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胰外病变的影像特点,提高对AIP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7例AIP患者的CT和/或MR资料,分析总结胰周假包膜形成,血管受累,胆道扩张,腹膜后纤维化及远处器官侵犯等胰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AIP中10例伴胰周假包膜形成,假包膜的部位、形态呈多样性;5例伴脾动脉和/或脾静脉受累;5例伴胆管扩张,其中1例伴节段性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2例伴肾侵犯,1例伴肠系膜侵犯,肾内和肠系膜病变均呈结节状较高软组织密度,质地均匀,进行性均匀强化;1例伴腹膜后纤维化,纤维组织质地均匀度、强化特点与肾内及肠系膜病变相同。结论:胰周假包膜对AIP诊断有肯定意义,其它胰外病变亦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AIP胰外病变的影像特征有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胰外病变的影像特点,提高对AIP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7例AIP患者的CT和/或MR资料,分析总结胰周假包膜形成,血管受累,胆道扩张,腹膜后纤维化及远处器官侵犯等胰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AIP中10例伴胰周假包膜形成,假包膜的部位、形态呈多样性;5例伴脾动脉和/或脾静脉受累;5例伴胆管扩张,其中1例伴节段性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2例伴肾侵犯,1例伴肠系膜侵犯,肾内和肠系膜病变均呈结节状较高软组织密度,质地均匀,进行性均匀强化;1例伴腹膜后纤维化,纤维组织质地均匀度、强化特点与肾内及肠系膜病变相同.结论:胰周假包膜对AIP诊断有肯定意义,其它胰外病变亦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AIP胰外病变的影像特征有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IgG4-RD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CT、MRI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0例行CT检查,ll例行MRI检查,6例行ERCP检查.重点观察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RD的受累情况和影像表现.结果 IgG4相关性胰腺炎患者13例,均伴有胰腺外组织器官受累;仅表现为胰腺外组织器官受累者8例.受累器官为1~5个,其中4例1个器官受累,5例2个器官受累,3例3个器官受累,4例4个器官受累,5例5个器官受累.胰腺外常见受累部位是:胆管受累13例,淋巴结肿大11例.少见受累部位是:肺部受累7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型、磨玻璃结节型、肺泡间质型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型4种类型;肾脏受累6例,CT表现为双肾多发低密度结节,呈延迟强化,MRI检查T2WI呈特征性稍低信号,DWI稍高信号;胆囊受累5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2例腹膜后纤维化和2例肠系膜受累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形成并包绕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肾盂输尿管、唾液腺、鼻咽和硬脊膜受累各1例.结论 IgG4-RD的影像表现通常为受累部位弥漫或局限性肿大,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了解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RD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有助于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累及腹部病变的常见及少见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31例IgG4-RD患者的临床及腹部影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IgG4-RD腹部最常见受累器官为胰腺(28例),24例胰腺外组织器官受累。腹部组织受累器官1~5个,其中1个器官受累7例(22.6%),2个器官受累11例(35.5%),3个器官受累9例(29.0%),4个器官受累3例(9.7%),5个器官受累1例(3.2%)。胰腺受累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16例)或局限性(10例)肿大,20例病变周围见"胶囊样"假包壳,动态增强后呈不均匀"雪花状"渐进性延迟强化。胰腺外受累者以胆道系统受累最多(21例),主要表现为胆总管下段管壁增厚伴延迟强化;6例胆囊受累,囊壁增厚及延迟强化;7例见腹膜后纤维化或软组织肿块形成;2例肝内发现IgG4相关性炎性假瘤;3例肾脏实质受累,2例见肾盂、输尿管管壁增厚;3例肠系膜受累;2例肝门区、腹腔淋巴结肿大。结论 IgG4-RD累及腹部时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有助于建立IgG4-RD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动态增强CT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并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例AIP患者,治疗前的动态对比增强CT、ERCP检查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2例为弥漫型,5例为局限型AIP。治疗前增强CT检查显示受累胰腺早期强化程度弱于正常胰腺,呈延迟期轻中度强化;1例弥漫型AIP伴有肾脏低密度结节状病变。ERCP示各例AIP示主胰管弥漫或节段性狭窄,1例弥漫型和2例局限型AIP伴有胆管狭窄。类固醇激素治疗半年后CT复查显示,各例AIP胰腺炎症明显减轻,胰胆管狭窄改善。结论 AIP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类固醇治疗前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后随访有助于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F-FDG PET/CT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到2014年12月间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AIP患者胰腺内均显示18F-FDG高摄取病灶,其中6例为全胰腺弥漫性18F-FDG摄取;3例为局灶性FDG摄取;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为7.0±2.3(4.0~10.2).8例患者在同机CT平扫上呈现全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呈现胰头局限性增大.所有患者胰腺病灶内均未见液化坏死及钙化表现,均未出现周围血管包埋改变及胰腺周围液体渗出.2例显示胰腺周围包膜样结构.3例患者出现胰腺外受累,包括前列腺受累3例,右肾受累1例,双侧颌下腺受累1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受累2例.7例患者伴有胆道梗阻.