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感染者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复发性乙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面临着乙肝复发的严重问题,本文就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原因,不同类型乙肝患者术后乙肝复发状况及移植肝乙肝的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替换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替换应用情况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4月-2001年7月施行的67例肝脏移植,对48例早期肝移植患者中发生的免疫抑制剂替换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8例患者中,21例(43.8%)因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或严重毒副作用而替换为其它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CsA 硫唑嘌呤(Aza)+激素方案组(31例)中,15例(48.4%)进行替换;CsA 霉酚酸酯(MMF)+激素组(14例)中,6例(43%)进行替换。发生排斥反应者常规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替换免疫抑制剂,将CsA替换为他克莫司(FK506)或提高CsA剂量,可获得有效控制;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者应及时减少CsA用量或成FK506,其肝功能多能改善;出现肾功能损害者应减少CsA用量并改联用MMF,或替换成FK506后可有效挽救肾功能;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感染者,应停用Aza或MMF,或将CsA改为FK506后可有效挽救肾功能;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感染者,应停用Aza或MMF,或将CsA改为FK506;神经系统病变经更换免疫抑制剂可以好转。结论 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之一;治疗中应视具体情况及时、果断、合理地转换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提高移植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Liu J  Wu GC  Zhang ZT  Wu P  Zhang D  Sun MC  Gao DC  Wang Y  Jia JD  Wang BE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76-9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3年5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和(或)合并肝细胞癌于我院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经随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乙肝复发方案。观察术后近期乙肝转阴情况、术后较远期乙肝复发情况以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HBsAg、HBeAg、HBV-DNA均于术后1-4d转为阴性,术后1周所有患者对HBIG均有反应,HBsAb滴度水平逐渐上升;(2)所有患者于观察期内生存情况均良好,对患者HBsAb滴度水平定期进行监测结果示大部分患者HBsAb滴度水平与预期治疗水平基本符合;(3)1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乙肝复发,通过改用阿德弗韦并加大HBIG用量,基本得到控制。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疗效确切,而且可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一直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问题,未作预防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移植术后HBV的再感染率在80%以上,居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死亡原因的首位,积极而有效地防治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已成为手术后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近期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及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方法 4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小三阳、HBV-DNA(-)的患者术前开始联合口服拉米夫定(1amivudine)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2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大三阳、HBV-DNA( )的患者,术前除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外,同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共14d,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快速静脉滴注15000u静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3个月内联合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19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1例患者第49天死于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4例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已接近3年,术后全部患者均未发现有乙型肝炎复发。结论 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泛昔洛韦联合使用可使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并能预防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的乙型肝炎复发率高达70%~80%,复发后的1年存活率为68%,3年存活率仅44%,使乙型肝炎病毒(HH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远期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拉米夫定的应用在防治乙型肝炎复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其自身的缺点,如停药后复发、诱导病毒变异和耐药等,使其不能成为彻底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措施,尽管经过严格的选择标准,但术后常常发生复发,影响着患者的长期存活。据报道,肝移植术后复发(recurrenc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的发生率估计在6%~50%,并且在移植后的前两年中更常发生。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多学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复发是直接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的一个主要因素。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现将我们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体会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我院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1 1月为 3例患者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受者年龄 2 2~ 53岁 ,均为男性。 3例术前诊断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失代偿期。术前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检查及血清PCR定性检查如表 1所示。表 1 移植前HBV感染状况病例 检测项目HBsAg HBcAbHBeAg PCR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肝癌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与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及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9月至2019年1月因肝癌行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20例接受肝移植的肝病患者,其中8例为慢性重症肝炎,12例为终末期肝硬化。行原位肝移植术后,3例死亡,17例存活。随访3—23个月,乙肝病毒变异6例,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肝炎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者肝移植时保留下腔静脉与否与术后HBV再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及HBV DNA原位杂交法检测15例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的HBV标志物,对20例不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经典组)与7例HBV复制活跃并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背驮组)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典组10例(50.0%)及背驮组5例(71.4%)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壁的HBV标志物HBsAg、HBcAg及HBV DNA均呈阴性。