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6例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及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6例的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肿瘤标本,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增生的基底细胞比正常增大,核呈卵圆形或梭形,常呈双层腺样、实体和筛状结构和34βE12阳性反应特征。本组特征表现为6型,即基底细胞灶性增生、基底细胞非典型性灶性增生、基底细胞腺瘤样增生、基底细胞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腺样基底细胞瘤和基底细胞癌。结论基底细胞增生和肿瘤具有与分泌细胞不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反应特征,其特征可表现为6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归纳胃肠道及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假瘤(RNFPT)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将南京鼓楼医院2008年10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24例RNFPT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24例患者中16例因消化道症状就诊,10例有手术或外伤史。21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直径0.5~4.0 cm。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广基黏膜下隆起,质地硬或韧,瘤体表面黏膜光滑,无黏膜桥形成。其中有17例行内镜超声检查,病变均呈低回声改变,部分区域回声欠均匀;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13例、黏膜下4例。光镜下肿瘤境界清楚,无包膜,主要表现为增生的梭形细胞无方向性杂乱排列伴广泛胶原变性的间质,大部分梭形细胞体积较小呈长梭形,核细长深染,无坏死,罕见核分裂象;其内散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区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局灶区伴钙盐沉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7例有SMA局灶阳性,4例有CD117极少量细胞散在阳性,Desmin、Dog-1、CD34、ALK-1、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低于1%。随访期内均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RNFPT临床表现各异,内镜以及病理形态需与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其预后良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病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右侧壁输尿管口外上方菜花样肿物2枚。病理检查: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质呈空泡状,核位于一端呈印戒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多个脉管内可见癌栓。肿瘤分期T1N0M0。免疫组化:CK7、CK20、癌胚抗原(CEA)、CD138和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LCA)、Vimentin和E-cadherin均呈阴性。先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需要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的肌层间Cajal细胞(一种调节自主运动的起搏细胞)的肿瘤,瘤细胞显示KIT突变和表达KIT蛋白(CD117)及CD34,它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及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由于病变位于黏膜下层、肌壁内或浆膜下层,常规胃镜检查对黏膜下病变难以定性,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CD117和CD34阳性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意义。为探讨胃GIST的内镜诊断特点,现对我院23例胃GIsT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透明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2至2016年间经病理诊断的肺透明细胞瘤病例。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分析3例肺透明细胞瘤的病理特征及与临床资料的相互关系,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岁,肿瘤均发生于肺的周边部,其中2例为单发孤立性结节,1例为多发的结节(2个);大体:肿瘤呈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可见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质地偏软,直径2.0~3.5 cm;镜下:瘤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呈片状分布,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丰富呈透明或嗜伊红,细胞核小,染色质均匀,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HMB-45(+)、MelanA(+)、CD34(+),而CK(-)、EMA(-)、S-100(-)、Syn(-)、CgA(-),Ki-67低表达,组织化学PAS(+);本组3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随访时间14~46个月,手术切除患者未见复发,带瘤生存的患者随访46个月包块尚无明显增大及其他不适。结论肺透明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多发,其形态学易与其它类似病变如转移的肾透明细胞癌及肺自身发生的透明细胞癌等混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肝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文献,分析15例肝转移性GISTs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本组15例肝转移性GISTs,原发灶分别位于小肠(6例)、胃(5例)及网膜(2例),余2例来源不明.发现肝转移灶与原发肿瘤手术相距时间为0 d-86 mo(平均25 mo±9 mo).肿瘤大小为1.5-30.0(平均7.1±1.2)cm.6例伴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组织学分型:梭形细胞型11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117(86.7%)、CD34(46.7%),灶性表达SMA(33.3%)、S-100(20%),Desmin均为阴性.结论:肝脏是GISTS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原发部位多为小肠和胃.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与原发灶基本一致.预后较差.CD117和CD34联合应用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未分化肉瘤的病理特征(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未分化肉瘤的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原发性肝未分化肉瘤患者的的病理检查资料作分析。结果肿瘤呈胚胎性间叶性分化,异型性明显并可出现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多见,间质为丰富的黏液样基质;肿瘤边缘可见包绕的肝细胞和扩张的胆管,在瘤细胞质内或细胞外基质中可见PAS阳性的嗜酸性球形小体;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Vim、desmin、SMA均可阳性。结论原发性肝未分化肉瘤可能来自原始多潜能干细胞,其组织学呈现为肿瘤形态多样性和分化方向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对32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大多数病例CD117和CD34标记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间质瘤(primary malignant liver mesenchymal tumor,PML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鹅湖人民医院确诊的2例PML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镜下HE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PMLM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无特征性乏力,CT示肝占位。镜下肝细胞间见梭形细胞呈栅栏状、束状排列,胞质少,可见核旁空泡,核分裂易见。Dog-1、CD34、CD117均表现为阳性,Vim、Bcl-2各有1例为阳性,余抗体表达阴性。其中1例结肠肝曲黏膜内可见腺体异型增生呈腺管状,细胞异型、深染,核分裂易见,未突破黏膜肌层。结论间质瘤多发于胃肠,目前PMLM非常罕见,需排除其他原发部位并借助免疫组化方能诊断。  相似文献   

10.
