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个月~68岁,平均19.4岁.7例行CT检查纳入研究,其中6例有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检查;24例行超声检查.结果:CT上病灶均为囊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壁薄.2例病灶呈单房,5例病灶内可见分隔并形成多房,增强扫描囊壁及部分分隔强化,囊内未见强化.MRI上病变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其内见分隔.超声声像图上病灶均为囊实性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影,其中10例病变回声不均质,14例探及条形分隔反射,其中3例分隔为蜂窝状、网状,3例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及囊内及分隔内血流7例.手术病理显示病变全部为囊性,可看到扩张的淋巴管,有些病灶内可见血管,并见一些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成分.结论:淋巴管瘤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囊性,薄壁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楚;病理与影像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2.
脾海绵状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鹏  孙屹立   《放射学实践》2009,24(6):643-645
目的:通过分析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探讨其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的CT表现,并与其他脾脏囊性病变进行鉴别。结果:8例海绵性淋巴管瘤均为近脾门处单发囊性病灶,8例中2例病灶边界清晰,6例病灶边界模糊。所有病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囊内有分隔,壁略薄(厚度约3~5mm),囊壁及分隔略呈稍高密度,灶内可见低密度液性区。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囊壁及分隔中度强化,延迟期仍持续强化。8例患者中5例无自觉症状,经体检中发现。仅有3例出现与脾肿大相关的临床症状(左上腹胀满或轻微胀痛)。结论:脾海绵状淋巴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脾脏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 9例中,多发病灶5例,单发病灶4例,共计40个病灶.病灶位于脾包膜下或实质内,边缘清晰,囊性或囊实性.CT平扫等密度灶23个,低密度16个,等密度、边缘钙化1个.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6个,细线分隔强化病灶20个,多分隔"网格"样强化14个;10个瘤灶边缘见粗大血管.病理显示,病灶以大小不等的囊性淋巴管瘤成分为主,囊腔大小不一,囊壁菲薄,分隔纤细,其中夹杂不同比例的血管成分.病灶无明显强化者,病灶内血管成分少;细线状或点状强化者,血管成分渐多;较明显"网"状分隔强化灶内,血管成分比较显著.结论 脾血管淋巴管瘤CT表现与其中的血管成分所占比例相关,血管成分明显者,可出现细线状分隔强化,甚至"网"状强化;血管成分较少者,与淋巴管瘤相似,强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及MRI两种检查方法在腹部囊性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26例患者中2例位于大网膜囊,12例位于肠系膜,10例位于后腹膜,2例位于两侧肾上腺。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显示病灶壁均很薄,部分病灶可见分隔,呈现水样密度,注入对比增强剂后,壁及分隔轻度强化;病灶形态不规则,呈现分房样改变,可见血管、胃壁及肠腔被包绕其中,而且对其相邻结构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压推移。在MRI检查图像中,病灶呈现稍长T1长T2信号,壁较薄,其内可见多发条状信号分隔影,注入对比剂后壁及分隔可见轻度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部位、范围、内部特征,对术前协助诊断及对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 结果:3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例起源于结肠系膜,2例发生在腹膜后腔.6例均为多房型.2例呈巨大长袋状,2例形态不规则,2例为分叶状囊肿.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部分囊壁和间隔可见增强.2例可见"血管穿行征",2例沿组织间隙蔓延呈"爬行性生长"改变. 结论:肠系膜及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的少见囊性病变,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部位, 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帮助与其他囊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征象,以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资料。结果:6例均为多房囊性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甚至趋于分叶状改变,囊壁光滑,边界尚清晰,囊内密度较均匀,其内可见分隔,1例边界欠清晰,3例分隔均匀增厚,2例囊壁可见点状改变,1例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强化,囊内低密度灶均未见强化。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囊或多囊伴分隔、囊壁结节,并可见囊壁及分隔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强化,囊液不强化。掌握其CT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囊腺癌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癌(HBCAC)的MRI表现,提高肝胆管囊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均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9例中单囊性病灶8例,多囊性病灶1例.T1WI上6例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分隔和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3例囊壁光滑,囊内呈稍高信号影,可见结节状软组织信号影.T2WI上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囊内分隔、壁结节及软组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囊内分隔、壁结节和软组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仍较明显.结论: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能较好反映肝胆管囊腺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螺旋CT与病理大体标本的对照研究,探讨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的CT特征。