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费城(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总完全缓解(CR)、复发、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的因素及后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87例成人Ph阴性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诱导化疗方案为CHO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巩固化疗方案为CHOP+改良Hyper-CVAD或甲氨蝶呤治疗。巩固化疗3-6个疗程后,45例(51.72%)患者采用allo-HSCT治疗,42例(48.28%)患者继续维持巩固化疗。存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0.13(3-60)个月。结果:87例患者中,早期死亡1例(1.15%)。86例可评估患者中,1个疗程结束达CR者为68例(79.07%),总CR达80例(93.0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100×109/L是患者总CR的影响因素(均P0.05)。80例CR患者中,复发27例(33.75%);5年OS为47.50%,DFS为45.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还发现,诱导化疗未应用L-Asp、诊断时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未行allo-HSCT、诱导化疗4周后未达CR是患者复发、生存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以是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时白细胞计数是否高于100×109/L、是否行L-Asp诱导化疗、诱导化疗4周后是否达CR等4个预后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无不良预后因素为低危组,伴有1个不良预后因素为中危组,伴有2-4个不良预后因素为高危组。统计结果发现,低危组是否行alloHSCT治疗对OS、DFS并无明显影响(均P0.05);中、高危组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OS、DFS较无alloHSCT治疗者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偏高(≥100×109/L)、未行LAsp诱导化疗、化疗4周后未达CR、后续未行allo-HSCT治疗均是成人Ph阴性ALL患者的影响因素,对伴有上述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采取allo-HSCT治疗。  相似文献   

2.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方案诱导化疗,采用CODP和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交替或改良Hyper-CVAD方案巩固化疗,178例(50.4%)患者在巩固3~5个疗程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72例(49.6%)患者继续接受巩固和维持化疗.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9.9(2.0~171.0)个月.结果 3例(0.85%)患者早期死亡.350例可评估患者中,1个疗程完全缓解(CR) 271例(77.4%),总CR 325例(92.9%).WBC≥100.0×109/L(P=0.010)、肝/脾/淋巴结肿大(P=0.036)是影响患者总CR的独立预后因素.在325例CR患者中,117例(36.0%)复发,5年累积复发率(CIR)为43.2%,5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4.7%和45.6%.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P值分别为0.004、0.002和<0.001)、诱导治疗未加用L-Asp(P值分别为0.023、0.009、0.004)、4周诱导化疗后未达CR(P值分别为0.034、0.024、0.003)以及未进行allo-HSCT(P值均<0.001)是影响患者复发、DFS及OS率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诊断时高WBC(B-ALL≥30×109/L,T-ALL≥100×109/L)(P=0.044)是降低DFS率的独立因素.以影响CR患者DFS的四个预后因素(诊断时WBC、是否伴随CNSL、诱导治疗是否加用L-Asp及4周诱导化疗后是否达CR)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无不良因素)、中危组(1个不良因素)和高危组(至少2个不良因素).低危组非allo-HSCT和allo-HSCT患者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组中,相对于非allo-HSCT,allo-HSCT显著改善患者DFS和OS(P值均<0.001).结论 对于成人Ph-ALL患者,诊断时WBC偏高(B-ALL≥30× 109/L,T-ALL≥100×109/L)、诊断时伴随CNSL、诱导治疗未加用L-Asp、诱导治疗4周未达CR及非allo-HSCT是独立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具有前四项中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采用allo-HSCT更具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CR)所需疗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97例成人初发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患者的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初始诱导治疗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 “3+7”)方案,CR后给予巩固化疗,有移植条件的患者在第1次缓解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 在397例患者中可评估的CR患者为347例,存活的CR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0(2.4~115.4)个月,CR患者3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3.0%、58.6%和67.1%.多因素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危险度高、达CR所需疗程数多、未行allo-HSCT是影响DFS和OS的共同危险因素,FLT3-ITD突变阳性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1个疗程达CR(255例)和2个疗程达CR(73例)的患者之间DFS和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DFS(P值分别为0.002和0.030)和OS率(P值分别为0.006和0.061)均优于≥3个疗程达CR组(19例).在183例持续化疗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2个疗程内达CR是改善DFS和OS的共同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1和0.035).结论 IA方案初始诱导治疗AML,2个疗程内获得CR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缓解后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3年在本院血液病中心初治1-2疗程完全缓解的110例A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巩固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1疗程ID-Ara-C,2疗程ID-Ara-C,3-4疗程ID-Ara-C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行不同疗程ID-Ara-C和allo-HSCT巩固治疗的患者进行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分析。