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咽旁间隙的超声解剖及声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的超声解剖及正常声像图特点。方法观察经CT和MRI检查并提示咽旁间隙正常的健康人33例,采用超声沿下颌骨外缘检查咽旁间隙。结果超声表现前界为颌下腺的内侧缘,外界为腮腺的深面,后界为乳突的内侧缘,内界为咽侧壁。沿下颌骨外周缘超声可显示咽旁间隙,咽旁间隙声像图的横切面呈倒置三角形,除翼内外肌和穿过其内的神经难以显示外,咽旁前间隙的筋膜脂肪组织表现强弱相间的软组织层次结构,而咽旁后间隙则表现为片状弱回声区夹杂低回声小区。结论颌下腺、腮腺和乳突是超声检查咽旁间隙的3个重要解剖标志,认识咽旁间隙的正常超声图像对提高咽旁间隙病变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是一个潜在间隙,间隙呈倒立锥体形。咽旁间隙与翼颌、颞下、舌下、颌下及咽后诸间隙相通。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内,下连纵隔,可成为感染蔓延的途径。咽旁间隙肿瘤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患者以咽侧壁隆起、颈部肿块或颅神经功能障碍就诊时肿瘤已较大。手术切除是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1])。根据病变的范围及肿瘤的性质,选择最容易暴露肿瘤并在功能及容貌上影响最小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男,65岁。发现左扁桃体淡黄色肿物10 a余,逐渐增大,伴有异物感。近2 a吞咽、转头时疼痛。于2004-05-16收入院手术治疗。查体:左侧扁桃体度大,中级可见0.5 cm×0.5 cm大小黄色突起。触之较硬,活动良好,边界清楚。茎突张口位拍片检查示左侧茎突5 cm大小。术前常规检查合格后先行左侧扁桃体切除术,术中见茎突远端伸入扁桃体中级内。纵行切开咽上缩肌,分开所覆筋膜和肌肉组织,用筛窦刮匙从末端套入,向根部挤压,尽可能暴露茎突,咬骨钳将暴露部分截断、取出。切除茎突长约4 cm,直径0.3 cm,术后静点抗生素5 d,1周拆除缝合线。出院后随访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显示鼻咽后部筋膜间隙组织结构的价值。方法 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鼻咽部MR T1W及轴位高分辨T2W平扫,观察鼻咽后部筋膜间隙的MRI表现。选取以甲醛溶液固定的成年人标本5具,采集头颈部MRI,再冷冻后制成横切面标本,将咽后软组织部分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对照观察鼻咽后部筋膜间隙的MRI及镜下表现。结果 鼻咽上份层面鼻咽后部组织从前向后均可见黏膜、咽颅底筋膜、椎前肌及枕骨斜坡,椎前肌内信号不均匀,后缘与枕骨后基底部及斜坡上份分界无法清晰分辨,前缘光滑并可见连续清晰低信号筋膜;标本对应层面镜下表现为咽颅底筋膜、颊咽筋膜、翼状筋膜及椎前筋膜所构成的筋膜层。鼻咽下份层面椎前肌信号均匀,后缘与骨质间隙内见连续的高信号脂肪层,前缘光滑但筋膜不能完整清晰显示;标本对应层面镜下为咽缩肌前缘纤维膜明显变薄,系咽缩肌将其与后方筋膜(颊咽筋膜、翼状筋膜及椎前筋膜)分开所致。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鼻咽后部筋膜层、椎前肌及脂肪间隙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茎突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28例咽旁间隙肿瘤中,多形性腺瘤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动脉体瘤2例,淋巴瘤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5例。5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咽旁间隙茎突前间隙腮腺区卵圆形或扁块状肿块,4例神经鞘廇均位于茎突后间隙,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有囊变坏死,2例颈动脉体瘤CT上呈圆形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位于颈动脉分叉的内侧,8例淋巴瘤CT见咽旁前间隙多发结节样软组织肿块影,3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咽旁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茎突前间隙最常见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和淋巴瘤,茎突后间隙最常见肿瘤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转移瘤,多排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技术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深部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颈深部感染是指身体深部感染源,如牙、咽、扁桃体、涎腺、食道、呼吸道等处的炎症,感染颈深筋膜浅层以下的组织,如筋膜、淋巴结等,引起的脓肿形成较广泛的蜂窝组织炎的总称,扁桃体周围隙、咽后隙、咽旁隙、颌下隙的感染均属此类,颈动脉鞘、气管前间隙、嚼肌间隙、颞间间隙等感染也为颈深部感染,临床上较为常见[1]。颈深部感染为急症,接诊后须即行急症处理,本组经治的100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就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RI探讨鼻咽癌侵犯舌骨上颈部筋膜间隙的规律及其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200例,在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结合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新修订形成的"鼻咽癌2008分期",观察鼻咽癌对舌骨上颈部各筋膜间隙的侵犯情况及其与T分期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鼻咽癌的生长规律。