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中人细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HPV)B19抗原和抗体,评估临床输注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5日~4月30日制备的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1 056袋,采用ELISA法检测HPV B19抗原和抗体;将HPV B19抗体阳性血浆按献血者性别、年龄、血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1 056袋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HPV B19抗原均为阴性,Ig G和Ig M抗体总阳性率为20.5%(216/1 056)、Ig G抗体阳性率为19.5%(206/1 056)、Ig M抗体阳性率为4.9%(52/1 056),不同来源献血者制备的血浆HPV B19抗体阳性率有差异,随年龄增加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献血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型和AB型抗体阳性率较高,B型和O型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中HPV B19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临床输注血浆感染HPV B19的风险不高,但对于免疫缺陷等特殊受血者应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输血前HPV B19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感染特征,为今后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厦门地区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中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并对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随访复查。结果:在总共130659份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中,113例为HBsAg-/HBV DNA+,阳性率0.09%,对其中62例标本做了病毒定量检测,全部低于1×103 IU/ml,且93.5%(58/62)低于100 IU/ml。HBsAg-/HBV DNA+的献血者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高学历者阳性率较低,学生和公务人员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总体阳性率较高,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强对低阳性率人群的献血动员和招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献血者常规核酸筛查同时进行人细小病毒B19 (HPV B19)、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联合检测的可行性,分析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案提供数据。方法 对2021年11月—2022年5月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采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其HPV B19 DNA、HAV RNA和HEV RNA,对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3 440名无偿献血者中HPV B19 DNA检出3例,阳性率0.09%,其中2例HPV B19 DNA阳性献血者HPV B19-IgM为阴性,1例因标本量不足未能检测;3 440例献血者中HAV RNA和HEV RNA未检出。HBV、HCV、HIV核酸筛查同步进行HPV B19、HAV和HEV核酸检测,较常规工作约延缓20 min发放检测报告。结论 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核酸阳性率较低,但仍然存在输血传播感染风险,核酸检测可以降低其输血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门、急诊和住院部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疑似细小病毒B19感染儿童静脉血,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细小病毒B19-IgM,并对抗体活性值在10 ~20 U/mL之间的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 DNA定量检测,综合分析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武汉地区2017年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率为2.83%,较2016年6.31%的感染率显著下降,两年平均总体感染率为4.34%;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具有明显的年龄(2岁以上)及性别(女性高于男性)差异; ELISA法检测HPV-B19抗体活性值处于10~13 U/mL之间的标本与PC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阴性符合率为93.54%;抗体活性值处于13~17 U/mL之间的标本结果一致性较差,阳性符合率为43.21%。抗体活性值17~20 U/mL的标本,阳性符合率为74.81%。结论 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具有年龄、性别差异,同时对于经ELISA法检测抗体活性值处于13~20 U/mL之间的标本,有必要进行PCR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献血者戊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厦门地区部分献血者标本进行戊肝病毒抗原(HEV-Ag)、抗体(HEV-IgG和HEV-IgM)检测,HEV-Ag阳性和HEV-IgM阳性者进行HEV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型分析。结果总共6 263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1 447例HEV-IgG阳性(1 447/6 263,23.10%)、42例HEV-IgM阳性(42/6 263,0.67%)、12例HEV-Ag阳性(12/6 263,0.19%);12例HEV-Ag阳性标本中检出8例HEV核酸阳性(8/6 263,0.13%),42例HEV-IgM阳性标本中未检出HEV核酸阳性。8例HEV核酸阳性有4例测序成功,分别为2例Ⅰ型、2例Ⅳ型。随访显示大部分阳性献血者HEV病毒血症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结论厦门地区献血者戊肝病毒现症感染率较高,在今后的输血保障工作中应引起重视。HEV-IgM检测对献血者HEV现症感染的检出率较低,而HEV-Ag的检出率较高且同HEV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望在血液筛查中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现状。