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攀   《放射学实践》2012,27(9):971-974
目的:探讨MRI对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MRI及MRCP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4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据MRI和MRCP图像,分型结果为Ⅰ型19例、Ⅱ型3例、Ⅲ型0例、Ⅳ型14例Ⅴ型9例,分型结果与手术对比符合率为100%;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症中,MRI正确诊断结石12例(12/16),胆囊炎11例(11/12),胆管炎3例(3/4),胰腺炎1例(1/2),诊断结果与手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I与MRCP有助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的诊断及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MRCP对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良恶性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包括胆囊及胆道结石10例,单纯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壶腹及胰头癌6例,肝门癌3例,以及胆囊癌2例的MRCP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MRCP检查是以PHILIPS GYROSCAN NT 1.0磁共振成像仪并用3D-FSE序列和常规SE序列进行的。结果在所有病人中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其表现随病变性质与部位不同而异,如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且呈软藤状见于肝门癌。胆总管横行截断,断端形态规则见于胆管上段腺癌。胆总管明显增宽呈壶腹状,胆囊明显增大见于胆总管囊肿。结论MRCP应成为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CP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为胆道闭锁的MRCP图像。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2WI和MRCP序列扫描。结果:21例患儿均未见完整肝外胆道系统。7例胆囊瘪小,10例胆囊未成像,3例左右肝管成像,21例胆总管无成像。结论:肝外胆管在多序列或多方位图像上不显示是胆道闭锁的直接征象,小或无胆囊及肝门区片状高信号间接提示胆道闭锁。MRCP无创、无需对比剂,可多方位清晰显示肝内外胆道系统,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MRCP对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MRCP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经MRI和MRCP检查的 1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 ( 8例手术证实 ,7例临床随访证实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 2例为胆囊切除术后 ,13例伴慢性胆囊炎 ;Ⅰ型 7例 ,表现为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压迫肝总管 ,造成以上部位扩张 ,胆总管不扩张 ,Calot三角区结构清楚 ;Ⅱ型8例表现为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压迫肝总管 ,造成以上部位扩张 ,胆总管不扩张 ,Calot三角区结构不清楚。 15例肝内胆管形态均呈枯枝状。结论 :MRCP可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对选择合适的术式 ,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磁共振诊断,特别是磁共振胰胆道水成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4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MR1及MRCP的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胆总管呈囊样扩张(Ⅰ型)26例,胆总管憩室(Ⅱ型)1例,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性囊样扩张(ⅣA型)6例,肝内胆管多发性囊样扩张(Ⅴ型即caroli病)1例。MRCP影像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合。结论:MR1结合MRCP这一无创的成像技术,在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小儿胆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诊断小儿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道疾病患儿的MR 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新生儿肝炎8例,其肝内、外胆管通畅。新生儿胆道闭锁10例,未见完整肝外胆道显示,6例冠状位T2W I示肝门部限局三角形高信号影,4例门静脉周围增宽,肝门部条索状长T2信号。胆总管囊肿42例,其中Todan iⅠ型32例、Ⅱ型3例、Ⅳa型5例、Ⅴ型2例;20例显示胆胰管合流异常,其中胆-胰型13例,胰-胆型7例。结论:MRCP可以准确鉴别新生儿肝炎及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可清楚显示胆总管囊肿及胆胰管异常合流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48例病人中,按Todani 分型I 型28例, 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11例, Ⅴ型(Caroli disease)7例,所有病例术中所见与MRCP 影像相符合.MRPC定性和定位准确率达100%.结论 MRCP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MR及MRCP对复杂型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肝脏平扫MR及MRCP检查、术后证实为复杂型胆道结石患者37例,分析术前MR及MRCP,探讨其结石分布情况及结石信号特点。