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34例孤立性肺结节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分析.结果 3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25例,其中腺癌20例,鳞癌4例,小细胞肺癌1例;9例良性病变患者,其中结核瘤7例,错构瘤2例.良、恶性结节患者的平扫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t =0.69,P>0.05);但是在增强后CT值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节不均匀强化且增强后密度混杂分布和点条状异常强化征象强烈提示恶性病变可能,良性结节增强模式表现多样,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孤立性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10-2007-1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完整的肺孤立性结节(SPN)患者76例,以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以动态扫描中增强值>20 HU为界值计算出CT诊断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良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89.8%,90.8%,83.3%,95.7%.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0.5%,82.9%,89.1%,73.3%.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首选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直径≤3.0cm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肺内病灶,且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及难点,充分显示其特征是诊断的关键,选择正确的CT扫描技术及合适的重建方法是得到高质量的CT图像、显示SPN征象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总结分析40例孤立性肺结节靶扫描的影像资料,探讨其在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普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6名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mA,层厚7.5mm,螺距1.35,床速27.5mm/圈。对15例小结节提高管电流至180mA重复扫描,进行对比。发现疑似或肯定的小结节就选择1.25mm层厚和1.25mm的间隔重建,再应用高级肺结节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小结节的容积、密度。结果:共检出各类肺部疾病265例,阳性率为21.97%。检出非钙化性肺小结节97例,检出率为8.04%。发现的小结节直径为3~30mm。在对15例两种剂量扫描的小结节测量体积时,尽管低剂量扫描的体积要大于正常剂量扫描的体积,但是,其差异无显著性(t=1.747,0.2>P>0.1)。有12例3~4mm钙化性小结节未重建前测得的的最高点密度CT值为-571~61HU,重建后为399~1880HU,有明显差异(t=12.95,P<0.001)。结论:低剂量螺旋CT以发现3mm以上的小结节为主要目的。其射线剂量低,明显减少了对人群的辐射危害,完全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普查以利于早期肺癌的筛选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肺结节直径≤3 cm)进行CT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透通性(PS)、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净增值.结果 肺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值(BV、BF、PS)、强化值均高于肺良性结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净增值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 多层CT灌注成像能提供孤立性肺结节的多种相关生理信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80s结束,测量结节中心增强前后的CT值,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AC),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炎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均显著强化,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恶性结节的TAC表现为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炎性结节的TAC表现为上升支平缓,部分见降支。结核球等其它良性SPN无明显强化。结论: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SPN的强化峰值及TA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SPN(直径<3cm)进行增强薄层扫描,利用三维成像软件用表面遮盖法(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分别观察结节的表面形态及与相邻胸膜、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分析三维形态学改变对鉴别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3D CT完整显示了37例SPN立体形态和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直观显示34例SPN相邻胸膜内外侧面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关系,3D CT形态分型,在良恶性SPN上有差异。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三维显示SPN的异常表现,而且能显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和胸壁是的解剖关系及形态学特征。3D CT结合2D CT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能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CT(管电压为80和140kVp)对水模、体模、47例平扫CT无明显钙化的SPN(恶性31例,良性16例)进行扫描,测量其CT值变化,计算病灶内钙质含量,比较良恶性SPN的CT值变化及钙质含量.结果:良性SPN的CT值变化中位数为5HU,恶性SPN为4...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小结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大小、密度不同肺小结节的检测敏感性及最优扫描参数. 