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 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 ~35 d(31 ~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d组、16 d组和31 ~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时[K+]分别为(3.26 +0.57)、(3.39±1.12)及(2.97 +0.95) mmol/L(P >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 ~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d组(P<0.01).结论 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活性氧族(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为研究对象.将每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平均分装至4个空血袋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其中1袋纳入对照组(n=6),另外3袋分别加入抗氧化剂ASTA,最后调节ASTA终浓度分别为5、10及20 μmol/L,并分别将其纳入5μmol/L ASTA组(n=6)、10 μmol/L ASTA组(n=6)及20 μmol/L ASTA组(n=6).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未加入抗氧化剂ASTA,只加入等量二甲亚砜(DMSO).将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于2~6℃冰箱内保存.于储存后第7及14天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酶标仪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紫外测试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统计学分析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及14天时,ROS、MDA及2,3-DPG含量变化.结果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红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70、61.376,P=0.000);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上述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及对照组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比例分别为77.4%与22.6%0、83.6%与16.4%、76.9%与23.1%、73.8%与26.2%;储存后第14天时,则分别为59.4%与40.6%、70.8%与29.2%、58.3%与41.7%、52.8%%与47.2%.②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30、27.515,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4.3±28.7)相对荧光强度/mgHb与(245.2±15.8)相对荧光强度/mgHb;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48.1±5.5)相对荧光强度/mgHb和(156.0±13.8)相对荧光强度/mgHb.③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698、21.398,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ASTA组,5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3.6±5.1)μmol/mgHb与(33.0±4.4)μmol/mgHb;而10 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7.3±2.6) μmol/mgHb和(15.5±3.2)μmol/mgHb.④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76、17.443,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显著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517.1±106.2)μg/L与(417.6±62.9)μg/L;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89.1±48.2)μg/L和(677.5±90.8)μg/L.结论 ASTA可通过降低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延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速度,减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的进度.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液中,ASTA的最佳处理浓度是否为10 μmol/L,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2009年11月~2010年8月随机选取40例对全血与悬浮红细胞的保存前与保存期末的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也对保存期末的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总量的测定.结果:全血保存前(30.1±5.3)mg/L与保存期末(137.5±16.2)mg/L存在显著性差异;悬殊浮红细胞保存前(96.3±19.2)与保存期末(395.1±52.4)也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而全血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总量(20.66±2.89) mg/袋与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的游离血红蛋白总量(21.06±2.82) mg/袋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对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温度对保存血液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10例当日采集的CPDA-1抗凝新鲜全血,在封闭条件下分离大部分血浆,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分别放入4℃、10℃、16℃、25℃冰箱保存,然后分别在24h、7d、14d、21d、28d,分别取样测定,计算携氧量、氧亲和力值。结果 4℃、10℃、16℃组24h、7d、14d、21d有效携氧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7d的4℃、10℃、16℃、25℃组间有效携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16℃组24h、7d、14d、21d、28d氧亲和力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放时间、温度对血液中红细胞功能影响较显著,4℃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携氧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内血液储存在不同时间及温度过程中,红细胞功能的变化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实验室检测2,3-二磷甘油酸,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结果血液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保存,实验室检测指标异常,红细胞功能发生改变。结论保证血液质量冷链系统控制温度在4~6℃,血液在运输过程中2~10℃保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为红细胞定量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名合格献血者,采集红细胞1 U/人(全血200 mL=1 U)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置于专用储血冰箱,分别在库存0、7、14、21、28和35 d留取血样,测定有效携氧量(Q值)、氧亲和力(P50)、2,3-DPG、Na+-K+-ATP酶,综合评价红细胞携氧能力;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获得计算各携氧能力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结果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Q值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32%,之后下降变缓,到保存末期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9%;P50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19%,之后下降不明显,到保存末期为库存0 d红细胞的71%;2,3-DPG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21 d前缓慢下降,之后出现急速下降,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1%;Na+-K+-ATP酶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前7 d下降最为剧烈,下降54%,之后下降速度变缓,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15%;对数据曲线的拟合分析显示:以Q值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4.367-0.066X;以P50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28.346-0.234X;以2,3-DPG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1.875-0.030X;以Na+-K+-ATP酶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为Y=4.534-0.127X。