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鼻阻力仪、auto-CPAP呼吸机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鼻通气阻力、CPAP压力及nCPAP治疗耐受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鼻气道阻力、CPAP压力显著降低(P<0.01),而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CPAP压力与鼻气道阻力呈正相关(P =0.01),而VAS评分与CPAP压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能有效降低OSAHS患者的鼻阻力,降低nCPAP治疗时的CPAP压力,提高nCPAP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 NCV),鼻气道阻力(NAR),鼻总呼吸量(VT)。并填写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Epworth嗜睡量表(ESS);于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程度,手工压力滴定记录平均有效治疗压力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研究分析鼻腔扩容术的手术效果。 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 所有患者NOSE、ESS、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下降[(4.52±1.770)分vs(12.43±2.855)分;(7.55±2.144)分vs(12.67±2.205)分;(4.92±1.38)分vs(7.42±1.02)分,P均<0.05)],所有患者主观鼻塞及嗜睡症状均明显缓解。客观指标中NMCA、NCV、VT明显增加,NAR及CPAP治疗的平均有效治疗压力明显降低,P均<0.05, 轻、中度OSAHS患者术后较术前AHI下降、LSaO2上升[轻度(10.76±2.74)次/h vs(6.27±2.34)次/h,(76.44±2.63)%比(82.0±2.80)%;中度(25.12±5.32)次/h vs(17.38±6.51)次/h,(70.92±3.17)% vs(73.85±3.31)%,P均<0.05],重度OSAHS患者AHI及LSaO2虽有好转,但P均>0.05。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鼻塞症状OSAHS患者的鼻腔通气及睡眠质量,是治疗鼻源性OSAHS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并可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仍需多层面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方法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5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0.666±0.21)KPa/(s·L);术后3个月为(0.302±0.16)KPa/(s·L),12个月为(0.397+0.24)KPa/(s.L);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3个月为2.0+2.0,10个月为3.0+2.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确诊T2D合并OSAHS的患者共58例,分为CPAP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给予T2D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CPAP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d后的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及平均SaO_2、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治疗30d后与治疗前相比夜间AHI显著降低,最低及平均SaO_2明显增高(均为P0.01),且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胰岛素、Hb A1c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CPAP治疗合并T2D的OSAHS不仅可有效纠正OSAHS本身,也可使伴随的T2D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患者主客观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观察30例行鼻腔扩容术的成年OSAHS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进行多道睡眠图(PSG)描记,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试等鼻功能检查,填写白天嗜睡主观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鼻塞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鼾声评分量表,以上主客观检查于鼻腔手术后3个月重复记录。所有患者接受鼻腔扩容术(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双侧下鼻甲外移、双侧中鼻甲内移和双侧中鼻道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鼻腔扩容术后患者鼻腔总阻力显著降低[(0.89±0.23)kPa·s/L vs(0.29±0.12)kPa·s/L,P〈0.01],鼻塞VAS评分显著降低[8.2±1.1 vs 2.1±0.73,P〈0.01],白天嗜睡ESS评分显著降低(12.7±1.2 vs 8.6±2.9,P〈0.01),打鼾程度减轻(62.2±25.6 vs 45.6±18.6,P〈0.01)。轻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觉醒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的AHI指数、觉醒指数、LSaO2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LSaO2、睡眠结构各阶段的比例、快动眼睡眠阶段的长度在所有OSAHS患者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0例OSAHS患者鼻腔扩容术的总体有效率为26.7%。结论鼻腔扩容手术可以改善OSAHS患者鼻塞及白天嗜睡、睡眠打鼾等相关睡眠主观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OSAHS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应适当选择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正逐渐成为一项公共健康问题,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1-2].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治疗OSAHS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但治疗压力过高将显著降低患者对于CPAP治疗的依从性.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阻力过大是治疗压力过高的主要原因.针对OSAHS的上气道手术可望解除或缓解上气道狭窄或阻塞,至于手术能否降低CPAP治疗压力,提高其依从性以及术后应用CPAP能否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等问题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评价该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作用。方法 以46例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8周进行评估,主观方面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客观方面应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计,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应用配对t 检验对各主、客观指标及其之间有无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在VAS、NCV及NR中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NMCA中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AS与NMCA,NCV,NR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症状。