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证实的3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0例,骶髂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软骨下骨质水肿,其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软骨信号不均匀、边缘毛糙26例(86.7%),滑膜增厚、滑膜囊积液及附着点炎14例(46.7%)。结论:MRI可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宜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筛选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的诊断.方法 对46例AS的SIJ进行MRI横、斜冠状位扫描,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SE) T2WI,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 XL) T2WI+ 脂肪抑制,3D FW FGRE T2WI.男33例,女13例,年龄15~46岁,平均22.6岁.结果 46例早期AS骶髂关节MRI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8例(34.8%),Ⅱ级28例(65.2%).骶髂关节单侧受累15例(32.6%),双侧同时受累31例(67.4%).早期MRI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异常分别有38个、28个,骨质侵蚀20个,骨质硬化12个.结论 MRI有利于显示AS的SIJ早期表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的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MR早期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3例AS患者,分析其MR影像表现,并与X线、CT进行比较.结果 13例AS患者骶髂关节表现为T2WI骨髓信号不同程度增高,T1WI及T2WI示软骨信号增高或减低,形态不规则,部分呈碎裂状.6例AS患者见脊柱骨突、棘突及坐骨结节、耻骨联合等处不同程度骨髓和软组织水肿.结论 MRI可作为AS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x2=0.16,P>o.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 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 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 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护理。结果:强直性脊柱炎X线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正常、关节变毛糙、模糊、硬化、关节融合,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软骨和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不规则,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完全消失;CT征象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其他如关节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融合,髋关节受损等;MRI显示骨突关节滑膜炎,关节间隙模糊,骨突骨髓水肿,增强后可见强化表现,棘突韧带水肿,棘突骨髓亦可见水肿表现。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护理,延缓或减少了畸形的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x线早期主要表现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征象;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MRI能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CT和MRI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及护理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72例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及病变各种征象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2,P0.05)。MRI检查对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等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7.33、6.83、21.09,P0.05)。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效果优于多层螺旋CT,可发现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8例确诊的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盆X线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4.41%,其中单侧骶髂关节发病11例,双侧骶髂关节发病26例.Ⅰ~Ⅱ级病变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21.05%、27.27%,MRI检出率分别为78.95%和81.82%(P<0.001).Ⅰ~Ⅱ级AS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对Ⅲ、Ⅳ级病变2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 MRI能够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为AS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AS患者,分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骶髂关节行低场MRI非增强扫描,比较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间隙积液、骨髓水肿、软骨破坏、脂肪沉积等MRI表现变化,并与临床评估结果相对照,以评估低场MRI在骶髂关节炎治疗随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AS患者治疗前,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15例,骨髓水肿19例,软骨破坏17例,脂肪沉积13例;治疗半年后复查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减少6例,骨髓水肿不同程度减轻16例,软骨破坏不同程度加重7例,软骨破坏无明显改变10例,脂肪沉积减少4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或有效15例,无效8例;MRI显示治疗显效或有效16例,无效7例。与临床疗效评估比较,MRI诊断AS患者疗效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5.0%。K=0.704。结论:低场MRI非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骶髂关节病变,尤以压脂快速反转恢复(TIRM)T2WI序列对活动性炎性病变的演变显示良好,可满足AS患者治疗随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T_1WI、T_2WI、TIRM-T_2WI及3D-MEDIC-WE序列对骶髂关节炎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高度怀疑骶髂关节炎的患者60例,另选取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3D-MEDIC-WE序列上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在TIRM-T_2WI、3D-MEDIC-WE序列上分别对患者组骶髂关节软骨进行分级评分。结果正常骶髂关节软骨厚约(2.70±0.41)mm,骶侧软骨厚约(1.21±0.22)mm,髂侧软骨厚约(0.72±0.31)mm,骶侧软骨比髂侧软骨明显厚、约为其2倍(P0.01)。患者组在3D-MEDIC-WE序列上的软骨侵蚀分数高于TIRM-T_2WI序列(P0.01)。结论3D-MEDIC-W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软骨;3D-MEDIC-WE序列对骶髂关节炎关节软骨病变的显示优于其他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联合HLA-B27抗原检测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早期AS患者,均行骶髂关节X线、MRI检查及HLA-B27抗原检测,并分别比较骶髂关节MRI、HLA-B27、骶髂关节MRI联合HLA-B27的阳性率.结果 35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通过MRI检查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阳性率为74.3%(26/35例),HLA-B27阳性率为88.6%(31/35例),骶髂关节MRI联合HLA-B27的阳性率为97.1%(34/35例),其中MRI联合HLA-B27的阳性检出率高于MRI有统计学意义(P=0.013),MRI与HLA-B27、MRI联合HLA-B27与HLA-B27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髂关节MRI联合HLA-B27检查能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行双侧骶髂关节MR平扫及增强扫描。均采用SE、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指标与MRI对比分析。结果 23例患者,骨髓水肿11例,骨质侵蚀16例,脂肪沉积20例。