结果:110例AM L患者经1-2个疗程达CR,中位随访时间26.8个月,复发35例,死亡58例,中位DFS和OS时间分别为20.5和26.8个月。1,2和3-4疗程ID-Ara-C及allo-HSCT组3年DFS率分别为0%、36.1%、37.5%和67.9%;5年DFS率分别为0%、30.1%、37.5%和63.0%;3年OS率分别为24.0%、36.0%、58.3%和67.8%;5年OS率分别为0%、30.0%、35.0%和62.9%。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ID-Ara-C巩固治疗的疗程数和allo-HSCT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疗程ID-Ara-C可作为AML患者缓解后巩固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2000年至2007年在我院进行allo-HSCT的75例CR期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DFS分别为58.4%及53.9%,累积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16.9%及29.9%。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体发生率为59.6%,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18.7%。非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3年DFS为34.3%,低于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60.0%,p=0.019);难治性白血病患者3年DFS为35.7%,低于对照组(非难治性白血病组)58.2%(p=0.048);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及对照组3年DFS分别为35.7%及54.4%(p=0.059)。非亲缘HLA相合移植及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TRM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33和0.010)。多因素分析确认,与allo-HSCT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亲缘HLA相合移植(p=0.049,RR=2.09,95%CI1.01-4.36)、难治性白血病(p=0.038,RR=2.33,95%CI1.05-5.20)及重度aGVHD(p=0.040,RR=2.33,95%CI1.04-5.20)。结论:Allo-HSCT是AML缓解后治疗的有效方法,TRM是移植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非亲缘HLA相合移植、难治性白血病、重度aGVHD是影响A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141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初治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探讨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外的 AML 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41例18岁以下 AML 患者分成 APL 组(A 组,51例)和除APL 外的 AML 组(B 组,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 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B 组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54.4%(49例),总缓解率为76.7%。5年累积 EFS 率、DFS 率和 OS 率分别为(28.4±9.0)%、(28.39±8.96)%和(35.5±6.3)%;A 组5年累积 EFS 率、DFS 率和 OS 率分别为(81.5±5.7)%、(94.3±4.0)%和(81.4±5.7)%:全部141例 AML 患儿5年累积 DFS 率和5年累积OS 率分别为(56.9±6.3)%和(53.3±4.8)%。B 组病例经多因素分析表明,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较高和≥2个疗程达 CR 以及巩固治疗6个疗程以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值均<0.05)。结论儿童 APL 预后良好。其他儿童 AML 中,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和1个疗程达CR 以及巩固治疗6个疗程以上者预后较优;儿童 M_(2h)/t(8;21)与除 APL 以外的其他亚型相比没有显示预后良好的趋势;降低复发是改善儿童 AML 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allo-HSCT治疗的FLT3-ITD+AML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粒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3(10-20)d,巨核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9-23)d。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4.3(5.6-101.4)个月,至随访结束41例(73.2%)患者存活,15例(26.8%)患者死亡,3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71.2%和65.6%。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发生aGVHD患者OS率为(81.2±9.4)%,显著高于发生aGVHD患者(55.4±9.1)%(χ~2=5.309,P0.05);移植治疗前1个疗程即达到CR的患者OS率为(80.2±9.2)%,显著高于 1个疗程才达到CR的患者(45.3±8.5)%(χ~2=4.275,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1个疗程未达到CR及发生aGVHD为影响该类患者OS率的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治疗可显著改善FLT3-ITD+AML患者的预后,移植治疗后未发生aGVDH及移植前化疗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治疗方案及危险度分层,对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患者预后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年龄≥60岁初发M5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接受诱导缓解治疗并评估疗效,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标准剂量化疗方案组、低强度化疗方案组,依据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指标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完全缓解(CR)率61. 5%(40/65),中位生存时间355 d,1年总生存(OS)率64. 0%,2年OS率为36. 5%,1年无病生存(DFS)率51. 2%,2年DFS率为14. 1%。标准剂量化疗方案组CR率为69. 2%(27/39),2年OS率为46. 4%、2年DFS率为11. 7%,与低强度化疗方案组的50%(13/26)、23. 3%、17. 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 05)。低危组患者CR率87. 5%(14/16),中危组CR率61. 