经典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HBV再感染1例,再感染率5.0%(1/20),再感染时问在术后22个月;背驮组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无一例发生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0(0/7)。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BV复制活跃者其肝后下腔静脉组织中无HBV存留及复制。因此,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不会增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受体HBV再感染或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治疗和预防。方法前瞻性地研究用肝移植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100例,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相关因素,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动态监测及二者间的联系。结果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为1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5d,有明显的免疫抑制剂浓度降低的过程。FKS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加用骁悉,可有效地终止、逆转急性排斥反应;和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相比较,副作用少,但肝功能的完全恢复时间相对较慢。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免疫抑制剂低浓度是诱导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相关因素;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地终止、逆转急性排斥反应,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 (HBV)是世界上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有逾 3.5亿的HBV携带者 ,而其中约有 2 5 %会导致肝硬化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的人达 30万人〔1~ 3〕。而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 ,但由于乙肝相关性肝脏疾病受体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率高达70 %~ 80 % 〔4,5〕,复发后 1年实际生存率仅为 6 8% ,3年生存率为 4 4 % 〔6〕。因此在国外自 80年代起曾被列为肝移植的禁忌证〔7〕。直到 90年代中期 ,拉米夫定 (lamivudine)的使用取得了预防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良好效果〔8,9〕,才使得乙肝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及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炎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急慢性严重肝病是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但此类病人肝移植后常发生肝炎病毒的再感染或复发感染,导致植入肝发生炎症、纤维化,甚至功能衰竭,严重影响移植肝的存活率及病人的存活率[1]。本文报告原位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尸体解剖1例。1临床资料死者女,49岁。于1999年5月10日因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亢、肝功能失代偿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术后病检见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肝细胞增生呈大小相近的的结节状细胞团,其间纤维组…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随访十年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38岁,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晚期并发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于1994年5月10日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前HBsAg(+),HBV—DNA(-)。术前及术后前5年均未给予任何防止乙型肝炎复发的药物。术后HBsAg短时间转阴,术后半年再次出现HBsAg(+),且HBV—DNA(+),考虑为乙型肝炎复发。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排斥、感染、血管或胆道并发症,1年后出院。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我们施行了13例14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术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本文报告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初步体会。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4岁(9~61岁),原发疾病为Wilson氏病3例,肝硬变并原发性肝癌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各1例。供受者血型不相配1例(供者为A型血,受者为O型血),其余10例供受者血型均相同。手术方式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4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7例。2.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预防排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 复习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与HBV有关的急、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但未作预防者移植后HBV再感染率可达80%~100%,对移植肝的存活和患者的生存有重大的影响。如何防治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摸索,目前已有许多用于防治HBV再感染的药物,包括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其各自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在单独及联合用药方面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的积极药物治疗,对提高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背景HCC肝移植术后复发则无治愈手段。随着各种治疗方法的出现,HCC肝移植术后复发高危人群的筛选非常重要。方法分析2002年~2010年单中心HCC肝移植患者临床和病肝病理参数,寻找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坏死和有活力的肿瘤结节均参与病肝的分期,接受移植的程序均按照肿瘤性终末期肝病器官分配系统分配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移植病人由于术前长期肝脏代谢功能障碍,机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同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腹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严重可出现肝肾综合症。术后实行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尽快康复。我院于2002年6月21日同时实施2例同种异体原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术后均不同程度的施行了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活检在肝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6例肝穿提示药物性肝损害的样本,将组织学改变按肝细胞损伤、淤胆、以上两种方式并存的混合型、纤维淤胆性肝炎等类型进行分类,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因素,分析不同免疫抑制剂引起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结果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易引起肝细胞的肿胀和脂肪变性,FK506或环孢霉素相关肝损害以淤胆为主,纤维淤胆性肝炎存在时肝细胞内有大量的HBV病毒复制.结论肝活检可提示与药物损伤有关的组织学表现,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并能排除一些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其他因素,在临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