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200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淋系抗原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和总生存率(OS)的关系;对照分析RUNX1-RUNX1T1~+患者中CD56~+和CD56~-以及CD19~+和CD19~-患者在CR1和OS的区别。结果:在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初诊时CD56~+患者具有较低的CR1(P0.05)。CD19~+患者CR1较CD19~-患者高(P0.05)。CD56~+患者的OS率显著低于CD56~-患者(P0.05)。CD19~+患者的OS与CD19~-患者的OS率无显著差异。结论: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骨髓CD56~+提示预后不良,CD19~+仅与CR1相关,与OS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TET2基因TET_JBP结构域完全缺失(ΔJBP)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价值。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检测与AML相关的34种基因(包括TET2基因)突变的情况,利用I-TASSER工具对TET2蛋白全长及TET_JBP结构缺失体进行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预测。结果:38例伴TET2突变的AML患者中,发生截短突变者22例(57.9%),其中16例(72.7%)产生TET2ΔJBP截短突变体,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TET_JBP结构域缺失导致TET2蛋白三级结构明显改变。与非ΔJBP组患者相比,ΔJBP组患者年龄更高(63 vs 54岁,P=0.047),CEBPA双突变(CEBPAdm)的发生频率更高(31.3%vs 0,P=0.009),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更低(37.5%vs 81.8%,P=0.008),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5 vs 19个月,P=0.000)及中位总生存期(OS)更短(16 vs 22个月,P=0.041)。单因素分析表明,血小板50×109/L(P=0.004)、伴有CEBPAdm (P=0.001)与更短的OS相关,进一步COX多因素分析提示,CEBPAdm是影响TET2ΔJBP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3)。此外,伴有CEBPAdm的ΔJBP患者较不伴CEBPAdm者呈现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62 vs 75 g/L,P=0.030)和更短的中位OS(9 vs 18个月,P=0.000)。结论:具有TET2ΔJBP截短突变体的AML患者诱导化疗后CR率较低、EFS和OS较短,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易发生CEBPAdm共突变,且后者是TET2ΔJBP突变AML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56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3.2%(13/56)和78.6%(44/56)(P 0.01)。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CR+VGPR率分别为53.6%(30/56)和94.6%(53/56)(P 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71个月。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而采用未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7个月(P 0.01),中位OS时间为51个月(P0.01)。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auto-HSCT后CR+VGPR患者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小于6次的患者与PFS密切相关(P 0.01)。结论:auto-H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和OS时间。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适合移植的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使持续CR+VGPR的患者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56表达对伴有AML/ETO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伴有AML/ETO的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D56~+阳性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CD56~+与CD56~-2组患者在1个疗程诱导缓解治疗后CR率、1年复发率和基因突变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5);CD56~+患者RFS和OS均低于CD56~-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可能是伴有AML/ETO的AML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柔红霉素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诱导化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86例于本院住院且采用DA方案化疗的65岁以下原发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根据第一个诱导疗程使用的柔红霉素剂量将患者分为2组:增强剂量[75mg/(m2·d)]组(35例)和标准剂量[60 mg/(m2·d)]组(51例)。分析不同剂量柔红霉素对AML患者完全缓解(CR)率和微小残留阴性的完全缓解(MRD-CR)率、无复发生存(R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所有AM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增强剂量组患者的CR率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88.5%vs64.7%,P=0.029),MRD-CR率亦高于标准剂量组(71.4%vs 41.2%,P=0.008)。增强剂量组预计2年RFS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68.4%vs 38.5%,P=0.015),但预计2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1%vs 66.7%,P=0.059),3-4级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增强剂量的柔红霉素可延长FLT3-ITD-AML患者的RFS(13个月vs未达到,P=0.022)和OS(23个月vs未达到,P=0.029)。结论:增强剂量柔红霉素可以增加原发初治AML患者的缓解率和缓解深度,延长患者的RFS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allo-HSCT治疗的FLT3-ITD+AML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粒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3(10-20)d,巨核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9-23)d。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4.3(5.6-101.4)个月,至随访结束41例(73.2%)患者存活,15例(26.8%)患者死亡,3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71.2%和65.6%。