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8~+T细胞功能变化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sHLH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HLH患者CD8~+T细胞耗竭标记PD-1、TIM-3和LAG-3的表达,ΔCD107a表达和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检测效应记忆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双阴性T细胞的数量。结果:sHLH患者CD8~+T细胞上抑制性受体PD-1、TIM-3和LAG-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73±22.64、15.97±14.45和0.73(0-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8±7.98、1.95±1.52和0.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8~+T细胞的ΔCD107a表达量(4.49±2.71 vs 6.07±2.14,P=0.035)和IFN-γ分泌水平(37.30±24.46 vs 55.17±22.23,P=0.034)则明显低于对照组。sHLH患者效应记忆性CD8~+T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35±10.37 vs 22.92±11.12,P=0.016),而调节性T细胞及双阴性T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差异。sHLH患者活动期CD8~+T的PD-1、TIM-3和LAG-3表达量分别为38.09±21.87、14.35±13.70和0.82(0-13.22),明显高于缓解期的24.27±17.23(P=0.03)、8.64±5.60(P=0.014)和0.13(0-3.69)(P=0.043)。结论:CD8~+T细胞功能耗竭可能是参与sHLH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中,探讨干扰素α(IFN-α)抑制HBV基因表达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 AAV-HBV1.2质粒建立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分组同时注射IFN-α-2a表达质粒p KCMvint.IFN-α-2a和对照质粒p KCMvint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体内IFN-α表达,雅培ARCHITECT i2000SR检测血清HBs Ag、HBe Ag水平,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肝脾内总淋巴细胞频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频数、HBV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数及功能。结果干扰素质粒组IFN-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HBs Ag在注射后第12天就有明显下降,显著快于对照组,并能完全清除HBe Ag;干扰素质粒组的肝内总淋巴细胞、CD8~+T细胞、HBV特异性CD8~+T细胞频数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且CD8~+T细胞频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质粒组HBV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2能力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且分泌IFN-γ能力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α体内过表达可以上调小鼠肝内HBV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数和功能,抑制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内HBs Ag和HBe Ag的表达。提示IFN-α可以通过增强抗HBV免疫应答来发挥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基因缺陷小鼠体内淋巴细胞的频率及其功能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P1-/-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脾脏、外周血、胸腺或骨髓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频率;并利用胞内染色法,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以及CD4~+和CD8~+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活性。结果生理状态下UCP1-/-小鼠和对照小鼠相比,胸腺T细胞、NK细胞及骨髓B细胞的频率无显著差异; UCP1~(-/-)小鼠脾脏总CD8~+T细胞频率、活化性CD8~+T细胞(CD8~+NKG2D~+、CD8~+CD44~+CD62L-)和效应性CD8~+T细胞(CD8~+CD44~+KLRG1~+)频率下降,且IFN-γ分泌减少;脾脏和外周血CD4~+T细胞的频率及其活性,NK细胞和B细胞的频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UCP1缺陷对淋巴细胞的发育无影响,但下调CD8~+T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动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5)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在rh G~-CSF动员前及动员后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和CD8~+T细胞及CD3~-/CD56~+NK细胞等细胞亚群的S1P5表达率变化。结果:rh G~-CSF动员前及动员后淋巴细胞胞均无S1P5表达。采用破膜剂对淋巴细胞进行破膜处理后,可检测到rh G~-CSF动员后淋巴细胞胞内S1P5表达较动员前明显上调,其中CD3~+T细胞(57.92±2.32)%vs(7.94±1.47)%(P0.05),CD4~+T细胞(72.58±1.73)%vs(5.48±0.82)%(P0.05),CD8~+T细胞(51.79±3.57)%vs(6.46±1.01)%(P0.05),CD3~-/CD56~+NK细胞(40.00±1.47)%vs(4.97±0.74)%(P0.05),其中CD4~+T细胞S1P5表达率上升幅度最大,与其他淋巴细胞亚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 G~-CSF动员可使allo~-HSCT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S1P5表达上调,其中CD4~+T细胞S1P5表达率上升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致死剂量全身照射(TBI)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活化分子和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于2012年7月至10月,选择1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人标准:周龄为10~12周龄,体重为20~25 g.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TBI组(接受致死剂量TBI)和对照组(未照射),每组6只.TBI组予60C0 γ放射源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0.66 Gy/min,总剂量为7.5 Gy).于照射后第7天,脊椎离断处死两组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其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研磨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CD8+T,辅助性T细胞(Th)1及细胞毒性T细胞(Tc)1细胞表面CD44和CD62L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小鼠上述免疫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照射后第7天,TBI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CD44+ CD4+T细胞比例为(88.1±1.1)%和(76.7±1.8)%,均低于对照组的(95.0±1.1)%和(92.8±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17.82,P<0.05);而CD44+ 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9.0±0.3)%和(92.5±1.7)%,均高于对照组的(88.7±0.8)%和(83.4±1.