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金红  李靖  关怀敏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73-107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放置术后管腔再狭窄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再狭窄发生的方法。方法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33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对比分析可能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支架和药物因素。结果133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3.8%。糖尿病的发病率再狭窄组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70.3%比88.5%,54.6%比80.2%,均为P〈0.05),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和钙离子拮抗剂服用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狭窄与病变发生的部位、病变长度无关,但与病变血管的直径有关(P〈0.05);再狭窄还易发生于支架置入部分较长(P〈0.01)和支架置入部位大于1个的患者(P〈0.01);充气时间较长(P〈0.05)和病变复杂(P〈0.05)也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但充气压力与再狭窄无关。结论糖尿病可能促进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能预防再狭窄发生;再狭窄与病变血管的直径有关,支架置入部分较长、支架置入部位大于1个、充气时间较长和病变复杂患者易于发生再狭窄。但充气压力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再狭窄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患者(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者(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应用价值,及其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A和DSA检查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25例,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评价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于SC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25例患者清晰显示45枚支架,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95.30%、89.12%、96.21%、85.13%、97.03%、2.11%、10.06%,与S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准确率较高,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作为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n=169)及非支架内再狭窄组(n=36),并根据支架内是否闭塞及Mehran分型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再狭窄的关联.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①支架内再狭窄组的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长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P值分别为0.047/0.027/<0.001);②术后发生支架内闭塞的组别中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及术前狭窄程度均高于术后未发生支架内闭塞的组别(P分别为0.024/0.013);③术后再狭窄的程度(根据Mehran分型)较严重的组别中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及分叉病变的患者比例增高(P值分别为0.040/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多支病变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素,比值比为33.409,对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的判对率为97.2%.结论:多支病变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素;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及长病变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相关;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及术前狭窄程度较重可能与术后支架内闭塞相关;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及分叉病变可能与再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真实临床环境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直径≤2.5mm)植入雷帕酶素洗脱支架(SES)与金属裸支架(BMS)的不同疗效。方法选择接受SES支架(78例)/BMS支架(72例)治疗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支架植入术相关参数、住院期间及术后临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评价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接受SES治疗78例(101处病变),接受BMS治疗72例(92处病变);2组仅1/5左右的患者在入院时血糖控制达标;②SES组平均植入支架长度>BMS组(26.41mm比22.12mm,P<0.05);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临床随访,平均随访(7.56±1.53)个月,有92.3%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SES组在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方面低于BMS组(P<0.01),但2组远期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ES组造影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BMS组(17.1%比31.0%,P<0.01);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叉病变、串联支架植入是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患者SES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1.91(95%CI0.37~3.82,P<0.05)、1.12(95%CI0.31~3.13,P<0.05)。结论真实临床环境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直径≤2.5mm)植入SES疗效优于BMS。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在IVUS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拟在CT血管造影(CTA)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脉病变检测特点、冠脉支架置入效果及治疗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支架置入总有效率(87. 1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6%)(P<0. 05)。术后1年,观察组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4例(5. 12%),对照组12例(14. 11%);术后3年,观察组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7例(8.97%),对照组18例(21. 17%),两组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VUS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能更准确检查和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提高支架置入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在56例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1例由于患者有严重的窦性心率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其余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支、回旋支、前降支右支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其中18例患者的31个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所有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CT诊断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患者的25个支架有支架术后再狭窄,CT诊断的准确率为80.6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除与支架本身有关,吸烟、糖尿病和不稳定心绞痛等更是触发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素.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将36例成功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正常组(n=1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升高组(n=1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n=10).支架置入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对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7例发生冠状动脉内再狭窄,占19%,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正常组中有1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升高组中2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中有4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中冠状动脉内再狭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进一步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心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好发因素很多,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03/2004-12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的上海籍汉族患者103例,有6个月随访造影资料并且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情同意。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n=30)和未狭窄组(n=73)。再狭窄组30例,根据病例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年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狭窄病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相关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血管紧张素原(M235T)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1166C)基因型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0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9.19%。②再狭窄组患者多支狭窄发生率大于未狭窄组(χ2=14.203,P=0.000)。③血压、血脂、支架个数、安放次数、安放位置等因素、支架置入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次数、扩张程度、是否更换球囊或更换球囊种类与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无关(P>0.05)。④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D/I)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D/I)基因型和冠状动脉多支狭窄与支架内再狭窄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陆琼芳 《天津护理》2004,12(3):151-152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例应用放射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执行严格的抗凝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等。