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Rh阴性血清学表型分布。方法采用微板快速检测法对本站2015年1-12月份129 315份献血者标本进行Rh D抗原初筛;初筛阴性者采用木瓜酶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确认;确认阴性者用盐水试管法对Rh因子C、c、E、e进行表型鉴定。结果 129 315名献血者中共确认Rh D阴性603例,其中A型135例(22.39%),B型170例(28.2%),O型170例(28.2%),AB型128例(21.23%);Rh表型频率ccdee(49.92%)Ccdee(39.47%)CCdee(6.97%)ccdee(2.82%)Ccd Ee(0.83%)。结论通过微孔法等技术可检测和建立Rh D阴性稀有血型库并明确其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初筛Rh D阴性无偿献血人群Rh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广谱抗球蛋白微柱凝胶卡和Rh血型分型卡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站859份初筛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鉴定和分型。结果859份Ig M抗-D阴性标本中检出弱D型45份(占5.24%),Rh D阴性814份(占94.76%);Rh D阴性表现型分布以dccee(59.95%)和d Ccee(27.89%)居多,c和e抗原频率较高,分别为97.54%和99.63%;Rh弱D型献血者表型cc Ee占比例最高为60%。结论对本地区初筛Rh D阴性献血人群的Rh血型抗原分布有了具体的了解,可对本地区Rh血型系统的稀有血型队伍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Rh血型抗原在本地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Rh血型抗原C、c、E和e的同型输注原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RhD(+)献血者5 052人份标本和2008~2010年经初步血清学定为RhD(-)献血者775人份标本,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表型检测,分析2种人群的抗原频率特点;同时将RhD(+)献血者的表型和同期的RhD(-)献血者的表型进行H-W平衡分析。结果献血者的表型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hD(+)献血者C抗原频率为88%,c抗原频率为58%,E抗原频率为57%,e抗原频率为98.9%;RhD(-)献血者C抗原频率为31%,c抗原频率为97%,E抗原频率为15%,e抗原频率为99%。结论对于妊娠患者和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尽可能的做到Rh血型系统D、C、c、E和e都能相合,避免以后再次输血配型困难或者造成迟发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Rh血型表型检测,成立Rh血型表型信息库应用于临床.方法 对20 122例随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阴性及阳性检测,并进行Rh血型系统的C,c,D,E,e抗原分型.结果 唐山市无偿献血者Rh血型中CcDEe 及CCDee最多见.结论 对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表型调查,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对于保证临床合理用血及应急供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东省肇庆市无偿捐血者RhD阴性血型样本2例、RhD阳性样本1例,采用盐水法进行C、c、D、E、e抗原分型,对D抗原阴性的样本采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提取样本基因组DNA,并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技术特异性扩增RhD以及RhCE基因片段,并对D外显子进行检测。根据有无PCR产物以及产物长度,判断样本的基因型。结果1例RhD阳性样本以及ccdee样本的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结果相符合,1例Ccdee样本的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结果不相符。结论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在RhD血型鉴定中能识别血清意义上的假阴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输血前对患者和献血者Rh血型抗原分型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Rh抗原分型组: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各临床用血科室及其他医院送检的抗体筛查阳性拟输血患者标本56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其和输血科库存97袋悬浮红细胞做Rh血型5种抗原(D、E、c、e、C)分型,再用盐水介质和抗球介质给二者做交叉配血;对照组:选择本院2017年1—12月临床各用血科室抗筛阳性、仅以盐水介质和抗球介质做交叉配血的25例输血患者与72袋库存红细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交叉配血符合率。结果 Rh抗原分型组与未作Rh分型对照组配血相合率:92.8%(90/97)vs 12.5%(9/72)(P0.05);平均配血时间(min):30.5±2.4 vs 51.4±4.1(P0.05)。2组配血相合后输血有效。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宜在输血前常规检测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库存血(献血者)Rh血型抗原做分型,有利于提高配血相合率,从源头上降低输血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浮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规律,建立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以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采用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87 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RhD血型鉴定,经初筛和确证试验为RhD阴性的血标本用抗-C、抗-c,抗-E、抗-e进行Rh血型抗原分型;并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资料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对确认为RhD阴性的血液分别制备成悬浮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普通冷冻血浆,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并贮存及时应用于RhD阴性受血者。结果经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鉴定为RhD阴性献血者235例(0.27%),其中O型93例(39.57%),A型65例(27.66%),B型62例(26.38%),AB型15例(6.38%);Rh抗原表型为ccdee和Ccdee者占84.26%;5年来共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供应RhD阴性血液248 U,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及产生同种抗体。