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1.15、9.54,P<0.05).TBI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44 Th1比例为(4.1±0.4)%,高于对照组的(1.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8,P<0.05);而两组小鼠脾脏CD44+Th1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BI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CD44+ Tc1比例分别为(65.5±4.6)%和(26.6±2.8)%,较对照组的(41.8±1.5)%和(18.7±1.3)%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6.51,P<0.05).TBI组小鼠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和CD8+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脾脏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比(66.7±4.7)%,(1.1±0.2)%比(64.4±5.1)%;肠系膜淋巴结中为(2.6±0.3)%比(89.7±2.8)%,(9.1±0.5)%比(79.4±3.3)%,两组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2、-21.53、-53.75、-36.56,P<0.05).结论 小鼠接受TBI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T细胞被激活,表现为活化分子CD44在效应T细胞表达升高,而黏附分子CD62L表达下调,T细胞表型改变.通过检测T细胞表面CD44、CD62L等活化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T细胞活化情况,为评估TBI预处理方案应用后,机体T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本院体检的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免疫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依据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预后情况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4~+/CD8~+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CD3~+、CD4~+、CD4~+/CD8~+高于未缓解组,CD8~+、IL-8、IFN-γ、TNF-α低于未缓解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CD3~+、CD4~+呈正相关(P0.05),与CD8~+、IL-8、IFN-γ、TNF-α呈负相关(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可有效调节其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且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与其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肿瘤增殖状态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初发未治疗的Ⅲ~Ⅳ期晚期NSCLC患者,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活检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程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免疫功能的水平,其中包括CD3+CD4+辅助性T细胞(Th)、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Tc)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用CB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FN-γ、IL-2和TNF-α水平。结果 ki-67阳性组较ki-67阴性组Treg水平显著增高,(7.62±1.28)%vs.(4.17±1.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i-67阳性组较ki-67阴性组Th、Tc、IFN-γ、IL-2、TNF-α水平均低,分别为(32.08±9.73)%vs.(36.94±7.66)%,P<0.05;(28.11±10.02)%vs.(33.68±11.57)%,P<0.05;(8.07±1.64)pg/ml vs.(11.41±2.60)pg/ml,P<0.01;(6.22±2.84)pg/ml vs.(8.11±4.92)pg/ml,P<0.05;(4.74±1.66)pg/ml vs.(6.17±2.53)pg/ml,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reg、Th、Tc、IL-2、IFN-γ和TNF-α水平在不同临床特征晚期NSCLC患者中均无明显差异;在ki-67阳性组Th与Tc之间相关系数为-0.30,P<0.05,IL-2与TNF-α之间相关系数为0.75,P<0.01;在ki-67阴性组IL-2与TNF-α之间相关系数为0.93,P<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通过上调Treg数量和下调Th、IFN-γ、IL-2、TNF-α水平打破正常细胞免疫平衡,细胞因子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加速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2.62)%、(4.05±2.25)%和(0.77±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50、4.56、4.20,均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h9、Thl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CLL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9、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9、IL-17、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CLL组患者外周血Th9、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IL-9、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9±0.35)%vs(0.74±0.23)%,P0.05;(2.15±0.46)%vs(1.08±0.37)%,P0.05;(24.25±7.05)%vs(16.35±5.42)%,P0.05;(11.47±3.99)%vs(7.36±2.85%),P0.05]。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TGF-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76±0.89)%vs(7.26±1.95)%,P0.05;(3.82±1.39)%vs(6.82±2.01)%,P0.05]。2)相关性分析:患者Th9、Th17细胞比例及IL-9、IL-17浓度与淋巴细胞计数负相关(γ_s=-0.374,P=0.034;γ_s=-0.382,P=0.032;γ_s=-0.445,P=0.011;γ_s=-0.413,P=0.024);患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浓度与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γ_s=0.416,P=0.023;γ_s=0.403,P=0.028)。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h9、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失衡,血清IL-9、IL-17和TGF-β水平变化,这些原因可能参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建立非清髓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小鼠外周血T细胞消长性变化,了解GVHD发病中T细胞的作用。