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STIC)技术在中孕期胎儿心功能检查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10例孕20~27+6周胎儿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无异常,用STIC技术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个心动周期的容积数据,存盘后采用体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VOCAL)进行脱机分析,手动描画出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计算心室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评价SV、CO、EF与孕龄的相关性.结果 110例胎儿中,94例(85.5%)获得满意的心脏容积数据.左、右心室SV从孕20周的(0.33±0.06) ml和(0.40±0.07) ml增加至孕27+6周的(1.13±0.11) ml和(1.29±0.11) ml,左、右心室CO从孕20周的( 49.66±8.10) ml/min和(59.96±9.43) ml/min增加至孕27+6周的(163.51±17.68) ml/min和(187.57±15.98) ml/min;左、右心室SV和CO随孕龄增加而增加,与孕龄呈正相关(左心室SV及CO r=0.93,P<0.05.右心室:SV r =0.95,P<0.05; CO r=0.94,P<0.05).左、右心室EF分别为(49.48±4.12)%和(51.07±4.00)%,与孕龄无明显相关性(r=0.02、0.04,P> 0.05).结论 STIC技术能较为准确客观地测量胎儿心室容积,评价胎儿心功能,有望成为胎儿心功能检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胎儿最常见的发育畸形,发生率高,预后差,妊娠期尽早发现胎儿心脏畸形,可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减少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目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胎儿心脏检查常用且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胎儿心脏体积小、搏动快、结构复杂及二维超声平面信息量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复杂先心病在产前仍然无法检出。STIC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专用于胎儿心脏的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实时地显示心脏运动过程,使胎儿心脏空间结构的显示有了很大改善,目前正在被临床逐步推广。STIC的出现为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检出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就近年来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结构的测量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33例,以正常妊娠孕妇胎儿119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后处理获得M型图像,比较两组胎儿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心室缩短分数、心室壁和室间隔收缩和舒张末期厚度。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392、2278、2344、2218,P>0.05);左、右心室壁收缩和舒张末期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103、2142.5、2041.5、2113.5,P>0.05);室间隔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183、2336,P>0.05);左、右心室缩短分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W=2218.5、2071,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良好,胎儿的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胎儿40例(孕周为20~24周)及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21例(孕周为20~24周)。比较二维超声与STIC技术在正常组胎儿心脏标准诊断切面的显示率,以及单纯二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STIC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组的诊断检出率。结果:二维超声与STIC对正常胎儿心脏标准诊断切面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单纯二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STIC对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例数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单纯二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STIC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组病变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IC能清晰显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标准诊断切面,对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利用自动化容积成像(volume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VCAD)自动获取胎儿心脏筛查切面,并与二维超声(2D)比较,进一步提高中孕期胎儿心脏的筛查效率。方法:以100例中晚孕期经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未见异常的正常胎儿为研究对象。在2D模式下采集胎儿心脏筛查所需要的标准切面,包括四腔心(four-chamber view,4CV),五腔心(five-chamber view,5CV)、左右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LVOT、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RV-OT),大动脉短轴(Artery short-axis SAV),主动脉弓(aortic arch LAV-AoA),动脉导管弓(ductal arch LAV-DA)、上下腔静脉长轴(superior-inferior vena cava,SVC-IVC)切面,记录采集时间。采用(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体容积数据,存盘后进行脱机分析。利用4DVIEW 7.0软件VCAD技术,通过模式自带的SetStarting Plane的Start Plane、cardiac 1、cardiac 2、cardiac 3、cardiac 4、cardiac 5,分别自动获取上述各切面图像,并记录采集时间。比较VCAD技术自动获取的图像和2D图像吻合率及图像质量。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Imaging TUI)模式,通过调节层距和中心层位置,分别显示上述各切面,并记录采集时间。比较STIC-TUI检查时间和VCAD检查时间。