结果 (1)鼻咽癌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200例)、咽旁间隙(180例)、咀嚼间隙(139例)、咽后间隙(125例)、椎周间隙(119例)、颈动脉间隙(57例)、腮腺间隙(14例)、下颌下间隙(2例)、面颊间隙(1例)。(2)鼻咽癌T1期8例(4.0%)肿瘤仅局限于咽黏膜间隙;T2期34例,其中64.7%(22/34)肿瘤突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咽旁间隙;T3期61例(30.5%)肿瘤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100%,61/61)、咽旁间隙(100%,61/61)、咽后间隙(77.0%,47/61)、咀嚼间隙(68.9%,42/61)、椎周间隙(67.2%,41/61)及颈动脉间隙(37.7%,23/61),下颌下间隙、腮腺间隙、面颊间隙及颈后间隙均未见侵犯征象;T4期97例(48.5%)肿瘤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100%,97/97)、咽旁间隙(100%,97/97)、咀嚼间隙(100%,97/97)、咽后间隙(80.4%,78/97)、椎周间隙(76.3%,74/97)、颈动脉间隙(35.1%,34/97)、腮腺间隙(14.4%,14/97)、下颌下间隙(2.1%,2/97)及面颊间隙(1.0%,1/97),颈后间隙未见受侵征象。(3)鼻咽癌向单侧及双侧侵犯率分别为30.2%(58/192)和69.8%(134/192)。结论鼻咽癌对于周围的舌骨上筋膜间隙侵犯中,以咽旁间隙侵犯率最高。颈后间隙是唯一未受侵犯的舌骨上筋膜间隙。肿瘤向周围生长的模式为:向侧方浸润多于向后方,向后方浸润多于向侧后方,向双侧浸润明显多于向单侧浸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肿瘤和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应用MR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神经源性肿瘤和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观察记录检查结果。结果:22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表现出咽部肿块的有11例,10例表现为吞咽疼痛和异物感,1例为咳嗽,均为单发,位置在茎突前间隙,同侧茎突及其腭帆张肌、肌群、二腹肌及颈内静、动脉受到压力而向后移位;28例神经源性肿瘤中1例为颈静脉球瘤,15例为颈部肿块,12例为咳嗽,均表现单发,位置在茎突后间隙,肿瘤后及同侧咽旁脂肪组织都表现出移位现象。结论:MRI检查通过观察咽旁间隙邻近结构的移位情况,可有效确定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助于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的MRI表现——附18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磁共振表现及蔓延和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观察鼻咽癌及向周围结构侵犯和转移的MRI表现及规律。结果肿瘤位于侧壁及咽隐窝区共70例,顶后壁48例,侵犯两壁以上62例。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咽后间隙受侵137例,头长肌受侵97例,咽旁间隙受侵110例,侵及翼腭窝31例,翼内肌83例,翼外肌19例,翼板骨质43例,后鼻孔42例,鼻腔36例,口咽48例,副鼻窦受侵:其中蝶窦30例,筛窦22例,上颌窦11例,岩骨75例,斜坡89例,蝶窦底壁33例,海绵窦受侵28例,卵圆孔35例,舌下神经管22例,破裂孔57例。淋巴结转移:咽后外侧组淋巴结转移118例,颈上深组淋巴结转移140例。结论磁共振对显示鼻咽癌的侵犯范围、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重大价值,是鼻咽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对39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常规制作后腹腔操作空间,按顺序分别打开肾筋膜外间隙、腰肌前间隙和肾筋膜前间隙,有序地在这3个相对无血管区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为肾筋膜外间隙及腰肌前间隙,即肾筋膜后层与侧锥筋膜之间及腰方肌、腰大肌与肾周脂肪之间的无血管区.在该层面可以首先处理肾血管及充分游离肾脏背侧,上至膈肌,下至髂窝;第二分离层面为肾筋膜前间隙,即肾筋膜前层与融合筋膜之间的无血管区.在该层面分离可以充分游离肾脏腹侧面,上至膈肌,下至髂窝.结果 全部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0±3)min,平均出血量(30±15)mL.术后6 h恢复饮食,12h下床活动.3例(7.6%)出现肩周痛.术后随访2~30个月,1例于术后13个月出现肝脏转移,大量腹水而死亡,其余患者正常.结论 掌握后腹腔镜解剖性肾癌根治术的解剖层次.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楚,术中出血少,手术疗效确切,为肾癌根治术提供了更加安全微创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由于胰酶释放进入间质组织可向胰外区域扩散,其中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腹膜后的途径包括:(1)沿同一解剖间隙或相通间隙扩散。病变在肾旁间隙内,向上向下及对侧扩散;病变向前扩散至横结肠系膜及小肠系膜根部及系膜内;向外侧扩散到升降结肠后及周围。(2)因胰酶破坏筋膜或病灶直接通过筋膜薄弱处而导致跨筋膜扩散。使肾前筋膜受累并进而使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受累:破坏肾前筋膜或同时也破坏肾后筋膜,使病变扩散至肾周筋膜或肾旁后间隙。