结果结石位于S 3段31例(32.3%),S 2段21例(21.9%),S 7段16例(16.7%),S 4段11例(11.4%),S 6段7例(7.3%),S 8段7例(7.3%),S 1段5例(5.2%),S 5段2例(2.1%)。37例患者中结石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MRCP均显示为扩张胆管内低信号充盈缺损。其中27例患者结石T1WI表现为高信号(72.9%),10例为低信号10(27.1%),均伴有病变叶段肝内胆管扩张,1例合并脓肿,2例胆管癌。结论 MR及MRCP对于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情况和结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9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9例 ,恶性胆管梗阻 18例 ,胆囊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例 ,胆囊结石 1例 )进行MRCP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分析。MRCP采用屏气单次激发半数傅立叶变换的TSE序列 (HASTE) ,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 2 9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2 7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率为 79.3 %。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 ,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 ,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MRCP、轴面T2WI及T1WI。测量共通管长度和胆总管宽度,观察APBDU的形式,以及胆管内有无结石和肿瘤等相关疾病。将观察结果与B超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或外科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10例胆总管囊肿型APBDU包括胆管囊状扩张7例,梭形扩张3例;1例非囊肿型APBDU表现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最大直径范围是12~90mm,平均34mm。APBDU的合流形式包括A型7例,B型4例,在MRCP图像测量的共通管长度范围是18~30mm,平均23mm。轴面T2WI显示胆总管或胰管突然蝌蚪或逗点样增粗5例。APBDU相关疾病包括胆囊/胆管结石6例,胆管肿瘤1例,胰腺炎5例。对7例切除的病变胆管和胆囊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结论 MRC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APBDU,轴面T2WI和B超检查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婴幼儿胆管疾患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04年4月~2005年9月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婴幼儿胆管疾患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闭锁22例;胆汁黏稠综合征1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4例,其中合并胰胆管合流、胆石症、胆泥沉积症各1例.MRCP能直接显示胆管树及胰管的形态,明确胆管闭锁、扩张、梗阻的部位、范围,定性诊断率达95.6%.结论:MRCP不用对比剂,无损伤,在婴幼儿胆管疾患的诊断中敏感性及定性诊断率高,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囊型肝包虫病及16例泡型肝包虫病的胆道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54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中破入胆道28例(破入胆道组),压迫胆道26例(压迫胆道组)。无症状、腹痛/腹胀、黄疸、发热、合并包虫囊肿感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在破入胆道组与胆道受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破入胆道组与胆道受压组在包虫位置(肝门、非肝门区)、单囊/多子囊型、实变/钙化型、邻近胆道扩张直径、胆管内包虫内容物、胆管壁异常增厚/强化、包虫囊壁异常增厚/强化、肝背景实质异常、舌样/尖角样突起、内外囊分离/内囊塌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CP对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胆道扩张、胆道内包虫内容物的显示率高,CT对胆管壁、包虫囊壁、肝背景异常及内外囊分离、胆囊受累的显示率高,两者对舌状/尖角样突起、囊内脂肪的显示率一致。泡型肝包虫病侵犯胆道病理显示病灶内胆管闭塞、消失,CT、MRCP示胆道截断/间断显影,远端胆道不同程度扩张;1例重度扩张者病理显示肝内小胆管明显增生合并部分胆管萎缩、胆汁淤积及毛细胆管胆栓;2例病变内液化坏死区与邻近胆管相通,病理显示病变内见褐色胆汁。结论:CT联合MRCP对术前临床准确评估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胰胆管疾病480例的ERCP表现,并与CT,MRI,MRCP,超声及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胰胆管7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4例,胆系结石292例,奥狄括约肌狭窄症46例,壶腹癌、胆管癌52例,胰管癌4例,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3例,胆道蛔虫症9例,肝内胆管发育变异2例,胆囊管异位开口6例,胆道-腹腔漏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憩室内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并胆漏1例,肝移植后肝外胆管条状结石2例。