结论 AIP在18F-FDG PET/CT显像有其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及代谢变化,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AIP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以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动态变化。方法分析11例AIP病人的临床及MRI资料,观察AIP在类固醇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MRI表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初诊与自然病程下及初诊与类固醇治疗后的胰腺大小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胰体见局限性肿块;受累胰腺在T1WI低信号1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1例;4例显示胰周低信号带;胰腺病变区7例胰管不可见,2例间断显示,1例呈串珠状改变,1例胰体部胰管受压、移位;9例胰腺段胆管壁增厚。自然病程下随访,5例胰腺肿大程度及MRI信号异常与初诊病变相似,4例胆管壁病变范围较初诊病变加重。类固醇治疗后,6例胰腺肿大、MRI信号异常以及胆管壁增厚趋于正常,胰周低信号带消失。有效治疗后3例胰腺病变复发,复发性AIP的MRI表现与初诊病变相似,其中1例胰体尾前方出现假性囊肿。初诊与自然病程下胰腺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与类固醇治疗后胰腺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可用于诊断AIP,评估类固醇疗效,长期随访以及了解有无病变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脏集合管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集合管癌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灶全部为单肾发病,左肾6例,右肾2例。肿块直径1.5~12cm,平均7.2cm。肿块实质性3例,其余5例均为囊实性,2例见钙化。CT平扫病灶等低密度混杂不均匀,MRI 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CT和MRI增强表现为不均匀低或轻度延时强化,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肾窦及肾周,其中1例包绕主动脉,左侧肾上腺受累2例,脾脏及后腹膜、肠系膜根部受累者各1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融合3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1例。结论肾脏集合管癌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因其恶性程度高,愈后较差,术前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由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类固醇治疗效果显著,被认为是IgG4相关性全身性疾病的胰腺受累表现,其他受累器官包括胆管、胆囊、肾脏、腹膜后组织、涎腺等。主要的影像表现是弥漫性或局限性胰腺肿大以及胰管不规则狭窄,有时与胰腺癌等疾病鉴别困难。由于没有特异性诊断方法,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通常需要综合性诊断,因此从影像诊断学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腹部组织器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腹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7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①24例患者中9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例胰腺呈弥漫性肿大;2例呈局限性肿大;1例呈混合性肿大。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增强后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假包膜征象显示完整;②6例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表现为长且连续性的胆道狭窄,狭窄上段胆道常可见扩张,累及的胆道壁呈对称性的环周增厚、强化;③4例为IgG4相关性肾病,CT表现为肾实质内小类圆形、楔形或不规则低密度结节、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相对低强化;④3例为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病变,边界模糊,于CT平扫近似于肌肉密度,T1WI大多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部分可见轻度延迟强化;⑤1例同时累及胰腺及胆总管,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伴胰腺段胆总管不规则狭窄;⑥1例同时累及胰腺、胆总管及肾脏,表现为胰头局限性肿大、胆总管狭窄的同时双肾实质可见多发低密度结节。结论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腹部组织器官受累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对比非艾滋病与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28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瘤中霍奇金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受累脏器包括肝脏10例、脾脏9例、胰腺6例、肾脏5例、胃肠道8例、结内病变23例。病变器官解剖结构留存,病灶多数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小部分病变中央出现坏死,呈环形轻中度强化。淋巴结以腹主动脉周围、腹腔干周围、肠系膜、肠系膜根部最为好发。ARL病灶侵袭性高,累及范围广,对放化疗反应性较差。结论:AR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胰腺癌(PC)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对于AIP有价值的鉴别诊断征象。方法:回顾性搜集经临床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AIP和PC患者(每组各23例)的CT和MRI检查资料。分析上述两组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测量两组胰腺病灶及脾脏的CT值,对各种征象频数及所测CT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P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肿胀、腊肠样外观、纤维包膜、累及胆道系统(包括胆管壁增厚、胆总管向心性变窄、胆道系统轻度扩张),这些征象对鉴别AIP与PC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与PC组在CT平扫、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胰腺病灶CT值、胰腺病灶CT值/脾脏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胰腺形态异常、胆道系统改变、胰周血管及淋巴结改变,大多数AIP能与PC进行鉴别。增强后CT值的测量对鉴别AIP与PC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G4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激素治疗后疗效的评估。