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老年EH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PP值;检测血清hs-CRP浓度,比较不同动态PP组间的血清hs-CRP浓度。结果动态PP与hs-CRP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老年EH患者动态PP升高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P)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P组)102例及血压正常者(NT组)80例,测定空腹血浆脂联素浓度、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s—CRP,稳态模型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EHP组的脂联素水平[(6.82±3.41)mg/L]明显低于NT组【(9.51±2.42)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EHP组的hs—CRP水平[9.42±2.30)me/L]明显高于NT组[(4.68±1.73)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HOMA—IR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2级及3级EHP组与N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e)、HOMA—IR、hs—CRP之间存在负相关。脂联素、BMI、hs—CRP、HOMA—IR为影响血压的独立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血压正常者明显降低,且其hs—CRP升高,存在胰岛素抵抗。②血压与脂联素、BMI、hs—CRP、HOMA—IR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相似文献   

4.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5.
陈三峰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07-408,44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杭州市拱墅区中医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A组,n=30),单纯痛风患者(B组,n=30)和单纯高血压患者(C组,n=3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D组)。详细测量、记录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等资料,计算其腰臀围比和BMI等数据指标。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抽取清晨空腹4ml肘静脉血液,离心吸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APN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血清APN和hs-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予以分析。结果各组腰臀围比、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I(7.41±1.20)mg/L,(2.83±0.88)mg/L]比较,A、B、C3组血清APN[(3.45±0.86)mg/L,(4.57±0.95)mg/L,(4.42±1.23)mg/L]明显降低,hs-CRP明显升高[(8.47±3.15)mg/L,(7.19±2.40)mg/L,(6.61±2.57)mg/L](P〈0.05);A、C2组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照组血清APN与hs—CRP表达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而炎症标志物hs—CRP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的发病有着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43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2?3?5?7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及入院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在6 h内明显升高,在24 h达高峰,持续2 d后逐渐下降?实验组血浆脂联素浓度?CRP?IL-6及TNF-α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浓度与炎症因子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脂联素呈动态变化过程,且可能与CRP?IL-6及TNF-α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脂联素与脑钠肽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1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6例)及合并心律失常组(35例).测定血清脂联素、BNP、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心律失常组[(0.977±0.340)mg/L]及单纯高血压病组[(1.977±0.990)mg/L]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51±1.972)mg/L](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及单纯高血压组BNP、CR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心律失常组BNP、CRP浓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单纯高血压组及合并心律失常组血清脂联素与BNP、CRP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CRP及BNP水平升高,合并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显著.血清脂联素与血清BNP、CRP呈负相关.脂联素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PP1组(脉压≤40 mmHg)、PP2组(脉压40 mmHg~60 mmHg)、PP3组(脉压≥60 mmHg),另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RP、UA和T-BIL水平.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CRP、UA、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组间CRP、UA、T-BIL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脉压与CRP、UA水平正相关,与T-BIL水平负相关.结论 CRP、UA和T-BIL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3者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机体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可评估高血压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惠者的脉压、收缩压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以87例无临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4h脉压(PP)水平分为PP≤51mmHg、51-64mmHg、PP≥65mmHg 3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一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随着SBP、PP的增大,IL-6、hs-CRP浓度升高(P〈0.05),hs-CRP与SBP(r=0.385,P=0.000)、PP(r=0.514,P:0.000)正相关,ID6与PP(r=0.244。P=0.025)正相关而与SBP(r=0.149,P=0.175)的相关性无意义。结论高血压与炎症有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个敏感的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86例2006年5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T2DM患者及30例门诊健康体检查。正常对照组30例(A组),单纯T2DM组44例(B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2例(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清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Acuson128110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联素高于单纯T2DM组,单纯T2DM组高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则相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最大IMT(r=0.864,P〈0.05)。脂联素与hs—CRP呈强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和Hs CRP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预测大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ACS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及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IIA磺酸钠60mg/d,n=3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血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10d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血TC、LDL-C明显减低(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清hs-CR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丹参酮治疗能明显升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TC、LDL-C水平并改善其血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莫索尼定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 n=56)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B组(n=58)口服莫索尼定,0.2 mg/d。监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24 h动态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种降压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治疗后,A组24 h SBP、24 h DBP 、24 h SBPV 和24 h DBPV均低于B组,两组24 h SBPV 和24 h 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水平高于B组(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在降低血压变异性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莫索尼定;在控制BM I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莫索尼定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方法检测对象分3组,A组:2型糖尿病组[DM(+),UAlb〈30mg/24h,n=32];B组:糖尿病肾病组[DM(+),UAlb≥30mg/24h,n=30];C组:健康对照组[DM(-),UAlb〈30mg/24h,n=30],均测定血清CRP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甘油三脂(T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HOMA-IR指数。结果A组和B组hs-CRP明显高于C组(P〈0.01);B组hs-CRP也明显高于A组;且糖尿病患者hs-CRP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INS)和HOMA IR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与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和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炎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15.
陈旸  刘明江  赖金川 《四川医学》2010,31(9):1234-1235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系统性炎症的关系。方法将入选112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H型高血压组(n=57),比较24 h动态血压均值及空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24动态血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炎症损害机制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的协同作用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血清镁含量与C反应蛋白浓度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空腹血清进行Mg^2+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所有患者均同期接受动脉血压测定。结果高血压组血清Mg^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RP浓度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高血压组中血清Mg^2+水平与血清CRP浓度及血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529、r=-0.674,P〈0.01),而CRP浓度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与血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1)。结论低镁高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患者适当补充Mg^2+,对降压治疗有一定疗效。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替米沙坦对伴有高血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分层抽样法)将180例伴有高血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替米沙坦组(90例)和培垛普利组(90例),随访12个月,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在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并观察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脂水平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 用培垛普利及替米沙坦治疗12个月后,平均血压显著下降(126±16至104±11 mmHg及125±14至103±12 mmHg,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升高,尤以替米沙坦组较甚.替米沙坦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功能显著改善(P<0.01).结论 与培垛普利相比,替米沙坦能够明显升高伴有高血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显著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分子质量(high molecular weight,HMW)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血压、肥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纳入76例研究对象,以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各3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 胰岛素(2 hINS)及血脂水平,并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hs-CRP 水平,酶免法检测 HMW 脂联素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清 HMW 脂联素质量浓度为0.82(0.46~1.4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70~5.75)ng/L,P <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HMW 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三酰甘油、空腹血糖、2 hPG、HOMA-IR、hs-CRP 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三酰甘油是血清 HMW 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HMW 脂联素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 <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清 HMW 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血压、肥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 hs-CRP 密切相关,提示低 HMW 脂联素血症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了解不同时期脂联素水平变化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分析脂联素对炎症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90例,应用改良简化MDRD方程计算GFR,根据GFR分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CRP,对不同时期患者间的脂联素水平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并对脂联素及CRP在不同时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KD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ADP水平及hs-CRP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各组间的ADP、hs-CRP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脂联素与CRP在肾功能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相关性,在CKD1~CKD5期组,均呈负相关。结论:随着肾功能的进展,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对肾脏病患者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早期肾损害指标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116名EH患者根据PP水平分为3组,对3组的MAU、C-IMT;斑块发生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糖(FBG)、体重指数(BMl)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水平及C-IMT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2.即≥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3.C-IMT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