方法 制作3组不同密度(软组织密度、较低密度、磨玻璃密度)、直径13~2.5 mm的人工肺结节,置于组织等效胸部模型中,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以常规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和低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30 mAs和21 mAs)分别扫描.测量、记录剂量指标(CTDIw和DLP)、模型各部位CT值、CT值标准差,评估各组结节的可见度. 结果 64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21~50 mAs)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250 mAs)的8%~20%.不同扫描剂量条件下模型各部位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值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电流降低而增加.各组结节中仅2.5 mm和4 mm磨玻璃密度(-600 HU左右)结节在管电流21 mAs扫描时出现不可见情况. 结论 64层螺旋CT实验条件下30 mAs低剂量扫描最小直径2.5 mm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最优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血管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直径≤3 mm SPN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层厚为10mm轴扫及层厚为2.5mm螺旋靶扫描(标准算法)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方法,显示与SPN相关血管形态及其关系类型,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①SPN与相关血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能良好显示,CT显示SPN与血管有关系者恶性结节41例,良性结节15例;②SPN—血管关系分5型:Ⅰ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杵状增粗。Ⅱ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末端不呈杵状增粗。Ⅲ型显示为血管切迹征。Ⅳ型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SPN。Ⅴ型血管紧贴SPN边缘走行,或受压呈弧形改变;③SPN与血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也可表现为混合型。本组资料Ⅰ型19例,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5例,Ⅴ型7例。恶性结节多见于Ⅰ型、Ⅲ型。良性结节多见于Ⅴ型、次见于Ⅱ型。结论:采用MSCT薄层螺旋靶扫描,结合MPR、CPR、VR能准确显示SPN—血管关系及其类型,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孤立肺结节(SPN)的增强CT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检查方法分为动态和多期增强扫描两类,以SPN的强化程度、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S/A)、时间-密度曲线类型、灌注值、强化模式、肿瘤血管征等作为诊断依据。以强化值<15HU、S/A<6%为界值,可区分出良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类型有助于恶性与炎性结节的鉴别;肿瘤血管征可作为特异性诊断指征;包膜样强化或内壁规则的周围强化高度提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检测肺结节的低剂量优化选择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结节灶扫描的最佳条件及其应用价值,并评价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方法:对75例88个肺内结节分别用200mA、40mA、30mA、20mA和10mA进行螺旋CT扫描。测量结节的最大径、CT值、最大CT值,记录结节的各种内部征象、噪声和伪影及每次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mA。结果:5种不同管电流扫描图像所示肺内结节灶的检出率、最大径、CT值及结节的各种内部征象,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和伪影10mA组高于其它组(P<0.05),200mA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各组比较CTDIw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0mA是肺部扫描的最佳剂量,具有辐射量小、敏感性强、性价比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结果病灶多位于肝表面和肝浅表实质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最小的1.7cm×2.1cm,最大的4.9cm×3.7cm,CT平扫4例为低密度影,1例为等密度影,其中1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等密度影,增强后5例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内部无增强表现,1例病灶内部见多发斑块状与肝实质等密度强化灶,病灶边缘见细环形强化且在延迟期更明显。结论病灶内部三期基本无强化和周边可伴有或不伴有环形强化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主要CT表现,MSCT是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中对比剂注射速率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注射速率分别为3ml/s(组1)及5ml/s(组2);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8~73岁,平均年龄56.02&#177;9.11岁。其中,43例通过手术证实;2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1例通过纤支镜活检证实;4例同时发现全身多处转移性肿瘤。结果:组1中,血流量值:49.006&#177;42.429ml&#183;100g^-1&#183;min^-1、血容量:3.358&#177;4.608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307&#177;3.772s,表面渗透性:9.378&#177;9.040ml&#183;100g^-1&#183;min^-1。组2:血流量:52.917&#177;61.206ml&#183;100g^-1&#183;min^-1,血容量:3.045&#177;4.671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079&#177;3.831s,表面渗透性:8.142&#177;7.082ml&#183;100g^-1&#183;min^-1。组1与组2结节血流量(P=0.249〉0.05);血容量(P=0.737〉0.05);平均通过时间(P=0.776〉0.05);表面渗透性(P=0.454〉0.05)。不同注射速率的两组孤立性肺结节灌注值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和5ml/s)对64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肺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不伴有肺炎、肺不张等其它病变[1],自有CT以来,对SPN的研究报告较多,但诊断的特异性仍未有显著性提高[2~7]。