定了人的智力、气质、性格、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  相似文献   

18.
"七损八益"源流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八与男和女结合在一起。由于女属阴 ,男属阳 ,就把七作为阴 ,八作为阳 ,并引用朱震亨“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的论点来说明为什么七会损 ,八会益。3 .2 七和八与阴和阳相结合把七和八与阴和阳结合在一起是因为“七损八益”出自《阴阳应象大论》中论及阴阳调和的条文中 ,属此论点的又有以下两类 :3 .2 .1 七为阳数 ,八为阴数 以《易经》为基础 ,认为七为少阳 ,八为少阴 ,持这种说法的有李中梓《内经知要》、张介宾的《类经》和张琦的《素问释义》。李中梓 :“七为少阳之数 ,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阳消也 ,八益者阴长也。阴阳者 ,生杀之本…  相似文献   

19.
《内经》"治未病"理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健康的重要性。1984年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1]。对此在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有相当认识。“健康者”在《内经》中称为“平人”,如《灵枢·始终篇》说:“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  相似文献   

20.
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内容,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藏象”自《内经》之后,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在以内容类编《内经》的很多著作中,如《太素》《类经图冀》《内经知要》等,多将藏象作为重要的内容类别独立成章。“藏象”一词属中医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