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三维重建手掌部筋膜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手掌部筋膜间隙是潜在的非实质性结构,容易给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达到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良好治疗,有必要对其解剖境界和毗邻关系充分理解。目的:通过新鲜尸体标本解剖并结合薄层断面解剖及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边界和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并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进行重建, 以便更好地显示手掌部筋膜间隙的毗邻关系,为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材料:选用成人新鲜手标本12只(保留腕关节,标本由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 左、右各6只,肉眼观察无明显器质性损害。将其中2只(左、右各1只),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和图像重建。其余10只手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方法: 实验于2003-05/2006-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完成。应用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可视人及虚拟人技术理论,通过进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观察,并在微型计算机进行手掌部筋膜间隙的重建计算机三维重建。主要观察指标: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和毗邻关系。结果:新鲜尸体解剖并结合薄层断面解剖及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对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的毗邻及范围的观察结果显示:掌中间隙的前界自尺侧起为掌内侧肌腱隔及其周围的深筋膜、尺侧3指指屈肌腱的腱鞘及第2~4蚓状肌、示指屈肌腱鞘与中指屈肌腱鞘之间的深筋膜; 后界为骨间掌侧肌表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及拇收肌表面的拇收肌筋膜;尺侧界为掌内侧肌腱隔及部分骨间掌侧筋膜;桡侧界为掌中隔;远侧分为3个小间隙,沿各自小间隙内的蚓状肌鞘通向 2,3,4指蹼间隙;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鱼际间隙的前界至尺侧起为示指屈肌腱鞘及第1蚓状肌、掌深筋膜和掌外侧肌腱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桡侧界为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掌深筋膜;尺侧界为掌中隔;远侧沿第1蚓状肌鞘通向第1指蹼间隙;近侧为盲端。结论:鱼际间隙的近端为盲端,掌中间隙的远端分为3个小间隙,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对于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前、后、内、外侧间隙,分析髁突位置变化.结果:RW-splint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上、后、内侧间隙变宽,前、外侧间隙变窄,但以上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W-splint治疗使髁突发生向前、向下、向外移动趋势,改善髁突位置可能是RW-splint治疗TMD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茎突过长症是由于茎突过长(一般长度3.5cm)刺激咽壁的神经丛或刺激颈动脉壁上交感神经,或压迫舌咽神经,或刺激舌动脉或舌神经而引起的[1]。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痛、咽异物感。临床上茎突过长症的误诊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茎突的解剖结构特殊,具有隐蔽性,而且此症的临床表现与慢性咽炎、咽异感症相似,且后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治中,极易将其混淆。茎突为颞骨一部分,有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等附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骨性颈静脉孔(iugular foramen,JF)及毗邻结构显微解剖学特征的观察,寻求远外侧入路中可行的JF定位标志及显露方法.方法:手术显微镜对10例成人颅骨标本JF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JF由颞骨和枕髁围成的不规则间隙,所有标本上均见到颞突,枕突只出现在40%的样本中;JF的大小和形态多变,多数样本的JF右侧大于左侧;JF前内侧有恒定存在的岩下窦沟,后外侧接乙状窦;JF内侧有颈静脉结节、内耳门;枕髁位于JF外口的下内方,形态多为肾形;JF外侧为茎突、茎乳孔及乳突.除JF外口的内缘与枕髁的最短距离以及茎乳孔与JF外口之间的距离以外,其余的关于JF内外口与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在同一个体上的左右两侧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性JF与毗邻结构之间关系复杂.星点、茎突根部、乳突尖以及SS在体表的投影有助于处理JF区病变时准确定位.切除颈静脉突、乳突、颈静脉结节、及枕髁有助于JF的显露.  相似文献   

16.
