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肌声学造影在经皮冠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显像(MCE)在经皮冠脉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例冠心病患者于PTCA术前后经冠脉完成MCE,观察心肌显像增强计分,心肌灰阶峰值强度(PI)和心肌节段半径缩短率(△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冠脉狭窄不伴心梗的患者,术前MCE为1分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术前计为05分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心梗患者术前MCE计为0分者,术后计分、PI和△D%指标改善,说明存在冬眠心肌。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细胞功能有望恢复,联合观察三项指标可从心肌灌注水平评价PTCA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诱导的短暂心肌缺血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h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水平,并与100例行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未行PCI患者以及93例行冠脉造影但证实冠脉正常患者术前、术后3h的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术后3h较术前升高(P〈0.05),而193例冠脉造影组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3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3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可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迅速升高,并早于心肌肌钙蛋白T。缺血修饰白蛋白是一个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慢血流现象的关系。方法44例患者均经冠脉造影及腺苷负荷99TcmMIB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分析比较冠脉造影阳性组(P—CAG)12例,冠脉慢血流组(CSF)22例以及冠脉正常血流组(NCF)10例患者临床资料、腺苷心肌负荷显像改变、冠脉造影结果与腺苷负荷心肌显像的关系。结果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X^2检验比较。结果3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危险因素: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t=0.27,0.54和0.59;性别:矿:0.92;危险因素:X^2=1.23;P均〉0.05);CSF组冠脉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帧数明显多于NCF组(33.7±5.5和17.6±3.9,t=-9.58,P〈0.001)。P—CAG组12例,腺苷负荷心肌显像阳性率100%(12/12);CSF组22例,阳性率77.3%(17/22);NCF组10例,2例阳性。半定量靶心图分析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缺血范围(人均缺血节段数)CSF组多于NCF组(1.06±0.77和0.91±0.80,t=-2.02,P〈0.05),少于P—CAG组(2.41±0.79,t=4.54,P〈0.001)。靶心图记分心肌缺血程度显示CSF组大于NCF组(8.01±6.06和2.73±2.60,t=-2.07,P〈0.05),小于P—C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7±12.77,t=1.44,P〉0.0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阳性显像中部分患者伴有冠脉造影慢血流现象,这为有明显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阴性的患者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腺苷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不典型胸痛患者67例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81例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别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比较,得到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组67例中,23例冠脉造影有狭窄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灌注异常即诊断心肌缺血16例,44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0%,特异性93%,准确性85%。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组81例中,31例冠脉造影阳性,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心肌缺血22例,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中,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8例。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特异性96%,准确性86%。结论腺苷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可逆性灌注异常对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mTc-MIBI(甲氧基异睛)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不一致的临床意义。方法13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前2周内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运动或药物负荷及静息显像)。以CAG为金标准,分析^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临床意义。结果两者不相符合13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状动脉正常者10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例。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提示冠脉临界病变,^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提示冠脉微循环灌注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负荷201Tl心肌灌注显像结合肺/心比值(LHR)测定技术在评价冠脉造影阴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的患者,和25例正常者接受双嘧达莫负荷试验下早期与延迟相201Tl心肌灌注显像,进行心肌节段缺血计分并测定LHR值.患者同期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供对照.结果:46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指数均呈异常,提示存在心肌缺血,25例正常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正常;两组LHR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心肌缺血定位(前、侧、间、后下壁)、单或多节段缺血、左室心肌肥厚与否对LHR值无影响(P>0.05);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在LHR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嘧达莫负荷试验下201T1心肌灌注显像结合LHR测定,兼具灌注显像的定性、定位优势和LHR测定对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的定量优势,在冠脉造影阴性的心肌缺血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机完成^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脉CT造影(CTCA)。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采用标准二日法,首日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CTCA。