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指融合结构及功能信息成像的MRI检查新技术)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及其诊断价值,为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预后评估提供先期指导。方法 86例术前进行多模态MRI检查,具有完整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盲法,依据FIGO2009分期标准,将多模态MRI影像学分期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对照,采用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评价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准确分期的价值。结果本组86例中,子宫内膜样腺癌57例,占66.3%,浆液性腺癌8例,粘液性腺癌6例,透明细胞癌8例,混合型腺癌4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癌2例。其病理组织学分期结果分别为:67.4%(58/86)为Ⅰ期,其中Ⅰa期40.7%(35/86),Ⅰb期26.7%(23/86),Ⅱ期20.9%(18/86),Ⅲ期8.1%(7/86),Ⅳ期3.5%(3/86)。多模态MRI对Ⅰ~Ⅳ期的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1.9%(79/86),91.9%(79/86),93%(80/86),97.7%(84/86),总的分期敏感性为92.2%(71/77)、准确性82.6%(71/86)。结论多模态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重要影像学检查工具。FIGO新分期标准对指导临床实践更加简明、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FIGO2009新分期评价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分期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RI图像,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依据FIGO2009新分期行术前磁共振分期,比较磁共振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依据FIGO2009新分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Ⅰ期82.9%,Ⅱ期98.0%,Ⅲ期95.5%,Ⅳ期99.6%。结论应用依据FIGO2009新分期标准,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并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肿瘤T1WI与子宫肌信号相近,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25例,不出现内膜下强化带者,肌层内表面不规则12例,光滑1例.动态增强延迟期36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2例明显强化.与手术病理比较,动态增强MRI分期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正确率为84.2%;Ⅱ期正确率为92.1%.结论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价值,应列为术前常规序列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照FIGO2009分期标准,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双盲法,描述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将MRI术前分期及判断肌层和宫颈浸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Ⅰa 26例,Ⅰb 8例,Ⅱ期9例。Ⅰ期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腔内局限型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呈中等强化、T2WI低信号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等,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呈腺样乳突状结构,突破粘膜层,向肌壁间浸润性生长。Ⅱ期以宫颈内出现与宫体肿瘤相连续的异常信号影及宫颈纤维间质破坏为特征。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诊断准确性为86%,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91%、8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I征象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56例患者,术前1周行MRI扫描,以SP染色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中VEGF、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评价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析MRI分期与VEGF、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6例中MRI诊断为子宫内膜癌53例,诊断灵敏度为94.6%,其中Ⅰ期34例,诊断符合25例,诊断准确率为73.5%;Ⅱ期17例,诊断符合15例,诊断准确率为88.2%;Ⅲ期5例,诊断符合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VEGF表达指数:正常内膜2.75±1.04,Ⅰ期12.99±3.48,Ⅱ期20.12±5.08,Ⅲ期37.13±7.23;Ki-67的表达指数:正常内膜6.74±2.67,Ⅰ期18.32±5.28,Ⅱ期36.41±8.06,Ⅲ期48.75±9.04。VEGF、Ki-67的表达与MRI分期呈正相关(r=0.772、0.823,P=0.001),表达指数随分期增加而增高。结论 MRI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合癌组织VEGF、Ki-67的表达,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变化对磁共振成像(MRI)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MR资料,对比在2009和1988年FIGO分期标准下,MRI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结果 2009年FIGO分期中,将肿瘤局限于内膜和侵犯深度1/2肌层合并为Ⅰa期;将侵犯深度1/2肌层重新定义为Ⅰb期。以1988年FIGO分期为标准,MRI诊断Ⅰa期、Ⅰb期、Ⅰc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2.5%、77.8%、88.9%,总准确率为77.1%。以2009年FIGO分期为标准,MRI诊断Ⅰa期、Ⅰb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3%、88.9%,总准确率为91.4%。结论 2009年FIGO分期标准在1988年FIGO分期的基础上进行简化,使MRI评价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加了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宫颈癌术前MR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26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MRI检查采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及DWI序列,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术前MRI分期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宫颈癌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MRI分期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别为23例、36例、18例、25例、17例和7例,病理分期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别为21例、38例、15例、24例、18例和10例。