<正>咽旁间隙也称咽外侧间隙、"危险间隙",位于咽的两侧,左右各一,底向上达颅底,尖向下至舌骨。咽旁间隙感染指咽旁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感染可向周围广泛扩散,一般累及周围组织、神经和血管[1],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生,危及生命。2012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咽旁间隙感染致颈部大血管破裂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间隙是一个以腹后壁壁层腹膜为前界,腹横筋膜为后界,上起横膈,下达盆腔的立体间隙。关于腹膜后间隙的划分,普遍接受的观点是Meyers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Condon解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即以肾筋膜为主要标志,将腹膜后间隙分为:①肾旁前间隙,位于后壁腹膜和肾前筋膜、侧锥筋膜之间,内有胰腺的大部分、十二指肠腹膜后部分、升、降结肠及脂肪组织;②肾周间隙,位于肾前、后筋膜之间,形似倒置的锥体,容有肾上腺、肾、输尿管和肾门处的肾血管以及较多的肾周脂肪;  相似文献   

18.
颈部深筋膜间隙是由颈深筋膜的三层结构即浅层、中层、深层分界围成的多个不同的功能性筋膜间隙[1~ 2 ] 。通过限定病变所属筋膜间隙 (当病变较小局限在单一间隙时 )或病变中心所处间隙位置 (当病变较大呈跨间隙或多间隙生长时 ) ,结合临床和病变的CT影像学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1 CT扫描技术常规轴位平扫范围自颅底 (外耳道水平 )至胸廓入口(锁骨上区 ) ,层厚 3mm~ 5mm ,间隔 2mm或连续扫描。疑鼻咽 ,口咽 ,腮腺肿瘤者加扫冠状位。多须行增强扫描 ,能清楚显示颈动脉、颈静脉血管以利病变的显示 ,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前后判断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并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追踪观察鼻咽癌分期是否对放疗具有敏感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其中9例侵犯咽旁间隙或/和口咽(T2),29例侵犯颅底或/和翼内肌(T3),12例侵犯颅神经或/和海绵窦或/和鼻窦或/和翼外肌(T4),均行近期放射治疗(1疗程30次,66~70 Gy/次,5次/周,共6周),前后均行T1WI、T2WI和MRI增强扫描,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对病灶形态、范围及周围组织侵犯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对比。上述数据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放疗前对比,MRI增强扫描,9例侵犯咽旁间隙或/和口咽,29例侵犯颅底或/和翼内肌,7例侵犯颅神经或/和海绵窦或/和鼻窦或/和翼外肌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及颈部淋巴结退小,并强化不明显或无强化趋势(P<0.05)。但5例病理分期为T4肿瘤中4例大小变化不明显及1例增大(P<0.05),并且病灶标准化强化强度变化也不明显。结论 MRI增强扫描灵敏显示鼻咽癌放疗前后的变化,对鼻咽癌的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鼻咽癌放疗疗效与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解剖学上,腹膜后间隙区域的筋膜解剖及其界限一直存有争议.正确理解腹膜后间隙的解剖,有助于准确评估病变的病因、性质,预测其蔓延的范围,以及指导该区域积液引流及肾移植等外科治疗.目前关于肾筋膜的解剖和内侧附着尚存争议,而多排螺旋CT可良好显示腹部的解剖结构.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观察肾后筋膜内侧附着点的解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3-06/2007-11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完成.对象:回顾性分析累及腹膜后间隙炎性病变病例52例的CT资料.方法:应用 Toshiba Akuilionl6 排螺旋CT进行扫描.52例病例中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其中阑尾炎17例,输尿管炎症1例,肾周间隙脓肿2例,肾旁后间隙脓肿3例,胰腺炎29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双侧肾后筋膜的内侧附着点的解剖.结果:在肾上极水平,双侧肾后筋膜内侧均附着于腰方肌筋膜.46例显示左侧肾后筋膜内侧在肾下极水平或锥下间隙水平附着于腰大肌筋膜外后方;50例显示右侧肾后筋膜内侧在肾下极水平或锥下间隙水平附着于腰大肌筋膜外后方.结论:肾后筋膜的内侧附着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层面,肾后筋膜的附着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