腺苷按患者体质量以0.84mg·kg^-1·min^-1经静脉泵匀速给药,CTCA使用标准自动对比剂跟踪扫描程序完成。通过专用融合软件将心肌血流灌注与冠脉三维成像图融合,评价心肌缺血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结果40例患者,CTCA正常20例,异常20例;120支冠脉中共检出33支病变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5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脉9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22例,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18例。SPE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图像显示供血区心肌血流灌注正常且无狭窄冠脉占总的无狭窄冠脉的92.47%(86/93),狭窄〈75%的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阳性率占42.86%(6/14,例),狭窄〉75%或闭塞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占92.31%(12/13,例)。120支冠状动脉中20.83%(25/120,支)的病变冠脉为“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测出27例患者中25.93%(7/27,例)有无狭窄病变的冠脉导致心肌缺血;使15.38%(2/13,例)冠脉病变患者免除有创性诊断检查;指导对42.86%(6/14,例)的狭窄〈75%冠脉行药物治疗或冠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为1支狭窄〉75%的冠脉无需行血管重建术提供依据。结论SPECT/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显像可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可提供综合信息诊断冠心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心肌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门控心肌灌注显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90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介入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MRI)技术的进展提高了对心肌活力的认识,介入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的结合应用提高了心肌活力测定的准确性。心肌活力测定可确定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并可预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的增加和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心肌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相关参数采集,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及图像采集分析。测量二尖瓣E峰和A峰,并计算出E/A值;用改良的Simpson′s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采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狭窄冠脉供血的缺血心肌和正常冠脉供血的非缺血心肌应变指标: LS、RSpeak、TP、SRe及SRa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再灌注后,心肌舒张功能的恢复较收缩功能需更长时间;心脏整体功能恢复正常时,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仍可存在异常。结论应用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PMR)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监测作用。方法 4例经PMR治疗的病人于治疗前后各1周内,进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由计算机固有程序重建断层图像,以心肌各节段灌注缺损作为定性分析,以靶心图缺损范围和缺损心缺占冠脉供血心肌的百分数作为定量分析指标。结果:除1例3支病变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其它3例缺损百分比均显著下降,1例3支病变术后LAD,LCX和RCA缺损心肌范围分别降低45.2%,59.4%和5.10%,1例2支病变LCX和RCA分别降低39.8%和65.4%。另1例2支病变患者LAD和RCA分别降低40.9%和37.3%。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PMR治疗监测作用可准确显示冠脉供血区域缺血范围和治疗后恢复程度,是临床观察疗效,评价预后的可靠指征。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心肌显像正常的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存在狭窄甚至严重病变,所以临床应注意心肌显像的假阴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PMR)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监测作用,我们对4例PMR治疗前后SPECT心肌灌注显像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患者4例,男,年龄(62±7)岁,心肌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异舒吉^99mTc-MIBI心肌断层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47例经直接PTCA治疗(A组)、溶栓再灌注成功(B组)和失败(C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异舒吉和静态^9mmTc-MIBI心肌显像。20例经介入性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静态心肌显像。结果:不论是静态,还是异舒吉^99mTc-MIBI心肌显像,A组心肌缺损面积小于B组,B组小于C组,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与静态心肌显像比较,A组和B组异舒吉心肌显像提示心肌灌注明显改善,在C组改善不明显,其中A组异舒吉心肌显像灌注改善大于B组+C组。15例介入治疗异舒吉显像有心肌存活者,术后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由术前36.3%±22.6%降至22.0%±19.3%。5例无心肌存活者,术后心肌缺损面积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结论:异舒吉^99m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显示直接PTCA术可减少心肌缺损面积,挽救更多的濒死心肌,同时可准确识别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症状性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因胸痛、胸闷等症状行冠脉造影排除阻塞性冠脉狭窄,诊断为心肌桥并接受运动-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资料,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并与运动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应用Stata 7.0软件,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比较,用χ2检验分析组间频数差别.结果 19例症状性心肌桥患者冠脉造影示收缩期冠脉狭窄程度为(65.4±22.1)%,18例为左前降支肌桥、1例为左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肌桥.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心肌缺血10例、正常9例,其中心肌缺血位于前壁和(或)心尖部8例、下壁1例、后侧壁和后间壁1例;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52.6%(10/19),明显高于运动心电图的21.1%(4/19)=4.07,P<0.05.19例心肌桥患者按Nobel分级法,Ⅰ级狭窄5例、Ⅲ级狭窄6例、Ⅲ级狭窄8例;Ⅰ级狭窄患者中1例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阳性,Ⅱ级狭窄患者中2例阳性,Ⅲ级狭窄患者中7例阳性.