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5年1-12月收治的83例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发型患儿常为足月儿,早发型常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早发型患儿反应低下、硬肿、喂养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晚发型;晚发型组肺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组;早发型败血症病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主,晚发型败血症病原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应根据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特点及病原分布差异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9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发型败血症57例,晚发型败血症38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以体重正常的足月儿多见,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史是早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发热率显著高于早发型败血症。两组感染病原菌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耐药菌株。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各不相同,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9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日龄≤3d)和晚发型(日龄3d),对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36例(37.1%,36/97),其中早产儿20例(55.6%,20/36),低出生体重儿18例(出生体重2500g,50.0%,18/36);革兰阴性菌感染69.4%(25/36),革兰阳性菌感染27.8%(10/36),真菌感染2.8%(1/36);前三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9.4%,25/36)、B组链球菌(16.7%,6/36)、牛链球菌Ⅱ型(8.3%,3/36)。晚发型败血症61例(62.9%,61/97),其中早产儿50例(82.0%,50/61),低出生体重儿49例(80.3%,49/61);革兰阴性菌感染68.9%(42/61),革兰阳性菌感染24.6%(15/61),真菌感染6.6%(4/61);前三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45.9%,28/61)、葡萄球菌(19.7%,12/61)、大肠埃希菌(13.1%,8/61)。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显著少于晚发型;其大肠埃希菌、B组链球菌感染显著多于晚发型;而其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显著少于晚发型(P 0.05)。共检出35株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7/33、21/28、6/6、1/6。结论晚发型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和B组链球菌是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是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晚发型败血症,使控制医院感染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成了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5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根据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时间,将85例早发型患儿设为早发型组,将10例晚发型患儿设为晚发型组;同时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期8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组.检测患...  相似文献   

5.
张沛佩  刘霞 《新医学》2014,(1):30-3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21例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生后72 h内)和晚发型败血症(出生72 h后)。分析比较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21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35例(28.9%),晚发型86例(71.1%)。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51.4%),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88.4%)和低出生体质量儿(87.2%),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发生腹胀或喂养不耐受(72.1%)、反应欠佳(57.0%)及合并化脓性脑膜炎(37.2%)比例大于早发型(相应为34.3%、31.4%、17.1%),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患儿血小板计数减低比例(62.9%)较晚发型(29.1%)高(P<0.05),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两种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感染途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与干预。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分组,分为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感染途径方面,两组患儿均以呼吸道感染多见(44.7%与46.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两组间出生情况相比较,早产、出生体质量低、羊水污染、窒息均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病的高危因素。两组患儿临床特点相比较,早期发病者多以吃奶差(57.9%,22/38)入院,而晚期发病者易出现发热(42.0%,21/50)。血培养阳性4l例,阳性率46.6%(41/88),两组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是75.0%(15/20)、90.4%(19/21),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结论早产、出生体质量低、羊水污染、窒息均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早发型败血症常常表现为吃奶差,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易出现发热。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均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针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结合其临床特点早期行病原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荆书光  刘伟  于艳辉 《大医生》2023,(1):135-13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情况、KP来源、分布构成比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KP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日龄分为新生儿组(55例,出生≤28 d)和非新生儿组(30例,出生>28 d);再根据发病日龄的不同将新生儿组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组(35例,出生≤3 d)和晚发型败血症组(20例,3 d<出生≤28 d)。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情况及KP的标本来源、分布构成比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晚发型败血症组患儿发热、循环系统症状占比高于非新生儿组、早发型败血症组,早发型败血症组患儿呼吸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症状占比高于晚发型败血症组、非新生儿组(P<0.05),分离出的85株KP中有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5株非产ESBLs菌均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尿液。85株KP中,早发型败血症组和晚发型败血症组氨苄西林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母体阴道菌群异常评价B族链球菌(GBS)早发型败血症的作用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GBS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80例作为病变组,实施细节性护理干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健康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孕妇阴道GBS定植与否、孕妇绒毛羊膜炎、产前发热及干预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和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阴道GBS定植与否以及孕妇绒毛羊膜炎均是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阴道GBS定植以及孕妇绒毛羊膜炎均是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变组干预后WBC、CRP以及PCT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病变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母体阴道菌群异常有助于GBS早发型败血症的评价,且细节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炎症反应,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115例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日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5):358-359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各种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其菌群分布亦不断发生变化。为不断提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现将本院收治的 115例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 ,1999~ 2 0 0 2年 ,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新生儿败血症 115例。其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6 0例 ,男 5 0例 ,女 10例 ;早产儿 2 1例 ,足月儿 38例 ,过期儿 1例。旧法接生 3例 ,剖宫产 5例 ,窒息 2 4例 ,羊水污染 4例 ;痊愈 4 8例 ,好转 6例 ,未愈 4例 ,死亡 2例…  相似文献   