5%(16/26),高危组CR率43. 5%(1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此外,低危组1年OS率、1年DFS率,2年OS率,2年DFS率,均优于中危及高危组。危险度分层内标准剂量化疗方案组与低强度化疗方案组相比:中危患者前组2年OS率优于后组(P 0. 05),低危及高危患者两治疗组CR率、2年OS率及2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AML-M5患者中危组可从标准剂量化疗方案诱导化疗方案中受益,延长生存时间,低危组及高危组需结合患者综合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R1状态下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79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及突变基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79例患者中,检出C-KIT、FLT3、CEBPA、DNMT3A基因突变者分别为25例(31.6%)、6例(7.6%)、8例(8.9%)、1例(1.3%),其中C-KIT exon17及C-KIT exon8突变分别为19例(24.1%)、5例(6.3%),FLT3-ITD突变为5例(6.3%)。初诊白细胞计数越高,患者的OS时间越短(P=0.030),合并C-KIT exon17突变患者的OS时间(P=0.010)和DFS时间(P=0.006)明显缩短,合并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OS时间(P...  相似文献   

10.
4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以WHO分型诊断的上海地区急性白血病(AI)患者巾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凶突变的发生率,以及其对AL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等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榆测468例AL患者仞诊时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ITD)突变和D835点突变;随访病例,用Kaplan-Meier和Log-rank等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AL患者的预后.结果 468例AL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4例(79.9%).其中FLT3-ITD突变59例(15.9%),FLT3-D835点突变15例(4.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3例(17.7%),ALL中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检出FLT3-D835点突变2例(2.4%).FLT3-ITD突变对AML[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R率、DFS和OS时间均有不良影响,FLT3-ITD突变阳性和阴性组CR率分别为52.3%和71.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8个月.FLT3-ITD突变对APL的CR率无明显影响,但对DFS和OS时间有不良影响.FLT3-D835点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FLT3基因突变在AML中较常发生,其中FLTS-ITD突变对于AML的CR率及OS时间均有明显影响;而FLT3-D835点突变预后意义小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LT3-ITD基因及其碱基重排长度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5例FLT3-ITD~+ AML(除外M3)及76例FLT3-ITD~-正常核型AML(除外M3,作为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DNA基因测序分析40例FLT3-ITD~+ AML患者ITD基因重排碱基长度。结果:FLT3-ITD~+ AML患者初诊时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FLT3-ITD~- AML患者高(95.13 vs 10.85(P0.01);72%vs 59%,P=0.003),CR率较FLT3-ITD~-患者低(70.42%vs 94.7%(P0.01)。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FLT3-ITD~+患者OS及RFS明显长于单纯化疗FLT3-ITD~+患者(P0.01),且移植后早期接受索拉菲尼维持治疗患者OS和RFS较未接受者明显延长(P0.05和P0.05)。FLT3-ITD插入重排碱基长度60 bp组OS长于≥60 bp(P0.05),其中2组单纯化疗患者OS及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重排碱基长度60 bp组OS长于≥60 bp组(中位OS分别未达到、达到、15个月,P0.05),且与allo-HSCT FLT3-ITD~-患者OS相似。结论:FIT3-ITD~+ AML患者(除外M3)预后较FLT3-ITD~-患者差,其中ITD重排碱基长度≥60 bp患者预后更差,单纯化疗并不能改善FLT3-ITD~+患者的预后。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延长RFS,移植后早期索拉菲尼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等,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FAB分型中M4/M5比例偏高(P0.05)。EVI1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主要为预后较差的11q23(MLL基因阳性)、inv(3)/t(3;3)、-7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而一些预后较好的核型如t(15;17)、t(8;21)、inv(16)发生率较低。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EVI1基因阴性者(54.3%∶74.1%)(P0.05)。allo-HSCT可明显提高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OS(P0.05)。结论 EVI1基因阳性AML白细胞数高,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诱导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LT3-ITD突变阳性伴正常染色体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FLT3-ITD+伴正常染色体核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FLT3-ITD+AML患者纳入研究,男31例,女18例,中位年龄46(16~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诱导化疗,24例患者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65 d,确诊后1年总生存(OS)率为(70.0±7.4)%,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0.3±7.4)%。移植组、非移植组1年OS率分别为(85.2±7.9)%、(52.6±12.3)%(P=0.049),DFS率分别为(84.7±8.1)%、(55.2±11.9)%(P=0.061)。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FLT3-ITD低频突变与高频突变患者1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非移植组中各有12例FLT3-ITD高频突变患者,1年OS率分别为(68.8±15.7)%、(26.2±15.3)%(P=0.027),1年DFS率分别为(45.5±21.3)%、(27.8±15.8)%(P=0.032)。