MRI对于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8.41%、100%、97.62%、94.44%、89.68%和94.44%,总准确度为95.77%,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42,P<0.001)。结论: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MRI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判断的准确性,以提高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表现,判断其肌层浸润程度,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判断为Ⅰa期13例,Ⅰb期26例,Ic期9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58 (P<0.05),一致性较高;Ⅰ a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7.0%、91.7%、92.3%、91.4%;Ⅰ b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2.6%、85.4%、84.6%、86.4%;Ⅰ c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95.0%、93.8%、77.8%、97.4%.结论:MRI能较准确显示子宫内膜癌癌灶大小、侵犯范围及深度,对判断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术前分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场MRI判断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及其MR表现。方法  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临床I期,术前均行MRI检查; MRI对 3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统计学方法采用列联表的χ2 检验。结果 32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癌临床I期。采用 1988年修订后的FIGO分期原则将所有病例进一步分级:Ⅰa期 6例,Ⅰb期 18例,Ⅰc期 8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92%, 83%,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相比符合率为 78%。结论 低场MRI可以对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进一步准确分期,尤其对准确判断肌层有无浸润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28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者为健康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正常宫颈与癌组织、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影像学指标值,同时分析宫颈癌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与MRI平扫、MRI平扫+DWI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低于健康组,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显著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a期、Ⅱb期及Ⅲ+Ⅳ期患者ADC值显著高于Ⅰb期;宫颈癌Ⅲ+Ⅳ期患者ADC值显著高于Ⅱa期、Ⅱb期;宫颈癌Ⅱa期、Ⅱb期及Ⅲ+Ⅳ期eADC值显著低于Ⅰb期;宫颈癌Ⅱb期和Ⅲ+Ⅳ期eADC值显著低于Ⅱa期;宫颈癌Ⅲ+Ⅳ期eADC值显著低于Ⅱb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DWI用于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略高于MRI平扫,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 MRI平扫+DWI用于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性更高,且更有助于鉴别诊断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MMT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分析临床特点、MRI平扫+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像成像DWI(ADC值)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MMMT癌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2例,鳞状细胞癌及低分化浆液性腺癌8例,腺鳞癌伴鳞状分化6例,透明细胞腺癌2例;肉瘤成分为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及成骨肉瘤;同源性为25例,以内膜间质肉瘤多见;异源性为3例,软骨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及骨肉瘤2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7例,Ⅲ期12例,Ⅳ期3例。28例MMMT的部位:原发病灶13例位于宫体内,8例位于宫底,3例位于宫颈,4例位于左侧卵巢。结论MMMT在MRI平扫+DCE-MRI及ADC值检查更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态、大小、边界、信号特点及强化程度、弥散系数ADC值、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因此,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为临床更进一步早期诊治、疗效评估及术前的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Ⅰ~Ⅱ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50例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范围,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所有患者常规行SET1WI和TSE T2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SPIR)及增强扫描。结果:除2例Ⅰa期宫颈癌外,MRI显示48例宫颈癌,于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图像上肿瘤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48例宫颈癌MRI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对照,MRI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8%,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7,P<0.05)。48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cm,手术病理标本测量结果为(1.94±1.11)cm,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直观、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早期宫颈癌(Ⅰ~Ⅱ期)的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分期,但MRI对Ⅰ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宫颈刮片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子宫内膜癌各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子宫内膜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中高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3例,鳞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转移性腺癌1例.FIGO分期Ⅰa期 2例,Ⅰb 期3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5例.