结论ERCP及MRCP检查同为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每种影像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ERCP虽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检查同时可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放射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SSH/MRCP/RAD)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MRCP采用单次激发放射状自旋回波序列技术。其中肝癌2例,肝门转移癌4例,肝门胆管癌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例,胆管癌7例,胰头癌7例,壶腹癌5例,十二指肠降部腺癌2例,胆总管结石10例,炎症3例,先天胆管囊肿1例。结果:55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肝内外胆管显示率100%,主胰管显示率85%。定位诊断100%,定性准确率86.8%,良性为85.7%,恶性92.3%。结论:SSH/MRCP/RAD是较为理想的成像技术,结合源图定性诊断特异性高,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胰胆管成像(MRCP)结合常规MRI扫描对胆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胆道损伤的MRI特点。结果 19例胆道损伤:肝管及胆总管误扎5例MRCP显示截断征,8例胆漏MRI表现为胆囊窝及其附近局限性长T1WI、长T2WI信号。3例肝包膜下积液,3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MRCP示胆总管渐渐性狭窄。8例残余胆囊并有结石6例,MRCP示胆囊窝处见残余胆囊管末端囊性扩张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影。结论 MRCP加MR常规扫描对胆道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在小于3个月婴儿淤胆型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淤胆型黄疸患儿的单次激发MRC资料,年龄5~88 d,平均54 d。胆道闭锁(BA)8例经肛门-肠吻合术(Kasai)术证实;非胆道闭锁(NBA)16例中,4例胆总管囊肿经腹腔镜手术证实,8例胆汁淤积经腹腔镜下胆道造影证实,4例肝炎综合征经临床资料随访黄疸消退证实。观察BA与NBA的MRC表现特点,分析BA的MRC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关性。结果:16例NBA的MRC15例均可见胆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2例肝炎综合征肝门周围部增厚;8例BA的MRC均未见肝外胆管,胆囊未见2例,肝门周围部增厚8例,肝门冠状位MRC呈三角形高信号6例。MRC对BA的诊断准确率为95.8%。8例BA的病理检查示纤维化、胆管增生狭窄、炎症细胞浸润,圆形、裂隙样囊衬以疏松黏液间质和胎儿板状样胆管环绕。结论:单次激发MRC对小于3个月患儿淤胆型黄疸的诊断是一种可靠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避免非必要手术。  相似文献   

17.
MRCP诊断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CP对胆囊术后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9例2002年3月~2004年3月因胆囊切除术 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而行MRCP检查的病例,观察分析胆囊术后综合征的MRCP表现。结果:89例中合并胆管结石43例 (48.3%),残留胆囊或胆囊管残端过长29例(32.6%),缩窄性乳头炎21例(23.6%),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7例(7.9%), 胆管或胰腺癌肿7例(7.9%)。结论:MRCP对胆囊术后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因诊断符合率,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 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超声检出胆漏13例,胆管扩张36例,胆汁淤积16例,胆泥形成10例,结石形成13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者37.8%,3个月内发生者68.9%.7例患者出现极其相似的病程,表现为胆管扩张,后扩张胆管内出现胆汁淤积,继而胆泥形成,最后发展至胆管结石.结论: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8例经临床手术或ERCP证实的胆道结石的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MRI表现.结果 98例病例中共有胆道结石192枚,其中MRCP发现结石87例(88.8%),检出结石158枚(82.3%);MRCP+sSSh-SPAIR发现结石94例(95.9%),检出结石172枚(89.6%);MRCP+sSSh-SPAIR+BTFE-M2D序列发现96例(98.0%),检出结石189枚(98.4%).结论 MRCP+sSSh-SPAIR+BTFE-M2D序列对胆道结石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并结石的应用。方法 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并结石患者80例,均行MRCP和经腹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经腹超声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比较MRCP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比较MRCP联合经腹超声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结果 80例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结石41例,诊断准确率51.25%。经MRCP检查发现结石60例,诊断准确率75.00%。经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发现结石72例,诊断准确率90.00%。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MRCP检查(P<0.05);经MRCP检查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MRCP检查与经腹超声。结论 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并结石的诊断价值良好,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