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初治的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入组患者分别给予PAD或者TAD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估,统计PR及其以上疗效患者的比例。结果:1q21扩增、RB1:13q14缺失、D13S319:13q14.3缺失、IgH:14q32重排、p53:17p13缺失的阳性率分别为32.2%、40%、40%、20%、3.1%,但各遗传学异常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4个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学检测发现,CD38、CD138的阳性率(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为100%;CD56、CD117、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60%、20%、10.8%;CD19、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4.6%、4.6%;CD22、CD7、CD5、CD103阳性率均为0。进一步结果分析表明,CD20、CD56表达与4个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是CD117阴性患者的疗效反应优于CD117阳性患者(P0.05)。CD117阳性组患者中,β2微球蛋白≥5.5 mg/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CD117阴性组的患者(P0.05);其余基线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CD117可以作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不同预后分层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和CD38/SSC联合设门,对62例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标记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13、CD20、CD22、CD34、Kappa和Lambda进行检测,并通过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和比较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显示:异常浆细胞均表达CD138(100%)及CD38(100%),而CD19^+(6.5%),CD45^+(22.6%),CD56^+(59.6%)及单克隆轻链抗原表达(82%)相对常见,其他CD117^+(27.4%),CD13^+(17.7%),CD20^+(16.1%)存在个体差异;经预后分层后显示,标高、高危组CD56表达率低于低危组(P=0.02),而CD117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1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在初诊的中、高危患者中CD56表达较低,而CD117表达较高,这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CD56和CD117表达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32例初诊MM患者,根据骨髓中CD56和CD117表达,分为CD56+CD117+,CD56+CD117-,CD56-CD117+和CD56-CD117-四组,分别检测各组骨髓瘤细胞数、M蛋白含量和细胞遗传学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56,CD117表达与骨髓瘤细胞数量、细胞遗传学结果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结果 CD56和CD117阳性率分别为62.5%和33.3%。CD56-CD117-组骨髓瘤细胞为36.6%±23.9%明显高于其他三组(5.5%±2.8%,12.1%±7.3%,24.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1,P=0.022)。TP53阳性率在CD56-组(25%)显著高于CD56+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4)。CD117+组与CD117-组相比,TP53,1q21+,IGH融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2.677,均P>0.05)。TP53和CCDN1/IGH阳性率在CD56-CD117-组(33.3%和50.0%)明显高于CD56+CD117+组(20.0%和40.0%)和CD56+CD117-组(11.1%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6~14.579,均P<0.05)。结论 CD56-和CD117-MM患者肿瘤负荷较高,并且出现TP53缺失、CCND1/IGH融合和复杂核型等细胞遗传学异常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和微小残留疾病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通过CD138或CD38抗原标记识别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联合CD45、CD56、CD19、CD20、CD117表面抗原标记及胞浆Kappa和Lambda轻链鉴别异常骨髓瘤细胞。结果 44例初诊病例中,CD138在可检测的病例中均呈阳性表达,同时CD19阴性,42例病例(95%)CD45阴性或弱阳性,其他表面抗原标记CD38、CD56、CD20、CD117的检测率分别为98%、93%、45%、41%,胞浆Kappa和Lambda轻链均呈限制性克隆型表达。14例病例用于评估初诊及治疗过程中免疫表型的变化,其中11例病例(79%)出现至少1个及以上异常表型的变化,4例(29%)病例化疗后抗原标记荧光强度显著增加,7例(50%)病例荧光强度显著降低。CD45、CD19、胞浆免疫球蛋白轻链为最稳定的标记,未见显著抗原标记的变化,2例CD38(14%)、7例CD56(50%)、4例CD20(29%)及2例CD117(14%)病例呈现显著的抗原密度的变化。30例已治疗病例用于评估MRD的免疫表型,其中25例检测出异常的瘤细胞,5例病例未见显著的限制性轻链克隆型表达,Kappa与Lambda比值在0.5~2,认定MRD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胞浆免疫球蛋轻链的检测可提升微小残留检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赵文杰  岑岭 《检验医学》2011,26(12):861-864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13q)]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t(14q)]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5例初诊MM患者应用探针D13S319、IgH分别进行del(13q)和t(14q)的检测。结果 25例患者中del(13 q)8例(32.0%)、IgH易位4例(16.0%),同时存在上述2种异常2例(8.0%)。