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耳鸣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耳鸣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人群中约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1]。耳鸣通常伴有烦恼、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耳鸣可因听觉通路上任一部分的异常活动引起,而持续存在的、令人非常烦恼的耳鸣常受心...  相似文献   

2.
耳鸣是一种不由外界声音刺激而引起的声音或声响的主观感觉,据调查在美国约有数百万的患者受这种症状的困扰,估计大约有1%~3%患者的耳鸣会逐渐演变成慢性并且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症状,由于伴随心烦、睡眠障碍等精神困扰,导致患者的工作、学习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国内至今还没有关于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疗法、物理方法(微波、激光等)、  相似文献   

3.
耳鸣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耳鸣是指在外界无声源刺激或电刺激时耳内出现声音感觉的症状。许多全身和局部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鸣,所以耳鸣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成年人中约为2%-7%[1],而在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中则高达20%-30%[2]。耳鸣通常引起烦躁、焦虑甚至抑郁,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1耳鸣的形成机制耳鸣的  相似文献   

4.
耳鸣的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耳鸣,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通常伴有烦躁、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据临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可达28%,耳疾患中耳鸣出现率高达  相似文献   

5.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顽固重症耳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耳鸣的发病率及病因耳鸣是一种无外界声刺激时存在的扰人的听觉感受。它与听觉幻觉的区别在于后者常常听到有意义的声音 (如言语、音乐或警号等 )。可以为检查者听到的耳鸣通常称为客观性耳鸣 ,多由肌肉活动或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引起。大量的耳鸣不能为检查者听及 ,称为主观性耳鸣。人群中耳鸣发生率估计为 13%~ 18% [1,2 ] ,其中耳鸣严重导致求医的约占人群的 2 .4% [2 ] ,而 6 5岁以上人群中约 9%可有耳鸣主诉。听力障碍者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拟接受电子耳蜗植入的患者人群中有耳鸣者约占 2 7% [3] ,而患感音神经性聋的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听尼特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全面问诊和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 用听尼特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30例耳鸣患者进行全面问诊评估、诊断测试,在测试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耳鸣治疗方案,进行耳鸣康复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在耳鸣残疾度量化测试和耳鸣烦躁级别评估中,残疾度级别1级(轻微的)~5级(灾难性的)治疗前后的病例数分别为6、7、6、7、4和12、13、4、1、0例,将耳鸣残疾度量化2级及以下的患者定为轻度,3级及以上患者定为重度,康复治疗前后轻度的患者分别为13例(43%)和25例(83%),重度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7例(57%)和5例(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5)。烦躁级0(无烦躁)~6级(最烦躁)治疗前后病例数分别为2、6、4、6、5、4、3和5、9、6、6、3、1、0例。将耳鸣烦躁级量化表2级及以下的患者定为轻度,3级及以上患者定为重度,康复治疗前后轻度患者分别为8例(27%)和14例(47%),重度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22例(73%)和16例(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完成第一疗程治疗后,痊愈2例,占7%;有效27例,占90%;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均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 听尼特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能为耳鸣患者提供准确测试和客观评估,实施因人而异的个体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辅以心理咨询,可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耳鸣,树立信心,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与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的耳鸣特征。方法 对就诊我科248例患主观性急性耳鸣伴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耳鸣频率和响度匹配测试、耳鸣问卷调查、睡眠质量评价和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测定。结果 单耳鸣多于双耳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8,P<0.05),左、右耳耳鸣发生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频耳鸣占总数的62.73%、中频占2.80%、低频占34.47%;耳鸣频率与听力下降频率无明显相关性,与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相关性;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响度评级主要为2、3级,占72.18%,其次为1、4级,占24.60%,5级极少,仅占3.22%;FSH水平与耳鸣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与耳鸣响度无明显相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58.06%,随耳鸣程度增加,睡眠障碍发生率增加,耳鸣程度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耳鸣特征、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听觉系统病变的耳鸣有所不同,主要与FSH水平有关。