结论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供Rh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并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还可为云浮地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c、E、e抗原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PCR-SSP基因分型以及血清学方法,对152例样本进行Rh D、C、c、E和e分型,并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本地区的输血人群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 C、c、E、e抗原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而且在RhD阳性和阴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阳性人群中主要以c抗原阴性率62.5%(50/80),E抗原阴性率67.5%(54/80)为多态性的特征;在阴性人群中,C抗原阴性率为59.7%(43/72),c抗原阴性率为2.7%(2/72),E抗原阴性率为93.1%(67/72),e抗原阴性率为0;在检出32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26例,占81.25%,其中抗-E 18例、抗-D 5例,抗-cE 2例、抗-c 1例。结论在ABO、RhD同型输血实施后,应着力解决Rh系统其他抗原,特别是E、c抗原随机输注产生免疫性抗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用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对31例Rh(D)阴性标本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鉴定。结果 31例Rh(D)阴性标本Rh血型D、C、c、E、e抗原的表达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结果完全相符。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的检测,其准确性和凝聚胺法相同,两种方法可以替代使用。微柱凝胶法弥补了常规仅做Rh(D)的不足,微柱卡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可一次完成Rh血型5种抗原的鉴定,宜在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Rh血型抗原分布情况及其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Rh血型,并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选择汉族RhD(+)献血者355例和RhD(-)献血者660例进行Rh血型表型及基因频率检测研究。结果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无偿献血者197 438例,确认RhD(-)692例,占0.3505%;其中187 397例为汉族献血者,确认RhD(-)660例,占0.3522%,基因频率:d为0.0593,D为0.9407;RhD(+)中单倍型基因频率分别为cDe(0.0879)、CDe(0.6586)、cDE(0.2283)和CDE(0.0252),表型频率以CCDee(43.38%)为最高,抗原频率分别为C88.73%、c53.24%、E41.97%、e91.27%;RhD(-)中单倍型基因频率分别为cde(0.7528)、Cde(0.2157)、cdE(0.0286)和CdE(0.0029),表型频率以ccdee(56.67%)为最高,抗原频率分别为C 39.94%、c91.82%、E6.21%、e为99.70%。结论调查南昌地区Rh血型抗原分布的特点,为建立Rh血型献血者资料库做好准备,进而为特殊输血患者个性化输血治疗提供检索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中C、c、E、e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临床常规检测Rh表型及其同型输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9 061例输血患者和18 331例献血员样本进行Rh系统C、c、E、e和D 5种抗原表型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 Rh D阳性人群主要以C、e抗原频率占优势,Rh D阴性人群主要以c、e抗原占优势;在检出26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23例,占88.5%,其中,抗E 18例、抗e 2例、抗C 1例、抗D 1例、抗Ce 1例。结论掌握人群中Rh血型系统抗原表型分布情况,及时提供Rh表型相合血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高频抗体的产生,有利于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h血型抗原CcEe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Rh血型抗原、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为临床RhCcEe同型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6年本院4756例住院患者进行Rh D、C、c、E、e抗原检测,对2013~2016年11644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 4756例住院患者样本中Rh血型D、C、c、E、e抗原阳性率为D(96.97%)、C(85.37%)、c(59.16%)、E(47.09%)、e(91.89%),且CcEe抗原阳性率在RhD阳性和阴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44例住院患者样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中,Rh血型抗体占48.84%,证实了临床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主要集中在Rh血型系统。结论对供、受双方除进行常规的ABO、RhD血型检测外,还应进行CcEe抗原表型的检测,并做到这些抗原的同型输注,从而降低因输血产生免疫性抗体的概率,避免再次输血困难。  相似文献   

13.
血清学方法检测上海地区Rh阴性献血者Rh血型表现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笔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对上海地区3008例Rh阴性献血者进行C、c、E、e抗原表现型检测,对Rh阴性人群中C、c、E、e抗原表现型与可能基因型的分布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克隆抗体血清试管凝集法对该患者ABO血型及Rh抗原表型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基因测序对Rh抗原缺失情况进行确认。Rh分型盐水法该患者抗D为阳性, 抗-E、-C、-c、-e均阴性。抗体筛查盐水法Ⅰ~Ⅲ号细胞均为阴性, 凝聚胺和抗人球蛋白实验均阳性, 抗体鉴定1~16号谱细胞均阳性, 自身为阴性,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阴性。RhC/E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9~10号外显子正常, 1~8号外显子缺失。患者因RhC/E基因1~8号外显子缺失, 导致该患者Rh抗原E/e、C/c表达的缺失, 而患者经过第1次随机配合性输血之后, 产生了针对E/e、C/c的抗体, 导致其第2次输注红细胞类产品时主侧配型不合, 无法输注, 针对此类情况, 一是建立RhC/E基因缺失稀有血型库;二是在第一次输血时, 应尽量输注少量RH抗原红细胞;三是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5.
