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SHH(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激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再生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80只,体质量(150~200)g采用结扎大鼠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心肌梗死(AMI)组,外源性重组人SHH蛋白(rhSHH)处理组,SHH信号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CYC)处理组,连续处理7 d后,利用VIII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rhSHH对AMI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TTC染色观察各组心肌梗死面积;ELISA和RT-PCR方法测定AMI大鼠缺血心肌促血管再生相关的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生成素(Ang)-1的血清和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HH,SMO,Gli-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AMI组相比,rhSHH处理后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1),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Ang-1的血清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心肌梗死边缘区SHH信号通路下游靶分子(SHH,SMO,Gli-1)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这种影响可以被SHH信号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所逆转(P<0.01)。结论 激活SHH通路可增加缺血心肌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Ang-1的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A组)、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B组)、15例甲状腺腺瘤(C组)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D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组VEGF和Ang-2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A组VEGF、Ang-2与MVD呈正相关(P均〈0.05),而Ang-2与MVD无相关性;A组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但Ang-2无显著差异。提示VEGF和Ang-2在PTC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与PTC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心肌梗死(MI)小鼠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小鼠M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成AMI组和Pio组(每组各16只),Pio组给予吡格列酮20 mg/(kg·d)灌胃,AM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另15只小鼠仅穿线不结扎为Sham组 于手术后28d检测3组小鼠心功能指标,取小鼠心肌梗死边缘处心肌组织行HE染色病理学检查,CD31染色检测心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治疗28 d后,Pio组生存率高于AMI组,心功能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较AMI组有明显改善Pio组较AMI组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减轻Pio组梗死区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AMI组结论:吡格列酮可能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单纯心肌梗死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OML组)和奥美沙坦酯3mg·kg^-1·d^-1组(OMH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8只作为对照。术后24h始灌胃给药共2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做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I组比较,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相比,OML组和OMH组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能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此效应与VEGF途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只。AM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成功后24h剩余36只,再随机分为AMI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只。干预组每日予阿托伐他汀(40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AMI对照组每日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分别采用TUNEL法和RT-PCR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MAI)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和AMI对照组非梗死区心肌中MAI和TNF-α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干预组与AMI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提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大鼠AMI后非梗死区MAI,抑制非梗死区心肌中TNF-α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1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体质量(260~280)g的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低剂量组(45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诺苷高剂量组(180 mg/kg)。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采用灌胃方式每天定时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造模大鼠在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取材,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Ang-1及FGF-2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ng-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FGF-2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高剂量组Ang-1、FGF-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P<0.05)。 结论 莫诺苷能上调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Ang-1及FGF-2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微小RNA-126(miR-12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LS组,n=1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HS组,n=15)、模型组(M组,n=15)及假手术组(S组,n=10)。HS、LS及M组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后,分别予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30、15 mg/(kg·d)及相应剂量生理盐水。S组只穿线不结扎,予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7 d。4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miR-126、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M组MVD、VEGF蛋白以及mRNA表达均高于S组(P0.05),M组miR-126表达低于S组(P0.05);LS和HS组MVD、VEGF及miR-126表达均高于M组(P0.01);HS组MVD、VEGF蛋白、VEGF mRNA及miR-126表达高于LS组(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miR-126表达、促进VEGF表达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12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MI模型组、BM-MNC组、MSC组各3只,经导管球囊封闭前降支制作AMI的动物模型,于梗死后1 h直接冠脉球囊成型术后经OTW球囊注入骨髓干细胞.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 w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4 w后取材行光、电镜病理学检查,实时定量RT-PCR检测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结果 4 w时干细胞组比AMI模型组室壁运动异常指数显著减轻(P<0.05)、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1).