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可以直观并量化的说明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鼻腔结构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参数且不与患者的主观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在鼻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以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鼻腔扩容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行鼻堵塞视觉模拟评分(VAS)、嗜睡量表评分(ESS)、鼻阻力测量(直立位和平卧位)、多导睡眠监测(PSG)等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鼻堵塞VAS评分、嗜睡评分术后有明显降低(P均〈0.05)。客观的鼻腔阻力检查显示患者术后鼻腔阻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47例患者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术后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个性化鼻腔扩容术,对中鼻道狭窄的患者行双侧鼻窦对称性开放,中鼻甲位置异常(常为外移)行中鼻甲内移固定术,并根据对称性原则调整双侧鼻腔结构,从而达到扩展鼻腔、鼻窦有效通气容积,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阻塞,对调节OSAHS患者鼻腔气流特性,减轻鼻阻力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羟甲唑啉鼻喷剂对伴鼻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围手术期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疗效,明确对伴鼻阻塞OSA HS患者改善鼻腔阻力提高nCPA P顺应性的意义。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确诊存在鼻阻塞性病变的OSAHS患者60例,术前nCPAP治疗5 d,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nCPAP治疗前使用羟甲唑啉喷雾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nCPAP治疗),比较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治疗压力滴定、鼻阻力改善持续时间和夜间佩戴呼吸机时间。结果伴鼻阻塞的OSAHS患者羟甲唑啉喷雾后nCPAP治疗过程中的睡眠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顺应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甲唑啉鼻喷剂提高伴鼻阻塞的OSAHS患者围手术期nCPAP治疗顺应性,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鼻腔扩容术前后鼻腔和咽腔相关空气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鼻腔扩容术对上气道流场特征变化影响,为研究鼻腔扩容术的临床意义,提供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依据。方法 选取30例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鼻腔扩容术,随访至少3月,建立鼻腔扩容术前后上气道三维模型,应用CFD方法,数值模拟分析鼻腔扩容术前、后上气道空气动力学特征变化。结果 鼻腔扩容术后数值模拟鼻腔压力云图提示术后压力梯度变化趋于平缓,鼻腔速度云图提示上气道气流速度梯度变化较术前变小;鼻咽腔和腭咽腔云图同一截面的平均气流速度降低,分布相对于术前变得均匀对称;平均压力相对于术前显著降低。上气道流场特征值结果显示:鼻腔有效通气容积较术前显著增大(t =4.025,P <0.01),鼻腔压力差较术前显著下降(t =-2.065,P <0.01),上气道总阻力较术前下降(t =-2.659,P <0.01),但有5例患者的上气道总阻力较术前增高。结论 鼻腔扩容术显著降低OSAHS患者的鼻腔总阻力,增大患者有效通气容积;降低患者咽腔气流速度,减小气流运动对咽壁产生的负压,降低咽腔塌陷性;鼻腔扩容术能降低OSAHS患者上气道总阻力,在于上游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能否对下游咽腔产生有益的影响。上气道的CFD数值模拟分析可以评估鼻腔扩容术后上气道流场特征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形成特点,总结分析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外鼻畸形整复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期外鼻畸形整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翼软骨发育异常11例,鼻中隔软骨尾侧端畸形5例,上颌骨鼻棘畸形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畸形结构特征单独或同时使用了缝合矫形、切除矫形和支撑矫形方法。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术后1年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年双侧鼻腔总阻力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患者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显示术后鼻中隔偏曲与外鼻畸形形态改善明显。结论 总结了鼻中隔偏曲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构成分类和常用手术方法体会,为临床工作中兼顾鼻腔功能与美学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18例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时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的评分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为(0.664±0.200)kPa/(s·L);术后6个月为(0.304±0.180)kPa/(s·L),12个月为(0.396±0.250)kPa/(s·L),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6个月为2.1±2.0,12个月为3.0±2.4,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应视为唇腭裂鼻唇畸形整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重建术治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无效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5例UPPP后无效的OSAHS患者接受鼻腔结构重建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02)、鼾声评级、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SIeepinessscore,ESS)、鼻阻力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65.7%。患者治疗后6个月,鼾声评级的降低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E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明显(P〈0.01),AHI较治疗前减低明显(P〈0.05),LSa02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鼻阻力和VAS评分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对UPPP后无效的OSAHS患者,鼻腔结构重建术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鼻内镜联合吸引剥离子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以鼻内镜联合吸引剥离子实施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手术效果和鼻腔通气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流涕、鼻出血、鼻痒及嗅觉减退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及3d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结痂及复发率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吸引剥离子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术后疼痛,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行鼻腔结构重塑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70例CRS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射频消融外移术、中鼻甲成形术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前对所有患者作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调查、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 CT评分。