广东汉族人Rh血型调查及供血者计算机检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Rh血型不合的输血与母婴Rh血型不合可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反应,东方人Rh血型中抗原的免疫强度依次为D、E、c、C、e,及时提供相合血液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对广东汉族献血者3万人进行Rh_0(D)抗原调查,发现抗D、抗E和抗cE血清7份;并使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Rh血型供血者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柳州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D变异体分布。方法 425例经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献血者标本采用IAT试验确认弱D,对IAT阴性的血样进一步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型和真实D阴性。采用单克隆Ig M抗-C,c,E和e血清以盐水法检测Rh表型。参照文献方法计算RhD阴性献血者Rh基因频率、单体型频率和Rh表型期望值,并进行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结果 425例RhD初筛阴性献血者中共检出D变异体99例(23.29%),其中弱D18例(4.24%),Del型81例(19.05%);确认真实D阴性326例(76.71%)。18例弱D表型分布:Ccee 9例(50.00%)CCee 4例(22.22%)cc Ee 3例(16.67%)CCEe 1例(5.56%)=ccee 1例(5.56%)。81例Del型表型分布:Ccee 47例(58.03%)CCee 17例(20.99%)ccee 11例(13.58%)cc Ee 5例(6.17%)cc EE 1例(1.23%)。326例真实D阴性表型分布:ccee 199例(61.04%)Ccee 83例(25.46%)CCee 22例(6.75%)cc Ee 16例(4.91%)cc EE 3例(0.92%)Cc Ee 2例(0.61%)CCEe 1例(0.31%)。本文Rh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良好。单体型频率特点:cde(0.696 7)Cde(0.261 6)cd E(0.0417)Cd E(0.000 0)。基因频率特点:c(0.739 5)C(0.260 5),e(0.960 7)E(0.039 3)。结论柳州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D变异体检出率较高,将弱D和Del型献血者认定为RhD阳性,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分析Rh阴性孕妇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方法 试管法检测RhD阴性孕妇的ABO血型和C、c、E、e抗原,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 血清学表型包括ccdee(59.2%),Ccdee(22.4%),ccdEe(11.2%),CCdee(5.1%),CcdEe(2.1%),其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9例(9.2%),均为抗-D,效价在4~1 024之间.结论 Rh阴性孕妇的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琼  李志强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35-1137
Rh血型系统是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为复杂且最具多态性的系统,在临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而且其分子机理又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至少49种抗原,其中与临床输血安全密切相关的Rh血型抗原主要有D、C、C、E、e这5种.Rh(D)还存在一些变异体——部分D、弱D和Del等.1984年日本学者Okubo在Rh(D)阴性献血者中首次发现1种非常弱的Rh(D)抗原表达型,命名为Del表型.其非常弱的Rh(D)抗原无法用敏感的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出,而只能通过吸收放散试验才可检出.由于人们在Del型是否归于Rh阴性这点上并没有形成共识,故早期Del型献血者血液一直被当作Rh(D)阴性血液而应用于临床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002-2008年我市RhD阴性无偿献血者库的建设现状及临床应用。方法自2001-10起对参加无偿献血的150 523例献血者进行RHD阴性血型筛查,截至2008-12筛选并确证RHD阴性献血者271例。对检测合格的献血者建立详细的档案,并统计几年来临床应用情况。结果筛查出8个表现型为:ccdee209,Ccdee114,Ccdee20,ccdEe13,CcdEe6,ccdEE5,CcdEE 1,CCdEe3;为临床提供RhD阴性血液614 U,及时满足临床需求。结论 2002-2008年RhD阴性血液临床使用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由于开展了冰冻红细胞技术,各种血型皆有库存,及时满足临床需求。目前临床不做抗-E抗-C抗-c抗-e检测,只做抗-D检测,多次输血的患者易产生抗-E抗-C抗-c抗-e而导致溶血,因此建议给予有输血史(特别是多次输血)和妊娠史的患者配血,不仅要做D抗原检测,也应作E、C、c、e抗原的检测,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目前能识别的Rh系统抗原共43种.但临床常见的抗原有5种。分别是D、C、E、c、e。其抗原性强弱次序为D〉E〉C〉c〉e。以D的抗原性最强.临床上常以D抗原存在与否来表示Rh阳性或阴性。在我国人群中Rh(D)阴性者在临床输血治疗和胎母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医学中已被证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防止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