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忠美  刘淑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98-1899
2000年6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为患儿采集血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住院患儿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用传统抽血法100例,新生儿48例,头皮静脉穿刺15例,颈外静脉穿刺10例,股静脉穿刺14例,四肢浅静脉穿刺9例。较大婴儿52例,头皮静脉穿刺11例,颈外静脉穿刺9例,股静脉穿刺15例,四肢浅静脉穿刺1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100例,新生儿46例,头皮静脉穿刺16例,颈外静脉穿刺9例,股静脉穿刺13例,四肢浅静脉穿刺18例,较大婴儿54例,头皮静脉穿刺12例,颈外静脉穿刺10例,股静脉穿刺1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将140例静脉采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实验组采用1/2号~7号头皮针连接5 mL注射器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直接行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为88.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51/2号~7号头皮针颈外静脉采血可提高静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临床静脉血采集方法的方便、有效及安全性,以减轻患儿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的148例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75例,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头进行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73例应用直注射针头进行以上静脉穿刺。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安全性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69例,成功率92%;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55例,成功率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采血方法均安全但患儿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好。结论: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头进行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安全、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针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采集血标本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常规采血方法,观察组选择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针采血方法,对2组患者的家长满意度、并发症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家长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颈外静脉穿刺头皮针采血方法具备操作安全、方便以及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血管选择范围比较广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改良输液头皮针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肥胖由于四肢短,皮下脂肪疏松,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其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易被家长所接受;且由于小儿哭闹挣扎等原因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同时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也不易采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采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进行改良,并选择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应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头皮针对60例不易进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采血的患儿进行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高,无任何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外静脉采血方法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采血是护士常见且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在肥胖、危重患儿,以及检查项目多、所需采血量多时,为了缩短采血操作时间,减少多次穿刺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科对采血难度大的患儿采用小儿头皮针穿刺颈外静脉采血,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方法将临床上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100例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旧法抽血法),2组患儿在抽取血标本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采血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小儿头皮静脉抽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抽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选择的血管范围广,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静脉采血是护士常见且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在肥胖、危重患儿,以及检查项目多、所需采血量多时,为了缩短采血操作时间,减少多次穿刺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科对采血难度大的患儿采用小儿头皮针穿刺颈外静脉采血,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最佳穿刺部位,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400例.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4组,包括头皮静脉110例、颈外静脉75例、股静脉120例、四肢浅静脉95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 4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0.8%;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结论 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血流丰富、可采血量大,在同等采血量的情况下所需时间短,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行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抽血,多发生采血量不足而影响采血成功率;颈外静脉采血操作难度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不慎或操作不当易发生意外.因此,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首选股静脉.  相似文献   

10.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1.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儿科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股静脉直刺采血法 ,而对于婴幼儿及肥胖儿头皮静脉 1次采血最多只能 7ml[1 ] ;四肢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 ;颈外静脉穿刺后固定困难 ,转头易穿通血管造成失败 ;股静脉直刺法不易固定 ,穿刺范围小 ,穿刺不易成功。而股静脉斜刺法则克服了以上弱点 ,穿刺成功率高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了足够的血量 ,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2 0 0 2年 1月应用以来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实验组 398例 ,为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8月所接触的婴幼儿。男 2 0 4例…  相似文献   

13.
对于2岁以内的小儿进行采血在操作上常感到困难,特别是几个月的婴Jbe度就更大~些。以往临床上多以股静脉、颈外静脉为常用采血部位,但穿刺成功率仅达SO%左右。同此,自1994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法,穿刺成功率达966%,与颈外静脉采血注做对照,经过6O例头皮静脉抽血观察,成功率高,安全保险系数大,解决厂小地采W的难题,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确认需全麻手术的患儿共计12o例。其中唇裂IO2例,眼外伤10例,颌面外伤8例;年龄最大者2岁,最小老6个月。将12O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O例,一组用头皮静脉采血,另一组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疸婴儿大隐静脉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黄疸婴儿按抽血的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头皮针大隐静脉采血,对照组行头皮针常规头皮静脉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标本的凝血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对照组8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的凝血率为0,对照组标本的凝血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疸婴儿采用大隐静脉采血效果优于头皮静脉采血,头皮静脉不好、需血量较多的黄疸婴儿最好采用大隐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静脉采血首选部位及方法对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治疗首次采血的患儿1 859例(新儿组173例,婴幼儿组1 431例,3岁以上组255例),所采用的首选部位、方法和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组中首选率及一次成功率最高(84.1%,与头皮静脉组比较P<0.05);与颈外静脉组比较(P>0.05),而在婴幼儿组中则为颈外静脉(97%,P<0.001).3岁以上组四肢静脉首选率及一次成功率略高于颈外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患儿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与首选采血部位、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成人患者中已广泛应用。在婴儿静脉治疗中,由于婴儿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我科于2007年12月对1例头皮静脉损毁严重、肘部静脉显露不清的患儿成功地经颈外静脉穿刺并留置PICC,收到很好效果。1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体重6 kg。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已在外院进行外周表浅小静脉穿刺1月余。入院时头皮静脉、四肢静脉损毁严重,输液穿刺困难极大,患儿及家长非常痛苦。为减轻患儿痛苦,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经过医生和患儿家长的同意,医院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对患儿的静脉情况进行反复评估,决定为患儿进行PICC穿刺。首选肘贵要静脉,但由于患儿肘部静脉显露欠佳,穿刺见回血后送管困难,未能成功。在与家长协商后,改左侧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留置时间为2个月。2置管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1.9Fr PICC包,将患儿置于操作台上,取去枕平卧位,肩下加垫,脸转向穿刺点对侧,测量长度为颈外静脉穿刺点—锁骨中线—右胸锁关节—垂直向下至第三肋间隙[1]。以安尔碘局部消毒,常规铺巾,持导入针以30&#176;角进针,进入皮下后以15&#176;角前进,见回血后送导入鞘,继而送导管至预定长度6...  相似文献   

17.
高如意 《家庭护士》2007,5(11):65-65
小儿常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采血,通常用5mL或10mL的注射器直刺法或斜刺法采血,这种方法操作难度大,穿刺成功的机会小,容易发生溶血、凝血^[1]。有时候还因为血量不够要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们为了保证采血的成功,减轻患儿的痛苦,对小儿颈外静脉采血应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种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风华 《现代护理》2007,13(14):1327-1328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外静脉2种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进针方式,进行新生儿静脉采血效果的比较。方法将248例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短头皮针接5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颈外静脉采血)和对照组(采用5ml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垂直进针,行股静脉采血),观察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情况及标本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采用短头皮针行颈外静脉采血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郑芸 《护理与康复》2011,10(3):204-204
婴儿采血是临床护理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肥胖的婴儿,由于肢体短小、血管细且隐匿、不能配合等特点,影响穿刺成功率.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再次穿刺,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笔者用头皮针对婴儿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标本,经临床实践,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7号头皮针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婴幼儿采血,一般选择深静脉,如股静脉、颈外静脉。但因患儿哭闹不合作,致使操作难度加大,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穿刺失败后或按压不好易造成血肿,家长不易接受。经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用7号头皮针取代针头进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不易产生血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