结果:①VCAD检查时间:(138±10)s至(198±12)s明显小于2D检查时间(288±13)s和STIC-TUI检查时间(408±1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VCAD自动获取切面和2D切面图像合格率的比较: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容积数据样本,二维超声显示的筛查切面与VCAD重现的上述各切面合格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不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容积数据利用VCAD自动获得的图像,配对卡方检验显示,LAV-AoA、LAV-DA、SAV切面,VCAD重建切面合格率低于2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45,P=0.001,<0.05);③VCAD和2D获取各个切面图像质量的比较:扫描起始切面为为心轴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VCAD自动获取各切面图像质量和2D达到了极好的一致性或好的一致性。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不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VCAD自动获取切面在4CV、5CV切面图像质量和2D达到了极好的一致性,在LVOT、RVOT和SVC+IVC切面图像质量和2D一致性好,在LAV-AoA、LAV-DA和SAV切面图像质量和2D的一致性差。结论:VCAD快速自动且较全面的获得胎儿心脏筛查各标准化切面高品质的图像信息,简化了三维容积数据的后处理方法,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评估孕晚期宫内生长受限(IUGR)胎儿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孕晚期30例IUGR胎儿和50例正常胎儿,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孕29~36周,通过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分别采集2组胎儿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舒张末期容积(EDV),计算2组胎儿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EF),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胎儿随着生长发育,SV和CO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与孕龄呈正相关(均P0.05);EF则相对恒定(均P0.05)。结论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可较简便、准确地测量胎儿的心室ESV和EDV,IUGR组SV和CO明显低于正常组,EF评估胎儿心功能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卓  王征  洪楠  张卓璐 《放射学实践》2019,34(9):984-988
【摘要】目的:确定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评价优化采集时间窗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400例受检者(A组)行全心动周期(0~100% RR间期)采集时间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确定最佳重建期相。优化采集时间窗设置为最佳重建期相的95%置信区间,即平均值±标准差×2。比较优化采集时间窗扫描模式(B组,400例)与全期相扫描模式(A组)的心率、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率<61bpm者纳入低心率组(A1、B1);心率介于61~75bpm者纳入中心率组(A2、B2);心率>75bpm者纳入高心率组(A3、B3)。A1组最佳重建期相(76±3)%RR间期(95%置信区间70%~82%)。A2组最佳重建期相(44±3)%及(76±3)% 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0%及70%~82%)。A3组最佳重建期相(48±5)%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8%)。A、B两组的心率[A组为(70.54±13.06)bpm,B组为(70.38±13.05)bp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为(1.52±0.65)分,B组为(1.51±0.63)分]、信噪比(A组为15.76±3.70,B组15.66±4.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1组[(36.73±14.39)mGy]与B1组[(7.13±2.53)mGy]、A2组[(27.57±11.69)mGy]与B2组[(12.13±3.39)mGy]、A3组[(25.55±10.33)mGy]与B3组[(7.74±3.13)mGy]之间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低、中、高心率受检者,优化采集时间窗扫描模式与全心动周期扫描模式相比,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81%、56%、70%。结论:慢心率者冠脉最佳成像时间位于舒张中末期,高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中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或舒张中末期。优化采集时间窗,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曝光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血管血流(MV-Flow)联合LumiFlow成像技术在获取11~17+6周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7月—202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早中孕期孕妇63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MV-Flow联合LumiFlow检查,分别获取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推荐的8个诊断切面,对不同模式下各标准切面图的血流要素进行评分,比较CDFI及MV-Flow联合LumiFlow在各诊断切面的显示成功率及评分。结果 63例孕妇共进行66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MV-Flow联合LumiFlow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切面显示成功率分别为98.48%、98.48%、96.97%,高于CDFI(χ2=5.143、8.100、6.125,P<0.05),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成功率分别为39.40%和43.94%,显著低于CDFI(χ2=13.885、7.579,P<0.05)。MV-Flow联合LumiFlow及CDFI两者...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质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16排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2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不成功外,其余21例患者图像数据经工作站处理后均取得较满意的诊断效果。