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作为乳腺癌术后护理质量评价过程的关键性指标,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的应用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降低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术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江蕙君   《护理与康复》2018,17(1):49-50
目的应用Autar量表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进行分级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术前24h、术后24h、术后1周对192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针对不同风险进行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h内中危组61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高危组58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术后1周高危组46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结论使用Autar量表筛查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并实施针对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8年12月180例髋部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采用Autar评分表分析病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对病人实施分级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患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治疗满意率、D-二聚体、下肢双腿周径、下肢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D-二聚体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Autar评分表对髋部骨折围术期病人实施分级分层管理,有助于预防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为5.0%(4/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13/80)( P <0.05)。观察组 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2.2%(2/9);中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7%(2/26);低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Autar量表对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同期选取我院妇科肿瘤术后病人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妇科肿瘤手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改良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采取相应的DVT预防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9.4d±1.3dvs 13.5d±2.6d,P0.05)。[结论]应用改良Autar量表可预警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风险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治疗干预,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的消极情感状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的SAS和SDS评分情况;记录两组病人在术后5d下肢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5d出现下肢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病人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能改善机体负性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管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22例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所有入院患者收集资料并进行Autar量表评估,选取Autar量表评分大于10分的150例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恢复良好。认为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行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但是通过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风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住院行骨科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常规护理及LEDVT预防护理措施;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行骨科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利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LEDVT风险评估,依据分级结果给予程序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皮肤变色及LE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流速及平均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utar量表能够较为准确地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发生LEDVT进行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有效降低LEDVT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在妇科围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12月31日6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20年1月1日~3月31日收治的6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VTE预防措施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肿胀情况,提高患者VTE预防措施知晓率,降低VTE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 Autar 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 Aut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 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 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 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0.01)。同时术后 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 DVT 发生率呈正相关(R 2=0.9357,P <0.05)。[结论]Autar 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utar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Autar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ut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0.01)。同时术后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DVT发生率呈正相关(R2=0.935 7,P0.05)。[结论]Autar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实施妇科手术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