方法:行术后肿块病理大体标本的多平面照像,然后与相近的病变CT图像相对照,以此来研究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的CT征象。结果:10例肿物CT表现分为单囊、囊内囊、多囊型三种。单囊表现为一囊性肿物内有实性软组织壁结节,结节内、囊内有斑点状钙化,结节及囊壁均有强化,其囊壁厚薄不均,囊内囊除表现为单囊的征象外,最主要表现为壁结节周围仍有多个小囊与之相连,小囊间有分隔,粗细不均。多囊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囊内可见实性软组织壁结节及钙化。结论:囊内钙化性壁结节,囊壁厚薄不均,壁结节周围可见多个小囊与之相连,小囊间有分隔,分隔粗细不均是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瘤的主要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11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管瘤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4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菲薄,张力低,边缘清楚,其中8例可见线条状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肠系膜囊肿8例,均为先天性肠系膜囊肿,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锐利,囊壁薄而均匀,6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2例囊壁呈线状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大网膜囊肿4例,长径均大于6cm,病灶位于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形态不规则。肠重复畸形6例,均与肠管关系密切,4例呈管状,2例呈类圆形,4例囊壁可见强化。囊性畸胎瘤4例,3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骶尾部,2例囊壁可见线条状钙化。腹部脓肿2例,呈不规则液性密度区,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增强时明显强化。结论:CT对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形态特征、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能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 ~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多房性囊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病变共28例,2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行MRI扫描。结果总共28例,均为多房囊性病变,其中囊性肾癌18例,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5例可见壁结节,4例囊内见絮状悬浮物,17例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分隔呈快进快出强化,囊液未见强化。另外10例,多房囊性肾瘤4例、多房性肾囊肿5例、肾髓质囊肿病1例,其中7例囊壁及囊内分隔均匀,3例囊壁及分隔粗细不均,最厚处小于3mm,增强扫描5例囊壁及囊内分隔不同程度强化,5例囊壁及分隔未见强化,10例囊内均未见强化,未见壁结节。结论多房囊性肾癌与其它多房囊性病变的影像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磁共振征像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伴分隔多房囊实性2例,单房囊实性7例。所有病灶均显示壁结节突入囊腔内,囊壁结节及分隔信号略有差异,但均表现为T1WI呈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4例囊腔内并出血。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囊内分隔及囊壁结节轻、中度强化。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MRI有较特征性表现。肝内单房或多房分隔囊性异常信号,囊壁有壁结节或囊腔内有实性成分或囊内液性成分出血表现,支持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系膜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的CT图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例肠系膜囊肿,单纯囊肿8例,CT上主要表现为腹腔内肠外囊性灶,囊壁菲薄、边界清,无壁结节;复杂囊肿10例,其中囊肿伴感染6例,CT表现为囊内密度略增高,周围边界模糊,囊壁增厚、增强后见强化;囊肿伴出血4例,表现为囊腔内高密度影。囊壁出现钙化4例,囊壁周围出现血管影3例,囊内见分隔3例;所有病例囊内容物均未见强化,部分病变周围组织、器官受压、推移。结论肠系膜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卵巢囊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提高CT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1例共161个卵巢区囊性病变,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个病灶中,良性102例134个病灶,恶性19例27个病灶,120个为完全囊性,41个有囊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分别占74.5%和25.5%,其中囊性畸胎瘤21例25个病灶,囊腺瘤18例,均为单个病灶,囊腺癌7例12个病灶,Krukenberg瘤5例7个病灶,内膜异位囊肿31例39个病灶,黄体囊肿8例9个病灶,滤泡囊肿8例9个病灶,浆液或粘液性囊肿11例,中肾管囊肿10例,陈旧性异位妊娠4例,卵巢输卵管脓肿,炎症积水9例13个病灶,其他4例,术前CT诊断准确庞81.8%。结论 卵巢囊性病变种类较多,基本CT表现多类似,但良性病变常为圆形或卵圆形,囊壁薄而规则;恶性病变多为双侧不规则形,囊壁及囊内分隔厚而不规则,结节状,CT在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中不同组织学来源的巨大囊性肿块的CT相对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直径>10 cm)的CT平扫及增强影像特征.结果 48例中,囊腺瘤18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5例,交界性囊腺瘤4例,囊腺癌、肾脏囊肿、平滑肌瘤并黏液变性、淋巴管瘤各3例,颗粒细胞瘤、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各2例,转移性腺癌、血管淋巴管瘤、无性细胞瘤、副中肾管残留囊肿、来源不明良性囊肿各1例.其中卵巢来源36例,占75.0%;生物学行为相对良性35例,占72.9%.26例(54.2%)囊壁规则,见于囊腺瘤、肾囊肿、淋巴管瘤、副中肾管囊肿、组织来源不明良性囊肿;无明确囊壁5例,见于血管淋巴管瘤、平滑肌瘤黏液变性、生殖细胞瘤;7例壁结节,见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囊内有分隔者22例(45.8%),均来源于卵巢,其中分隔规则9例,见于良性和交界性囊腺瘤;不规则13例,见于黏液性囊腺瘤、囊腺癌、混合型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和转移性肿瘤.