方法收集13例经病理证实的IgG4相关疾病的影像资料,均行CT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MR检查,6例患者有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的完整影像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分布、影像特征以及治疗后影像变化。结果13例中1例病灶位于泪腺,1例位于颌下腺,1例位于胆道,3例位于胰腺,4例位于肾脏,2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肺。其中2例病变累及多部位,包括腹膜后、胰腺及肾脏等。所有受累脏器呈弥漫性肿胀或局部软组织肿块,CT平扫呈低密度,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均匀性强化。6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病灶缩小,T2WI信号有增高表现。结论受累脏器肿胀,CT平扫低密度以及T2WI低信号,轻度均匀强化是IgG4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特征,CT及MR在疾病的诊断及激素治疗后疗效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2例1型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确诊的22例1型AIP患者,记录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重点分析胰腺与胆管的CT及MRI表现,主要观察胰腺形态、平扫密度/信号、强化特点及胰管、胆管形态改变等.结果:①胰腺形态改变,22例中,弥漫性肿大18例(81.8%),局限性肿大4例(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CT增强表现.方法 将23例经手术(6例)、组织学活检(9例)和激素治疗后随访(8例)证实的AIP患者纳入研究组,将36例手术证实的PDA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图像,主要记录病变及胰腺形态、受累胰管和胆管形态,测量病灶各期CT值.结果 23例AIP包括6例局灶型、14例弥漫型及3例混合型,20例呈腊肠样肿胀,13例出现胰周包壳,均无胰腺萎缩,17例病灶出现延迟强化,仅4例病变远端胰管扩张且<0.5 cm;19例胰腺段胆管狭窄,多为渐进性(14例),伴有上方胆管扩张(7例伴有狭窄).而36例PDAC均呈结节状,均未出现腊肠样肿胀及胰周包壳,27例出现胰腺萎缩,仅4例出现延迟强化;33例病变远端胰管扩张,其中27例≥0.5 cm;17例胰腺段胆管受侵狭窄,多为截断样(11例),15例伴有上方胆管扩张.结论 腊肠样肿胀、胰周包壳、病灶延迟强化、胰管无扩张或轻度扩张(<0.5 cm)、胰腺段胆管渐进性狭窄、胰腺段以上胆管狭窄更多见于AIP患者,而胰腺萎缩、胰管扩张≥0.5cm、胰腺段胆管截断样狭窄更多见于PDAC患者.CT增强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l P)的MSCT表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MSCT影像特征。结果病变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其中弥漫肿胀12例(75.0%),局限肿胀4例(25.0%);病灶大部分表现为轻-中度均匀强化及延期强化特点;15例胰腺病变区出现鞘膜样结构(68.8%);胰管狭窄7例(43.8%),狭窄程度不一;出现脾血管受累2例(12.5%);出现胆管狭窄15例(93.8%);1例AIP伴有双肾受累。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影像学改变,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综合分析MSCT征象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腹部原发性 MFH 的 CT 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腹膜后6例,肝脏5例,肾脏2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胃1例,回肠1例。肿块呈椭圆形、分叶状、结节形,体积较大。除2例胃肠道 MFH 呈均匀稍低密度影外,余病灶为稍低密度影内夹杂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腹膜后、大网膜、肠系膜及肝脏 MFH 多表现为实性成分、内部分隔呈渐进性或持续性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肾脏病例边界不清,呈轻度持续性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胃及回肠病变呈均匀持续性强化,对应胃肠黏膜正常。结论腹膜后 MHF 影像表现具有间质性肿瘤的特点,绝大部分病灶呈现渐进性及持续性强化的特征,与相应部位的癌肿影像表现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淋巴瘤累及腹膜和/或网膜及肠系膜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腹部CT检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T图像.CT征象包括:腹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腹水、网膜肿块、淋巴结肿大、实质性脏器累及、肠道病变等.结果 淋巴瘤累及腹膜、网膜和肠系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型(n=8)多见.CT表现为腹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10例;网膜结节或肿块6例;系膜结节、肿块或条形密度影10例;腹水9例;肠道病变5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9例;肝肿大2例,脾肿大2例,肝、脾同时肿大2例,肾脏浸润1例.结论 淋巴瘤累及腹膜、网膜和肠系膜CT表现缺乏特征性,遇有腹膜和/或系膜和网膜病变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CT在胰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结核表现为3型:(1)局灶型:9例,多位于胰头,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有周边或蜂房状强化;(2)多结节型:4例,胰腺内多发低密度病变,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胰头病变明显,呈蜂房状强化;(3)弥漫型:1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腺结核常伴有胰外结核。胰周淋巴结肿大9例,7例增强,呈花环状或环形强化;肝脏受累3例,脾脏受累4例,表现为肝、脾实质内低密度无强化病灶;胆管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各3例。结论:胰腺结核CT表现多样,包括胰腺局灶性低密度肿块、多发低密度结节或弥漫性胰腺肿大,但最常见的表现是胰腺内局灶性蜂房状强化的肿块。低密度的胰周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伴周边环形强化以及其他播散结核灶是支持胰腺结核诊断的重要辅助征象。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特点.结果 RPF 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受累,多伴有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CT诊断RPF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