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发生aGVHD患者OS率为(81.2±9.4)%,显著高于发生aGVHD患者(55.4±9.1)%(χ~2=5.309,P0.05);移植治疗前1个疗程即达到CR的患者OS率为(80.2±9.2)%,显著高于 1个疗程才达到CR的患者(45.3±8.5)%(χ~2=4.275,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1个疗程未达到CR及发生aGVHD为影响该类患者OS率的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治疗可显著改善FLT3-ITD+AML患者的预后,移植治疗后未发生aGVDH及移植前化疗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WT1基因高表达是否发生在白血病干细胞(LSC)阶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L患者CD34~+ CD38~- CD12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其总WT1、+17AA、+KTS异构体的表达,计算出WT1(+/+)、wT1(+/-)、WT1(-/+)、WT1(-/-)四种异构体的比例,并与来源于正常人和AML患者骨髓的CD34~+ CD38~- CD123~-干细胞比较;同时分析AML患者LSC WT1表达水平与缓解率、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WT1相对表达水平最高(0.034±0.034),AML患者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群表达次之,来源于正常人的骨髓CD34~+ CD38~- CD123~- 细胞表达最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群细胞中均以+17AA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TS异构体比例在正常干细胞中最高,为0.57±0.04,在AML患者CD34~+ CD38~- CD123~- 细胞群中所占比例最低,为0.50±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细胞群中四种异构体的表达比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WT1(+/+)为主,WT1(-/-)最少.CD34~+ CD38~- CD123~+ LSC中WT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FAB分型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但AML患者WT1高表达组原始细胞群CD34~+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WT1低表达组(P<0.01).WT1高表达组患者CR率为21.1%,低表达组CR率为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1例患者跟踪随访118(3-290)d,WT1 mRNA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7[95%可信区间(CI)45-108]d,较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158(95% CI 100-21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结论 AML患者WT1高表达发生于LSC阶段,其异构体比例与正常干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阶段WT1高表达常导致患者缓解率低、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LT3-ITD基因及其碱基重排长度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5例FLT3-ITD~+ AML(除外M3)及76例FLT3-ITD~-正常核型AML(除外M3,作为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DNA基因测序分析40例FLT3-ITD~+ AML患者ITD基因重排碱基长度。结果:FLT3-ITD~+ AML患者初诊时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FLT3-ITD~- AML患者高(95.13 vs 10.85(P0.01);72%vs 59%,P=0.003),CR率较FLT3-ITD~-患者低(70.42%vs 94.7%(P0.01)。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FLT3-ITD~+患者OS及RFS明显长于单纯化疗FLT3-ITD~+患者(P0.01),且移植后早期接受索拉菲尼维持治疗患者OS和RFS较未接受者明显延长(P0.05和P0.05)。FLT3-ITD插入重排碱基长度60 bp组OS长于≥60 bp(P0.05),其中2组单纯化疗患者OS及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重排碱基长度60 bp组OS长于≥60 bp组(中位OS分别未达到、达到、15个月,P0.05),且与allo-HSCT FLT3-ITD~-患者OS相似。结论:FIT3-ITD~+ AML患者(除外M3)预后较FLT3-ITD~-患者差,其中ITD重排碱基长度≥60 bp患者预后更差,单纯化疗并不能改善FLT3-ITD~+患者的预后。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延长RFS,移植后早期索拉菲尼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获得第一次完全缓解(CR1)后2周内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对复发、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诱导治疗的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资料,解析初诊时临床特征、CR1后2周内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检测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的患者共91例,初诊时年龄中位数为51岁,WBC中位数为11.6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位数0.35。按照FAB分型,M_0 1例(1.1%),M1 7例(7.7%),M2 38例(41.7%),M_4 20例(22.0%),M5 21例(23.1%),M6 4例(4.4%)。按NCCN危险度分组,预后良好30例(33.0%),预后中等51例(56.0%),预后不良10例(11.0%)。CR1后2周内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中位数1.8500(0.0236-8.0000)%。中位随访时间为473(64-1454)d,自开始诱导治疗至获得CR的中位时间为46 d,中位RFS时间为319 d,中位OS时间为352 d。复发45例,其中14例死亡;46例未复发,其中3例死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的阈值为2.055%(Se=0.733,Sp=0.761),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2.055%者44例,中位数为3.075%,复发33例,死亡12例;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2.055%者47例,中位数为1.150%,复发12例,死亡5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50×10~9/L、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 2.055%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2.055%组2年RFS率为54.3%,2年OS率为52.8%;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2.055%组2年RFS率为86.6%(P=0.018),2年OS率为85.3%(P=0.033)。结论:对于成人AML患者,CR1后2周内CD45_(dim)CD117~+表型细胞比例 2.055%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RFS和OS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CLG-AML-2015方案治疗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5年8月至2019年9月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60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使用CCLG-AML-2015方案(以下简称2015方案)化疗的效果,对照组为本中心2010年2月-2015年7月使用AML-2006方案(以下简称2006方案)治疗的42例AML患儿。结果:2015方案组与2006方案组患者在性别、初诊年龄、危险度分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5方案组诱导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率(CR,84.7%vs 73.1%,P=0.155)、微小残留病灶检测(MRD)阴性(42.3%vs 41.4%,P=0.928)与2006方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诱导2个疗程后骨髓细胞学CR(98.1%vs 80.6%,P=0.004)及MRD阴性(83.3%vs 52.8%,P=0.002)高于AML-2006方案组。