伴del(13 q)及IgH易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较高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结论间期FISH是一种检测MM患者骨髓瘤细胞突变的敏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del(13q)、t(14q)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CD45阳性(CD45~+)多发性骨髓瘤(MM)浆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CD45阴性(CD45-)MM浆细胞免疫表型的区别,探讨CD45表达与MM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初诊MM患者浆细胞的免疫表型,收集2个组的相关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数据进行比对研究。结果根据浆细胞CD45的表达情况将192例MM患者分为CD45~+MM组(37例,浆细胞的CD45平均表达荧光强度102)和CD45-MM组(155例)。CD45~+MM组浆细胞CD138、CD38、CD19、CD56、CD20、CD71、CD117、CD33的阳性率分别为83.8%、97.3%、32.4%、64.9%、21.6%、51.4%、35.1%、24.3%;胞浆κ轻链和λ轻链的阳性率均为45.9%,有8.2%不表达轻链。2个组浆细胞CD19、CD71和CD138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抗原的阳性率及胞浆轻链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5~+MM患者浆细胞CD19和CD71阳性率明显升高,而CD138阳性率明显降低,推测其分化阶段可能处于浆细胞的偏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CA)的构成和频率,基于2018年更新的危险分层标准(mSMART3.0)分析双打击MM(DHMM)及三打击MM(THMM)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全国5个中心的初诊MM患者,磁珠分选CD138细胞或浆细胞比例≥50%的骨髓标本行初诊间期FISH(iFISH)检测CA的基线结果,分析原发CA(pCA)、继发CA(sCA)、高危(HR)CA和DHMM/THMM的发生率,并分析不同CA组合的情况。结果共纳入初诊MM患者1015例,IgH重排、del(13q)/13q14、1q21扩增、del(17p)发生率分别为54.0%、46.4%、46.1%、9.9%。其中,1q21扩增拷贝数=3、≥4的发生率分别为35.8%、12.7%。454例患者具有完整CA基线结果,pCA中t(4;14)、t(11;14)和t(14;16)发生率分别为14.1%、11.2%和4.8%;44.3%患者携带≥2种CA,包括2种CA(28.0%)、3种CA(13.4%)和≥4种CA(2.9%);83.3%的1q扩增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61.1%),IgH重排次之(31.5%);95.0%的del(17p)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75.2%),1q21扩增次之(49.5%);68.6%的IgH重排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和1q21扩增最常见(均为61.9%);根据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定义,57.7%患者携带HRCA;依据2018年mSMART 3.0的定义,DHMM(HRCA=2)和THMM(HRCA≥3)患者分别占14.3%和2.9%。结论更新了我国初诊MM患者的CA谱,发现基于CA的HR MM占初诊MM患者的比例近58%,并首次报道DHMM和THMM的发生率约为1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设门,对34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表面CD38、CD138、CD19、CD20、CD28、CD56、CD117及胞内抗原c Kappa、c Lambda进行检测。同时对10例对照组浆细胞反应性增多患者的浆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比较异常浆细胞和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情况。根据临床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白蛋白(Alb)进行分期,经预后分期,比较Ⅱ期、Ⅲ期MM患者的抗原免疫表型情况。分析浆细胞表面CD56表达与反映MM疾病进展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血钙(Ca2+)、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异常浆细胞高表达CD38(100%)、CD138(94.1%),而CD56+(67.6%)、CD117+(29.4%)、CD19+(5.8%)、CD20+(14.7%)、CD28+(17.6%)、CD45+(14.7%)及单克隆轻链表达(97%)相对常见。MM组与对照组CD56阳性率(67.6%vs10%)、CD19阳性率(5.8%vs 100%)及CD45阳性率(14.7%vs 1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M浆细胞典型免疫表型为CD38++CD138+CD56+CD19-CD45-/dim,而正常浆细胞为CD38++CD138+CD56-CD19+CD45+。经预后分期,Ⅱ期、Ⅲ期患者抗原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20、CD28表达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M患者CD56阳性率与LDH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MM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对MM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269和CD317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收集株洲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就诊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20例)患者和初诊缺铁性贫血(20例)患者骨髓标本共40例,应用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骨髓标本中CD269和CD317,并结合临床特征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269及CD317相对表达水平(4.418±4.568,4.327±2.876)高于对照组(0.600±0.838,1.033±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6,4.646,均P0.05),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无相关性(r=0.041,P=0.864),而与骨髓瘤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495,P=0.026;r=0.533,P=0.016)。