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10只/组),包括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8Gy单纯照射(IRD)组:仅接受8Gy全身照射(TBI);7.5 GyIRD组:仅接受7.5 GyTBI;8 GyGVHD组:接受8 GyTBI后24 h移植供鼠(10只C57BL/6)1×107个骨髓细胞和2.5×107个脾细胞;7.5 GyGVHD组:除接受7.5 GyTBI,其他实验条件同8 GyGVHD组。观察2个GVHD组小鼠移植后GVHD临床症状,肝、肺与肠病理变化,嵌合率以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8与7.5 GyGVHD组小鼠移植后均为供鼠H-2Kb阳性细胞90%。10、17、24 d的GVHD评分,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7.25±0.29 vs 5.63±0.25(P0.01),5.00±0.41 vs 4.00±0.41(P0.05),6.50±0.41 vs 8.00±0.41;GVHD评分组内两两比较,除8 GyGVHD组10与24 d比较有较大变化(P0.05)外,其余变化更明显(P0.01)。CD4+/CD8+比值,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0.42±0.03 vs 0.31±0.03,0.27±0.02 vs 0.19±0.01,0.43±0.03vs 0.32±0.03(P0.01);CD4~+/CD8~+比值组内两两比较,除10与24 d相近外,10较17 d和17较24 d都变化明显(P0.01)。CD4~+CD25~+T比例,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0.028 4±0.009 1 vs 0.020 9±0.004 9(P0.05),0.014 0±0.004 3 vs 0.006 6±0.001 2(P0.05),0.009 4±0.000 8 vs 0.005 1±0.000 7(P0.01);组内两两比较,均为17与24d相近,10较17 d和10较24 d变化明显(P0.01)。结论非清髓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小鼠发病过程中CD4+T细胞起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小鼠移植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其体内的CD4~+CD25~+T细胞呈阶梯式下降,下降幅度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的消除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2.62)%、(4.05±2.25)%和(0.77±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65岁以上行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检测术前、术后48 h受试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及CD8~+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表达量,CD8~+T细胞凋亡率,以及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果 2组术后48 h TNF-α、IL-2、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其中GEA组TNF-α、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GA组(P0.05)。2组术前PD-L1表达量、PD-1含量、CD8~+T细胞凋亡率、IFN-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 GEA组PBMC PD-L1表达量显著低于GA组(P0.05)、CD8~+T细胞PD-1表达显著高于GA组(P0.05),CD8~+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GA组(P0.05),但CD8~+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能通过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来部分逆转围术期单核细胞PD-L1的上调,从而减轻T细胞IFN-γ的分泌和增殖的抑制,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已证实,磷酸肌醇3激酶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在体外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活性的作用,可以用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LY294002对正常免疫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抗肿瘤药物LY294002对C57BU6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观察对象,分组对比实验,于2008-08/12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移植免疫研究所完成.材料:14只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只.LY294002购自广州英韦创律公司.方法:实验组腹腔注射LY294002溶液200 μL(0.1 m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1 0 h后后眼眶静脉从采血,并分离脾脏、胸腺,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细胞和胸腺细胞中的CD4+CD25high T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小鼠外周血、脾细胞和胸腺细胞中CD4+CD25high T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中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分别为(0.787±0.036)%,(0.921±0.063)%,(1.230±0.131)%,对照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中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分别为(0.640±0.030)%,(0.639±0.046)%,(0.857±0.077)%.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腹腔注射LY294002可提升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提示其有可能会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不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直肠癌患者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及CD4+CD45R细胞的比例变化,以比较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 检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7 d的外周血中CD4+IFN-γ+T和CD4+IL-4+T细胞比率及IFN-γ和IL-4血清浓度,同时检测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在不同手术影响下的比例变化.结果 开腹组术后2、7 d的Th1细胞[(4.51±1.52)%,(7.26±2.59)%]与术前[(12.06±1.82)%]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Th2细胞[(6.70±2.41)%,(6.70±2.41)%]与术前[(4.47±1.90)%]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2、7 d的IFN-γ[(57.15±23.64)ng/L,(72.70±27.31)ng/L]与术前(123.47±32.52)ng/L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而术后2、7 d的IL-4[(55.55±7.29)ng/L,(57.56±7.13)ng/L]与术前[(41.87±5.83)ng/L]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Th1细胞、Th2细胞、IFN-γ和IL-4手术前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7 d开腹组CD4+CD45RA+T细胞(35.11±7.82)与术前(31.11±6.72)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CD4+CD45R O+T细胞(61.21±9.13)较术前(68.11±11.42)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该院确诊并治疗的SFTS患者138例,作为SFTS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2个亚群变化的特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同时选取该院门诊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相同的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SFTS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为(22.69±5.02)%,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多,为(56.1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为(39.03±4.09)%,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患者少,为(24.5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在感染布尼亚病毒(SFTSV)后明显降低。