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56层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如MIP,MPR、VR、CTVE等方法显示肺动脉,总结肺动脉栓塞的CT征象。结果 19例患者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36支,叶肺动脉栓塞104支,段肺动脉栓塞16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4支。中央型82支,偏心型103支,闭塞型110支,环形附壁型51支。结论 256层CT肺动脉成像能够方便、直观、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价值;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子的重要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进行C T肺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至飞利浦EBW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 )、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薄层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肺动脉栓塞16例,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3例,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同时栓塞6例,左右肺动脉至肺亚段动脉多发栓塞7例。直接征象为动脉管腔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阻塞远端肺组织纹理稀疏,节段性肺梗死灶,胸腔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特异性较高,在无碘过敏等禁忌症情况下安全性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38例老年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比较MPR、MIP及VR对各级肺动脉血管栓塞的显示率。结果:共3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累及主肺动脉、肺叶、段、亚段肺动脉分别为30、67、118、52支。MPR、MIP、VR均能全部显示主肺动脉栓子;三者对主肺动脉栓塞以及三者对肺叶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者对肺段动脉栓塞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5),对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MIP与V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其余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薄层横断面及MPR是显示肺段及以下动脉血管栓子较为可靠的方法。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是筛选和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 30例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CT表现为肺动脉内不规则斑块状、附壁样缺损,周围有或无高密度对比剂包绕。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S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Ⅰ组25例采用2.5 mm准直,3.2 mm层厚扫描.Ⅱ组10例采用1 mm准直,1.3 mm层厚扫描.2组中5例患者在MSCTPA后行下肢深静脉扫描.结果 2组对主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无差异,对段、亚段及5级分支显示,1 mm准直优于2.5 mm准直.MSCTPA显示受累肺动脉486支,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276支),锐角附壁型(87支),钝角附壁型(12支),完全附壁型(111支).急性肺栓塞31例,慢性肺栓塞4例.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马赛克征、胸腔积液、主肺动脉和/或叶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室间隔移位等.CTV显示双侧股静脉栓塞3例,单侧股静脉及股深静脉栓塞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 mm准直薄层扫描能发现更多外围肺动脉栓塞,MSCTPA与CTV联合成像有助于肺栓塞的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的CT图像特点及CT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82例临床确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CT检查临床资料。结果 CT可以清晰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病变情况,包括肝脏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及腹水等。结论酒精性肝病腹部CT检查对患者病变的程度及预后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80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A血管成像检查,实施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如贵患者的胸部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于造影结果 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再对结果 进行整理,实施容积再现(VR)与仿真内窥镜(VE).对患者CT检查资料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通过检查的80例患者中,5确诊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有50例,检出栓子数295处,肺动脉处1例,左右肺动脉主干17处,肺叶肺动脉88处,肺段动脉200处,亚段肺动脉33处.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准确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首选方法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PE患者行16层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均能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截断征”、“双轨征”;5例慢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 16层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及其溶栓疗效评价和随访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1]。P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的特点,达20%~30%,及时诊断治疗者死亡率可降至2%~8%[2]。近年来,尤其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PE的及时诊断成为可能,本文报告23例PE的MSCTPA表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材料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4~82岁,平均61岁。其中10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评价MSCT对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资料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肺动脉造影(DSPA)或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3例均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心型16例,周围型23例,混合型4例。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叶及叶以上肺动脉的显示率达100%,检出PE阳性20支,段肺动脉清楚显示726支(显示率达84.4%),检出PE阳性109支,亚段肺动脉清楚显示1185支(显示率达68.9%),检出PE阳性61支。