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的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除,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1]。非计划性拔管是气管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它虽不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可以导致患者窒息、气道损伤、气道感染、肺炎、再次插管、增加医疗费用和患者痛苦及医疗纠纷的发生~([2])。Lee JH~([3])等指出高死亡率可能与再插管、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应急操作和更高的APACHEⅡ  相似文献   

2.
<正>因小儿静脉细小,难以穿刺,易滑动,加之小儿有活泼好动等特点,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患儿恐惧心理,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2])。但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及静脉炎、脱管、液体渗漏等不良情况,或单纯性液体滴注不畅情况,造成留置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增高,若不及时发现原因并解决滴液不畅,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戴明循环管理法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静脉留置针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11月我院收治静脉留置针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及护理,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静脉留置针患儿53例作为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对比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皮炎、敷料污染等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液体外渗率、穿刺部位皮炎发生率、敷料污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能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患儿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皮炎、敷料污染等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诊断性、治疗性导管拔除,包括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留置针等~([1-2])。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加之受约束带因素、管路固定因素、宣教因素、自我管理因素影响,导致近3年非计划拔管比例不断上升,对疾病疗效造成负面影响~([3])。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严格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士留置管路固定正确率~([4-5])。本科室查询相关文献并结合护理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本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住院患者中2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查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59.50%,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减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90例同期入住本院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选择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采用一次性粘带固定,两组患者均使用可来福接头正压封管。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共954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5月1日~7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496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8月1日~11月30日实施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458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改善前后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情况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改善后,研究组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与腋静脉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液体外渗、静脉炎与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应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中,可以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延长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由于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不适感,进而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治疗用药的重要途径,新生儿短期静脉输液治疗首选外周静脉留置针~([1])。由于新生儿自身机体发育的特点及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静脉炎、输液外渗、堵管、感染、导管脱出、静脉血栓是较多见的并发症~([2]),而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后拔管困难的报道较少,但此时如处置不当将导致断管、局部感染等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本科收治的2例新生儿在出现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  相似文献   

10.
汪珺  陶彤 《全科护理》2016,(24):2538-2539
[目的]探讨输液安全管理在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静脉留置针安全输液管理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结果]活动实施后,影响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因素:导管外渗率及导管堵管率显著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由49.6%降至21.3%。[结论]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保护病人血管,保证输液安全,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1.
<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1])。输液港植入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时有发生,常因处理困难导致非计划性拔管~([2])。肿瘤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常处于骨髓抑制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容易导致出血和感染,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3-4])。本研究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脑力激荡及柏拉图等品管圈工具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最后将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的37.12%降低到活动后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有效办法,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出管道,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在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中,胃管居首位。留置胃管一般用于新生儿患儿的胃肠减压和鼻饲,是新生儿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上肢常呈投降姿势,约束带的使用不利于患儿关节的活动,且易影响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从2012年4月起,我科尝试采用患儿双手佩戴手套的方法来防范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3])。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最常用方法。研究~([4-5])表明,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当导致的插管脱落占非计划拔管的9.7%~43.7%,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回顾分析2004-10/2008-10我院ICU 5 362例留置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4例.结论:非计划性拔管与置管方式、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实施正确的管理,是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插管技术普遍运用于临床诊疗当中,如ICU的气管插管、外科术后的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留置管等,会出现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的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既往又称自我拔管或者意外性拔管是指患者的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非预期性拔管[1]。UE作为ICU管理中一项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潜在威胁因素,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术等置管技术的普及,导管类UE的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郭杰 《天津护理》2019,27(1):105-10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371例,对照组2017年7月至8月输液患者181例,观察组为2017年9月至10月输液患者19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针常规维护,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相关内容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率、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择"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儿科留置针患儿进行现状调查,并设定目标,然后进行根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儿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圈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7,P0.05),目标达成率由活动前的68.35%上升为86.57%,护士各项能力评价在活动开展前、中、后呈正向增长。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临床工作中的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神经外科8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拔除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结果神经外科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较短,分析原因主要有外渗、堵塞、患者自拔及静脉炎等方面。结论神经外科应该重视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并减少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