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立群 《兵团医学》2016,49(3):30-3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选择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测,统计分析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良性肿块32例,恶性肿块18例,采取高频超声诊断出良性肿块30例,恶性肿块20例,诊断准确率为96.0%.恶性肿块患者形态不规则率、无包膜率、边界模糊率、钙化率、内部回声不均匀率、肿块纵横比与良性肿瘤相比明显较高,P<0.05.高频彩超诊断恶性肿块存在血流率、RI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高频彩超鉴别诊断乳腺良恶肿块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钙化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钙化灶的形态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乳腺钙化灶在X线中的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病变67例,良性病变31例。多量成簇细沙样、小叉状、小棒状钙化灶62例,粗大颗粒状18例,少量成簇细沙样11例,散在细沙样4例,大块状3例。结论:多量成簇细沙样、小叉状、小棒状钙化灶是乳腺恶性病变的佐证,粗大颗粒状、大块状、散在细沙样钙化灶是良性病变的佐证,少量成簇细沙样钙化则需综合考虑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H-MR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名患者共计68个病灶进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扫描序列包括T1WI与T2WI平扫、动态增强(DCE)与单体素1H波谱分析。将3.23ppm处出现胆碱峰视为1H-MRS乳腺恶性肿瘤表现。结果:平扫与DCE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4.59%(35/37),特异性为71.43%(35/49)。23个病灶(19个恶性肿瘤,4个良性病灶)于3.23ppm处检测到胆碱峰,1H-MR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51.35%(19/37),特异度为87.10%(27/31),阳性预测值82.61%(19/23),阴性预测值65.85%(27/41)。MRI平扫、DCE与MRS结合的联合诊断程序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7.30%(36/37),特异度为90.00%(36/40)。1H-MRS阳性病例中,病灶最大径≥2.5cm占73.91%(17/23),2.0~2.5cm占21.74%(5/23),1.5~2.0cm为4.35%(1/23)。结论:1H-MR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MRI平扫与动态增强的基础上进行MRS检查可提高诊断特异性。但乳腺MRS的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病灶大小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4例(8例乳腺癌,3例导管癌及3例浸润癌)和良性病变8例(2例乳腺增生,4例乳腺纤维瘤,1例乳腺炎及1例男性乳房发育异常)均经16层螺旋CT(MSCT)扫描。4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证实,乳腺癌性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伴周边毛刺,病灶内钙化,局部皮肤凹陷,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表现为乳腺组织中致密影,密度等同于周围腺体。乳腺纤维瘤表现为圆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影,密度均匀,部分病灶有强化。乳腺炎表现为片状不规则致密影,边缘模糊,内见低密度脓肿形成。结论多层螺旋C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7.
红外热像图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图对乳腺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3例单侧乳腺病变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病变53例,良性病变80例)术前进行红外热像图扫描.分析热像图像,并记录病变区温度(T)及其与周围区的温差(△T1),患侧乳头、乳晕及全乳与对侧相应区域的温差(依次△T2,△T3及△T4).结果乳腺癌患者T、△T1、△T2、△T3及△T4值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0.6%(48/53);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8.8%(71/80).其良恶性鉴别诊断总符合率为89.5%.结论红外热像图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钼靶或彩超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行双侧乳腺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600、750、1000 s/mm2.同时选取10名知情的健康志愿者及4例患者对侧正常乳腺作为对照组.观察乳腺病变在DWI上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24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600、750、1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及b=600、750、1000 s/mm2时ADC值差异.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计算3组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113,P<0.0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P<0.0001),良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P<0.0001);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39,P<0.0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P<0.05).b=600、750、1000 s/mm2时,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7%、70.8%和79.1%,特异性分别为89.4%、89.4%和93.6%,准确性分别为93.0%、69.0%和88.7%.结论 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MRI各常用扫描序列在乳腺小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132个,肿块最大径均≤2cm。分析病灶MR 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按最新版BI-RADS分类进行评估,探讨MRI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132个病灶中83个恶性,49个良性。良恶性病变的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良、恶性病变的形状(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1),边缘特征(清晰、不规则、毛刺)、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环形、内部暗分隔)及TIC曲线类型(流入型、平台型、流出型)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RI诊断乳腺小肿块病变的确诊率为92.42%,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7.23%。结论准确分析病变的DCE-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能明显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及定性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45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1个(23例),恶性病灶22个(22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的常规MRI检查及DK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获得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的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值。