结论诱导化疗序贯allo-HSCT可改善FLT3-ITD+患者(特别是FLT3-ITD高频突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IA和HAD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IA或HAD方案诱导化疗的199例成人初诊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1个疗程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情况。评估年龄、初诊WBC、NPM1突变、FLT3-ITD突变、2017ELN危险度分层、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巩固化疗时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对于不同诱导化疗组预后的影响。结果 199例患者中, 男104例, 女95例, 中位年龄37(15~61)岁。90例患者接受IA诱导方案, 109例接受HAD诱导方案。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IA和HAD方案组的CR率分别为71.1%和63.3%(P=0.245), 流式细胞术MRD转阴率分别为53.3%和48.6%(P=0.509);3例患者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60 d内死亡, IA组1例, HAD组2例;两组2年OS率分别为61.5%和62.1%(P=0.835), 2年RFS率分别为51.6%和57.8%(P=0.29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ELN危险度分层是两种诱导方案组的独立预后因素;CR1期HSCT是IA组患者OS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对于HAD组患者, CR1期HSCT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但不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高白细胞、NPM1突变和FLT3-ITD突变均无独立预后意义。结论 IA与HAD方案疗效相同, 均是AML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2年来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化疗的2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以及总生存(OS)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探讨不同染色体核型分组对治疗缓解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原发AML 243例,计算CR率、DFS期、OS期及3年和5年DFS率、OS率.对其中有染色体核型结果的184例患者根据SWOG或MRC核型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核型组之间CR率、DFS期(率)及OS期(率).采用SPSS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243例原发、初治AML患者CR率达77.4%,188例CR患者中位DFS期为28.5(1.0~153.0)个月,3年DFS率为45.4%,5年DFS率为40.2%.243例患者中位OS期为18.4(0.5~154.0)个月,3年OS率为36.9%,5年OS率为31.4%.按SWOG标准将184例患者根据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良好、中等、差、未知四组,四组的CR率、中位DFS期及OS期分别为良好核型组97.8%、87.4个月、89.1个月,中等核型组81.9%、17.6个月、22.3个月,差核型组61.5%、9.0个月、11.5个月,未知核型组79.3%、29.0个月、19.9个月.以上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RC标准将184例患者分为良好、中、差三组,三组的CR率、中位DFS期及OS期分别为良好核型组96.1%、79.9个月、72.2个月,中等核型组79.5%、17.6个月、19.7个月,差核型组43.8%、16.5个月、12.0个月.中等核型组与差核型组的DF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治疗AML,CR率较二药方案高,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染色体核型同样是本组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SWOG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更适合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分析,而且可将未知组与预后中等组合并分析.三组不同核型患者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好核型组的预后明显比其他两组好,中等核型组比差核型组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诱导化疗失败和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缓解、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诱导化疗失败和复发AML连续病例,采用二元Logistics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反应和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诱导化疗失败和193例复发AML患者,最终完全缓解(CR)/CR伴血细胞未完全恢复(CRi)率分别为50.6%和40.3%;获得CR/CRi人群中,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34.4%和30.4%,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0.1%和31.6%。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失败患者中,CLAG或FLAG方案作为再诱导化疗方案、年龄<39岁和SWOG预后分层低危和缓解率高相关;复发患者中,男性、继发AML、SWOG预后分层高危、12个月内复发和复发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20%和缓解率低相关(P值均<0.05)。对于获得CR/CRi的患者,移植是影响RFS和OS的共同因素;此外,SWOG预后分层与诱导化疗失败患者的OS率显著相关,获得CR而非CRi与复发患者的RFS率相关,男性复发患者的OS率低于女性。结论对于诱导化疗失败和复发AML患者,再诱导化疗方案、SWOG预后分层、年龄、性别、继发或初发AML、首次缓解距复发时间、复发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是影响缓解的独立因素;移植、SWOG预后分层、缓解时血细胞恢复状态和性别影响获得缓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白血病复发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移植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除NR组中1例移植失败,1例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以外,其余30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组与CR组aGVHD发生率分别为47.1%(8例)和33.3%(5例)。在可评估的患者中,NR组9例中5例发生cGVHD,CR组11例中4例发生cGVHD,两组发生aGVHD(P=0.335)和cGVHD(P=0.2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相关死亡率(29.4%vs 14.3%,P=0.392)及移植后复发率(42.9%vs 26.7%,P=0.300)较CR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3(1-124)个月,至今NR组和CR组各有6例无病生存,2年LFS两组相近(35.3%vs 40.0%,P=0.267)。