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分析联合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过治疗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然后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分析诊治,观察组采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分析联合DWI诊治。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前列腺癌患者检查结果、诊断效能、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病理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前列腺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分析联合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便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3.0T 磁共振对病理证实的27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通过 Jims 软件的 Toft with Vp 模型分别计算病灶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定量参数:K trans ,k ep ,Ve ,Vp ,并应用 SPSS17.0软件进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胰腺癌的 K trans 值、k ep 值、Ve 值、Vp 值分别为:(0.303±0.321)min,(1.387±1.486)min,(25.07±10.98)%和(3.420±4.692)%;而正常胰腺组织的 K trans 值、k ep 值、Ve 值、Vp 值分别为:(1.235±0.777)min,(9.277±7.996)min,(17.89±8.882)%,(7.196±6.704)%,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的各参数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 值分别为33.188,25.414,6.984,5.78,P 值均<0.05)。结论胰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能够准确反映病灶血流灌注及微循环变化,有助于不典型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3.0T磁共振腮腺肿瘤平扫序列影像、扩散加权序列影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影像的特征,提高对腮腺肿瘤的磁共振影像诊断率,为临床对腮腺肿瘤定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2022年的4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3.0T磁共振相关影像表现,并结合肿瘤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40例腮腺肿瘤患者病例的年龄范围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52岁。4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占37例,其中包括多形性腺瘤24例,腺淋巴管瘤13例;恶性肿瘤3例,包括恶性粘液表皮样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良恶性腮腺肿瘤在3.0T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腮腺肿瘤在DWI序列及动态增强序列上表现也有各自特点。结论 3.0T磁共振作为腮腺肿瘤诊断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腮腺肿瘤病变形态及病变范围,并能显示腮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从而判断腮腺肿瘤多周围是否伴有侵犯。常规平扫序列结合动态增强序列及DWI序列,对腮腺肿瘤诊断具有明显意义,且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提供充足影像依据,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熟练学习掌握腮腺肿瘤疾病的相关磁共振影像诊断,提高腮腺肿瘤的认知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76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 0T DCE-MRI及多b值DWI扫描,并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作对照,对比评价DCE-MRI联合多b值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患者26例,恶性病变患者50例。共检出病灶116个,其中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82个。DCE-MRI正确诊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71个。DCE-MR联合DWI正确诊断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75个。DCE-MRI联合DWI诊断的准确性为91. 38%,敏感性为94. 67%,特异性为81. 58%,阳性预测值为91. 46%,阴性预测值91. 18%。仅行DCE-MRI其准确性为87. 07%,敏感性为94. 67%,特异性为73. 17%,阳性预测值86. 58%,阴性预测值88. 24%。结论 DCE-MRI联合多b值DWI扫描比仅行DCE-MRI对良、恶性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采用3.0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比较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17例17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表现为肿块型,T_1WI呈低信号影(8/17)或等信号影(9/17),T_2WI呈高信号影(14/17)或等信号影(3/17).形态学表现:病灶不规则形及分叶状占82.4%(14/17);病灶边界不清楚(12/17)、边缘不光滑(15/17),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7例.病灶增强后多表现为不均匀性显著强化(10/17)或环形强化(5/17);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图上有82.4%(14/17)的病灶周围可见血管纠集征.血流动力学表现为所有病例早期强化率均>90%;88.2%(15/17)的病灶强化峰值<3 min;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Ⅱ、Ⅲ型为主,Ⅱ型35.3%(6/17),Ⅲ型58.8%(10/1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例患者中病灶均显示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最大病灶大小约6.1 cm ×2.6 cm ×2.4 cm.MRI主要表现T1WI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表现为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4例;DWI序列中,6例病灶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3例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另1例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2例病灶始终呈轻中度强化.2例发生于胃部病灶及1例发生于直肠的病灶向壁外浸润.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表现为T1WI上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等或稍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对前列腺癌进行定量分析,评估DCE—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6名前列腺疾病患者,年龄43~81岁,包括前列腺癌患者35名,前列腺增生患者11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检查,在灌注参数图上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值,比较三者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Ktrans、Kep、Vc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对Ktrans、Kep、Ve三者与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中,Ktrans、K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两者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6%、92.9%和85.7%、71.4%。Ve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无明显价值。Ktrans、Kep、Ve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血管分级与微血管密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对7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磁共振显示的肿瘤血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组织的血管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良性肿瘤以Ⅰ~Ⅱ级为主,把Ⅱ~Ⅲ级与0~Ⅰ级肿瘤的术后病理标本以CD105 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的血管形态分级可用于判断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可作为术前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LAVA-FLEX成像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和LAVA-FLEX序列检查,观察与分析LAVA-FLEX序列与常规扫描序列在胰腺癌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12例胰腺癌在常规序列显示胰腺癌为长T2信号灶8例,略长T2信号2例,等T2信号2例,12例在D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LAVA-FLEX序列图像质量高,压脂均匀,组织对比度高,扫描速度快,12例胰腺癌均呈低信号,较常规T1WI具有明显优势。注射对比剂增强后特征性明显。 结论:LAVA-FLEX序列作为新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与DWI相近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取代常规T1WI、压脂T1WI和3D动态增强T1WI序列。  相似文献   