2015方案组5年总生存(OS)率(62.3%±6.4%vs 20.6%±6.4%,P=0.001),5年无病生存(EFS)率(6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复发/难治(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以常规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为挽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R/R 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传统化疗与针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和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blinatumomab,简称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靶向治疗的缓解率及生存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AR-T细胞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为80.4%(45/56),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CR率为62.5%(5/8),传统化疗组的CR率为38.6%(56/145),三种方法挽救治疗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R-T细胞治疗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1.5%和30.1%,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的10.3%和9.7%(P值均<0.001)。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14.3%和14.6%,均高于传统化疗组(P值分别为0.018和0.046)。CAR-T细胞治疗达CR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8.5个月和17个月)较未接受allo-HSCT患者(分别为8个月和4个月)显著延长(P值均<0.05)。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后桥接allo-HSCT患者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较未接受allo-HSCT患者(分别为9.5个月和6个月)延长。CAR-T细胞治疗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为89.8%,其中≥3级CRS发生率为30.2%,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CRS发生率为37.5%,且均为1级。结论CD19 CAR-T细胞及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R/R B-ALL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传统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本院血液内科并接受规律化疗的13例PNH克隆阳性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使用配对t检验对化疗前后PNH病态细胞水平进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初次诱导化疗后达CR,CR率为84.6%。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0-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2-26)个月。13例患者治疗前后PNH病态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数与OS无关(P 0.05);初诊时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危险度分层对OS存在影响(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水平小于10×109/L的AML合并PNH患者OS率明显高于白细胞大于10×109/L (P=0.0261)的患者。低、中危较高危患者生存率高(P=0.0010)。结论:AML合并PNH患者初次诱导化疗后疗效较好,初诊时白细胞数量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对AML合并PNH患者OS有影响,初诊时白细胞低于10×109/L及低、中危患者OS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2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68例新诊断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D25在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特征。结果:168例中29例(17.26%)患者白血病细胞表达CD25抗原。CD25~+AM L患者多发生在高危及正常核型中,伴初诊时相对较高的WBC及Plt计数、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与CD25~-AM L患者相比,CD25~+AM L患者CR率低,1个疗程CR率分别为49.02%和16.00%(P0.05),2个疗程CR率分别74.60%和为46.67%(P0.05),OS时间明显缩短(P0.05)。CD25~+AM L患者高危核型组与中危核型组比较,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CD25表达的AM L有一定的临床特征,是独立于染色体核型的危险因素,患者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比较CD34~+和CD34~-以及Auer~+和Auer~-AM L患者在CR1和OS方面的区别。结果:初诊时WT1高表达的AML具有较低的CR1(P0.05)。CD34~+患者的CR1较CD34~-者低(P0.05),Auer~+的AML患者CR1较Auer~-AM L患者高(P0.05)。WT1高表达组的OS低于低表达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组的OS低于CD34~-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Auer~+组与Auer~-组的OS没有明显差异。结论:AML患者骨髓WT1高表达及CD34~+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Auer小体阳性仅与CR1相关,而与OS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髓样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CD200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相关研究。方法将51例急性髓样白血病患者根据初发时白细胞计数分为高白细胞组(18例)与非高白细胞组(33例),根据化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组(31例)和未缓解组(20例),同期选取51例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化疗前后CD200、Foxp3~+/CD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L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IL-4和干扰素γ的水平。同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研究AML患者中CD200表达水平与化疗前后血清IL-17、IL-4、干扰素γ水平及骨髓中Foxp3~+/CD4~+水平的关系。结果高白细胞组患者CD20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患者[(4.8±2.8)%vs.(3.7±2.2)%,t=4.961,P0.001]。未缓解组患者较完全缓解组患者明显偏高[(4.8±2.6)%vs.(3.1±1.6)%,t=5.716,P0.001]。对照组患者与AML患者化疗前比较,IL-17及干扰素γ水平均明显升高(t=26.970,P0.001;t=4.370,P0.001),IL-4水平及Foxp3~+/CD4~+细胞均明显降低(t=9.965,P0.001;t=7.346,P0.001)。而对照组患者与AML患者化疗后比较,仅IL-17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7,P0.001;t=3.965,P0.001)。与AML患者化疗前比较,化疗后IL-17[(147±42)ng/L vs.(332±68)ng/L,t=15.920,P0.001]及干扰素γ[(24±8)μg/L vs.(31±12)μg/L,t=3.576,P0.001]水平均明显升高,IL-4水平[(142±54)μg/L vs.(84±31)μg/L,t=6.644,P0.001]及Foxp3~+/CD4~+细胞[(7.5±2.4)%vs.(5.2±2.4)%,t=5.330,P0.001]均明显降低。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发现,CD200表达水平仅与化疗后骨髓中Foxp3~+/CD4~+水平呈正相关(r=0.347,P=0.012)。