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研究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鼻息肉 的发生、发展。方法 收集在鼻内镜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患者鼻息肉组织3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手术患者筛窦黏膜组织30例,因鼻中隔偏曲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17、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表达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IL-17、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L-17与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IL-17和VEGF均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鼻息肉组织中IL-17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IL-25、IL-33和TSLP在33例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30例非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和2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表达。结果 IL-25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LP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表达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L-25、IL-33和TSLP在ECRSwNP及non-ECRSwNP均有表达;IL-25和TSLP在CRSwNP患者鼻息肉中表达显著增高,在CRSwNP患者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型及Ⅱ型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以及Ⅰ、Ⅱ型受体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RⅠ、TGFβRⅡ在25例慢性鼻-鼻窦炎、21例鼻息肉、17例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TGFβRⅠ、TGFβRⅡ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分别为175.78±7.06、165.00±1.79;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分别为147.33±8.15、147.77±4.62;而在鼻息肉组织中分别为125.91±11.26、129.82±1.46。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TGFβRⅠ、TGFβR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比在慢性鼻-鼻窦炎病变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点,提示其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及鼻中隔偏曲患者血清中IL-12和IL-4水平变化,为CRSwNP和CRSsNP免疫机制的认识提供更多的证据,初步探讨鼻中隔偏曲这种解剖结构畸形所导致的鼻黏膜炎症的免疫机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这4种鼻科疾病鼻黏膜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4、IL-12水平,并在实验组中各选择1例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中隔偏曲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SwNP组和CRSsNP组IL-4、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4种鼻科疾病中鼻甲外侧鼻黏膜病理变化存在共同点:①纤毛分布减少,有纤毛区、无纤毛区交替分布;②柱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脱落.结论:鼻中隔偏曲能够导致鼻黏膜的慢性炎症,表现为Th2细胞的免疫偏向;在CRSwNP和CRSsNP免疫机制中,有Th1、Th2细胞的共同作用.参与鼻黏膜慢性炎症的免疫细胞种类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越多,鼻黏膜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IL-17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伴有鼻息肉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38例(CRSwNP)、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32例(柠檬酸钠抗凝)及对照组来自于门诊体检健康者28例的空腹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IL-17的浓度为 1.6100(1.2575~1.9830)pg/mL ;慢性鼻-鼻窦炎组为8.2483(4.8868~10.1075) pg/mL; CRSwNP组为8.2430(6.2778~10.3610) pg/mL ; CRSsNP组为8.2550(4.8783~10.1650) pg/mL。IL-17在正常人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SwNP 组与CRSs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IL-17明显高于正常人,推测其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NGF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NGF组建立急性鼻-鼻窦炎模型,NGF组每天经鼻给予NGF治疗3周。取鼻腔灌洗液计算炎性细胞数量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取鼻窦黏膜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IFN-γ、IL-4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组织水平IFN-γ、IL-4表达变化。结果 NGF组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细胞百分比(Eos%)(7.67±1.49)%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NGF组鼻黏膜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显著改善,NGF组IFN-γ含量(202.69±14.35)pg/ml较模型组增加(P<0.05),IL-4蛋白含量(143.00±13.19)pg/m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3组大鼠鼻窦组织中IFN-γ、IL-4 mRNA含量无差异(P >0.05)。结论 NGF可能通过促进IFN-γ表达、抑制IL-4分泌抑制Eos活化,发挥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wNP)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克拉霉素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16例CRSwNP组织及2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样本中VEGF的表达。另外收集10例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及5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采用体外组织块培养及ELISA方法,观察克拉霉素对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①VEGF mRNA在CRSwNP组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克拉霉素刺激前后比较,CRSwNP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wNP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推测VEGF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克拉霉素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达到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及其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检测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其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ECP的作用。方法: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鼻窦炎组)5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息肉组)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对照组)5例,标本均分成2份,一份放入4%的戊二醛液中固定,常规电镜制片;另一份放入10%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ECP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电镜下见鼻息肉组黏膜上皮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纤毛排列不整齐,倒伏,其中基底层有脱颗粒现象,鼻窦炎组上皮层破坏、基底膜水肿;对照组上皮层连续,基底层排列整齐。鼻窦炎组、鼻息肉组ECP阳性表达于上皮层、黏膜下层及血管周,呈棕褐色,但鼻窦炎组表达较鼻息肉组低。结论:鼻息肉组织及上皮细胞内有活化的嗜酸粒细胞,脱颗粒现象,鼻息肉组织中ECP高表达,说明鼻窦炎和(或)鼻息肉组织中有活跃的炎症反应,引起组织上皮损伤和脱落,最终形成鼻息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源抗菌肽LL-37和IL-8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例慢性鼻窦炎息肉组织中LL-37和IL-8的表达,并以11例慢性鼻炎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结果:LL-37和IL-8 mRNA在所有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在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且在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LL-37与IL-8蛋白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二者在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LL-37和IL-8可能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除天然免疫作用外,LL-37还可能通过增强获得性免疫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CRS)和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别作为CRS组和对照组。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30例,男...  相似文献   

12.
IL-12和IL-4在鼻息肉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T辅助细胞1(Th1)和Th2细胞及细胞因子IL 12和IL 4的含量及意义。方法标本取自30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和2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对照组)。新鲜鼻息肉手术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测定Th1和Th2细胞的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 12和IL 4在冰冻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的含量。结果鼻息肉组织以Th1细胞亚群为主,且其中Th1和Th2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组织IL 12、IL 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百分率与IL 12的水平正相关(P<0.05),Th2细胞百分率与IL 4的水平正相关(P<0.05),IL 12的水平与IL 4负相关(P<0.05)。结论鼻息肉中Th细胞在IL 12和IL 4作用下分化为Th1和Th2,二者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21例鼻息肉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TGF-β1,MMP-1、7、9以及TIMP-1的蛋白表达量,并比较他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GF-β1、MMP-7、MMP-9及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慢性鼻窦炎组织中TGF-β1和TIMP-1相比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③鼻息肉组织中MMP-7的表达比慢性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显示出不同的TGF-β1、MMP-7、TIMP-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