结论 CD269及CD317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表达,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27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CD27抗原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8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23例M M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以51例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增生患者作为对照。抗体组合包括ckappa-FITC/clambda-PE/CD38-ECD/CD45-PERCP/CD19-PC7/CD27-APC/CD138-BV421/CD56-BV510,采用CD138/CD38设门出浆细胞群后进一步分析CD56、CD19、ckappa、clambda以及CD45的表达,区分异常浆细胞和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后,进一步分析CD27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阳性率判断标准:≥20%为阳性。同时分析107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4例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比较CD27~-M M患者与CD27~+M 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异常特点。结果:MM患者中异常浆细胞的CD27~+率为48%(59/123),MFI为31.3±35.6;而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CD27~+率为100%(51/51),MFI为93.7±6.3。MM患者中异常浆细胞CD27~+率及MFI明显低于正常的或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患者(P0.001)。对58例CD27-和49例CD27~+M M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发现,反映疾病进展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血肌酐及预后相关因素β2-微球蛋白、LDH水平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17例CD27-及17例CD27~+M M患者的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结果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27~-或弱表达高度提示为MM。采用8色流式细胞术,能为良恶性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常浆细胞的免疫表型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进行微小残留检测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异常浆细胞的免疫表型和治疗后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结果 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异常浆细胞表达CD56有49例,占94.2%;表达CD19有2例,占3.8%;表达CD45有9例,占17.3%.18例检测微小残留病变患者的浆细胞免疫表型有10例发生变化.结论 通过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可以区分异常浆细胞和正常浆细胞,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肿瘤浆细胞(CTPC)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5例MM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十色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PB)和骨髓(BM)标本进行免疫表型以及数量相关性检测,将患者分为CTPC阳性组(CTPC+)与CTPC阴性组(CTPC–)。结果 CTPC+组CTPC与BM中单克隆性浆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536 8,P0.000 1),但是CTPC+组与CTPC-组BM中单克隆性浆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8);与CTPC-组相比,CTPC+组BM中单克隆性浆细胞CD19表达显著降低(P=0.029),CD81表达显著升高(P=0.006),Kappa,Lambda,CD56和CD117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CTPC+组中,CTPC与BM中单克隆性浆细胞Kappa,Lambda,CD19,CD56,CD81和CD117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TPC–组的β2-MG血清水平和遗传学高危组数目显著低于CTPC+组,但是两组CR无显著差异。结论 CTPC能够反映骨髓内肿瘤细胞负荷情况,BM中克隆性浆细胞CD19低表达,CD81高表达与BM外周浸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CN-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CD56表达情况,探讨CD56对CN-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初诊CN-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中CD33、CD13、CD123、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CD19、CD56、CD64、CD7、CD4、CD11b、CD14、CD15阳性表达,并均在评估病情后给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标准诱导方案化疗。依据CD56表达是否≥20%,将76例患者分为CD56阳性组32例和CD56阴性组44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完全缓解率,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CD56阳性组年龄[(50.9±16.1)岁]大于CD56阴性组[(38.56±15.2)岁](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M5亚型比率(31.3%)高于CD56阴性组(4.5%)(P<0.05),CD4、CD11b、CD14阳性表达率(43.8%、34.4%、28.1%)高于CD56阴性组(15.9%、13.6%、2.3%)(P<0.05);CD56阳性组与CD56阴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骨髓原始细胞比率、外周血原始细胞比率及CD33、CD13、CD123、CD38、HLA-DR、CD19、CD56、CD64、CD7、CD15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完全缓解率(65.6%)、部分缓解率(18.8%)、复发率(47.6%)与CD56阴性组(68.2%、18.2%、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53.1%)和无事件生存率(50.0%)均低于CD56阴性组(77.3%、79.5%)(P<0.05)。