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炎并发脾门区及脾脏假性囊肿的CT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门区及脾脏内胰源性假性囊肿形成的解剖学机制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脾及脾门区胰源性假性囊肿8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胰尾或胰体尾部发现囊肿,其中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脾内囊肿形成,2例发现脾间囊肿形成;1例单纯发现脾门区囊肿。7例早期均有明确的胰腺炎病史,发病部位以胰体尾为主,囊肿密度早期较高,后期CT值在12HU左右。壁厚薄不一,较大者壁薄。随着囊液的吸收,壁逐渐变厚。脾内囊肿初期表现边界欠清,平均7周左右出现较清晰的边界,结合增强及薄层扫描,有4例脾内囊肿与脾被囊问有明确的裂隙相连通。结论:脾肾韧带及胃脾韧带是脾门区及脾脏内胰源性假性囊肿形成的重要解剖学基础;CT检查对胰腺假性囊肿诊断及其动态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疼痛2月余,近来加重10天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泌尿系统疾病史。体检: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右肾区扣击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小便、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5岁。因先心病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加重来诊。查体:除先心病体征外,右胸下部叩实。胸透及超声检查均诊断为大量胸腔积液。临床进行穿刺抽胸水呈血性。胸部CT表现:自肺尖以7mm层厚向肺底扫描,自气管隆突层面显示一囊性占位(图1)。其上下径14cm,左右最大为11cm,前后最大为10cm(图2)。占居右胸腔大部,右支气管被推挤向右前上移位,心脏亦向左明显移位。并向下突入腹腔,右隔肌反向下移,膈穹消失,肝脏挤压向左下。瘤体实质密度均匀,平均CT值42HU,其边缘与心脏分界欠清楚。瘤体左侧可见条形低密度分隔并有钙化,囊性瘤体横断面显示为…  相似文献   

4.
彭晋  吴贵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8):826-826,833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17天入院。无胸、背痛及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透及胸部CT:右后下纵隔类圆形占位,密度较均匀,CT值20~22HU,肿物不随呼吸运动活动。CT诊断:右后下纵隔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图1,2)。于全麻下行右后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右后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讨论:纵隔支气管囊肿属先天性异常,为前肠囊肿的一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周围,多在隆突下和右气管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胸痛,无症状…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5岁。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近一年有便秘史。肛诊:直肠左后壁可触及一肿物,质韧,无压痛,不能推动,无波动感。B超:宫颈后方偏左侧囊性包块,可见包膜,边界清,内部见点状弱回声及强回声,CDFI: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考虑来自后腹膜囊性肿物。盆腔CT示:骶尾骨左前方10cm×  相似文献   

6.
正常成人脾脏大小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测量正常成人脾脏大小的方法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无引起脾脏增大因素的CT检查者241例。测量计算正常成人脾脏的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22例男性和119例女性的脾脏体积分别为139.13±53.64 cm3和122.52±50.46 cm3(P=0.014);最大平面面积分别为27.74±8.22 cm2和25.08±6.75 cm2(P=0.007);脾门平面面积分别为25.67±8.12 cm2和23.34±6.55 cm2(P=0.015)。随着年龄的增大,脾脏的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均有缩小趋势,但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脾脏的体积与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839和0.758以上。结论:正常成人脾脏的体积与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后两者可用于临床评估脾脏的大小。脾脏大小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6岁。左上前牙冷热刺痛2个月余。查体:左鼻前庭鼻底皮肤隆起约0.5cm,左侧鼻翼根部可扪及一大小约0.5cm×0.5cm×0.5cm骨质突起,不活动,压痛(+),张口度及张口型正常,牙列、牙弓形态正常,余未见异常。外院全口曲面断层片示:距左上颌第2、3牙根尖区约1cm可见一埋藏肿物,界清,密度与牙体组织相同,外观似前磨牙,体积略小,周围骨质密度稍稀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并分析21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包括血管瘤3例、淋巴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脾囊肿2例、脾脓肿3例、脾结核2例、恶性淋巴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转移瘤4例。结果: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围组织及脏器的情况。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7%。结论: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诊断价值(附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VU)综合检查,诊断18例输尿管囊肿合并重肾双输尿管畸形,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B超、CT、IVU均诊断18例为输尿管囊肿。其中,B超均可显示囊肿大小及变化;CT诊断14例膀胱内外均呈囊性扩张,4例仅膀胱内输尿管囊性扩张,18例合并上肾积水,及重肾、双输尿管畸形。IVU诊断12例上肾积水,9例明确为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结论:输尿管囊肿需经B超、CT、IVU联合诊断明确是否合并肾畸形及囊肿的分型,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淋巴瘤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证实并经CT检查的淋巴瘤15例,并作文献复习。结果根据病理类型,15例脾淋巴瘤中,巨块型5例,均为脾内单发类圆形边缘不规则巨块性病灶;多发结节型8例,多发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的结节性病灶,绝大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均匀或边缘强化,少数结节灶密度不均;弥漫粟粒型2例,CT表现为脾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其中1例伴有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9例伴有脾外淋巴瘤。结论脾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腹内脾外病变CT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懋雄  吴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3,2(2):104-104,F002
李××(住院号47107)1982年4月22日因上腹不适、隐痛、有食物停滞感一月余来我科作钡餐检查时发现左上腹环形钙化影而收住院。患者4月前左季肋部被人用肘部擅伤,当时感疼痛,经对症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14.
脾脏肿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脾炎性假瘤呈单发灶,密度不均匀,可有钙化;血管瘤为实性肿块或多囊性肿块,不均匀强化;淋巴管瘤特点为多发低密度灶;恶性淋巴瘤在脾内为单发或多发灶;脾的转移瘤表现多种多样。结论认真分析影像学特征,提高脾脏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李长喜  刘华  张强  赵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152+1160-1152,1160
患者女,24岁,锡伯族。间歇性腹胀、腹痛6年,渐进性腹部肿块、腹痛、黄疸加重1月。随来院就诊。查体,右上腹膨隆,触压疼痛加剧,全身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随行CT平扫示肝内外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  相似文献   

16.
脾脏病变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33例脾脏病变的CT表现。33例均行CT平扫,28例行双期CT增强扫描,6例做了延迟扫描。结果33例中,非肿瘤性病变6例(结核2例,血肿3例,炎性假瘤伴局灶性血管瘤1例),良性肿瘤13例(囊肿5例,血管瘤4例,淋巴管瘤1例,脉管瘤3例),恶性肿瘤14例(淋巴瘤8例,转移瘤4例,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与支气管的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大多发生于纵隔,部分在肺内,称为肺囊肿。本文通过对34例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肺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 淋巴瘤是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为原发或继发性,继发性远较原发多见,有文献报道,40%的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有脾脏受累,而尸检发现的累及率达到70%。对脾脏淋巴瘤的准确诊断和评价可对肿瘤的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整体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笔者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16例,通过对该组病例的影像学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顾雪梅  张志强  刘莉 《人民军医》2008,51(7):456-456
甲状舌管囊肿(TDC)又称舌甲囊肿,是甲状腺舌导管退化不全所致的先天性囊肿,好发于颈前区中线上,易发生感染,经久不愈。近年来,我们共收治TDC9例。现将其CT诊断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