PE的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马赛克”征、右室增大和/或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诊断PE简便、安全、无创,对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可靠,是诊断早期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研究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CTPA对P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eta-Test version0.9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其中7篇为A级,3篇为B级。研究对象共计855人,CTPA诊断PE的灵敏度的范围是0.57~1.00,特异度的范围是0.78~1.00。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4(0.73,0.91)和0.91(0.87,0.94)。SROC曲线下面积为94.95%。纳入文献稳定性好。结论 汇总目前关于CTPA诊断PE的研究显示,CTPA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还需要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以更准确地评价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iCT不同时相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证实为TOF患者的iCT资料,分析病变类型、程度、并发畸形及变异,测量收缩期(45%时相)、舒张期(75%时相)肺动脉主干及室间隔缺损最大径,后者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2例患者畸形及变异均得到明确定性诊断,符合率100%。肺动脉主干45%与75%时相、室间隔缺损75%时相与手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间隔缺损45%与75%时相及手术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56层iCT对TOF及其并发畸形变异能够很好的定性、定量诊断,室间隔缺损程度以心室舒张期评价较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增强图像,将原始图像复制到EBW4.0工作站,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共检出了7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子.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14处(右主干10处、左主干4处),肺叶动脉24处,肺段动脉26处,亚肺段动脉12处.CT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可分为完全性或部分性.结论 64层CTPA具有准确、高效、无创等优点,可直观、立体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及类型,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有望成为肺动脉栓塞检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30例,均行腹盆腔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1 mm薄层重建图像传输至Vitrea2工作站,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方式后处理.结果 本组术前CTU诊断正确28例,另2例术前怀疑输尿管肿瘤,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结核,CTU的诊断准确率为93%(28/30).CTU成功率100%,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CTU通过VR、MIP、MPR、CPR后处理,能清晰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明确梗阻部位、病变性质、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对肺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着重探讨肺栓塞的好发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ce i CT对我院70例疑似PE的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肺栓塞24例,共发现栓子125个。栓塞部位主要位于两下肺动脉(占72.00%),以肺段动脉栓塞最多见(占56.00%),栓塞类型以偏心型肺栓塞(占52.00%)为主。间接征象中,胸腔或心包积液5例,肺梗死7例,肺动脉高压9例,马赛克征或肺少血征11例,心功能不全3例等。双侧肺栓塞21例,仅右肺栓塞3例,7例PE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CT,血栓均有减少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同时配合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准确、快速的诊断肺动脉栓塞,成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溶栓治疗可明显地改善预后,死亡率可降至8%[1],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笔者收集了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资料,旨在探讨MS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今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分析CT平扫所示的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12例中,9例表现为一侧肺野局限性片样高密度影,伴有胸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本组12例中有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扫描。CT平扫所示,上述X线所提示的9例阳性病例表现为一侧肺内实变灶,5例实变灶尖端指向肺门,伴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X线表现阴性者3例中,1例肺内未见实变,也无胸水,仅表现为肺动脉密度局限性减低;2例病灶位于下叶后基底段,表现为少许索条样稍高密度影,临近胸膜腔出现少许胸水。常规X线片上被膈面遮挡,显示不清晰。此12例中10例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本组12例行增强扫描,并进行工作站三维重建后,均可以看到肺动脉栓塞表现。结论X线常规摄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无特异性,CT平扫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hce spiral CT,MSCT)对肺动脉栓塞的肺血管分布及肺内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增强MSCT图像。将受累肺动脉分为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肺叶水平动脉内充盈缺损分为完全型、部分充缺,并观察对比相应区域肺内改变。结果:肺动脉栓塞周围型2例,混合型10例;受累肺叶动脉25支,9支完全充盈缺损,16支部分充缺。随就诊检查时间的延长,部分充缺的比例有所增大。12例中肺内出现实变3例,出现频率为25%,其中1例诊断为肺炎,胸腔积液4例。结论:MSCT可以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其确诊。肺动脉栓塞的肺内改变发生率不高且无特异性,要以观察到栓塞的肺血管分布区一致为依据.肺内阴影的定性应结合临床及追随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临床确诊PE患者的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mgI/ml,总量100ml,从外周静脉高压注射,速度3.5~4.0ml/s,延迟时间第1期为9~11s,第2期为20~25s,第3期为60~80s。结果:28例显示累及肺动脉564支。急性PE 22例,慢性6例。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7.45%)、附壁环型(38.48%)、偏心型(33.51%)、闭塞型(20.57%)。结论:MSCT肺动脉3期成像对PE的诊断更准确、更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