Q值和P50完全线性相关(r=0.999 43),与库存时间、2,3-DPG、Na+-K+-ATP酶存在回归关系,其多元线性模型为Q=5.457-0.925×2,3-DPG+0.142×Na+-K+-ATP酶-0.076×T(库存天数)。结论 Q值测定水平可以作为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可根据其变化计算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随库存时间的延长其携氧能力不断下降,库存前2周其携氧能力下降的尤为明显,贮存35 d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仅为0 d的5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存储时间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悬浮红细胞输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2019年本科36名再生障碍性贫血76次输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献血者特征和红细胞储存时间等对悬浮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 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悬浮红细胞输注疗效与患者的体重(P<0.01)、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刘晓  许岚  谢如锋  夏卫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23-224,228
目的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制定该制品溶血性指标在保存期末的内控标准,以保证提供临床合格的血液制品。方法用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对90例全血进行去白,制备成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分别在第0天、第7天、第21天、第28天和第35天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滤器制备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其游离血红蛋白数值(g/L)在第0天、第7天和第35天分别为0.13±0.08、0.06±0.05、0.09±0.06;0.69±0.28、0.72±0.30、0.65±0.24和1.03±0.36、1.18±0.38、1.05±0.38。结论通过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的检测,分析影响该制品溶血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制备(保存)洗涤红细胞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原料血液经离心后,使用G4去除上清和白膜层,向原袋中注入100 ml/U NaCl注射液;再次离心后,去除上清并向母袋中注入100 ml/U氯化钠注射液,重复操作2次;第4次去上清后向母袋中注入50 ml/U红细胞保存液,混匀后置4℃贮摁冰箱保存。结果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蛋白清除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洗涤红细胞保存4周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不超过1g/L。结论采用本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可以保存四周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发达国家的去白细胞产品从储存后由医院血库过滤,过渡到了储存前由采供血机构过滤。我国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正处于从医院血库/床边型向血站型发展的过渡时期,对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的管理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钾离子(K+)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离心制备法将储存0~7 d(0~7 d组,n=10)、8~15 d(8~15 d组,n=10)、16~23 d(16~23 d组,n=10),24~31 d(24~31 d组,n=9)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2、24 h取样测定其K+浓度和FHb含量,比较不同储存时间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和FHb含量.[结果]制备前,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的K+和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储存时间越长,K+和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0~7 d组、8~15 d组、16~23 d组、24~31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分别为(3.23±0.52)、(3.31±0.87)、(2.98±0.63)和(3.21±0.86) mmol/L,均低于人体正常K+参考值上限.制备后12 h、24 h,各组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储存时间越长,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四组FHb含量分别为(0.26±0.11)、(0.41±0.20)、(0.72±0.37)、(1.05±0.37)g/L,24~31 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影响不大,在制备后24 h的保存期内K+浓度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的影响较大,建议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袋400 mL来源的去白全血,随机分为3组,采用离心力4 669 g,离心温度4℃,分别离心10 min、15 min、20 min,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血血液分离机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各袋血液质量指标: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采用不同离心时间离心分离制备,各实验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储存期末溶血率和容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离心时间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指标均达到质量要求,控制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单位自身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离心条件,对于保证血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内部标准,加强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方法使用邻-甲联苯胺法对保存0d和35d的36例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进行浓度测定。结果悬浮红细胞0d和35d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10.8±14.2)mg/L和(558.3±94.5)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季和夏季悬浮红细胞35d游离血红蛋白分别为(464.9±50.1)mg/L和(651.1±66.0)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悬浮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站内指标,将完善血站对该类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全血分别在冷藏(4±2)℃与室温(30±1)℃条件下保存24 h,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由全血分离所得的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在保存期内的质量变化。