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尽早、持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病死率明显下降,并成为AMI治疗的首选方法。现报告30例AMI患者进行PCI治疗的结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属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  相似文献   

3.
李红  杨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27-12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促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1].AMI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研究发现,通过早期护理可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安阳市中医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类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急性坏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了解掌握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予针对性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70例的心理类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继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33-2334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供血区域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性损害,形成不可逆坏死时,即形成AMI。AMI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护理人员如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现将我科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该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AMI为内科常见急症,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和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疾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曹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54-155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AMI)是心血管病急症之一,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尽管当今已进入冠状动脉的介入时代,但溶栓疗法仍然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AMI早期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对本院近两年来16例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侯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27-228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本病欧美常见,近几年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多,死亡以老年患者居多。本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60例急性老年心肌梗死(AMI)患者,通过细心地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其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四肢发冷、发绀、血压下降及具有特征的心电图变化。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内科常见急症,其早期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发热,心功能减退等.不仅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1],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现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作富  张陈匀  刘兰  蔡运昌  杨天和 《贵州医药》2007,31(12):1100-1102
近年,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破裂诱发闭塞性血栓引起,80%以上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可发现粥样斑块[1],但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其中部分病因明确为冠脉痉挛所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艳霞 《河北医药》2009,31(18):2448-244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急性期病情不稳定,病死率高,充分及时、有效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有效的冠脉再灌注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PCI禁忌症少,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能迅速解除患者症状,恢复心肌供血,有效防止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是目前治疗AMI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共对156例AMI患者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316-3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之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管持续痉挛或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局部心肌由于血供减少或中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如缺血在20~30min以上,即为AMI。以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WBC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为临床特点,可因心律失  相似文献   

17.
崔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50-205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局部坏死,以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为主要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AMI早期死亡率最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救治。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在2002年1月~2  相似文献   

18.
谢树军  王戎 《河北医药》2007,29(11):1276-1277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特别是24 h内病死率最高[1].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特别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支架术已成为治疗AMI的重要方法,可有效降低AMI的病死率[2],但术中风险较大,患者随时有猝死的可能,且一旦手术不成功还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所致。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损坏严重,而且造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