53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内镜特点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53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加强对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3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病理资料,并完成CD117、CD34、SMA和Desmin的免疫组化检查,分析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在内镜超声中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胃和食管发生间质瘤和平滑肌瘤比例高于消化道其他部位,分别为64.71%和68.42%;间质瘤中CD117和CD34为弥漫性阳性表达,SMA和Desmin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小肠病例中SMA表达较CD34高;平滑肌源性肿瘤中SMA和Desmin呈弥漫阳性表达,而CD117和CD34的表达显著低于间质瘤;同时根据相关性分析证实,Desmin阴性对间质瘤的诊断意义增强,CD117和CD34阴性有利于平滑肌瘤的诊断.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结合CD117、CD34、SMA和Desmin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梭状细胞形态的间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来源和电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分化形态特征和免疫表达.结果16例间质瘤电镜观察可见各种分化的特征性超微结构SF(skeinoidfibers,SF)神经内分泌颗粒、Luse小体(长间距胶原)、微管、突触样结构及平滑肌特征性结构,显示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和神经源性的特征性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6例间质瘤S-100蛋白、SMA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1.3%,87.5%和87.5%;SMA,S-100和CD34均阳性9例(56.3%),SMA和S-100阳性11例(68.8%),SMA和CD34阳性12例(75%),CD34阴性而S-100,SMA阳性2例(56.3%).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呈多向分化和混合表达.结论提示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与原始间叶细胞有关,而小肠间质瘤则大多数为神经源性肿瘤,电镜检查与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对诊断和预后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rney三联征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Carney三联征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结果:患者年轻女性,先后出现肺多发性软骨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镜下肺软骨瘤由境界清楚的软骨小叶构成,小叶间被纤维血管分隔;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胃黏膜下多发结节,镜下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在肌壁间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显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34、CD117、Vimentin和PDGFRA阳性.结论:Carney三联征好发于年轻女性,包括肺多发性软骨瘤、胃肠道间质瘤和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可同时出现,也可仅存在二联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1例上皮样肉瘤(ES)患者病灶病理检查结果。方法 1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采用肉眼观察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手术切除的病灶。结果 5例为经典型上皮样肉瘤(CES),6例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ES)。肉眼观ES组织呈不规则的结节状病变,部分表面溃疡,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质中,偶可见黏液变。光镜下见结节状或弥漫性分布的瘤细胞,呈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形态,细胞核大,核深染,部分核空泡状,可见核仁及核分裂象,胞质嗜酸性,常伴有坏死及横纹肌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EMA和CKpan,偶可见CK19、CD34和GATA3表达,均存在INI1/SMARCB1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5%~80%。肿瘤细胞不表达S-100、desmin、SMA、Myogenin、MyoD1、DOG-1、CD31、CR、HMB-45、CD117。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部分患者叠加化疗及放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6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例患者死亡。结论 ES肉眼观以灰白色,实性,质中结节为主;光镜下结节状或弥漫性分布的上皮样细胞为诊断此病的重要线索,部分细胞核变...  相似文献   

14.
刘舒萍  李风刚  高薇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31-1234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原发性ALCL的认识。方法 通过本病例及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组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肺原发性ALCL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法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4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尸检病例。标本采用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及糖原染色。结果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为单发或多发肿物,界清;镜下可见典型的“蜘蛛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肌源性标记阳性,细胞增殖活性(Ki-67)阴性。结论心脏横纹肌瘤是胎儿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可单发或多发。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及内镜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与传统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同,其具有c—kil(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一些学者应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观察了上消化道间质瘤(stromal cell tumors,SCTs)的声像学特征、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也有学者采用EUS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细胞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获得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17.
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指在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某些免疫组化阳性的肿瘤。本文对4例胃肠道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肿瘤大小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新评价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组织发生。方法对38例光镜诊断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组合分类判别各例组织的来源。结果发现光镜诊断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并非单一平滑肌源性(39.4%),还有神经源性(13.2%),混合性(42.1%)及未分化性(5.3%)。结论作者认为应将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归为胃肠道间质瘤的范畴,再用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阐明组织发生,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组织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探讨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SHL组织标本的CK、CEA、EMA、CD34、SMA、MC、Vim、NSE、CgA进行标记,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 SHL主要表现为乳头区、实性细胞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等四种结构,乳头、实性区裂隙及血管瘤样区表面衬覆有立方状上皮细胞,乳头间隙及实性细胞区为圆形多角形胞质浅染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乳头、实性区裂隙及血管瘤样区表面衬覆细胞阳性表达CK、CEA、EMA,圆形或多角形细胞阳性表达Vim和CgA,NSE和EMA在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灶性表达阳性,CD34仅在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MC和SMA在两种细胞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SHL的组织成分包括表面的立方状上皮细胞、圆形多角形胞质浅染的细胞、肺泡腔内出血和硬化性变化,四种组织结构至少存在三种,免疫组化对SHL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胸膜弥漫性黏液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弥漫性黏液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胸膜弥漫性黏液性MF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的7例胸膜MFH病例。结果患者为男性,65岁,表现为咳嗽、胸痛、气促伴大量血性胸腔积液。胸部CT示右侧脏壁层胸膜弥漫性肿块影。开胸探查见脏壁层胸膜表面弥漫性灰白色半透明肿块,直径为1~8cm。光镜下可见黏液性基质中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梭形和多形性。波形蛋白、CD68、溶菌酶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呈阳性反应,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结蛋白呈阴性反应。术后24d,因上腔静脉梗阻、循环衰竭死亡。与文献报道的非弥漫性胸膜MFH相比,本例为胸膜弥漫性多灶性MFH,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结论胸膜弥漫性黏液性MFH是非常罕见的胸膜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