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MK、AK及RK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上述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恶性病变的MK、AK及RK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K、AK、RK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86、0.930、0.881;良恶性诊断界值分别为0.45900、0.7250、0.3430;敏感度分别为95.6%、86.4%、90.9%;特异度分别为64.5 %、87.1%、66.7%。结论:DKI获得的MK、AK、RK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扫描技术在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行CBB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24例(共40个病灶),其中良性组9例(12个病灶),恶性组15例(28个病灶)。统计平扫、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分析比较良、恶性组增强形态学征象及时间-密度曲线特点,统计分析平扫未检出组与检出组病灶最大径、良性组和恶性组增强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40个病灶平扫检出率和增强检出率分别为23/40、40/40,平扫检出组病灶最大径>未检出组(2.76±1.54cm vs 1.31±0.58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不同,良性组以缓慢上升和缓慢平台型为主(10/12),恶性组以中等/快速平台型和快速流出型为主(24/28)。恶性组增强第1期CT值和增强1期强化率高于良性组(190.86±59.80Hu vs 120.77±59.78Hu;151.00%±1.17 vs 19.41%±0.15),而增强2期强化率低于良性组(-2.95%±0.13 vs 16.56%±0.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3个增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94、0.217(增强1期强化率诊断效能最高,最佳诊断阈值53.81%)。结论:CBBCT增强检查较平扫能提高病变检出率且增强形态学征象及增强参数有助于提高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常规乳腺钼靶、B超检查之后,MRI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通过复习近年来有关乳腺磁共振成像的文献,就其成像技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优越性、局限性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供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中同侧血供增加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21例乳腺摄影、超声或临床体检有乳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在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上,记录患侧乳腺血管的数目、直径、长度和可见性.根据Sardanelli血供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即0~3分,分别代表乳腺乏血供或低血供(0分)、低血供(1分)、中等血供(2分)及高血供(3分);2~3分均被认为乳腺血供增加,与同侧乳腺癌相关.以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供差异.结果 21例患者MRI发现22个病灶,病理提示8个良性病变,14个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管平均数目±标准差分别为2.5±1.6、4.1±1.8(P<0.05);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供评分±标准差分别为2.0±0.8、2.5±0.5(P>0.05).结论 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管平均数目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血供评分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Sar-danelli血供评分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继常规乳腺铂靶、B超检查之后,MRI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通过复习近年来有关乳腺磁共振成像的文献,就其成像技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优越性、局限性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甲状腺小结节高频彩超及弹性成像表现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其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6个直径≤2 cm 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根据每个结节的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声像图特征进行分类,采用二分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因素,建立概率方程。结果:根据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边界不清、纵横比≥1、微钙化、极低回声、弹性成像评分是鉴别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的关键因素。回归模型预测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为89.7%,其中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0.0%,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89.3%,ROC 曲线下面积为0.959。结论: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可筛选出对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特征性变量,综合评价各个变量,有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 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47例患者共计病灶152个。其中恶性87个,良性65个。分析比较病变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动态强化参数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Slopemax。多大于3%/s;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而Slopemax多大于3%/s。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Ⅱ或Ⅲ型,良性病变则多为Ⅰ或Ⅳ型。结论:乳腺MRI不仅提供了病灶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增强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照X线、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比较了病变强化后形状、边界、内部信号、强化速度与程度以及强化消失快慢等特征。结果48例乳腺病变患者81个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2.6%。结论增强MRI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T MR多模态成像运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女性乳腺疾病患者60例,均经病理检验确诊,按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44)与恶性组(n=16),两组均接受3.0T MR多模态成像检查,观察各组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MRI检查,发现2~3类有42例,4~5类有18例,符合率90.00%(54/60),灵敏度90.91%(40/44),特异度87.50%(14/16),阳性预测值95.24%(40/42),阴性预测值77.78%(14/18)。两组不同b值的ADC差异显著,且恶性组不同b值的ADC均低于良性组(P <0.05)。良性组Ⅰ型发生率高出恶性组,但Ⅱ型、Ⅲ型发生率低于恶性组(P <0.05)。结论 3.0T MRI多模态成像检查的效果更好,能更准确鉴别乳腺疾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 于2019年03月~2020年03月纳入79例乳腺肿块患者开展研究.所有病人均实施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后开展手术治疗,术后对乳腺肿块实施病理学检查,得出乳腺恶性肿块61例,良性肿块18例,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