脂肪成分见于5例畸胎瘤;钙化见于4例畸胎瘤和1例血管淋巴管瘤;实质成分明显8例,见于血管淋巴管瘤、平滑肌瘤黏液变性、生殖细胞瘤和颗粒细胞瘤.结论 盆腔巨大囊性肿块组织来源及病理学类型较多,以卵巢来源居多,生物学行为良性比例较大,恶性多来源于卵巢,各种病理学类型之间有相对特异性CT特征,对于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CL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6例中假性囊肿5例,3例囊壁薄而光滑,2例壁厚薄不均,内见片絮状稍高密度影。真性囊肿2例,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境界清,壁薄且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浆液性囊腺瘤5例,3例呈蜂窝状或海绵状改变,内可见分隔,1例呈单房表现,2例发现钙化,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黏液性囊腺瘤3例,可见分叶,呈轻度强化。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呈类圆形囊实性包块,病灶内部可见乳头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等样强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呈多房性囊性病变,壁薄,境界清晰,MRCP显示病变与扩张的主胰管相通。神经鞘瘤1例,MRI呈卵圆形长T2信号影,内见多条不规则斑片状、线状分隔影。囊腺癌5例,呈囊实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片状及结节状强化。结论:PCL囊灶大小、分布、壁结节分布、强化情况、囊内密度及信号特点各具特征,但非典型病例需综合各种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病史、年龄、性别及其他临床检查等分析,确诊常依赖于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17.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例,其中3例作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作螺旋CT平扫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1例胆管囊腺瘤,呈多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厚薄一致,部分分隔有较均匀的增厚。1例胆管囊腺瘤恶变,为单囊性病灶;4例胆管囊腺癌中3例为单囊性病灶,1例为多囊性病变。CT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5例恶性者中4例可见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另外1例有囊壁局部增厚;3例有厚薄不均的分隔,2例有囊壁钙化,1例有囊内出血,呈液液平征。常规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有强化。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壁上结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结论 CT可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却难于鉴别良性胆管细胞囊腺瘤与恶性胆管细胞囊腺癌。如见病灶有间隔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以及伴粗大钙化者多考虑为恶性的胆管细胞囊腺癌,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鉴别主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瘤样钙盐沉着症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瘤样钙盐沉着症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年龄、性别、压痛、质地、皮肤改变、血磷、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超声表现(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后方声影、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血流信号)。结果 44例瘤样钙盐沉着症患者共47个病灶,17个病灶位于臀部,9个病灶位于肢体,33个病灶呈无痛性包块。44例患者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5例血磷升高。瘤样钙盐沉着症主要位于皮肤层、脂肪层或肌层内,不累及骨质。瘤样钙盐沉着症的超声表现分为3型,(1)结节状钙化灶堆积型:41个(87.23%)病灶表现为沙粒样或颗粒状钙化灶堆积呈结节状,所有结节后方均伴有声影,其中8个病灶边界较清楚,周边可见细窄的低回声带,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0个病灶周边见较宽的低回声带,边界可辨,血流信号较丰富;(2)囊性团块伴钙化灶沉积型:4个(8.51%)病灶表现为囊性团块,内可见分隔,囊壁及分隔多发细沙样或颗粒样钙化灶沉积伴声影,囊性团块边界不清晰,囊壁可见稀疏血流信号;(3)孤立粗大钙化灶型...  相似文献   

19.
卵巢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囊实性病变不同CT影像表现的定性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囊实性病变共50个病灶,分别记录病灶大小、囊液密度、囊壁厚度、囊壁强化程度、有无结节、有无分隔、有无钙化及有无腹水,统计分析不同病变各种征象的出现率.结果 50个病灶中卵巢脓肿9个,卵巢良性肿瘤8个, 卵巢癌14个,巧克力囊肿19个.病灶大小以及病变的囊壁厚度、囊壁强化程度、囊液密度、壁结节、囊内分隔以及有无腹腔积液在各组病变中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而病变平扫密度和病灶有无钙化各组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不同卵巢囊实性病变的基本CT表现多类似,但对病变的相关征象的观察分析具有一定的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CT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4例囊性淋巴管瘤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1~ 5 7岁。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根椐囊性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头颈 4例、躯干 3例、内脏 7例 ,除 1例伴出血者外 ,病灶密度均匀 ,CT值均类似于水 ,在± 10HU之间。病灶大小直径 5~ 15cm ,边界清楚 ,相邻的组织受压移位。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囊内可有分隔 ,囊壁薄 ,可强化。所有病例病程 1~ 10年 ,平均 ( 4 .5± 1.6)年。除伴出血1例外 ,其余病例均无疼痛 ,3例稍有躯干不适。结论 CT可以清晰地了解囊性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以及病灶累及范围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