对32例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0.044)及发生cGVHD(P=0.046)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延长。结论:单中心样本研究结果显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有效手段,移植前NR的患者预后与CR患者相比,allo-HSCT疗效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R状态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实施allo-HSCT,并通过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产生cGVHD,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不同诱导缓解方案的缓解率和缓解时间及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APL患者73例,按照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单纯化疗组、单纯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组、ATRA联合化疗组和ATRA联合砷剂(As2O3)组,比较各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达到CR的时间.达到CR的病例,按照不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化疗→ATRA→As2O3序贯治疗组、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比较两组3年总生存(OS)率、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结合诱导缓解与维持巩固治疗方案,将病例重新分为两组:应用ATRA和As2O3联合诱导缓解并以化疗→ATRA→As2O3序贯维持治疗者为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其他为非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比较两组的CR率、OS率和DFS率.结果 ①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ATRA联合As2O3组的诱导缓解率高达100%,单纯化疗组57.1%,ATRA或ATRA联合化疗组78.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达到CR的中位时间以ATRA联合As2O3组最短,为26(13~40)d.②在维持巩固治疗阶段,诱导缓解后序贯治疗组和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的3年OS率分别为(95.7±4.3)%和(68.6±11.2)%,3年DFS率分别为(79.0±9.5)%和(32.9±15.5)%(P<0.05).序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4.8%,明显低于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50.0%).③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患者CR率、3年OS和DFS率均达到100%.非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CR率为72.9%,3年OS率为(72.3±9.1)%,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s2O3的诱导缓解率高,达到诱导缓解时间短.化疗、ATRA、As2O3序贯进行诱导缓解后治疗的复发率低,生存和无病生存率高.将二者结合进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AML-M3)109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百分数、细胞遗传学、首次诱导是否缓解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log-rank检验对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6.88%,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RFS为5.5个月。年龄大于60岁、细胞遗传学高危组和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CR的患者OS及RFS较短(P<0.05),为预后不利因素,且对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结论: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可对其进行预后判断,从而为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复发/难治(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以常规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为挽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R/R 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传统化疗与针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和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blinatumomab,简称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靶向治疗的缓解率及生存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AR-T细胞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为80.4%(45/56),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CR率为62.5%(5/8),传统化疗组的CR率为38.6%(56/145),三种方法挽救治疗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R-T细胞治疗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1.5%和30.1%,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的10.3%和9.7%(P值均<0.001)。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14.3%和14.6%,均高于传统化疗组(P值分别为0.018和0.046)。CAR-T细胞治疗达CR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8.5个月和17个月)较未接受allo-HSCT患者(分别为8个月和4个月)显著延长(P值均<0.05)。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后桥接allo-HSCT患者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较未接受allo-HSCT患者(分别为9.5个月和6个月)延长。CAR-T细胞治疗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为89.8%,其中≥3级CRS发生率为30.2%,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CRS发生率为37.5%,且均为1级。结论CD19 CAR-T细胞及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R/R B-ALL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传统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