方法采用ELISA检测血液中的HPV B19IgG和IgM抗体,并用PCR检测抗体阳性标本HPV B19DNA。结果 36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HPV B19IgG阳性92例,阳性率为25.00%;检出HPV B19IgM阳性2例,阳性率为0.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例抗体阳性标本中,检测HPV B19DNA阳性4例,阳性率为4.26%。结论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较高的HPV B19既往感染率,急、慢性感染率较低,慢性感染者HPV B19病毒载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抽样调查,了解江西省人群中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不同县区、不同年龄结构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人细小病毒B19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778例血清标本,检出人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阳性244例,阳性率为13.72%(244/1 778);不同县区人群抗体阳性率在8.33%~21.45%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在1.15%~52.8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5岁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最低。结论 首次在江西省内进行细小病毒B19抗体水平调查,了解了人群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现有血液筛查模式下,对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感染人微小病毒B19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9―12月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893名,用ELISA法进行B19血清学IgG、IgM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者进行B19 DNA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893份标本中,B19抗体总阳性率为20.7%(185/893),IgG、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4%(173/893)、1.9%(17/893),2者有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B19 IgG及IgM抗体阳性率(20.1%,1.5%vs 18.0%,2.6%)均无差异(P>0.05);B19 IgG抗体阳性率随着献血者年龄增长逐渐升高(P<0.05),但IgM抗体阳性率无差异(P>0.05);不同血型人群B19 IgG及IgM抗体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重复献血者B19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初次献血者(21.5%vs 15.9%)(P<0.05),IgM抗体阳性率则无差异(P>0.05);在B19抗体阳性标本中,检出B19 DNA阳性3份,阳性率为1.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进行人细小病毒B19-IgM,IgG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结果: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惠者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总阳性率56%(28/50),30例健康成人3例人细小病毒B19-IgG为阳性(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组P<0.01,IgM组P<0.05).病毒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总阳性率高,以IgG抗体为主,符合成人以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的特点.成人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献血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流行率、病毒载量及抗体检出情况。方法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来自重庆、洛阳、乌鲁木齐、绵阳和柳州等5个采供血机构3 794(人)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SV DNA,并测定DNA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同时随机抽取其中292(人)份标本用ELISA法检测Ig G和Ig M抗体的感染情况。结果在本组献血者人群中,发现43份HSV DNA反应性标本,占1.13%(43/3 794),5个采供血机构的检出率分别为重庆1.24%(20/1611)、洛阳0(0/624)、乌鲁木齐3.63%(14/413)、绵阳1.88%(9/479)和柳州0(0/667);病毒载量(9.15×102-9.65×104)(中位数3.53×103)cp/m L。292份经ELISA检测的标本中,Ig G抗体阳性率16.44%(48/292),Ig M抗体阳性率4.45%(13/292),Ig G、Ig M抗体双阳性率2.40%(7/292)。结论目前HSV在我国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流行率,但是检测出的HSV DNA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较低;是否需要对特殊受血者做血液HSV检测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9~2015年HIV抗体筛查和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招募策略和献血者回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分别用2个不同厂家试剂检测。HIV抗体检测阳性或可疑的标本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蛋白印迹确认。选取2009~2015年血液标本筛查确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5年197 766份血液标本,2009~2015年每年总的感染率分别为1.3/10万、4.7/10万、5.6/10万、5.4/10万、5.3/10万、4.6/10万、7.3/10万,平均感染率为0.004 9%(4.9/10万),平均确诊阳性率为22.1%,假阳性率为77.9%。HIV抗体确认阳性的献血者中年龄18~30岁的占67.7%。结论重视献血前的征询招募工作,针对外来劳务工和文化程度相对低的献血者加强献血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采用小卡片的方式,引导其到疾控中心做专业的咨询检测,既提高输血安全系数又能预防艾滋病扩散。针对假阳性的献血者做好回访跟踪监测及献血资格的回归工作,减少献血者的流失。