耳科医师应注意鉴别诊断,综合分析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及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0年~2012年诊断为化脓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例400例,首先调查患者有无耳鸣;有耳鸣者进一步调查耳鸣是否与中耳炎有关;对于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调查其耳鸣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心理声学特征。结果400例中耳炎患者中,出现耳内或头颅有声音感觉者253例(63.25%),其中与中耳炎可能有关的耳鸣仅79例,占19.75%,其中化脓性中耳炎37例,分泌性中耳炎42例;这79例患者耳鸣的特征为:耳鸣均为单一音调,高、中、低音均可能出现,耳鸣部位在患耳侧或颅内靠近患耳侧,匹配响度多在5 dB S L以内,耳鸣掩蔽曲线以间距型和汇聚型最多见,多数耳鸣的残余抑制试验呈阳性,耳鸣的严重程度多在Ⅱ级以内,且以上特点两种中耳炎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发生率为19.75%;耳鸣并非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其严重程度较轻,详细问诊有助于减少耳鸣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性、严重程度及听力特点。方法 81名患者分为≤30岁组(16例)、30~岁组(32例)、45~岁组(16例)和〉60岁组(17例),各组均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ABR、DPOAE检测,并询问耳鸣对其情绪、睡眠、工作的影响以及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情况,由患者自我评价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并进行耳鸣匹配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试验。结果不同年龄组耳鸣患者的听力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工作、睡眠和情绪受耳鸣影响、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自评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的耳鸣响度大于31~岁组和45~60岁组;31~岁组和45~岁组的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时间均较≤30岁组长。结论不同年龄耳鸣患者的耳鸣响度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耳鸣诊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属于常见疾病,约有60%的人曾经有过耳鸣症状,美国统计有14.5%的人受到耳鸣困扰。耳鸣仍然是目前困扰耳科医生的一大难题。相对于耳科的其他顽症一耳聋和眩晕,耳鸣的研究明显滞后。其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有:①病因数以百计。病因众多使得预防困难,也很难用一种或几种简单的方法治疗所有的耳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般环境声(强度约60 dB A )对特发性耳鸣患者掩蔽治疗的效果,为应用一般环境声治疗耳鸣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7月诊治的154例特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检查,记录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对耳鸣的感受,分析其性别、年龄、耳鸣侧别、病程、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Feldmann曲线类型、残余抑制试验对一般环境声中患者对耳鸣感受的影响。结果154例耳鸣患者中,耳鸣主调频率为高频者占62.99%(97/154);耳鸣响度≤5 dB SL者占50.00%(77/154);Feldman曲线为间距型者占67.53%(104/154);残余抑制试验阴性者占86.36%(133/154)。154例患者中,各频率听力正常19例,有任一频率听力损失者135例,纯音听阈最高频率与耳鸣主调频率相关且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6.865,P<0.001);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对一般环境声掩蔽耳鸣的效果无影响(P>0.05);不同Feldman曲线类型的耳鸣患者一般环境声中耳鸣感受不完全相同( 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升高者较正常者在一般环境声更易掩蔽其耳鸣( 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 dB H 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结论特发性耳鸣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有无耳鸣感受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主调响度、Feldman曲线及残余抑制试验无关,与耳鸣主调频率听阈相关,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 dB H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或部分掩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无耳鸣的正常成人作对照,分析耳鸣患者临床特点、耳鸣特征和听力情况,研究耳鸣患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耳鸣测试,采用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估。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17名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按要求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耳鸣患者单身比例较高,睡眠较差,多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及精神/神经质;②201例耳鸣患者以左侧(77/201)和双侧(78/201)发病居多,耳鸣声音以蝉鸣(82/201)为主,耳鸣声音种类多为一种(144/201),持续性耳鸣者所占比例大(102/201),耳鸣响度多<10 dB SPL(135/201),耳鸣频率多是高频(121/201),耳鸣匹配的声音类型以纯音为主(127/201),伴有听力下降者占多数(138/201);③纯音听阈、婚姻状态、睡眠状态、SAS、SDS和EPQ-N/P得分与患者对耳鸣的反应特征密切相关。结论  耳鸣声以单一、高频、持续性纯音为多见;听力下降、单身、睡眠不良、焦虑、抑郁、EPQ-N/P高得分人格与患者对耳鸣的反应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的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对56例(102耳)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耳鸣组)进行 TEOAE 检测,并与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耳鸣组的 TEOAE 检出率(82.35%,84/102)低于对照组(100%,92/92)(P<0.05)。耳鸣组各频带TEOAE的信噪比及重复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未引出,说明其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已有损害。  相似文献   

