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黏膜屏障与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胃渍疡(gastric ulcer)是指发生于胃的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组织损伤,可累及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1].其发病由多因素所致,或"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过强,或"防御因子"(胃黏膜、胃黏液、碳酸氢盐等)减弱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主要针对大而平坦的黏膜早期癌变或黏膜下的病变进行一次性大块剥离,不但能整体切除病变,还可以进行完整的病理学检查[1]。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等优点,远期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同[2]。食管壁因黏膜层薄,无浆膜层,且受呼吸和心跳的影  相似文献   

3.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属炎症性肠病(IBD)范畴。病变一般侵犯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累及回肠末端及全结肠,呈弥漫性、持续性分布[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UC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难治性疾患[2]。UC最大的特点是发作期与缓  相似文献   

4.
正溃疡性结肠炎(UC),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的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方面因素相关[1]。UC病变主要侵袭结直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以溃疡和炎症为主要症状,多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甚至整个结肠[2]。保留灌肠可利用肠黏膜对药物的直接吸收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使用内镜下专用器械及其他辅助设备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环切、剥离的一项新技术,是治疗黏膜病变的一种合理、简便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段[1]。适用于消化道直径2厘米的广基巨大平坦息肉、局限于黏膜层的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来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的小肿瘤,如间质瘤等[2]。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在95%以上,其并发症主要为穿孔和出血。我院2014年8月开展ESD术20余例,2例出现术后出血,其他效果满意,现将2016  相似文献   

6.
<正>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1~2]。发病因素常常与遗传、HP感染、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诊断消  相似文献   

7.
正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由于某种原因机体对表皮自身抗原的耐受性遭到破坏,导致机体产生了针对表皮连接结构(桥粒)自身抗原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免疫反应,产生棘层松解,角质形成细胞彼此分离,从而形成表皮内水疱[1]。寻常型天疱疮的基本皮损表现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松弛的水疱,容易破裂而形成糜烂面[2]。  相似文献   

8.
<正>结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真性憩室是由于结肠壁先天性发育薄弱,憩室壁含有肠壁各层结构;假性憩室属后天性,在临床上多见,多由于肠壁的一处或多处出现薄弱或缺损,当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导致结肠黏膜向肠壁薄弱处疝出,向外呈囊状突出[1]。结肠憩室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结肠憩室并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大约 70 %的膀胱移行细胞癌表现为浅表性肿瘤[1] ,与浸润性肿瘤相对应 ,浅表性膀胱癌包括Ta(局限于黏膜层 ,乳头状 )、T1(乳头状或结节状并侵犯黏膜下 )、Tis(局限于膀胱黏膜 ,无突起或称原位“平坦癌”) [2 ] 。复发与进展是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两个重要特征。大约 5 0 %~  相似文献   

10.
樊庆泊 《家庭护士》2007,(12):34-36
子宫肌瘤有何影响 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发生子宫出血者为肌层内肌瘤和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的子宫出血发生率皆为100%,是由下面几个因素同时起作用导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9例食管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病人行STER治疗的护理,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19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完整切除率100.0%;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术期精心护理是STE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贲门胃癌患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经胃镜检查或治疗且病理确诊的非贲门胃癌患者80例,设为GC组;选取同期本院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的患者88例,设为GU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0例,设为对照组(C组).通过DNA提取、PCR扩增、时间飞行质谱,比较分析三组iNOS-27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GU组与C组不存在差异(P>0.05);GC组与C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GC组与GU组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iNOS-277 T/T基因型表达是胃溃疡及胃癌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iNOS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及胃癌易感性相关,-277位点T/T基因型是胃溃疡及胃癌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多因素参与的异质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1]。其临床表现复杂,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主要免疫学特点,以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发病机制[2]。病变可导致皮肤、黏膜及关节损害,尚可累及心、肺、肾及血液系统,最终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破坏[3]。其中肾脏损害在该病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朱玉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824-1824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Endogenous fungal endophthalmitis,EFE)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对视功能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眼病[1]。患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近期有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外科手术史以及存在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均为高风险因素。念珠菌、曲霉菌等是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生殖道黏膜[1]。在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的情况下,可以播散导致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5.
舒章华  徐辉甫  张晶樱  苏文  陈壮林  鲁芳 《护理研究》2007,21(14):1238-1239
[目的]研究幼龄厌食大鼠中枢及外周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变化以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运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动物下丘脑、外周血和胃窦黏膜中β-Ep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下丘脑β-E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窦黏膜和血浆β-Ep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P<0.05);治疗组下丘脑和胃窦黏膜β-Ep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P<0.001),血浆β-Ep浓度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有层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采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后大鼠胃组织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幼龄厌食大鼠模型外周β-Ep浓度降低,对中枢β-Ep浓度无影响,开胃消食糖浆能明显促进幼龄厌食大鼠模型中枢和外周β-Ep分泌;并能减少其胃组织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厌食大鼠胃组织的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护理配合。[方法]2012年4月—2013年8月来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黏膜下肿瘤病人5例均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术前做好评估、心理辅导及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和饮食指导。[结果]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成功切除所有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100%;操作时间平均108.6min;住院天数平均5.8d;发生皮下气肿1例,予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李华  徐刚林 《护理研究》2013,27(2):185-186
血汗症(hemmatidrosis)是一种少见的疾患,是指无破损的皮肤黏膜表面有发作性血液溢出[1]。目前国内文献可查的病例在7例左右。血汗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Holoubek等[2]认为,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皮肤表现、过度劳累、替代性月经、心理因素、特发性。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改善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不可  相似文献   

18.
<正>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组以皮肤脆性增加、轻微摩擦或外伤即可导致皮肤或黏膜水疱、血疱、糜烂为共同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1]。该病是一种罕见遗传病,发生率约为1/5万活产儿[2]。病人水疱、血疱可发生于全身皮肤及黏膜任何部位,疱大而松弛,稍摩擦即破损呈糜烂面,伴大量渗液渗血;EB有多种常见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贫引用信息赵小丹,周旋,曹春艳.1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贫血病人的护理[J]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术中配合。[方法]选择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应证的31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病人,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切除肿瘤,并予护理配合。[结果]31例病人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均完整切除病变,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对大多数病人能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具有损伤小、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的优点,而完善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琦  陈石妹  孙沁 《护理与康复》2014,13(4):406-407
<正>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天疱疮的特殊类型,1990年由Anhalt首先提出,确定为与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生于皮肤、黏膜的大疱性皮肤病,常伴随潜在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1]。我国在1999年报告了首例患者[2]。口腔、外阴黏膜、眼结膜广泛糜烂,掌跖有水疱和苔藓样皮损是PNP的特征性表现[3]。PNP的发生与肿瘤有关,如非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和胸腺瘤等。对于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