骨髓水肿组、骨质侵蚀组、脂肪沉积组分别与无相应表现组在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C)、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患者的整体评估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均小于0.05。骨髓水肿组与无骨髓水肿组的骨质破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RI能够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并且MRI表现在评价疾病预后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颅内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怀疑颅内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进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和MRV检查,同时加做颅脑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由两位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12例(40%)MRV及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信号影,经随访后证实非颅内静脉血栓;17例(约57%)为MRV显示异常,其中下矢状窦显示异常者4例(约13%),横窦及乙状窦显示异常10例(约33%),上矢状窦显示异常者3例(10%),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未发现异常信号影,经随访证实为颅内静脉先天性变异;1例(约3%)MRI平扫发现脑表面水肿,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发现异常高信号影,最终诊断为脑皮层小静脉的栓塞。结论 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颅内静脉系统的先天性变异及颅内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 RI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 T及M 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7例共9侧;C 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 RI多序列检查23例患者中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 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膜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 M RI多序列联合应用能发现X线平片及C T 不能显示的AS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AS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和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疑似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分析CT与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MRI诊断阳性73例,CT诊断阳性63例。MRI诊断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骨髓水肿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累及骶髂关节患者的MRI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增厚,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的强化,且关节软骨边缘毛糙,关节面下骨质内见片状异常信号。CT影像主要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呈锯齿状,且伴有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模糊、变窄,受累处通常位于关节中下部,髂骨侧较为明显。结论 MRI早期诊断AS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中对0级和I级病变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检查方法在其他级别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MRI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骨髓水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检查在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MRI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等早期症状的检出率高于MRI,所以MRI检查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但对一些显示不清楚的病情变化,要结合CT扫描来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依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估病情的活动性。患者行骶髂关节MRI及CT扫描,依据SPARCC对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分析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性BASDAI评分的相关性。病情进展程度依据AS骶髂关节CT表现分级,分为早期(0级)和中晚期(ⅢⅡ级)和中晚期(Ⅲ级)2组,比较2组骨髓水肿SPARCC评分差异。结果: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45,P<0.05),不同病情进展程度2组间骨髓水肿SPAR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作为判定病情活动性的依据,可有效、全程监测AS患者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炎性活动期AS 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行MRI扫描,参照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制定的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的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表现进行影像学评分,将评分结果与临床疗效作对照研究。结果:28例AS中,治疗前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为14~103分,治疗后为4~87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28~54分;临床疗效为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疗效作ROC分析发现,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对于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诊断效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1=0.742;A2=0.765);以评分差值28和5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0%,76.9%,73.9%;80.0%,78.3%,78.6%。结论:骶髂关节炎性评分系统能为AS患者活动期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值28和5分可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特点,包括分级、部位和数量、钙化、关节间隙变化及关节面下骨质改变等。结果AS骶髂关节病变的CR正位及斜位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变窄67例,关节面致密硬化22例,囊变15例,关节强直17例,钙化38例;CT显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软骨钙化55例,关节间隙变窄42例,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结构囊变43例,硬化65例,骶髂韧带钙化52例;MRI显示:关节软骨破坏40例,病变区周围水肿57例,骨内脂肪沉积15例。结论对AS骶髂关节的检查,CR为最基本的方法,CT对AS的分级较准确,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MRI表现,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2例AS髋关节的病例进行MRI横、冠状位扫描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作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XL)T2WI+脂肪抑制,3D FW FGRE T1WI。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14~58岁,平均30.36岁。结果 52例共104个髋关节有不同程度异常MRI表现,其中累及双侧髋关节47例,单侧5例。MRI表现有:关节积液50例98个髋关节;骨髓水肿19例;关节软骨异常10例;关节面软骨下囊状骨破坏15例;骨质疏松25例;关节间隙狭窄3例;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12例;附着点炎症10例。结论 MRI是显示AS的髋关节受累最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疾病活动期的评价,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与MRI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效果.结果 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高于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