SFTS组IL-2表达水平为(55.81±7.52)μg/L,健康对照组为(117.02±5.31)μg/L;SFTS组TNF-β表达水平为(72.91±6.03)μg/L,健康对照组为(112.84±4.91)μg/L;SFTS组IFN-γ表达水平为(21.01±8.20)μg/L,健康对照组为(103.15±3.74)μg/L,SFTS组患者感染SFTSV后IL-2、TNF-β、IFN-γ均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TS患者感染SFTSV后,导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增加,CD4~+T与CD8~+T比例失衡;造成外周血清中IL-2、TNF-β、IFN-γ因子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比较100例肺结核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及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比较实验组治疗后不同病灶吸收情况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IL-2、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者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IL-2、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病灶吸收不良者CD4~+、CD4~+/CD8~+、IFN-γ水平明显低于病灶明显吸收者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对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有指示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DsRed小鼠淋巴细胞输注加全身辐照(TBI)建立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C.B10-H2b/LilMcd (C.B10)小鼠模型, 分析C.B10 AA小鼠模型中病理性T细胞在不同器官的动态归巢过程及特征。方法通过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加TBI建立AA小鼠模型, 以TBI组为对照, 分析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 验证造模效果。在造模的第3、6、9、12天, 处死小鼠并收集骨髓、脾脏、淋巴结和胸腺单个核细胞, 流式细胞术分析DsRed+ 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效应记忆T细胞(TEM)、中央记忆T细胞(TCM)、初始T细胞(na?ve T)和效应T细胞(TEFF)的比例。PCR Array分析AA小鼠不同组织内DsRed+病理性T细胞活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结果与TBI组相比, AA组小鼠在造模第9、12天出现严重骨髓衰竭, 第12天时骨髓有核细胞数、外周血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值均<0.05)。AA组小鼠骨髓、脾脏、淋巴结内DsRed+ T细胞比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骨髓中的DsRed+ T细胞比例在第3、6天低于脾脏与淋巴结, 但在第12天时高于脾脏与淋巴结(P值均<0.05)。整个骨髓衰竭形成过程中, 胸腺中DsRed+T细胞比例均最低。在第12天时, AA小鼠骨髓、淋巴结和脾脏单个核细胞中, DsRed+CD3+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91.38±2.10)%、(39.78±6.98)%、(67.87±12.77)%, 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sRed+CD3+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98.21±1.49)%、(94.06±4.20)%、(96.29±1.2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9、12天, AA组小鼠骨髓中几乎所有的DsRed+CD4+ T或DsRed+CD8+ T细胞均为TEM, 而淋巴结中包括TEM、TCM以及na?ve T。PCR Array结果显示:骨髓中DsRed+CD4+或DsRed+CD8+ T细胞中CD38、IFN-γ、LAG3、CSF1、SPP1及TNFSF13B表达增高, 但DsRed+CD4+ T细胞中FOXP3、CTLA4表达降低。结论 DsRed小鼠淋巴细胞输注可导致C.B10小鼠发生骨髓衰竭, 并可以在该AA模型小鼠中追踪DsRed+病理性T细胞。在C.B10 AA模型小鼠体内, DsRed+CD8+和DsRed+CD4+ T细胞先归巢到脾脏与淋巴结, 在其中扩增分化, 最终转运至骨髓并转化为TEM。胸腺对异体T细胞的归巢过程更具抵抗性, 提示胸腺在免疫介导AA模型的骨髓衰竭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免疫豁免部位。在C.B10 AA模型小鼠的骨髓衰竭形成过程中, 归巢到骨髓的DsRed+病理性T细胞较迁移到脾脏与淋巴结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活性, 而免疫抑制活性则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同院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在实验组中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抽取20例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 25 000 U/d(补充组),未补充维生素A的患者则作为未补充组(20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维生素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3~+CD4~+、CD3~+CD8~+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并分析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低于对照组(0.23±0.08μmol/L vs.0.31±0.10μmol/L,P0.05)。实验组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87±0.37 vs.1.32±0.30 g/L,6.63±1.21 vs.7.75±1.08 g/L,P0.05),实验组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37.20±3.13%vs.41.23±3.54%,1.73±0.11vs.1.92±0.13,P0.05),两组血清Ig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未补充组相比,补充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血清维生素A、IgA、IgG水平以及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提升,并且,其血清维生素A、IgA、IgG和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显著高于未补充组(0.29±0.09μmol/L vs.0.22±0.07μmol/L,1.22±0.29 g/L vs.0.86±0.34 g/L,7.31±1.00 g/L vs.6.55±1.11 g/L,1.88±0.13 vs.1.71±0.10,P0.05)。结论维生素A缺乏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