与AMI模型组相比:BM-M;NC和MSC组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血管数显著增多、BM-MNC组增加比MSC组显著(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BM-MNC组及MS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1).干细胞移植组梗死边缘区冠脉血管周围可见异常细胞生长,有毛细血管"芽生"现象,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和细胞凋亡.4 w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肌血管数成正相关(r=0.694 9,P=0.037 7),LVEF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成负相关(r=0.913 3,P=0.000 6).BM-MNC组,心肌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VEGF基因表达比其他三组均明显增加(梗死区F=4.23,P=0.045 6,边缘区F=5.66,P=0.022 3).BM-MNC及MSC组心肌梗死区bFGF基因表达比梗死模型组显著增加(梗死区F=7.49,P=0.010 4).结论 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实验性AMI心功能;改善心功能的机理与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VEGF及bFGF表达增加,血管密度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促血管增生作用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谢雄伟  马树人 《心脏杂志》2011,23(6):711-714
目的:探讨干预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中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 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MI模型。建模后2周,进行相应处理后,随机分为激活Noth信号的BMSCs移植实验组(D组)、BMSCs移植对照组(E组)、培养液移植对照组(C组)及MI模型对照组(B组),每组15只大鼠。另选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4周后,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运用ELISA法血浆中VEGF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缺血心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缺血区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 BMSCs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与B组、C组及A组相比,D组、E组缺血心肌中VEGF蛋白的表达增多及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增加(P<0.01),D组较E组更明显(P<0.05)。结论: Notch信号可促进心肌梗死区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 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增加缺血心肌中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芎归六君子汤对心肌梗死大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消心痛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芎归六君子汤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结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对应药物灌胃,1次/d,连续28 d。下腔静脉取血,检测外周血G-CSF含量;取梗死边缘心肌,测定VEGF和bFGF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血清G-CSF含量升高,心肌梗死边缘VEGF、bFGF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且芎归六君子汤组上述指标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组(P0.01)。结论芎归六君子汤能够通过提高G-CSF含量、改善VEGF和bFGF表达,促进梗死心肌微血管再生,提示从脾胃论治心肌梗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体条件下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心脏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编码人VEGF165和Ang-全长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和Ad—Ang1。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缺血区周围心肌内注射Ad—VEGF165和(或)Ad—Angl,术后72h检测心脏组织中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术后1周收取心脏,分析结扎区内梗死心肌的面积变化。结果 Ang-1和VEGF165单用组及两者联用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其中,Ang-1单用组和两者联用组效果要好于VEGF165单用组。VEGF165和(或)Ang-1转染后,心肌内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VEGF165和(或)Ang-1可激活心脏中三磷酸肌醇激酶并促进Bcl-2表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AMI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左旋精氨酸干预组。在冠状动脉结扎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量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缩分数(LVFS),Masson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数量及 -SMA阳性平滑肌细胞数量,以评估新生血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缘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胶原-1蛋白含量。【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左旋精氨酸干预组LVEF、LVFS明显升高,而LVEDD及LVESD降低(P<0.01),且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血浆BNP水平亦较低(P<0.01),而梗死边缘区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及 -SMA阳性平滑肌细胞密度则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周围区eNOS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胶原-1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旋精氨酸干预可促进AMI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新生,减少胶原-1蛋白含量,促进eNOS的表达,并可达到改善左心收缩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缩小梗死面积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视网膜心肌血管新生的双向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30只,心梗组(AMI组)25只,糖尿病心梗组(AMI+DM组)25只。通过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心肌梗死模型以结扎前降支先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再腹腔注射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以2.5 mg/250 g剂量阿托伐他汀溶液灌胃,正常组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分别于4个月时按比例随机处死。取心脏、视网膜做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MI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高于正常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7158.4±525.2) vs.(3263.5±454.5)ng/L],AMI+DM组VEGF表达也高于正常组[(7058.4±435.7) vs.(3263.5±454.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DM组视网膜VEGF表达低于正常组VEGF表达[(2671.2±424.1)vs.(3345.5±321.5)ng/L],也低于AMI组[(2671.2±424.1)vs.(3097.5±310.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在促进心肌梗死心肌VEGF蛋白表达的同时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在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同时促进梗死心肌部位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迟缺血预处理(delaye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D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远期的心肌保护及其促进小动脉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①缺血预处理(IPC)+AMI组:于IPC后24 h,结扎冠状动脉建立AMI大鼠模型(n=24);②AMI组:开胸后,只穿线不进行IPC,于24 h后结扎冠脉建立AMI大鼠模型(n=24);③IPC组:只进行IPC不结扎冠脉(n=3);④假手术组:开胸后,既不进行IPC操作也不结扎冠状动脉(n=3)。