13.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和17名无直肠病变的自愿者行盆腔T2WI和DWI,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采用肓法随机进行MRI阅片后对比分析单纯T2WI与T2WI结合DWI对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并对直肠癌和正常肠壁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单纯应用T2WI与T2WI结合DWI检出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0.873与0.978(P<0.05)、0.905与0.986(P<0.05).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两名医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60和0.828,P<0.05).直肠癌和其癌周正常肠壁ADC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93±0.14)×10-3 mm2/s、(1.40±0.17)×10-3 mm2/s,直肠癌与正常肠壁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3,P<0.01).结论 3.0 T MR DWI能较直观地显示直肠癌,其作为常规T2WI的补充检查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对直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超导型MRI扫描仪,进行T1WI、T2WI及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下鼻咽癌原发灶组、转移淋巴结组及良性淋巴结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72例鼻咽癌患者共检出转移淋巴结110枚,其中咽后组淋巴结42枚,颈上深组淋巴结68枚。对比鼻咽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可以发现两组之间在不同b值下ADC值无明显差异(t=0.21、0.19、0.11、0.13,P0.05)。但是将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进行ADC对比,可以发现良性淋巴结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明显高于转移淋巴结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3.88、3.45,P0.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有效诊断鼻咽癌原发病变及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4例子宫内膜癌作为观察对象,通过DWI联合DCE-MRI表现区分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4例经DWI联合DCE-MRI发现47例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5.9%(47/49),其中30例浅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6.8%,17例深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4.4%,2例误判均为低判。DWI联合DCE-MRI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为94.4%(17/18),特异度为96.8%(30/31);经DWI联合DCE-MRI,51例术前分期明确,准确率为94.4%(51/54),3例误判中2例低判,1例高判,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χ2=3.085,P=0.079,K=0.92)。结论:DWI联合DCE-MRI能够较好地判断子宫内膜肌层的浸润深度及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48例,测量病灶ADC值和动态增强曲线(DCE-TIC)并统计分析。结果:52个病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9例。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26±0.526)×10-3mm~2/s,恶性肿瘤为(1.202±0.060)×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DCE-TIC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3例;恶性肿瘤DCE-TIC表现为Ⅰ型0例,Ⅱ型5例,Ⅲ型24例,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Ⅱ型曲线的良恶性肿块与表现为Ⅲ型曲线的肿块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强化曲线类型的病灶可选择相应的ADC阈值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唾液腺良性或恶性肿瘤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1.5 TMR成像仪,对39例唾液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DWI及~1H-MRS检查,(1)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一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 s/mm~2及1000 s/mm~2,并计算每例患者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高、中、低ADC值所占的比例,(2)~1H-MRS采用单体素点分辨表面线圈(PRESS)序列,TR 1500 ms,TE 136 ms,在谱线中计算胆碱与肌酸的比值(Cho/Cr).最后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39例唾液腺肿瘤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检查结果,其中良性肿瘤31例(混合瘤21例,腺淋巴瘤10例),恶性肿瘤8例(腺囊腺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混合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1)DWI:ADC图提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5±0.41)×10~(-3)mm~2/s和(1.15±0.39)×10~(-3) mm~2/s,其间无明显差异,但良性肿瘤ADC值增高的区域则明显多于恶性肿瘤,尤其是混合瘤.(2)~1H-MRS:在TE为136 ms时共获得满意的波谱曲线35例,计算得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混合瘤的Cho/Cr分别为1.69±0.51、5.89±1.42、2.81±0.72,恶性肿瘤、腺淋巴瘤、混合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DWI及~1H-MRS可以作为鉴别唾液腺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手段,但仍需要大量研究样本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40例,术前均使用3.0T磁共振平扫联合DWI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评估病变的临床分期。结果 3.0T HR-MRI T_2WI、DWI扫描T期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T1期灵敏度准确度66.67%、T2期50.00%、T3期100.00%、T4期100.00%;在40例直肠癌患者之中,3.0T磁共振平扫、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出36例,准确率90.00%,其N0期准确率为92.00%、N1期81.82%、N2期100.00%。结论 3.0T MRI平扫联合DWI,在直肠癌诊断分期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手术评估及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 前列腺癌在西方国家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前列,既往认为国内发病率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群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其预后及治疗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准确的术前分期,正确处理的情况下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临床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主要靠直肠指诊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癌的确诊需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临床检查尤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