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就诊时间、伴发症状、是否伴其他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各频率听力损失值、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治疗方案等,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P<0.05)的因素包括就诊时间、伴眩晕、1000、2000、8000Hz的听力损失值,以及听力曲线类型;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就诊时间、伴眩晕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14天内就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预后较佳,伴有眩晕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1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69.23%(81/117),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男性78.26%,女性56.25%;12~40岁者84.75%,41~70岁者53.45%;发病1周内就诊者82.35%,1周后就诊者51.02%;伴眩晕者59.62%,不伴眩晕者76.92%;伴耳鸣者70.93%,不伴耳鸣者64.5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4.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76.25%;不同纯音听阈曲线类型中,上升型92.31%,平坦型76.47%,凹槽型83.33%,下降型64.00%,全聋型56.2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听力曲线类型均影响突聋预后,是否伴耳鸣与突聋预后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病例113例(114耳),将资料应用Stata 12.0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处理,疗效为二分类变量和有序多分类变量分别进行分析,以性别、年龄、听力图形、是否有影响微循环障碍的合并症、开始治疗时间、是否伴有耳鸣和(或)眩晕、听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患病耳作为自变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全因素模型和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激素组治疗有效率75.9%,非激素组有效率57.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听阈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唯一因素。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听阈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280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同一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量化指标,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发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与疗效无相关... 相似文献
5.
突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影响突聋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SAS system计算机系统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年龄小于50岁、发病14d以内就诊治疗以及单耳患病的病人预后较好;伴有眩晕症状、未患病耳既往曾有感音神经性聋病史、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高频听力(4kHz及8kHz)损失较重以及高频听阈(4kHz 8kHz)大于低频(250Hz 500Hz)听阈的病人预后不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不影响病人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8k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它依次为眩晕、4kHz听阈、就诊时间、损失类型及未患病耳的既往病史。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突聋研究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浅析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发病率甚高,而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各家意见不一。顾之平’“、沈蓓蓓”’等报道了其有自愈倾向。为从不同角度作进一步探讨,现将我院自1985年~1997年间本病患者79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79例中,男36例,女43例,年龄14~68岁,平均40.52岁。其中伴有耳鸣68例,眩晕28例,推动脉痉挛6例,颈椎病4例,心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例。根据语言频率(0.5~4kHZ,以下简称语频)听力损失程度分级[’j:41~55dB为中度16例,56~70dB为中重度22例,71~90dB为重度21例,90dB以上为极重度2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16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84例)及无效组(8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高压氧次数及听力曲线类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总体有效率为50.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5.6%、15.6%和19.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伴发眩晕及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时,20次左右的高压氧可能足以实现其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轻、不伴发眩晕、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突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许明江青山李明刘志峰周芝芳罗兴谷唐洪波刘利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4):354-357
目的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类型突聋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98耳)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250~8 000 Hz平均听阈94.94±8.30HL)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及无效组(6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及耳闷胀感,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鼓室注药、纤溶酶溶栓等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听阈为70.79±10.13dB HL,痊愈2耳、显效21耳、有效11耳,无效64耳,总有效率为34.69%(34/98),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4%、21.43%和11.22%。多因素分析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预后越差(P<0.05);伴发眩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给予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发眩晕、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积极治疗后,仍有好转甚至痊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石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108例突聋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08例突聋预后多因素分析谢南屏,陈平雁突聋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国内外学者对此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108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多元逐步判别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探讨影响听力恢复的主要因素。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1984年元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疗程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185例(228耳)的临床资料,分别就性别、年龄、耳侧、伴随症状、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筛选出相关因素后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28耳中无效144耳,有效31耳,显效23耳,痊愈30耳,总有效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均与总有效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耳侧及眩晕、耳鸣及耳闷等伴随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疗程与总有效率有相关性(P<0.05),而听力损伤频率平均听阈与总有效率无关(P>0.05)。 结论 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低频下降型预后最好,平坦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早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对第1疗程无效者,宜再继续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7月710例(748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非参数检验再次验证,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眩晕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伴糖尿病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伴高血压与疗效无相关性,病程长短与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伴眩晕的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听阈程度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病程、伴发症状、伴糖尿病、治疗前耳聋稃彦. 相似文献
13.
14.
龚树生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1):3-4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急症之一,是指突然发生的,即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出现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大部分(85%~90%)突发性聋患者病因不明,称之为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hearing loss,ISHL),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变化等有关:少部分(约10%~15%)突发性聋患者病因明确,与感染、外伤或药物中毒有关。突发性聋发病率为每年5~10/10万,约30%~60%患者大约在发病后2周不需任何治疗可以自然恢复,但还有许多患者虽然得到精心治疗,效果却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478例(478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侧、是否伴眩晕及耳鸣、病程、是否伴高血压及糖尿病、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对其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478例患者中,痊愈95例,显...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预后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的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疗效评估等方面迄今尚无定论,通过一组突发性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客观地判断疗效。对1993年1月~1996年4月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83例(91耳),选择13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示:除年龄、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外,其他如性别、病程、有无伴随眩晕、单双侧、是否复发、病毒感染、心脑血管合并症、以及用药种类及疗程等因素均与预后无相关性。同时比较了单因素分析与此结果的差别,说明突发性聋研究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65例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患侧耳、发病季节、听力图形、听力下降程度、就诊时间、有无伴眩晕、耳鸣、吸烟饮酒史等进行分组,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价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5%;单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间、听力下降程度、有无伴眩晕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病至就诊时间、有无伴眩晕与预后有相关性(P<0.0 5)。结论在影响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中,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就诊时间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67例突发性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36例)及无效组(3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病毒感染史、发病季节和听力曲线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儿童突聋患者中64.18%在春冬季发病,其就诊时听阈为(76.62±25.97)dB HL,耳鸣及眩晕伴发率分别为70.15%和61.19%,病毒感染率为19.40%,听力曲线中10.44%为低频下降型、2.99%为高频下降型、34.33%为平坦型及52.24%为全聋型。经治疗后,患者听阈为(60.41±31.52)dB HL,总体有效率为53.7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90%、16.42%和16.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及听力曲线为全聋型,预后越差(P均<0.05);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 结论 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病毒感染率较高且大部分在春冬季发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并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力曲线以平坦型及全聋型为主。就诊时听力损伤程度轻、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78例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血液学检验相关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对于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治疗有效组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 分别为0.001和0.02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纤维蛋白原水平能显著影响其预后(P =0.032)。而且,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有显著的预测价值(P =0.001),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60.0%。结论 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临床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耳鸣、各频率听力损失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15例(13.51%),显效18例(16.22%),有效38例(34.33%),无效40例(36.04%);总有效率为63.96%。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耳鸣无关(P〉0.05),但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有关(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7 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及凹陷型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