结论CD56阳性表达可能提示CN-AM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5/CD23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CD5/CD23阴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情况。结果淋巴结活检显示病变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小的增殖中心,其内有幼淋巴细胞和副免疫母细胞。肿瘤细胞CD20和bcl-2广泛强(+),CD5、CD23、CD10、bcl-6、MUM1、cyclin D1和Td T均(-),Ki-67增殖指数5%。骨髓活检见小淋巴细胞片状浸润,CD20和bcl-2广泛强(+),CD43、CD5、CD23、cyclin D1、CD10和bcl-6均(-);骨髓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存在del(13q14)、del(13q14.3)和+12。结论 CD5/CD23阴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需要与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等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D45/SSC配合CD38+/CD138+联合设门,对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CD38、CD138、CD19、CD56、CD117、CD200标记检测,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骨髓瘤细胞比例为0.2%~52.9%,而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发现骨髓瘤细胞比例为2.0%~85.5%,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686 4,P0.0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各免疫表型阳性率如下:CD38为100.00%(52/52),CD138为100.00%(52/52),CD19为9.62%(5/52),CD56为80.77%(42/52),CD117为40.38%(21/52),CD200为26.92%(14/52)。其中CD56在两种轻链型和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κ链型患者CD56的阳性率比λ链型低,CD56的阳性率在IgM型中最低。在筛选细胞方面,流式细胞术比细胞形态学更灵敏,但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骨髓瘤细胞结果比流式细胞术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初诊的121例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CD33和CD1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1例初诊MM患者中,CD33+组有30例(24.8%),CD13+组有12例(9...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及老年血液科7年以来初诊的1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FISH检测骨髓细胞遗传学异常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76.9%(90/117),阳性率最高者为1q21+(71.1%),其次是13q-(56.6%)。交叉性比较显示,13q-与17p13-的相关性以及t(11;14)与t(4;14)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q-患者与13q正常患者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余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正常患者的生存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阳性率较高,但预后评估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时间随访研究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直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FISH)和CD-138磁珠分选结合FISH(MACS-FISH)的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对31例MM患者进行了传统G显带核型分析,并采用探针组合(1q21,D13S319,RB1,IgH,P53)同时进行D-FISH法和MACS-FISH法的检测。对17例IgH重组异常的患者,进一步利用IgH/FGFR3,IgH/MAF,IgH/CCND1 3种探针进行FISH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5例(16.1%)核型分析具有异常克隆。采用直接FISH法有13例(41.9%)检出异常,而采用CD138磁珠分选浆细胞后有25例(80.6%)检出异常。二者异常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42)。采用D-FISH法,1q21,D13S319,RB1,IgH,P53 5种探针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2.6%,25.8%,29%,38.7%和9.7%;而采用MACS-FISH法上述5种探针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4%,45.2%,48.4%,67.7%和16.1%。骨髓浆细胞比例≥20%时,D-FISH与MACS-FISH异常检出率一致;骨髓浆细胞比例20%,MACS-FISH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D-FISH法,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利用CD-138磁珠分选后进行FISH检测能显著提高MM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常规核型分析结合MACS-FISH是MM细胞遗传学异常克隆检测的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骨髓浆细胞比例小于20%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38/SSC设门,对33例MM患者及12例浆细胞反应性增多症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并辅以瘤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形态学检查观察到瘤细胞比例为6.0%-76.0%;流式细胞术CD38/SSC设门后可见到一群CD38强阳性细胞,比例为0.99%-57.54%;多数MM细胞表型为CD38st+CD138+CD19-CD56+(78.8%),部分患者伴有CD20(12.1%)、CD33(15.2%)、CD117(30.3%)、HLA-DR(9.1%)抗原表达,其余抗原表达均为阴性;27例(81.8%)MM患者检测到cκ或cλ的单克隆限制性,其余cκ及cλ均为阴性。结论:利用CD38/SSC设门方法的流式细胞术对MM进行免疫分型,根据细胞表面抗原的异质性,可鉴别良性或恶性浆细胞,为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