结果子宫内膜癌CT表现为以下特点(1)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地增大;(2)18例均可见腔内无强化的均匀水样低密度影;(3)4例腔内可见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3例可见半球形软组织突起;9例子宫壁肌层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其中1/2周以上者6例,1/2周以下者3例;2例子宫壁肌层基本一致增厚;增强后乳头状或息肉样、半球形软组织突起与子宫壁肌层均匀一致强化;(4)Ⅰ期中2例CT诊断为Ⅱ期,1例Ⅱ期CT诊断为Ⅰ期,Ⅲ期和Ⅳ期CT均诊断正确.结论子宫内膜癌CT表现多样化,结合临床多能确诊.检查前阴道内填塞纱布有助于观察宫颈是否侵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修订的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标准,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与手术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208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71例)及内膜增生过长(137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分型与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6.1~59.0mm,19.1mm±10.2mm)与增生过长组测值(3.8~43.9mm,13.3mm±5.8mm)互有交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Ⅰ型子宫内膜癌63例,Ⅱ型子宫内膜癌8例;Ⅰ期55例,Ⅱ期11例,Ⅲ期3例,Ⅳ期2例。肌层浸润的发生率为93.0%(66/71),深肌层浸润占18.0%(13/71);11例Ⅱ期癌中,浅肌层浸润8例,深肌层浸润3例;3例Ⅲ期癌均为浅肌层浸润;2例Ⅳ期癌,深、浅肌层浸润各1例。结论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增生过长组,二者所测值存在重叠;当病变局限在子宫体,肌层浸润的深度影响分期;如病变已达宫颈或宫外,肌层浸润的深度则不影响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丁莹莹  李鹍  谭静  封俊   《放射学实践》2009,24(5):526-52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回旋酶(topoⅡ)表达相结合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对111例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对111例直肠切除标本组织进行topoⅡ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探讨二者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准确度为79.3%,N分期准确度86.5%,M分期准确度90.9%,综合判断CT对直肠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89.2%。直肠癌组织中topoⅡ表达阳性率85.6%。直肠癌病理分期为Ⅱ、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topo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直肠癌组织的topo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及topoⅡ检测都有利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判断,topoⅡ检测弥补了CT对于N分期判断准确度低的缺点,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MRI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17个病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例(93.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为卵巢癌FIGOⅠ期,1例(6.7%)为FIGO Ⅲ 期。卵巢透明细胞癌7个(41.2%),子宫内膜样癌7个(41.2%)。病灶位于左侧9个(52.9%),右侧8个(47.0%)。肿瘤大部分边缘规则16个(94.1%)。肿瘤最大径为26~244mm,平均(111.7±64.7)mm。17个病灶中呈囊实性者15个(88.2%),呈实性者2个(11.8%)。15个囊实性病灶中呈单囊者10个(66.7%),呈多囊者5个(33.3%),其中囊液含T1WI-FS高信号者8个(53.3%)。15个囊实性病灶最大壁结节表面均呈乳头状;最大壁结节及实性成分在T1WI及T2WI图像上表现多样,但均伴扩散受限,16个(94.1%)病灶壁结节或实性成分T1WI-FS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11例(73.3%)患者伴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征象。结论:根据典型MRI直接征象[囊液于T1WI-FS呈高信号(出血),囊内伴强化壁结节]和重要伴随征象(盆腔内异症),可提高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肾透明细胞癌CT分期与PCNA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CT分期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采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PCNA和bcl 2的表达,并对肿瘤进行病理分级,分析其与术前CT分期的关系。结果:PCNA表达与CT分期及病理各分级间具有相关性(P<0.05),在CT分期中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Ⅱ与Ⅲ期、Ⅱ与Ⅳ期、Ⅰ Ⅱ与Ⅲ Ⅳ期的PC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cl 2 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CT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CNA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分期、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卵巢囊腺癌的CT表现及分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囊腺癌的CT表现特征及分期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2例73个卵巢囊腺癌,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且对41例全腹扫描组进行肿瘤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73个肿瘤中Ⅰ型(囊性为主)肿瘤23个,占31.5%;Ⅱ型(囊实性)肿瘤32个,占43.8%;Ⅲ型(实性为主)肿瘤18个,占24.7%。而术前肿瘤分期准确率达82.9%,Ⅲ期准确率达90.9%。结论卵巢囊腺癌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表现典型者(Ⅰ型)可做出明确诊断,且CT检查对其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尤其对Ⅲ期患者。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及分期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为了准确地预测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对食管癌术前CT分期及术后TNM分期对比。方法6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病人行术前CT检查(平扫加增强扫描56例),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术前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48.00%、81.48%及65.38%。按术前CT的Moss法分期Ⅰ期,0;Ⅱ期39;Ⅲ期18;Ⅳ期3。与术后的国际TNM分期符合49例,符合率为81.67%。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是较有价值和重要的,还可协助制定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