前两组于模型建立后3 d、7 d和14 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新生及小动脉再生;后两组分别于IPC后及假手术后24 h,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表达。14 d后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s Trichrome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MI)面积。结果: IPC组于IPC后24 h,缺血区的心肌中可见毛细血管新生,VEGF及PDGF-B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与AMI相比,IPC+AMI组于建模后3 d、7 d和14 d,梗死边缘区心肌中毛细血管的密度和小动脉的密度均明显增加(P<0.05),MI面积减小(P<0.05),心功能改善(与AMI组相比,左室短轴缩短率增高,P<0.05)。结论: DIPC可减小MI的面积,改善心功能,这一作用与其增加梗死边缘区中的小动脉再生有关;缺血区心肌中VEGF及PDGF-B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小动脉再生的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穿心室壁内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在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中国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四组:心肌梗死组(MI);支架组(ST);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组(VEGF)和支架+基因组(ST+VEGF)。MI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AMI模型,其余三组在形成梗死模型后分别采用穿心室壁支架置入、直接心肌内注射携带hVEGF165的质粒载体以及联合治疗。4周后行心脏超声、心肌血管密度检测和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 4周后ST组、VEGF组、ST+VEGF组的血管密度均明显多于MI组,其中ST+VEGF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促进血管生长方面有明显优势(P〈0.01)。VEGF组和ST+VEGF组较MI组在VEGF蛋白表达方面明显提高。结论 穿心室壁内支架联合VEGF治疗综合了支架形成通道、机械刺激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携带促血管生成因子基因的载体的输送作用,提供了一种比任何单独治疗心肌梗死技术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温阳益心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利用SD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温阳益心方对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心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 温阳益心方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梗死面积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温阳益心方大、小剂量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其心肌梗死边缘区的平均血管面密度(MVD)均明显增多(P<0.05),且大、小剂量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益心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有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5种黄酮、皂苷类中药促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对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组、葛根素组、三七总皂苷组、川芎嗪组、醋柳黄酮组、模型组(对照组),并设假手术组。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各治疗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V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三七总皂苷组、葛根素组、丹参注射液组VEGF、bKGF、PDGF-β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醋柳黄酮组VEGF、bFGF、PDGF-β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动员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促进梗死心肌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①成年Wistar大鼠左前降支结扎造模,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假手术组(B组)、AMI组(C组)和氟伐他汀治疗AMI组(D组)。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段大鼠外周静脉血EPC动态变化。③4周末处死大鼠,心肌切片Masson染色,左室心肌正中线弧长方法计算梗死面积。④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标记心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各组梗死、梗死周边及非梗死区新生血管数。结果①造模后第7天D组EPCs(37.13±3.44/2×10^5MNCs)显著高于A组(19.88±4.91/2×10^5MNCs)、B组(22.33±5.43/2×10^5MNCs)和C组(26.56±3.17/2×10^5MNC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有少量增加(P〈0.05),B组较A组无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天D组EPCs(45.5-±4.99/2×10^5MNCs)同样显著高于A组(17.25±7.17/2×10^5MNCs)、B组(22.78±2.91/2×10^5MNCs)和C组(26.88±3.76/2×10^5MNCs)(P〈0.05);B组和C组较A组有少量增加(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变化比较,A、B、C三组EPC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则明显增加(P〈0.05)。②D组梗死区新生血管计数(10.75±1.61/mm。)明显多于C组(5.09±2.33/mm。)(P〈0.01),梗死周边区新生血管计数D组(17.53±2.35/mm^2)同样明显多于C组(8.55±2.40/mm^2)(P〈0.01)。③D组梗死面积[(31.41±2.59)%]小于C组[(35.67±5.22)%](P〈0.01)。结论①氟伐他汀能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使其数量增加并促进梗死周边区血管新生。②心肌梗死后大鼠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剂含药血清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功能及血管新生密度影响。方法 35只雄性SPF级兔随机分为7组各5只;A、B、C、D、E组均制备AMI模型(手术结扎冠状动脉),A、B组于制模15 min后心肌分别注射8×105/mL的养心通脉方剂EPCs混悬液、EPCs,C、D组制模后即刻经耳缘静脉注射1×107/mL的养心通脉方剂EPCs混悬液、EPCs;F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耳缘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G组不作处理。制模后2周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射血分数(EF),观察心脏梗死心肌区和缺血心肌区CD34阳性反应强度,计算心脏梗死心肌区和缺血心肌区血管新生密度。结果 A组和C组LVDs、LVDd低于B、D、E组,EF高于E、B、D组(P均<0.05);A、C组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血管新生密度、CD34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结论养心通脉方剂含药血清EPCs可以改善心功能,机制可能为促进血管新生,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素-1(Ang-1)在这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小剂量辛伐他汀(1 mg·kg-1·d-1)组、中剂量辛伐他汀(10 mg·kg-1·d-1)组、大剂量辛伐他汀(40 mg·kg-1·d-1)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动物模型.术后次日起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辛伐他汀4周.检测缺血区心肌新生血管密度、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Ang-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小剂量及中剂量辛伐他汀组缺血区心肌新生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各剂量辛伐他汀组Ang-1蛋白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强(P<0.05);小、中剂量辛伐他汀组LVMI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大剂量组LVMI则进一步减小(P<0.01).结论:小、中剂量辛伐他汀可促进AMI后心肌血管新生;辛伐他汀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ng-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