14.
耳鸣(tinnitus)是指在外界无声音刺激或电刺激时在人体耳内或脑内一种扰人的主观声音感觉.目前,耳鸣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致使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严重的耳鸣可导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很多学者认为,耳鸣是听力下降的信号,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警示,与患者的情绪、睡眠、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而咽喉反流与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思诺思对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对照方法,将68例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片)及甲钴胺片(弥可保)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思诺思临睡前口服,并对全部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进行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Iity in-dex,PSQI)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 THI 评分(31.94±17.501分)和 PSQI 评分(4.68±4.132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1.88±18.725、13.47±3.3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 THI评分(42.06±18.55分)和 PSQI 评分(12.24±3.742分)较治疗前(分别为50.29±16.88和13.59±3.43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THI 和 PSQI 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结论思诺思能改善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 90例梅尼埃病患者,收集纯音听阈、耳鸣匹配结果,记录耳鸣侧别、时间、睡眠质量,使用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进行评价。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48.08±10.28岁,男女比例为1.09:1;耳鸣主调频率匹配为低频和言语频率耳鸣者65例(72.2%);响度匹配为响度<10d B SL者(51例,56.7%),≥10d BSL者(39例,43.3%),其中以5-9d B SL最多,为30例(33.3%);≥15d B SL者最少,为15例(16.7%);持续性耳鸣患者77例(85.6%);单侧耳鸣患者68例(75.6%);有睡眠障碍者28例(31.1%)。2耳鸣响度较大(F=3.203,P=0.027)、睡眠质量较差(t=2.813,P=0.006)和持续性耳鸣(t=3.018,P=0.003)的患者其THI评分高于耳鸣响度较小、睡眠质量较好和间断性耳鸣的患者。双侧耳鸣患者THI评分高于单侧耳鸣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2,P=0.062)。不同性别、听力损失水平和耳鸣频率的患者THI评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3耳鸣影响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耳鸣严重程度与耳鸣响度[P=0.0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9~1.151,优势比(odds ratio,OR)=1.083]、睡眠质量(P=0.011,95%CI1.288~6.931,OR=2.986)和耳鸣持续时间(P=0.007,95%CI1.559~16.265,OR=5.033)有关。结论梅尼埃病患者的耳鸣常常为低频、持续性的。耳鸣的严重程度与耳鸣的响度、睡眠质量和耳鸣的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左、右侧特发性耳鸣临床特点和情绪、认知状态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入选左、右侧耳鸣各44、36例,采集临床资料及耳鸣障碍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结果 男性左侧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68.2% vs 31.8%)。左侧耳鸣伴听力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90.9% vs 69.4%)。两组间 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年限、耳鸣持续时间、听力阈值和THI、BDI、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MoC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认知损害的发生率是23.8%、33.8%、17.5%、6.3%和33.8%。耳鸣严重程度与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耳聋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结论 单侧特发性耳鸣较严重,抑郁、焦虑和认知损害发生率高且与耳鸣和耳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定类药物治疗慢性耳鸣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t0年9月~2011年3月47例慢性耳鸣患者接受安定类药物治疗,对其中26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所使用的具体药物品种、剂量、使用的时间长短、副作用、疗效以及是否停止使用该药物和停用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使用小剂量安定类药物多在5个月以上,26例中,14例(53.85%)有一过性或容易耐受的轻微副作用,包括困顿、疲倦、头晕、恶梦、食欲增加、头痛、言语不流畅等;6例(23.08%)在两次使用药物之间或忘记使用药物时有耳呜等症状反弹;20例(76.92%)感受到了药物的不同疗效;9例(34.62%)在接受随访时已经停药,但其中仅有2例停用的原因是缘于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17例仍在继续使用安定类药物的患者中10例均使用低于医嘱指定的剂量。随访中没有发现滥用药物的现象。结论低剂量安定类药物对慢性耳鸣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可能产生短暂或较容易耐受的轻微副作用,长期使用时少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轻度的药物依赖,多数患者会自主寻求减低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9.
耳鸣(tinnitus)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常伴或不伴有听力下降、睡眠障碍、心烦、恼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现今针对患者耳鸣属性进行的检查方法多为耳鸣的响度、音调的匹配、耳鸣掩蔽以及残余抑制检查,抑或针对耳鸣病因进行的相应检查,如内耳道部位的CT/MRI等扫描检查等,但都较难全面客观地评价耳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慢性原发性耳鸣的病史采集、听力学检测、耳鸣心理声学检测、伴发疾病症状采集,探讨哪些因素与慢性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12月以耳鸣为第一主诉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耳科门诊的病程大于6个月的慢性耳鸣患者,通过填写耳鸣残疾量表(THI)、耳鸣病史采集(性别、年龄、耳鸣病程、侧别、在何种环境下能感知耳鸣)、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测定、LDL测试)、耳鸣心理声学检测、可能与耳鸣相关的全身疾病症状(头痛、打鼾、失眠、血管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与环境、PTA、耳鸣侧别、匹配频率、匹配响度、残余试验、头痛、血管危险因素、打鼾与慢性耳鸣严重程度之间无相关性。Feldmann曲线类型、听觉过敏、睡眠障碍与慢性耳鸣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严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听觉过敏和睡眠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