术后随访1年,分别行以上3种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VAS评分总分与C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内镜评分与CT评分呈正相关(r=2.11,P<0.05),但嗅觉障碍的VAS评分与内镜、CT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VAS与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1,P<0.01),术后VAS与术后内镜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1),术前与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1)。结论术前VAS评分、CT评分、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术后随访1年,手术后主观症状VAS总分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呈正相关。术前及术后的鼻塞、头晕、面部疼痛、鼻漏症状与客观评估有相关性。手术需多方面评价,有利于个体化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患者手术前后鼻腔主客观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 8例鼻中隔穿孔患者术前、术后分别行鼻阻力测量(Rhinomanometry,RM)、鼻呼吸量测量(Nasalspirometry,NS),并同时利用视觉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鼻塞症状进行评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VAS评分和RM、鼻呼吸量比率(nasal partitioning of airflow ratio,NP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RM、NPR和VAS评分分别为(0.365±0.124)kPa.s/L、0.28±0.14、3.46±1.02,术后分别为(0.32±0.112)kPa.s/L、0.18±0.1 2、1.7 4±0.64;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NPR无统计学意义(P〉0.0 5)。手术前后VAS评分和RM、NPR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0.687,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手术前后RM、NP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相关系数为0.864。结论鼻中隔穿孔患者鼻阻力、鼻呼吸量客观通气功能和主观通气功能VAS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选择手术侧别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接受鼻腔结构矫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轻、中度OSAHS患者,接受鼻腔结构矫正术治疗。通过声反射鼻腔(AR)测量、鼻腔阻力(RM)检查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0~5cm鼻腔容积(NCV0-5CM)、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气道阻力(NAR)值的变化;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鼻塞情况;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嗜睡程度;通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的变化。结果所有受试者手术之前NCV0-5CM、NMCA、NAR、VAS评分、ESS评分、AHI、LSaO_2分别为(4.71±0.25)cm~3、(0.34±0.03)cm~2、(0.47±0.02)k Pa·s/L、(6.98±1.44)分、(13.76±3.55)分、(9.65±4.05)次/h、(76.47±12.10)%,手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分别为(8.64±0.79)cm~3、(0.60±0.11)cm~2、(0.23±0.02)k Pa·s/L、(2.57±1.09)分、(6.89±2.04)分、(5.13±2.99)次/h、(82.31±10.94)%,术前和术后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经spearman秩相关统计分析,ΔVAS和ΔNAR的相关性、ΔESS和ΔAHI的相关性以及ΔESS和ΔLSaO_2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结构矫正术对于治疗轻中度OSAHS患者是具有临床有效性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SAHS治疗前后MMP-9、FFA的变化及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血脂的相关性,为研究OSAHS病情程度及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关联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5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度OSAHS患者在进行CPAP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PSG监测并抽取清晨空腹血清测定MMP-9、FFA及临床常规血脂四项(TG、TCH、HDL、LDL),并做相关比较。结果①OSAHS患者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AHI)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SO2)上升,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OSAHS患者治疗后MMP-9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OSAHS患者治疗后TG、TCH、LDL值下降,HDL值上升,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OSAHS可以降低MMP-9与FFA的水平,有效降低OSAHS所致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羟甲唑啉鼻喷剂对伴鼻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疗效,明确伴鼻阻塞OSAHS患者改善鼻腔阻力提高nCPAP顺应性的意义。方法 将确诊存在鼻阻塞性病变的OSAH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nCPAP治疗前使用羟甲唑啉喷雾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nCPAP治疗),采用嗜睡评价量表(Epworth)、治疗压力滴定对nCPAP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伴鼻阻塞的OSAHS患者羟甲唑啉喷雾后nCPAP治疗过程中的睡眠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顺应性、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甲唑啉鼻喷剂提高伴鼻阻塞的OSAHS患者nCPAP治疗顺应性,通过治疗有望获得患者对nCPAP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及咽喉疾病等源头性疾病,日益受到重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治疗中、重度OSAHS疾病的有效方法,CPAP能改善多导睡眠监测各项异常指标,缓解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辅助心血 .管等内科疾病治疗,降低OSAHS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本文将CPAP在OSAHS患者非手术治疗及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