我院对SPN 52例行CT检查,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8月~2005年8月间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2岁。主要症状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或胸痛,其中19例为健康体检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1.2检查方法使用东芝Asteion螺旋CT机,常规扫描全肺,层厚10mm,螺距1·0,对病灶部位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小结节的CT表现特征及良恶性鉴别征象,总结肺小结节CT诊断依据。方法:收集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研究直径10mm以下小结节,小结节均行局部高分辨CT靶扫描,86例加行增强扫描,分析肺小结节位置、内部、边缘、强化程度等特征,总结小结节的CT征象。结果:100例肺小结节中,肺癌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CT表现为全实性6例,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中心实性边缘磨玻璃密度小结节2例;肺良性肿瘤7例,均为实性结节,边缘清晰,3例可见钙化;临床证实陈旧机化灶27例,形态欠规则,其中20例为陈旧肺结核病灶,7例为陈旧机化炎症改变;肺炎23例,短期随访复查病灶消失;性质不确定小结节32例,定期随访。结论:直径10mm以下肺小结节体积小、定性困难,但通过分析其CT表现,可对其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的多排螺旋CT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分型及病理基础。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65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43例,良性结节22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层厚为10mm轴扫及层厚为2.5mm螺旋靶扫描(骨算法)。经工作站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显示(SSD)方法,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类型。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对照。结果:①MSCT行层厚为2.5mm的螺旋靶扫描(骨算法)结合各种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能极好的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②65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39例(60.0%),其中恶性结节30例(69.8%),良性结节9例(40.9%)。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SPN-支气管关系分为4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到达SPN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型支气管穿过SPN,其管腔通畅。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④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本文中Ⅰ型21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6例。恶性结节多见于Ⅰ型,Ⅱ型,Ⅳ型。良性结节多见于Ⅲ型和Ⅰ型。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靶螺旋扫描(骨算法)能清楚显示SPN与支气管关系及类型,两者关系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Lung VCAR和Volume Rendering软件测量低剂量CT模型肺小结节体积的价值.方法 用猪肺周围包绕模拟胸廓的水囊,人工注射脂肪、石蜡、碘化油混合物,制成肺小结节模型.将模型放入MSCT扫描仪用25mA管电流扫描,薄层重建后导入AW4.4工作站,分别用Lung VCAR和Volume Rendering软件测量体积,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体积测量方法的差异.结果 Lung VCAR和Volume Rendering软件测量低剂量(25mA)CT肺小结节体积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半自动测量软件Lung VCAR能够准确测量低剂量CT模型肺结节体积,自动化程度高,简便高效,可用于大规模低剂量CT肺癌筛查体积测量.  相似文献   

19.
何茜  韩丹  宋光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72-107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恶性与炎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S)(≤4cm)进行研究,分别于注射对比剂1.5ml/kg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CT值,分析结节的增强值、强化模式、时间-密度曲线。经病理证实14例恶性结节、2例炎性结节及经临床抗炎治疗后完全吸收的炎性结节6例,共22例纳入本课题研究。结果:动态增强:①增强值:强化峰值为20~60HU的病例中,肺恶性结节14例,炎性结节8例;②强化模式:恶性结节以完全强化型为主,炎性结节以周围强化型为主;③时间-密度曲线:恶性及炎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有一定差异,恶性组于达峰值后略下降,炎性组达峰值后下降较明显。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恶性与炎性结节的强化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有一定的差异,而强化峰值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肺恶性及炎性结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以及磁共振成像(MRI)、PET-CT、CT等现代医疗设备的应用,肺孤立小结节(SPN)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由于肺孤立小结节对肺部组织结构及肺功能的影响不大,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轻微的胸痛、咳痰、咳嗽,临床常通过胸部CT、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辅助诊断疾病,螺旋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解剖位置、密度边缘特征以及周围病变等,可为诊断提供较多的信息和依据[1,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肺孤立小结节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