结论 CD200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相关因子影响AML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adherin在11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cadher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表达水平波动在0%-99.7%;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cadherin~+组CD34~+率较N-cadherin~-组显著升高(67.39%vs 33.33%)(P=0.013),两组间1疗程CR率、总CR率及复发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cadherin~+组白细胞数(21.31±7.07 vs 51.10±23.69)(P=0.008)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43.22±5.75)%vs(66.45±5.65)%(P=0.015)〕显著低于N-cadherin~-组,1疗程CR率和总CR率低于N-cadherin-组,复发率高于N-cadheri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cadherin~+组CD33~+率较N-cadherin-组显著增高(47.62%vs 0%)(P=0.012),两组间1疗程CR率和总CR率无显著差异。N-cadherin~+组复发率高于N-cadherin~-组(30.00%vs 0%)(P=0.115)。成人AML、非M3-AML、ALL和儿童ALL患者N-cadherin~-组中位生存时间、3年总生存(OS)率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均好于N-cadherin~+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adher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部分临床特征有关,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伴CD56,CD7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6年12月来漳州市医院就诊的525例AML患者骨髓,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SSC设门,检测525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CD56+ AML和CD7+ AML作为实验组,CD56-AML和CD7- AML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CD56+AML组CD11b,CD19和CD4表达率高于CD56- AML组,分别为31.72% vs16.05%,22.76% vs 4.74%和35.86% vs 4.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36.84,85.32,P<0.01)。CD7+ AML组CD34,HLA-DR和CD117表达率高于CD7- AML组,分别为83.20% vs 57.86%,74.81% vs 51.27%和96.18% vs 89.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7,21.29,4.84,P<0.01 or P<0.05); CD7+ AML组CD38,CD64,CD15和CD19表达率低于CD7- AML组,分别为68.70% vs 82.99%,19.85% vs 41.11%,9.92% vs 25.13%和2.30% vs 12.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18.43,12.65,9.87,P<0.01)。结论 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对于白血病诊断、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新药化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新药方案诱导化疗的149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ASCT的患者为移植组,125例未接受ASCT的患者为非移植组,中位随访时间43(1-90)个月。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组间缓解深度、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通过匹配组间的协变量达到均衡,51例患者进入研究,移植组15例,非移植组36例。匹配后,移植组完全缓解(CR)率较非移植组接受维持治疗的CR率高(93.3%vs 42.3%,P=0.004),而深度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vs 65.4%,P=0.103;93.3%vs 96.2%,P=1.000)。匹配前,移植组较非移植组3、5年的PFS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分别为(89.6%vs 66.5%,P=0.024;69.8%vs 42.7%;未达到vs 51.0个月),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腺病毒(adeno virus,AD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ADV组)3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RSV组)30例(入选依据:60例病毒感染患儿肺部听诊均可闻及中小湿啰音,肺部X线片有点状或片状阴影,临床诊断为肺炎,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关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且无其他病原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组)3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及CD3~-CD19~+B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较,ADV组[(55.04±8.45)%vs(69.07±9.30)%,t=3.32,P=0.002]与RSV组[(60.90±11.12)%vs(69.07±9.30)%,t=2.43,P=0.004]的CD3~+T细胞比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ADV组[(21.26±6.16)%vs(26.97±7.63)%,t=1.87,P=0.04]与RSV组[(21.56±7.06)%vs(26.97±7.63)%,t=1.68,P=0.04]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相比,ADV组[(28.22±5.16)%vs(17.06±6.42)%,t=3.25,P=0.001]和RSV组[(29.14±10.96)%vs(17.06±6.42)%,t=2.79,P=0.009]的CD3~-CD9~+B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13.54±5.95)%,t=2.01,P=0.03]及ADV组[(16.26±8.34)%,t=2.89,P=0.005]相比,RSV组的CD3~-CD56~+NK细胞亚群比例[(9.59±5.5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病毒性肺炎患儿体内可能存在免疫应答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CAG及CAG联合地西他滨(DAC)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老年AML患者76例,对采用CAG或CAG+DAC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做为诱导缓解方案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分析两组在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中位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在老年AML患者,CAG组49例,完全缓解率为51.0%,总有效率为61.2%, CAG+DAC组27例,分别为59.3%和77.8%,两者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位生存期(10.0个月 vs 12.0个月,P=0.225)和无复发生存期(8.0个月 vs 11.0个月,P=0.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危组患者,CAG+DAC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优于CAG组,分别为57.1% vs 15%;71.4% vs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6.0个月 vs 10.0个月及无复发生存期为4.0个月 vs 7.0个月(P>0.05),CAG+DAC组均有延长趋势。 结论 CAG和CAG+DAC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相当,但对预后差的老年AML患者,CAG+DAC在临床疗效方面显示出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