结果: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得到满意扩张,血管内放射治疗成功。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放射治疗手术复杂,对护理要求较高,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已有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增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399例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179)和非糖尿病组(n=220),收集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相关参数;将糖尿病组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66)和无再狭窄组(n=113),根据有无非靶病变快速进展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n=48)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n=131),检测支架置入3,120,210,360d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冠状动脉支架长度更长(P=0.018),支架直径更小(P=0.002),支架置入后即刻和造影随访的最小管腔直径更小(P=0.001,尸=0),支架置入后即课和造影随访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P=o.038,P=0.004),造影随访晚期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比例更多(P0,P=-0.097)。在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再狭窄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无再狭窄者更高;非靶病变进展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非靶病变未进展者更高。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的比例较高,同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可辅助预测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索维普数据库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关文献和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2009-10.检索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再狭窄、康复运动.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入选相关文献20篇.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于段,而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置入支架后的前期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运动治疗,解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能明显减少血管再狭窄和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率.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进行规律的康复运动,有助于减轻血管再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9)和Pubmed数据库(1990/2009),以"冠状动脉支架,血小板活化,生物相容性"或"coronary artery stent,platelet activation,biocompatibili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主题内容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与支架再狭窄关系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损伤血管壁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炎性白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最终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导致再狭窄的根本原因.文章研究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及其各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并展望了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发展前景.结论:生物可降解支架不仅能够将再狭窄的可能性降至最小,而且提供了对抗血栓的保护作用,这些都为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背景: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再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其微创性和价格等因素均影响了造影复查率。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3/2008-07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门诊复查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于支架置入后同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0±9.6)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38个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检查和重建分析,对支架的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价,与"金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64层螺旋CT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对置入的支架均能清楚显示。在置入的38枚支架中,CT显示32枚支架保持通畅,并与常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吻合;另有6枚支架64层CT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后发现其中有4枚互相吻合,而另外2枚再狭窄未得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证实。64层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18%。结论:64层螺旋CT在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问题上有很高准确性,能较准确地区分支架开通和闭塞。  相似文献   

15.
国产微创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支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率.但支架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及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更易发生再狭窄.药物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这在国内外的一些文献中均有报道,且已在临床广为应用.我国当前在介入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多依赖进口技术,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 Bird、微创医疗器械一上海有限公司)在临床使用时间短,目前尚无关于其临床疗效的报道.我们对20例患者成功使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50例拟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其置入效果。结果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置入支架63枚,术后1年再狭窄3例,占6%。结论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睛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对血管壁刺激以及置入过程中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浸润,释放各种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收缩和平滑肌细胞由中膜迁移到内膜并增殖,促进内膜增厚,形成血栓而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药物洗脱支架能给局部组织提供足够的治疗药物浓度,又避免了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全身毒副作用,有抗血管重塑和抗增殖作用,使血管再狭窄率降低到10%。药物涂层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降低了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再狭窄率,生物可降解支架已成为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清脂蛋白(a)[LP(a)]血症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152例成功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再狭窄组(29例)和无再狭窄组(123例),检测患者血LP(a)水平,对其一般临床资料也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学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高LP(a)血症、吸烟、糖尿病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是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R为2.648,95%CI为1.066~6.575,P<0.05.其他因素如吸烟(P=0.023)、糖尿病(P=0.036)、支架类型(P=0.011)也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有关(P均<0.05).结论 高LP(a)血症是发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4月~ 2 0 0 1年7月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 2 46例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并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2 46例患者在 311处病变植入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15 1例 ,无再狭窄9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架术后残余狭窄、靶血管参考直径 ( 9 5± 8 6vs 5 1± 3 3,P <0 0 5和 2 92± 0 36vs3 15± 0 48,P <0 0 5 )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术前甘油三酯浓度高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优势比OR分别为 2 77、3 2 2和 2 14 )。结论 :术后残余狭窄、支架直径小、糖尿病、术前甘油三酯、吸烟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知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独立的相关性,但其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则不是很清楚.目的:观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相关性分析,于2005 03/2007-01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心脏超声科进行.对象: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置入后随访患者原病变部位再狭窄者纳入再狭窄组,未发生再狭窄者纳入对照组.排除>70岁高龄患者、长期吸烟史、有糖尿病史、多支病变、长病变及血管慢性闭塞再通、泵衰竭Killip's Ⅲ级及以上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再狭窄组11例,对照组15例.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肱动脉超声参数.②将患者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及支架类型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基础肱动脉内径无差异,再狭窄组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小于非再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低于非再狭窄组(P=0.013).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与再狭窄的偏相关系数为0.47(P:0.04).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较非再狭窄患者明显减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