选择更加灵敏的试剂及选择更加灵敏的病毒核酸扩增的方法,可尽量缩小因窗口期感染的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献血人群中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情况,应用Q-PCR方法对中国部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CMV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病毒载量及抗体。方法 构建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调查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自乌鲁木齐、柳州、洛阳、重庆、绵阳5个地区,3 794人份献血者血浆标本中CMV的DNA流行率,并测定CMV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同时随机抽取5个地区标本292(人)份,用ELISA法检测抗-IgG和-IgM的流行情况。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CMV的检测下限为5×10~1 copies/mL。在5个地区的健康献血人群中,共发现6份标本为CMV核酸阳性,DNA阳性率占0.16%(6/3794)。CMV的抗-IgG阳性率37.3%(109/292),抗-IgM阳性率为8.9%(26/292),抗-IgG和-IgM双阳性率为1.711%(5/292)。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巨细胞病毒CMV在我国5个地区献血人群中的核酸流行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检出的CMV病毒载量均在103 copies/mL以下,由于CMV在免疫正常的个体中为无症状感染,是否需要对免疫力较低下的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中CMV的检测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例跨区域献血的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核酸检测漏检原因、病毒学特征及其对血液安全的影响,以期提高国内从业者对这种特殊献血者的认识。方法对1例HIV核酸无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本次献血和既往异地献血血液检测和HIV确证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目前主流的进口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其血浆标本进行多次核酸检测。此外,对其HIV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和统计学推测。结果该献血者既往异地献血检测结果HIV抗原/抗体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未实施检测,HIV WB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本次献血检测HIV抗原/抗体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检测无反应性,HIV WB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4种不同血筛核酸检测系统重复检测反应性率为0(0/20)~20.8%(5/24)。HIV核酸定量检测为反应性,但由于低于定量检测下限(33 IU/mL)而不能得出准确结果。统计推算出的HIV病毒载量为2.8 IU/mL。结论 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存在核酸漏检的情况,病毒载量极低是其主要漏检原因。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异地重复献血时不能被信息系统及时屏蔽,严重威胁着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HPVB19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IA对献血者血进行HPVB19 IgG、IgM筛查,并用PCR法对HPV B19抗体阳性血样进行HPV B19 DNA检测。结果HPV B19 IgG阳性率为38.6%(679/1760),HPVB19 IgM阳性率为1.9%(33/176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33例HPVB19 IgM阳性样本,HPVB19 DNA阳性检出率为63.6%(21/33);56例HPVB19 IgG阳性样本,HPVB19 DNA阳性检出率为1.8%(1/5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21例HPV B19 DNA阳性样本中,病毒载量≥1×104Copies/ml占51.9%(13/21)。结论广州地区献血者HPV B19病毒既往感染率较高,但HPV B19病毒急慢性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3年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病毒核酸检测(NAT)阳性检出情况。方法献血者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试纸条初筛后,使用进口与国产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血液病毒NAT方法检测抗-HCV抗体、HCV RNA,对11年来献血者抗-HCV抗体、NAT阳性率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3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CV抗体阳性率呈M型检出走势,于2013年达到最低。献血者抗-HCV抗体阳性/NAT阴性检出率与抗-HCV抗体走势一致,而真实感染HCV的指标抗-HCV抗体与NAT双阳性组检出率则缓慢下降;对抗-HCV抗体阳性献血者在不同分类组别比较发现,31~45岁献血者组、初次献血者组的抗-HCV抗体检出率分别高于其他年龄组与重复献血者(P0.05);抗-HCV抗体阴性/NAT阳性献血者有3例(检出率为1/134 518)。结论NAT检测为常规酶联免疫方法的补充检测手段,缺一不可,能大大降低输血风险,而NAT阴性献血者的抗-HCV抗体阳性占多数的检测结果应引起重视,避免因假阳性导致此类献血者资格淘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额鄂尔多斯地区矿区团体和街头的2个献血者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简称"布菌")感染筛查,评估布菌对血液安全构成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侧向流动免疫分析(LFIA)、虎红平板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对献血者血浆中的布氏菌抗体进行初筛;随访可疑阳性标本,进行布菌分离培养,并对可疑阳性血液标本再进行ELISA,Western Blot及PCR检测。结果 2018年7月21日-8月23日期间,共检测鄂尔多斯地区献血者血浆标本1255份,其中矿区团体献血者837份,街头献血者418份。结果显示,共计17份血清标本出现至少1种或2种以上方法的布菌抗体检测阳性,占总数的1.35%。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中14份血清标本为抗体阳性,占总数1.12%(14/1255),其中矿区抗体阳性率为0.96%(8/837),街头抗体阳性率1.44%(6/418);3份血清标本呈Nested PCR阳性,阳性率为0.24%(3/1255)。