10.
万玲玲  曾晓辉  喻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8):2648-2650,265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早发型败血症的5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未诊断为早发型败血症的5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儿血清CRP、PCT、sTREM-1水平,分析它们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CRP、PCT、s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CRP、PCT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联合检测诊断早发型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CRP、PCT、sTREM-1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sTREM-1+CRP、sTREM-1+PCT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特点,评估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3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病例84例,按发生地点分为社区感染组64例,院内感染组20例,收集其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临床表现多样,社区感染组低体温、拒乳发生率高于院内感染组,而院内感染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社区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感染组呼吸道感染、脐部感染率高于院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比两组致病菌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应密切观察,争取早期诊断,在合理用药的同时,给予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败血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早期诊断困难 ,病死率高达 4 1% [1] 。现将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12月经血培养证实的 12例真菌性败血症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诊断标准[2 ] 。收集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和协助判断预后。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新生儿病房确诊的早产儿败血症3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败血症以晚发型败血症(≥7 d)和院内感染败血症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并发症以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化脓性脑膜炎为主;血小板和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异常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较敏感;死亡16例,以出生胎龄< 32周、出生体质量< 1500 g 者病死率高;5例诊断神经发育损害。结论早产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典型,院感和合并症发生率高,监测血小板和 hs-CRP 有助于早产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正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 spp.)是定植在口腔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1-2],也可引起脓肿、结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和宫颈炎等感染~[3-4],围产期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临床资料患婴为入院后不久阴道分娩一体重2 530 g女  相似文献   

15.
李保堂 《临床医学》2011,31(5):32-3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中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6例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和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 106例患儿中,存活94例,死亡12例,总病死率11.3%;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胎龄等6项因素对本病死亡的影响做出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入院体质量、凝血功能、休克并多脏器损害、白细胞计数对本病死亡有显著影响。结论凝血功能、休克并多脏器损害等5项因素与新生儿败血症死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生儿总死亡率逐渐下降,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威胁日益突出。败血症已跃居为新生儿死因的第4位,病死率达13~45%,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很易漏诊。本文仅就我科1984年1年中按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且经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148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症的诊断及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易于招致细菌感染,因而新生儿败血症仍是新生儿时期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5%,国外为活产新生儿的1~4/1,000,其病死率为20%至50%。治疗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致病菌的认识并及时采用有效的抗菌治疗。为了探讨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并指导其今后变移的动向,现将全国新生儿感染会议的17篇有关资料,共计报告3,548例加以综合分析。材料来源1986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新生儿感染专题学术会议,共收到有关新生儿败血症的论文25篇,除报告单一的细菌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8篇之外,其余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期治疗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93例,以产妇孕周差异为依据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1例,A组孕28~29周,B组孕30—31周,C组孕32~33周,对三组产妇的预期治疗时间、孕龄延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及围生结局进行对比。结果B组产妇的预期治疗时间、孕龄延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C组产妇的预期治疗时间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两组产妇的孕龄延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窒息率均有所下降。结论给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预期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妇新生儿的围生结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子痫前期是产科常见疾病,母婴病死率高,其危害程度与发病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密切相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外学者就提出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的概念^[1]。本文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近2年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36例资料,从分娩结局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3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淑华  王英杰 《临床荟萃》2003,18(2):99-100
新生儿发生败血症时 ,治疗困难 ,疗程长 ,病死率高。目前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方面 ,亦显示了肯定的疗效[1] 。为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疗效 ,我们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配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3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 74例 ,按 1986年 9月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7例 ;日龄 <7日 14例 ,≥ 7日 2 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