心肌桥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组收缩期冠脉狭窄明显高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组[(78.0±4.7)%与(52.8±6.7)%,t=3.06,P<0.01],2组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2.1)mm与(11.8±1.0)mm,t=1.43,P>0.05].结论 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有效评价症状性心肌桥患者所致心肌缺血,明确心肌桥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AMI患者3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其中1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于PCI术后行自体MSC移植术治疗,PCI术后拒绝行细胞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1,3和6个月进行^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行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放射性稀疏节段数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和6个月放射性缺损节段数试验组(2.37±1.09和2.21±0.93)较对照组(3.24±0.93和3.21±1.05)明显减少(t=2.32,2.79,P均〈0.05);与术前[(35.4±16.7)%和(32.8±15.9)%]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57.2±14.3)%]和对照组[(44.8±11.7)%]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t=4.27,2.18,P均〈0.05),试验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2.58,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自体MSC移植术后,应用^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随访和评价疗效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改良硝甘法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判断存活心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硝酸甘油酯(简称改良硝甘法)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显像检测心肌梗塞后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分别对65例改良组和32例普通组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静息改良硝甘法介入和静息普通硝甘法介入心肌显像;两组中各有28例和12例行血管再通术,并于术后2~3个月重复静息心肌显像。结果改良组静息心肌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194个,改良硝甘法介入后有123个节段再填充,再填充率为634%;普通组静息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103个,普通硝甘法介入后有48个节段再填充,再填充率为4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66,P<001)。血管再通术患者术后复查静息心肌显像,与术前硝甘法介入显像比较,灌注改善的预测准确率为897%和722%。结论改良硝甘法介入可明显提高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5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分别行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PCI术后1~2周再次复查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两次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PCI术后运动时间延长(6.13±0.27vs4.29±0.26,P<0.01),耗氧当量增加(7.19±0.27vs5.19±0.27,P<0.01),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增加(200.17±5.17vs172.81±6.59,P<0.01),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运动显像)减少(9.57±0.83vs15.83±0.85,P<0.01);A、B型病变心肌灌注显像改善指数(0.49±0.04)明显高于C型(0.35±0.04,P<0.01)。将术后运动和术前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之差与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的比值作为疗效,术前静息和术前运动心肌灌注缺损计分之差与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的比值与疗效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63(P<0.01)。结论PCI术后运动心肌灌注显像明显改善;PCI术前运动与静息显像之间的匹配程度可以预测PCI疗效;与C型病变相比,A、B型病变PCI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提示灌注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7~14天、3个月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估PCI术后缺血心肌完全恢复时间。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42例PCI术后7~14天、3个月分别行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I术后7~14天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术后3个月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I术后7~14天仍有部分缺血心肌未完全恢复血流灌注,而3个月后缺血心肌完全恢复血流灌注。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99Tc^m-1,2-双[双-2-乙氧乙基膦]乙烷(tetrofosmin)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冠脉造影、病历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其中行^99Tc^m-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27例,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26例。运动负荷试验按Bruce方案进行。tetrofosmin显像于给药后30min行心肌断层显像,间隔24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运动-静息一日法则在4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MIBI显像于给药后1-2h行心肌断层显像,48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结果 ^99Tc^m-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运动,静息显像以及运动-静息一日法心肌显像均获得了清晰的心肌断层图像,均未发现邻近器官有明显的放射性干扰。Tetrofosmin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MIBI的诊断灵敏度为94%,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etrofosmin的检测效率为85.2%,MIBI的检测效率为88.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etrofosmin和MIBI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89.5%,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1%和75%。结论 Tetrofosmin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适用于运动-静息一日法心肌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