结论在布鲁氏菌病流行的地区,感染发生在非职业风险人群中。布鲁氏菌感染的特征是细胞内寄生和持续性菌血症。鄂尔多斯地区献血者人群的布菌抗体阳性率为1.35%,核酸阳性率为0.24%,对血液安全性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昌地区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隐匿风险与HBV感染人群中 HBV基因分型,为血液筛查策略、地区流行病学提供研究数据。方法(1)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64400份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筛检;(2)对HBsAg筛检阴性标本进行HBV/HCV/HIV 3项联合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NAT),再对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及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3)选取HBsAg筛查阳性标本200份和HBsAg筛查阴性而HBV DNA阳性标本30份,对所有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扩增及测序分型,检测HBV基因型。结果(1)64400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HBsAg阳性862份和阴性63538份;HBsAg检测阴性标本通过NAT检测,共检出HBV DNA 阳性84份,献血者HBV感染率为1.47%,HBV输血感染隐匿风险为0.13%;(2)献血者HBV感染以隐匿型为主(75.0%,63/84),其病毒载量多数<20/ml(70.2%,59/84);3)选取的200份HBsAg阳性标本中共检出HBV DNA阳性118份,148份HBV DNA阳性标本有66份样本分型成功,共检出B基因型为47份(71.2%),C基因型为19份(28.8%),未检出其它基因型。结论 ELISA法筛查HBsAg阴性的献血者中HBV感染隐匿风险依然存在,且多以低病毒载量的隐匿性感染为主,应对献血者标本常规开展NAT检测;南昌地区献血者中HBV感染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它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核心抗体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anti-HBs定量检测,对核心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PC区及S区巢式PCR扩增,对扩增结果阳性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QPCR定量检测。对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和分析。结果在1 033名合格献血者中,抗-HBc(+)占47.4%,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01),30岁以下年龄组为32.6%而到50岁以上年龄组为为69.8%。777/1033为抗-HBs(+),占75.2%。在抗-HBc(+)人群中共检出14例HBV DNA(+),其中7例抗-HBs滴度在100 IU/L以上,在抗-HBc(+)合格献血者中OBI阳性率为2.86%。8/14例OBI为B型,1例为C型。7/14能追踪的标本中,1例发现抗-HBe血清转换为阳性。所有追踪标本的病毒均变成检不出。5例BCP/PC区序列发生突变,3例S区氨基酸变异。结论经HBs Ag及NAT检测合格的抗-HBc(+)献血者,其血液中仍有一定几率含有HBV DNA,存在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威胁,提示在乙肝高流行地区需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必要时可增加抗-H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南省不同地区HIV/HBV/HCV核酸阳性献血者的流行情况,为疾病防控及建立全省统一的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河南省18家血站2017~2019年检出的核酸单阳性标本的数量及其阳性率,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根据核酸检测混检拆分率,分析各实验室以及各检测系统的核酸检测质量情况。结果河南省18家血站2017~2019年共计检测标本3 501 251例,核酸单独阳性标本中HBV 2 606例(流行率74/10万)、HCV 21例(流行率0.63/10万)、HIV 34例(流行率1.00/10万)。HBV核酸单独阳性标本的阳性率全省总体数据呈上升趋势,HIV和HCV核酸单独阳性标本的阳性率3年无明显差异。核酸检测系统Ⅰ、Ⅱ、Ⅳ、Ⅴ为混检系统,混检阳性5 595例,拆分阳性2 661例,拆分阳性率为47.56%,其中核酸检测系统Ⅰ、Ⅱ、Ⅳ、Ⅴ的混检拆分率分别为39.63%~47.95%、40.43%~54.36%、51.61%、70.00%~45.45%。核酸检测混检拆分呈上升趋势的为B、D、E、F、I、K、L和Q 8家实验室,呈下降趋势的为A、C 2家实验室。核酸检测系统Ⅲ为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只有C实验室使用,其联检阳性率为0.19%(282/145 474),鉴别阳性率为46.45%(131/282)。结论河南省血站核酸检测单独阳性标本以HBV为主,且多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实验室核酸检测质量管理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原料血浆人细小病毒B19流行情况和B19 IgG抗体阳性率,评价原料血浆进行B19病毒核酸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原料血浆和投料合并血浆以及B19 DNA阳性合并血浆对应的成品进行B19 DNA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IgG抗体检测,对B19 DNA阳性供血浆者进行跟踪分析。结果从10 150份原料血浆筛查出B19 DNA阳性样品3份,流行率为0.03%,阳性样品均为低浓度;810份血浆样品中367份为B19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45.3%,均值为9.18 IU/m L;投料合并血浆B19 DNA阳性率为23.7%,不合格率为3.39%(>104IU/m L);投料合并血浆IgG抗体含量均值为13.51 IU/m L,>11 IU/m L占88.1%。B19病毒>104IU/m L的投料合并血浆生产出的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B19 DNA均为阴性。免疫球蛋白B19 IgG抗体含量均值为234 IU/m L。结论调查的原料血浆中B19 DNA流行率及载量均很低,原料血浆、投料合并血浆及免疫球蛋白中B19 IgG抗体含量较高,生产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所采用的低温乙醇工艺对B19病毒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调查中低温乙醇法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制品具有较高的B19病毒安全性。但原料血浆和投料合并血浆是否有必要进行B19核酸筛查,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