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每人献400 mL全血,将其分成2份,每份200 mL。对照组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实验组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于24 h后将2组全血离心,分离血浆入转移袋,加入50 mL MAP红细胞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2组悬浮红细胞均放置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于保存d 1、7、14、21、35分别无菌取样检测Hb、Hct、MCV、溶血率、pH、K~+、葡萄糖、ATP、2,3-DPG、红细胞渗透脆性值等指标;2组血浆分别于全血采集1 h后及全血保存24 h后进行无菌取样,检测Ⅷ因子含量。结果分离所得血浆在全血采集1 h后与保存24 h后Ⅷ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在35 d保存期内,悬浮红细胞的Hb、Hct和MCV值无显著性差异;d 35,研究发现实验组红细胞渗透脆性高于对照组(4.9±0.2 vs 4.7±0.2;P<0.05);2组溶血率、K+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别于d 7、14、21、35;d 1、7、14、2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29±0.14 vs 0.11±0.09、0.39±0.22 vs 0.18±0.08、0.80±0.22 vs 0.24±0.07、0.93±0.22 vs 0.38±0.11;10.5±1.2 vs 5.4±0.7、21.7±2.0 vs 18.6±2.6、24.8±1.6 vs 22.7±2.7、29.2±2.5 vs 27.1±2.8;P均<0. 05);2组ATP、2,3-DPG、葡萄糖、p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分别于d 14、21、35;d 1、7、14;d 1、7、14、21、35;d 1、7、2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4.2±0.2 vs 4.7±0.2、3.6±0.2 vs 4.5±0.2、3.1±0.3 vs 3.9±0.2;1.96±0.44 vs 10.67±0.87、1.33±0.34 vs 3.27±0.88、0.82±0.29 vs 1.49±0.45;23.2±1.1 vs 29.4±1.5、22.0±1.3 vs 27.4±1.1、21.5±0.8 vs 25.1±1.1、18.7±1.5 vs 22.8±1.2、16.1±1.8 vs 19.1±1.7;6.8±0.1 vs 7.0±0.1、6.7±0.1 vs 6.8±0.1、6.4±0.1 vs 6.5±0;P均<0.05)。结论与冷藏(4±2)℃保存条件下相比,全血在室温(30±1)℃保存24 h后进行离心制备,35 d保存期内的溶血率增加,2,3-DPG值下降;而分离所得血浆在全血采集1 h后与保存24 h后Ⅷ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为相关标准或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或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延长试剂红细胞在开放状态下的保存时间。方法在实验组红细胞保存液CPDA-Ⅰ中加入5%氨基酸,对照组仅为CPDA-Ⅰ保存液,并分别配制成5%的试剂红细胞,置4℃冰箱,连续观察18周:每周测定2组试剂红细胞的pH、Hb及K+的值。结果实验组在保存126 d后红细胞出现溶血,pH为(6.7±0.4)、Hb为0、K+为(1.16±0.04)mmol/L;而对照组仅保存28 d后红细胞出现溶血,pH为(6.6±0.2)、Hb为(4.8±1.0)g/L、K+为(1.24±0.12)mmol/L,2组只有H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A-Ⅰ中加入5%氨基酸可延长试剂红细胞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为临界值,按照输注不同储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输注储存时间在14 d以内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对照组(输注储存时间超过14 d去白悬浮红细胞),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去白悬浮红细胞中三磷酸腺苷、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及pH值,比较采集至储存间隔不同时间红细胞有效携氧量(Q)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输注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后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三磷酸腺苷、2,3二磷酸甘油酸、pH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去白悬浮红细胞采集当日红细胞Q水平高于7、14、21、28 d,且去白悬浮红细胞采集时间在28 d及以上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水平最低(P <0.05);观察组患者输注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后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输注存储时间在14 d以内的去白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SAGM悬浮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游离血红蛋白 ( free hemoglobin,FHb)含量是血液制品、尤其是红细胞制品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过高的游离血红蛋白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副作用[1 - 3] 。在血液质量控制标准中 ,对全血和冰冻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有明确的规定 ,而悬浮红细胞尚无明确标准 [1 ] 。在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中 ,离心会对红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为了解离心对红细胞的损伤程度 ,笔者对常用的 SAGM悬浮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随机选择 48袋 2 0 0 ml全血 ,根据不同的离心条件分成 4组 ,每组 1 2份 ,制备 SAGM悬浮红细胞。同时取C…  相似文献   

19.
血液保存时间对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液保存时间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健康献血员。常规采血及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小时)、1周上周及3周4个时相 点。检测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RBC聚集指数(AI) 和刚性指数(IR)。结果:红细胞压积、中切粘度在保存3周内无显著变化,高切粘度 在第三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AI在 第3周显著降低而IR在第2周时则升高,第3周更为明显。结论:结果提示库存血 保存时间的延长对全血粘度和 RBC的变形性及聚集性产生显著影响,特别在第 3 周出现非常显著变化,RBC变形性改变影响RBC的运氧功能,降低了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对红细胞2,3-DPG和G-6-PD水平和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择期手术患者30例,使用费森尤斯盘式连续式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血液回收,与静脉血相比,比较红细胞2,3-DPG和G-6-PD水平和磷脂酰丝氨酸(PS)的表达变化。同时,将回收红细胞静置6h,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静脉血相比,放置0h的红细胞2,3-DPG与G-6-PD活性明显高于静脉血(P值均〈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两者红细胞膜PS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h的回收红细胞2,3-DPG活性明显低于静脉血(P〈0.01),而G-6-PD活性与静脉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血相比,术中回收红细胞具有较好的携氧和抗氧化能力。但放置6h后的回收红细胞携氧能力不如静脉血。建议放置6h的回收红细胞不要回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