结论:了解影响心脏成像质量因素,对提高成像质量以及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集时间对肺癌CT灌注成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血管生成依赖件疾病[1],肿瘤的生长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血流量的增加有关,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T灌注成像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同的扫描和分析方案得出的结果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胎儿心脏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并进行对比,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孕24~40周的正常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二维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各切面,包括:四腔心观、左室流出道长轴观、右室流出道长轴观、大动脉短轴观、主动脉弓长轴观、动脉导管弓长轴观、三血管短轴观、三血管长轴观等,并应用实时三维成像,以一定的角度进行切割,从而获取上述各切面,观察相应的结构。结果除四腔心观和三血管短轴观外,其余切面观三维均较二维成像显示率高,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显示满意例数分别为113例和122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能获取较二维超声更多的胎儿心脏结构信息,能获得二维成像困难或无法观察的切面,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提供了一个胎儿心脏检查的新视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的距离段(CS)内包含完整椎体个数的大致规律.方法:采用二维超声成像及表面三维成像计数19~37孕周胎儿CS段内包含完整椎体的个数,然后采用3D容积存储系统存图、4D View软件离线分析,用Kappa检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在计数CS段内完整椎体个数的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46例中253例二维超声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计数的完整椎体个数分布一致性极好(k=1.0).20孕周后CS段内包含完整椎体≥6个,27孕周后均≥7个,34孕周后均≥8个.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得了19~37周胎儿各孕周CS段内包含完整椎体个数的参考值范围.三维表面成像可与二维超声相结合来辅助判断胎儿CM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60例(呼吸训练屏气时平均心率为75~79次/min区间)行冠状动脉CT检查者,其中通过手动修改优化为1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A组(n=30),通过系统自动设置方案2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B组(n=30)。记录扫描前平静呼吸时心率(静息心率)、呼吸训练屏气时心率(基础心率)、注射对比剂扫描中的心率(注射时心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静息心率分别为(78.3±3.9)次/min、(79.1±3.7)次/min,基础心率分别为(76.8±2.7)次/min、(77.3±2.9)次/min,注射时心率分别为(73.8±3.0)次/min、(74.4±2.5)次/min。注射时心率<基础心率<静息心率,A组注射时心率比基础心率平均下降约(3.0±0.7)次/min,B组平均下降约(2.9±0.2)次/min。A组、B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36±0.46)mSv、(2.79±0.5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1,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出一种经过证实的肺癌病人18F-FDGPET成像肿瘤SUV时间校正方法。材料与方法二室模型分析表明,当未对18F进行物理衰变校正(SUVuncorr)时,针对每例病人,注射55~110min后,SUV衰变值介于峰值(t=79min)的5%以  相似文献   

16.
作者回顾了90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了影响冠状动脉数字成像技术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为保证心脏数字成像(DCI)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影响CR成像质量的若干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近年来,随着CR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由传统模拟图像信息向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转变,使影像质量有了跨时代的飞跃。CR成像系统的构成包括IP(Imaging Piate成像板)、IP登陆工作站、激光扫描主机和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按其  相似文献   

18.
1H-MR波谱在股骨骨髓采集中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符合股骨骨髓腔解剖学特点、检查时间短、重复性良好而且图像质量高的MR氢质子波谱(1H-MRS)采集方法.方法 采用1.5 T MR单体素波谱激发回波探测序列对26名志愿者正常股骨骨髓进行1H-MRS的探索性研究.其中12名股骨1H-MRS采用128次采集、1 cm×1 cm×1 cm大小的立方形感兴趣容积(VOI)在同一受检部位重复采集2~3次.另14例股骨1H-MRS分别采用128次和256次采集、1 cm×1 cm×1 cm和2 cm×2 cm×2 cm大小VOI.结果 采用1 cm×1 cm×1 cm大小的VOI和128次采集获得的1H-MRS基线稳定,水半高宽≤8~12 Hz,信噪比为11.31,2~3次重复采集后谱线可重复率为100%.不同部位采集的1H-MRS表现不尽相同,最大波峰位置位于0.90 ppm(×10-6)或1.65 ppm附近处.但同一部位采用不同的VOI大小和不同的采集次数所获得的谱线全部相同或相似.1H-MRS采集时间与VOI大小无关,128次和256次采集时间分别为199 s和391 s.结论 采用1 cm×1 cm×1 cm大小的VOI和128次采集股骨骨髓1H-MRS具有临床可行性,采集时间较短,图像质量高而且重复性良好,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顾了90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了影响冠状动脉数字成像技术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为保证心脏数字成像(DCI)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65例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42例在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均行三维CT检查。患者的血压由静滴尼卡地平控制,必要时静注盐酸叔丁啡镇静。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后进行检查。患者入院时按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WFNS)的标准分级。 患者分成两组:A组13例,从上腔静脉至颈内动脉(ICA)的循环时间按Schad's公式计算,循环时间(t)=n×60/f(s),n为相关系数,f为扫描前心率;B组为29例,循环时间由动态方法测量。CT扫描装置平行于眶耳线在ICA海绵窦段单层动态观察,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